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文以平-阿高速公路K29+024.5~K29+210.5段高边坡病害整治工程为例,介绍其整治工程措施及施工技术。包括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预应力锚索地梁、护面墙等,并对制作锚索、搭设工作平台、锚索孔成孔、锚索安放入孔、注浆、锚索框架、锚索地梁、张拉锁定、封锚头、拱形护坡、护面墙及排水沟整治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采用以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地梁为主的边坡整治措施,可使边坡潜在滑坡体的自重力在预应力锚索施工的外力作用下均匀分布在边坡上,从而使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这种边坡病害整治地形、地质条件适应力强.施工条件易得到满足,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付晓  冀文有  张建经  曹礼聪  范刚 《岩土力学》2018,39(5):1709-1719
设计并完成了一个缩尺比例为1:20的锚索框架梁加固平面滑动型边坡的振动台试验,通过改变输入地震波类型和峰值,研究了边坡体及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锚固边坡体的整体稳定性较好,地震造成的破坏主要为滑体顶部震碎和无约束坡面岩土体剥蚀、掉块;地震波在经过软弱夹层时存在能量聚集效应,不同地震波下滑体重心处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差异性随输入地震波峰值的增加而减小;锚索在地震时表现出协同工作的特性,预应力损失最先发生在坡顶,然后向坡体中下部转移;在锚索框架梁的抗震设计时,应考虑边坡体上部的加速度放大效应和锚索预应力损失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为合理考虑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运三高速公路八标段路基边坡加固工程”这一实例,主要介绍了预应力锚索与砼框架梁相结合加固公路边坡的工艺流程和施工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4.
结合象山县龙泽名园开挖边坡治理工程实践,提出在山坡及沟谷附近进行工程建设时,应注意由于场地及基础开挖而引起的边坡稳定问题,并提出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结构是一种在坡高较大且场地紧张等不利情况下进行边坡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晓彦  熊自英 《岩土力学》2011,32(7):2146-2152
将框架梁视为刚性梁,从而将锚索集中力转化为加在坡面上的矩形分布力,根据类土质边坡的工程特性,将边坡土体视为弹性体,推导了框架预应力锚索作用下坡体内任一点的预应力传递系数计算方法,得出了锚固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的传递规律,并以G323改造工程某实际边坡为原型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得出了预应力在坡体内不同位置处引起的土压力变化,间接得出预应力自坡面向坡体内的传递规律,离心模型试验得出的预应力传递规律与理论推导得出规律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在分布力作用下,类土质边坡岩土体的塑性形变相对于集中力作用时减小很多,坡体更多表现为弹性体,预应力分布系数受预应力大小的影响减小。相对于无框架单锚,框架预应力锚索措施中,锚索引起的高压应力得以很好的分散,压力分布系数由0.90左右降到了0.40左右,压应力集中程度减小约56%,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边坡浅层土体的压缩变形,减少了预应力损失,有效地提高了锚固效果,锚间距可由单锚的3.2 m增大为4.2 m左右  相似文献   

6.
