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变化指标在短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冯德益  虞雪君 《地震》1994,(1):12-22
本文研究了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变化,主要是波形和频谱的变化,并从中提取出可望在短期(半年以内)地震预报中应用的一些预报指标。这些指标包括:P波初始部分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初始段平均半周期,S,P波频谱的峰值频率,拐角频率,相对带宽度,相对频谱峰值,高频段的谱线斜率绝对值等。同时还研究了短周期地脉动的波形线性度及频谱特征量(峰值频率等)在大震前出现的短期(半年以内)和临震(9天以内)的  相似文献   

2.
海城7.3级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量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对海城7.3级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量变化的一些最新研究结果。所研究的地震波包括体波(P,S波)、尾波和短周期地脉动三类。特征量有:体波与地脉动的波形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平均半周期,频谱的峰值频率、拐角频率、相对频带宽度、相对频谱峰值、高频段的谱线斜率绝对值;尾波的时间熵、振幅比、持续时间、观测与计算持续时间差及其二阶差分、Q_c值、反映介质混浊度与震源特性的系数a_c等。所得结果表明,三类地震波的上述动力学特征量大都在震前一至半年左右出现、有的在6-10天乃至一天以内出现过不同形态的阶段性异常变化,因而可看作海城地震的中短期和临震的地震波前兆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后发生在该区的32个小地震的地震波频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S波频谱的峰值频率、拐角频率、频谱峰值、零频谱值、高频段的谱线斜率绝对值等频谱特征量大多数在主震前后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或下降异常变化,因而可作为地震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上与实际资料分析上入手,较系统而广泛地研究了强震及中强震前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首先,选取多相介质模型来模拟乎震区的舍裂隙岩石。在两相介质情况下用传波理论研究了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如振幅和皮形的一般变化。所得的理论结果表明,P波、S波、面波及尾波等的振幅、振动特续时间,周期或频谱等在大震前均可能出现某些前兆异常变化。其次,借助于观测资料,本文介绍了探索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前兆异常的一些有效处理方法。特别使用了对尾波和短周期瑞雷波的前兆异常的分析处理方法。除天然小震资料外,还使用了矿山人工爆破资料。作为例子,本文得到了在溧阳台(距M=6.0震中22公里),天平山台(Δ=190公里)和杭州台(Δ=220公里)从马鞍山铁矿爆破源(震中西北86公里)爆破中记到的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新的资料结果,从中较详细地研究了P波和S波的振幅、振幅比、初动周期偏差和尾波的某些特性(相对走时,频率变化,振幅衰减及由尾波确定的Q值)。然后,本文利用大量的实际观测资料,具体剖析和研究了我国唐山(M=7.8)、海城(M=7.3)、松潘(M=7.2)、溧阳(M=6.0)及其它一些强震和中强震前的P波、S波、短周期而波和尾波的多种动力学特性(振幅、振幅比,初动周期偏差,波形和频谱,振动持续时间等)出现的前兆异常变化,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了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前兆异常变化时空分布的一般特点,並与波速异常加以对比。最后,对所得的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讨论。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大震前地震波的某些动力学特性的前兆变化能明显地观测到。因此,如果同时使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5.
应用Sompi谱分析方法,对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的20个地震和1988年7月至198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波(体波和面波)资料,及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自1959年以来ML≥2.0地震目录资料的频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几次大地震前地震波和地震活动性波频谱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较大地震前,地震波(体波和面波)及地震活动性的fd,均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地震波及地震活动性的fd变化可能成为地震预报的有用指标;Sompi谱方法在处理地震波及地震活动性资料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地脉动及特殊波形的频谱特性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化然  郭瑞芝 《地震》1998,18(1):75-82
利用功率谱和Sompi谱分析方法,对大震前地脉动及震前特殊波形等记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较大地震前短周期地脉动及震前特殊波形频谱的峰值频率fm,拐角频率fc相对频带宽度△f相对峰值Sm/S0,高频段的斜率绝对值│b│及Sompi谱的卓越频率fd等特征量均可能出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少数为上升)异常变化。(2)各频谱特征量呈现异常的时间基本上同步,并与波速异常发展趋势基本相符,(3)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高径比橡胶基底隔震储罐的频率特征,探讨储罐隔震体系3种不同振动频率随支座隔震频率变化规律.分析在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波激励下,隔震体系各振型组分对地震响应(基底剪力、支座位移和晃动波高)的影响,以及响应峰值随支座隔震频率和阻尼比的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基底剪力峰值与场地地震波频谱特性密切相关.支座隔震频率不能完全反映减震机理的实质,隔震振型频率是影响基底剪力的重要参数.在软弱场地上隔震储罐的减震效率低,有效隔震频率范围窄.晃动波高峰值是储罐自振特性和地震波频谱特性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隔震系统设计时需特别考虑晃动波高增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数字化地震记录P波初始部分平均出射角和方位角的分析处理方法,研究了山西大同Mt=6.1级地震以及唐山Mt=5.6级地震前出射角与方位角出现的异常变化,并对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这一类前兆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Sompi谱分析方法在处理数字地震记录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化然  冯德益 《地震》1995,(4):359-364
使用数字地震记录,应用Sompi谱分析方法,对1989年1月-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20个地震5和1988年7月-198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波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1990年7月23日唐山ML4.9震和4.9地震和1989年10月19日大同ML6.1地震P、S波频谱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地震前P、S波频谱的卓超频率fd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0.
