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对发生在宁夏境内及邻区的地震,宁夏地震台网测定的震级与区外台网测定的震级有时相差较大。本文应用1982年至1986年间的124次地震,讨论了宁夏地震台网近震震级M_(LN)与甘肃省地震台网近震震级M_(LG)、面波震级M_(SB)、《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面波震级M_(SB)的关系,以及宁夏地震台网震级与台网内15个台的震级关系,并用震级残差方法给出了适合于宁夏地区的区域起算函数和各台站校正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昆明电信传输台网测定的持续时间震级标度(M_D)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测定的振幅震级标度(M_L)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当 M_L>3.0级以上时,M_D 比 M_L 普遍偏大,于是确定了这两个台网震级系统间的统计关系。并用昆明电信传输台网记录的1982年至1985年发生的178个近震资料,建立了用该台网记录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地震波持续时间测定云南地区近震震级的单台震级公式和台网平均公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1959年中国近震震级标度公式建立以来近震震级研究的进展。在调查分析全国三十余个地方台网(包括传输台网)M_L震级测定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国近震震级的统一和标准化,较系统地论述了区域量规函数、台站校正、测定值离散度和误差、仪器影响以及测定近震震级的其他方法、中国近震震级和Richter原始M_L震级的关系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花  闫新义  任林  曹昌军 《内陆地震》2021,35(2):150-156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2010~2018年Ms≥3.5的500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重新量取计算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并对新疆地区分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区域近震震级与面波震级之间的关系,为定量研究地震震级奠定基础.同时,将新疆台网和中国地震台网都存在的震级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疆台网和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L...  相似文献   

5.
耿伟  李云  韩聚碧  董秋平 《山西地震》2010,(2):12-15,19
选取山西长治数字测震台网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记录到的301个ML≥2.0地震,对其震级等参数进行了重新计算、整理和统计分析,并与山西省测震台网所给出的震级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得到长治台网平均震级与省台网震级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公式、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等。为震级测定提供参考,以减小速报地震震级误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昔阳、武乡台记录的300余个地震进行统计分析,求出符合该2个台的新起算函数值。经过验算,单台测定震级与山西省地震局台网测定震级的偏差缩小,对提高这2个台震级的精度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福建和台湾地震台网测定地震震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闽、台地震台网及观测资料情况,统计了1971年以来两台网均有测定的在台湾及其邻近海域地区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并计算了福建地震台网测定近震震级范围、闽台两地震台网测定震级的差量、平均偏差及标准偏差.结果表明,福建地震台网测定台湾及其邻近海域地区强震震级普遍偏小,存在0.3~0.5级的偏差.进而分析了闽、台地震台网测定台湾强震震级的差异关系,对福建地震台网测定台湾及其邻近海域强震震级偏差改正及闽、台今后开展地震联合观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第一部分对山东台网测定震级的状况进行了分析。(1)简单地阐述了山东台网的发展史和测定震级的概况。(2)对山东台网测定的震级与邻省台网测定的震级进行了比较,得出本区台网震级测定的比河北、河南、安徽台网大0.1-0.24,比江苏台网小0.06级。(3)初步分析了山东台网位于两种不同岩性的台站所测定的震级的差异,通过统计计算,位于岩性较好的台站测定的震级比位于黄土复盖较厚的台站测定的震级小0.1—0.7。本文第二部分针对山东台网位于两种不同岩性松散沉积层和岩性较好的台站,所测定的震级偏差较大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利用1977—1987年发生在本省以及邻省的近500余次 ML=1.8—4.8的地震资料。采用震级残差法,在原来量规函数 R_1(△)的基础上,得到了适用于本区两种不同岩性的区域性量规函数 R 鲁(△)岩和 R 鲁(△)沉。  相似文献   