《岩土力学》2017,(2):462-470
基于原型边坡设计了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监测锚索轴力、桩身土压力、坡体加速度和坡面位移时程,研究多级锚索框架梁与双排抗滑桩组合结构加固含软弱夹层岩质边坡的地震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0.15g El Centro地震波激振时锚索预应力产生损失,最大损失比为23%,建议对变形等级要求较高的边坡在锚索抗震设计时适当提高预应力初始值1.2~1.3倍;沿边坡不同高度布置的锚索其轴力响应峰值几乎同一时刻到达,而峰值增加比例呈现出空间非一致性,在锚索抗震设计时应以坡体中部抗滑桩为界将边坡分为上、下区分别考虑;坡脚抗滑桩受荷段、锚固段土压力均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将由"上小下大"转变成"上大下小"的形状,被动土压力Ⅰ、Ⅱ区的分界点将向桩体下部发展;锚索与抗滑桩在地震时表现为协同工作机制,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震效应对桩锚下滑力分担比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更加合理地考虑地震区锚索框架梁与抗滑桩组合支护结构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预应力锚索在湿陷性黄土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其耐久性问题就变得日益突出,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出现了较多因预应力损失而引起的失效事故。基于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运行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黄土腐蚀性对边坡预应力锚索耐久性影响微弱,黄土湿陷性和地质条件变化对边坡预应力锚索耐久性影响显著;通过采用加强排水措施、提升浅部注浆工艺和注重运行维护等措施可以改善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耐久性;改善后的预应力锚索在监测期内处于平稳波动的服役状态,运行效果良好。本研究以期为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陵矿业公司运煤铁路专用线新庄科隧道西出口边坡崩塌、落石灾害发育的特点,提出采用喷射砼面层防止岩层表面进一步风化、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防止山体发生崩塌灾害的治理设计方案,并根据设计对边坡进行了治理施工。介绍了治理方案设计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是提高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弄清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机理对于指导边坡加固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建立高陡边坡计算模型,不断提高边坡岩土体强度折减系数,得到了边坡坡脚位移及预应力锚索内力变化规律,并结合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应力分布规律,得到了有益的结论:(1)边坡岩土体强度折减系数超过边坡安全系数后,预应力锚索内力开始迅速增加,越靠近坡脚的预应力锚索,内力增加越明显,可以监测坡脚处锚索内力变化,评价边坡稳定状态;(2)对于高陡边坡,绝大部分预应力锚索并不能提高潜在滑动面上的压应力,不能提高滑动面的抗剪强度;(3)预应力锚索加固高陡边坡的主要机理在于限制边坡潜在滑动体的位移。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是提高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弄清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机制对于指导边坡加固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建立高陡边坡计算模型,不断提高边坡岩土体强度折减系数,得到了边坡坡脚位移及预应力锚索内力变化规律,并结合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应力分布规律,得到了有益的结论:(1)边坡岩土体强度折减系数超过边坡安全系数后,预应力锚索内力开始迅速增加,越靠近坡脚的预应力锚索,内力增加越明显,可以监测坡脚处锚索内力变化,评价边坡稳定状态;(2)对于高陡边坡,绝大部分预应力锚索并不能提高潜在滑动面上的压应力,不能提高滑动面的抗剪强度;(3)预应力锚索加固高陡边坡的主要机制在于限制边坡潜在滑动体的位移。  相似文献   

11.
护坡格构与坡面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坡防护中的锚固格构梁多采用Winkler假设计算内力,设计者通常忽略了边坡岩土体和格构之间摩擦阻力的影响。摩擦阻力对于预应力而言较小,但确实存在,在未加预应力锚固格构梁中不应忽略。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使格构梁的设计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12.
陈林  何创民  张元瑞 《安徽地质》2006,16(3):212-214
以马钢集团南山矿业公司凹山采场西北帮高危边坡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其治理工程的措施,包括锚索、排水孔、挂网喷锚、挡土墙、框架混凝土梁等防护措施及施工技术,并对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进边坡框架梁的计算方法,基于文克尔地基梁假定,考虑框架梁与土体的互相作用,通过关键点拟合的方法,把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简化为一元二次函数,推导出边坡框架梁的简化计算公式。该方法被应用于福建一处边坡支护工程,采用锚索框架梁支护,施工过程中对边坡进行位移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文克尔地基梁计算需要求解微分方程,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不适合设计中使用,而简化后的计算方法容易掌握,可以方便计算出框架梁的端部弯矩和跨中弯矩。边坡位移监测结果表明该简化计算方法安全可行。研究结果对边坡框架梁的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锚杆框架梁加固膨胀土边坡的数值模拟及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礼舟  黄润秋 《岩土力学》2006,27(4):605-608