应用Sompi谱分析方法,对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发生在唐山地区的20个地震和1988年7月至1989年10月发生在大同周围地区10个地震波资料,及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自1959年以来ML≥2.0地震目录资料的频谱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几次大地震前地震波和地震活动性波频谱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宁波庄市井水位异常变化的地震前兆信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分析了近年来庄市井水位在贡海地震区3次MS〉5.0地震前的异常特征。通过分析得到的认识是,该井水侠在5.0级以上地震前大都存在0.5a以上的趋势异常和年变规律的变化,震前1-2个月出现较丰富的短临前兆信息,如水位固体潮畸变,日潮差波幅增大,阶跃等微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996年5月3日包头西Ms6.4地震前地下流体半年和月异常频次变化速率。对半年和月异常频次速率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用上述2种方法处理的资料异常比较明显。在9个测项中有7个测面出现了中期异常,有5个测项出现短期异常,其异常识别率优于原始图像法。  相似文献   

14.
大同地震水氡动态图像的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云贞  王吉易  张素欣 《地震》1999,19(1):90-96
采用“九五”攻关提出的水氡动态图像分析方法,对二次大同5.8级地震水氡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简介了大同地震水氡动态图像的生成方法。研究表明,地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出现水氡变化率≥0.06的异常特征区,异常区的时间演化与地震具有“扩展-急剧扩震-地震-持续扩展-地震-收缩”的关系,且与多种异常发展的中期,中短期和短临阶段相对应,异常区的空间分布演化与震中,地质构造和地热等有密切关系。表明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MS6.9地震前几种地震波参数的异常特征。该次地震前初动符号、振幅比、尾波衰减系数、尾波持续时间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地震活动空间图象、时序曲线也存在一定的异常。根据上述异常作者对该次地震作出了短临预报,预报三要素与实际地震相符。介绍了预报思路和方法,并对异常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着重分析1998年以来平凉C11井水位在西海固一平凉地区5次Ms〉4.0地震前的异常特征。通过分析得到的认识是,该井水位在Ms4.0以上地震前大都存在0.5a以上的趋势异常和年变规律的变化,震前1~2个月出现较丰富的短临前兆信息,如水位固体潮畸变、日潮差波幅增大、阶跃等微动态异常,这些分析结果曾在地震预报实践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华卫 《华南地震》2002,22(3):58-64
应用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数字化的地震形资料,研究阳江地震前,地震波波形时间线性度、平均半周期和地震波波形空间线性度等地震波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半年时间内,上述地震波参数不同程度地出现下降异常。利用线性偏振度自动检测的P、S波初至具有可靠的精度,为广泛利用地震波参数预报地震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台、兰州、成都、安西地震台宽频带数字资料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及2003年山丹、民乐6.1级地震前低频波频谱变化的研究,总结了数字资料在频率域上的短临前兆异常特征,发现0.1~0.14 Hz频幅在震前几天成逐渐增强的趋势。并结合震源区构造特征对前兆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低频波的产生与静地震和慢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9.
山东及邻区调制地震异常特征与短临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调制地震方法通过对山东及邻区1970年以来的所有定位地震进行时间空间扫描。对该研究区内10个ML≥5.5级地震前的调制地震频度、小震调制比Rm、小震调制异常面积Srm和调制地震条带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震前调制小震频度的突跳、Rm-t图出现第3次突跳和Srm异常区的连续多次重迭和调制地震条带交汇区可以作为中强地震时、空、强三要素短临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