9.
对内蒙古地震台网和呼和浩特遥测地震台网测定的近震震级ML的偏差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ML震级标度基本一致。由于ML震级公式本身的不均匀性,对于网外地震,遥测台网ML震级需加适量校正值。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在总结震级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九五"地震监测台网中29个台站的平均震级偏差对台网震级确定造成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对台网内单台测定震级进行校正。然后分网内和网外两种情况,分别回归得到了由单台(首台)震级确定最终震级的关系,并对单台震级测定所需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对平均台间距60 km的网内地震,一般在单台P波到达后的10 s内即可由单台震级估计出最终震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震级测定值的稳定性,保证地震资料产出质量,利用四川数字测震台网2008年10月-2012年4月 MS ≥4.0近震记录,分析造成震级偏差的原因,并总结四川测震台网单台震级偏差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3—2014年连云港地震台单台测定的m_b震级,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的相应地震震级为标准震级,分析震级偏差平均值、震级大小、震中距、震中方位对震级偏差的影响,并利用稳健回归方法给出震级校正关系式。结果发现:单台震级比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的震级低0.05级;对于中强地震,二者测定结果基本一致;震级偏差随震中距增大逐渐减小,且EN向地震震级偏差较大;采用稳健回归方法校正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公布震级偏差较小,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13.
陈祥熊  杨贵  傅再扬  陈文明 《地震》2002,22(2):53-59
使用福建区域数字台网7个宽带台观测到的47个发生于台湾地区的浅源强震(MS ≥ 5)的近距离面波记录,量算了水平向乐夫波的最大合成振幅及震中距离,测定了所有这些强震的近距离面波震级MS。并将结果与国家台网公布的远距离平均MS震级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距离测定的面波震级比远距离测定的MS 有较大偏差。震级越小、距离越近,差异越大。对于区域地震台网测定的MS 震级,需要做必要的修正,才能使其测定结果尽可能接近于国家台网公布的平均MS 震级。文中还讨论了近距离和远距离面波震级测定差异的原因,及其修正办法。可供区域数字宽带台网速报本区域发生的近距离强震面波震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与模拟台网的震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戈  王保太 《地震学刊》2000,20(2):32-39
对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观测系统与模拟台网观测系统在震级测定方面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定量分析了数字台网的“速度型震级”、“仿真仿移型震级”与模拟台网位移震级的差异。初步结果表明,在测量误差允许范围内,数字网的“仿真位移型震级”可以替代模拟网的位移震级,震级测定的连续性要求基本可以保证。  相似文献   

15.
现今震级测定偏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讨论世界主要地震机构测定震级偏差分布情况。用“震级均等率”和“震级偏差率”的数值,表示对包括我国台网,美国台网,俄罗斯台网和日本气象厅台网震级偏差的总评价。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了山西省数字地震台网考核运行 3个月以来的记录地震的震级情况 ,将两套人机交互处理系统 (泰德和港震系统 )测定的速度震级及港震系统仿真后 (DD— 1)测得的位移震级 ,与山西省模拟台网 (即大同、太原、临汾、长治 9个模拟人工值守台 )所测定的位移震级进行了对比 ,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致性、差异性 ,得出港震系统与泰德系统测定的速度震级与模拟震级、数字系统仿真 (DD— 1)后测定的位移震级与模拟震级相关系数均在 0 .940以上 ,相关性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天津遥测地震台网M_D震级测定方法和测定精度,根据1987—1989年震级测定资料统计分析了本台网M_D相对于北京台网、河北台网和分析预报中心全国地震月报目录M_L震级的偏差,同时对本台网M_D和M_L测定震级偏差进行了比较,并对结果作了初步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巴塘国家基本数字地震台2009年1月初至2012年12月底测定的ML≥2.5级的近震544个,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SN)发布的ML震级之间的偏差,计算出了震级偏差程度,本台近三分之一地震震级偏差达0.3级,文章着重从地震发生的方位角不同和地动位移不同,找出了震级相差很大的原因,最后给出了本台的校正值。通过本台校证,震级接近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L震级,提高了本台地震震级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资料快速测定中强地震矩震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地震资料,选取国内Ms≥5.3地震波形数据,采用长周期波形拟合方法,快速计算2008年至今86个中强震的标量地震矩MO和矩震级Mw,并将Mw与GCMT的测定结果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Ms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矩震级与GCMT测定一致,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面波震级关系为Mw=0.86Ms+0.63.  相似文献   

20.
选用福建地震台网“十五”观测系统运行以来记录的ML≥1.0地震资料,对测定的速度震级和仿真震级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两种震级偏差值及相关系数,并分析了震级差异形成原因,为福建地震台网震级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