锚杆框架梁是加固膨胀土路堑边坡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抑止膨胀土边坡裂隙的扩展和发展,阻止边坡体的变形。为了研究锚杆框架梁的加固效果及其坡率对膨胀土路堑边坡的影响,采用了快速拉格朗日差分分析三维软件FLAC3D模拟锚杆框架梁加固膨胀土路堑边坡。数值分析及结果表明,坡率与膨胀土路堑边坡变形密切,锚杆框架梁参数中锚杆布设角度和间距对膨胀土边坡变形影响较大,同时对锚杆框架梁的主要参数提出相关的建议,为工程和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Anchor frame beam is an excellent method for strengthening the expansive soil cut slope. I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racks and fissures of expansive soil slope from expanding. There are plentiful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that are important for the design of anchor frame beam. However its design theory is still not uniform and there is not any code to be followed. The assumption of Winkler foundation beam and semi-infinite elastic theory are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internal forces of the frame beams. At the meantime FLAC3D software is used for simulating anchor frame beam strengthening expansive soil cut slope. Main parameters, such as length, range interval and angle of the anchor, are researched so as to acquire how to influence slope deformation. The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ng of different length beam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absurd to design frame beams just by expansive forc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ternal forces of pre-cast and cast-in-place beams be calculated with Winkler foundation beam and semi-infinite elastic theor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ratio of slope has an impact on the slope deformation, and that the angle and the range interval of the two neighboring anchors influence the slope deformation. The pertinent proposal for designing frame beam is offered based on an actual project so as to optimize the design.  相似文献   

16.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一主跨跨度1 650 m的悬索桥,其北塔位于海中的老虎山上。老虎山四周临空,山体单薄,缓倾坡外裂隙构成边坡稳定的潜在底滑面,尽管塔基所在工程边坡整体稳定,但浅表部存在不稳定块体。本文对浅表部边坡进行了在最不利工况下的定量计算和分析,并提出对边坡所在最低海水位以上浅表部岩体进行框架梁锚索和锚杆加固方案,加固后工程边坡稳定性系数都在1.5以上,满足工程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格构梁与锚管注浆复合结构是治理滑坡的一种有效措施,文中系统阐述了格构梁与锚管注浆复合结构的作用机理、格构梁简化为受多个集中力作用的弹性地基梁进行计算的原理与步骤以及锚管注浆加固裂隙岩体的设计实施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常张高速公路K129边坡的治理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加固膨胀土路堑边坡中框架梁的内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礼舟  黄润秋 《岩土力学》2005,26(7):1113-1117
锚杆框架梁是一种较好的加固膨胀土路堑边坡方式,但其设计理论依据仍不统一,未形成成熟的规范,多依靠工程经验。Winkler地基梁和半无限弹性体理论被用来计算框架梁的内力,在Winkler假设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现浇梁和预制梁在不同长度条件下的内力分布。结果表明:框架梁的设计完全依据膨胀力是欠合理的,建议采用Winkler地基梁和半无限弹性体理论计算框架梁的内力,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锚杆框架梁的支护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际工程数值模拟,结合现场试验与测试以及变换设计参数进行数值仿真试验等,对预应力锚杆框架梁支护体系加固边坡的力学响应、支护体系与加固坡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力学效应以及支护体系的力学响应对设计参数的敏感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杆框架梁的支护力学性状表现出张拉和稳定工作两个不同阶段,设计时应主要考虑位于坡脚附近的框架梁与锚杆的内力在稳定工作阶段有所上升的不利影响,锚杆的锚固预应力、锚固角和锚固间距均对支护体系的内力和加固边坡的压缩变形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贵阳市小河区某公路滑坡,拟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进行治理。通过FLAC-3D软件对这一支护体系进行效果评价,得出位于支挡面上部的结构体系受力较大,其中竖梁所受弯矩要大于横梁,运用时宜加强竖梁的设计。支挡面顶部的滑体位移要大于底部,由于锚索不能承受压力,致使框架梁发生转动,因此设计时宜把底部一排的锚索换成全黏结锚杆。锚固长度为6 m时支护效果最佳,增大锚固长度对支护效果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