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俞昌民 《地质学报》1989,63(3):246-254
本文从古生物、生物地层学、微相分析及沉积岩石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等方面对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进行综合评价。该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符合界线定义,基本上具备界线层型的选择标准和条件,包含的化石门类多达14个,构成多种性化石带、组合带及综合性多门类化石的生物地层总貌,具备磁性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研究的潜在优势条件,界线及点位在单相碳酸盐岩中,是稳定和连续的沉积,剖面位于交通方便的旅游城市,而且分布着不同相型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便于解决其间的对比问题,是一条不可多得的界线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泥盆—石炭纪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石炭纪地层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新疆研究石炭系的良好地区之一。目前海相泥盆纪地层中有化石佐证的只有中泥盆世,而早泥盆世地层存在与否尚难定论。描述珊瑚计22属22种。中泥盆统3属3新种,石炭纪19属12新种。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的中泥盆统称克孜勒陶组,上泥盆统为奇自拉夫组,属陆相沉积。石炭系自下而上为下统库山河组、克里塔克组、和什拉甫组;中统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上石炭统塔哈奇组、克孜里奇曼组。  相似文献   

3.
西准噶尔洪古勒楞组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正> 新疆西准噶尔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沙尔布尔提山一带,上泥盆统发育,其下部称朱鲁木特组,为陆相地层,上部为洪古勒楞组,下石炭统称为黑山头组。洪古勒楞组建于1979年(曾亚参、肖世禄1979,侯鸿飞等1979)。1985年笔者重测洪古勒楞组的命名剖面,发现它可能位于向斜构造上,地层有重复,缺失与石炭系接触的上部地层;此外发现三个泥盆—石炭系的连续剖面。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泥盆系分布广泛,其中迭部县当多沟、若尔盖县普通沟一带剖面完好,层序清楚,总厚3700余米。由上志留统至下石炭统基本成连续沉积,其岩石地层单位由上而下是:下石炭统益哇组、上泥盆统陡石山组、擦阔合组、中、上泥盆统蒲莱组(新建),中泥盆统下吾那组、鲁热组,下、中泥盆统当多组,下泥盆统尕拉组、上普通沟组、下普通沟组,上志留统羊路沟组(新建)。通过十三个门类的研究,建立了部分门类的生物层序,它们为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区内外同类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部分化石组合带的对比表明,本区生物群与华南象州型泥盆系的生物群有较密切的关系。志留一泥盆系界线位于羊路沟组与下普通沟组之间,以牙形刺Icriodus woschmidti/Ligonodina elegans;腕足类Protathyris praecursor延限带/Molongia-Atrypoidea组合带,四射珊瑚Neomphyma-EmboIophyllum组合带/Denayphyllum-Chavsakia组合带;  相似文献   

5.
贵州长顺睦化大坡上剖面,是一条不可多得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该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附近地层不仅沉积连续,发育齐全,而且出露良好,化石丰富,属深水盆地相。该剖面除产有丰富的菊石、三叶虫、介形虫、微体脊椎动物等化石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牙形石动物,具有世界上最为连续完全的牙形石带。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大坡上剖面的上praesulcata带中产有典型的Siphonodella praesulcata以及S.praesulcata与S.rulcata之间的过渡型分子,这表明该剖面不仅可以精确确定泥盆—石炭系界线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实际证明S.pracsulcata与S.sulcata之间的真实的演化关系。本文除详细介绍大坡上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附近地层的发育情况外,还将该剖面与我国其它两条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贵州睦化剖面和桂林南边村剖面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笔者认为,贵州长顺睦化大坡上剖面明显优于贵州睦化剖面和桂林南边村剖面,可以推荐为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  相似文献   

6.
桂林地区海相泥盆—石炭系发育,剖面露头连续,具有不同沉积相和不同生物群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可与国内外同类剖面对比.本文对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桂林南边村剖面等作了介绍,依据牙形刺、菊石、有孔虫、介形类、腕足类、珊瑚等多门类化石的地质分布,以及生物事件、岩石(沉积)事件,对泥盆—石炭系界线作了探讨,为不同沉积相和生物群的泥盆—石炭系界线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新书介绍     
<正> 广西桂林南边村一带出露齐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是反映和体现界线定义的一条理想的界线层型剖面。本书汇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包括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岩石地层、沉积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等方面,是作者等运用地层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对南边村剖面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进行全面、综合研究的结果。出版专著的目的是对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候  相似文献   

8.
蒙古古生代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国古生代地层的研究以往主要侧重底栖大化石的研究, 很多地层的时代划分、归属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底栖化石的地方性很强,不能与国际直接对比。 牙形刺是古生代地层的主导化石, 很多古生代地层问题都可以用牙形刺解决并进行可靠的洲际间对比。2001年笔者在蒙古南戈壁采集了158个样品, 经分析发现了大量牙形刺标本, 解决了很多蒙古的重大地层问题。Arynshand组应当归入下石炭统, 泥盆-石炭系界线在Arynshand组之下, 而不是在此组的内部。Mushgai地区Bayan-Khoshuu Ruins剖面的Mandalovoo组Gavuu 段的上部应属早泥盆世早期, 而不是以前所确定的早志留世, 称为奥咯诺伍德组(Olonovoot Formation);Gavuu段的下部仍归早志留世。Mandalovoo组应提升为Mandalovoo群;Gavuu段应提升为Gavuu组。南戈壁Shine Jinst地区Tsakhir剖面Tsagaanbulag组的时代是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 而不是中晚志留世,Ulaan-Shand剖面Tsagaanbulag组的时代也是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Chuluun组的时代为早泥盆世晚埃姆斯期。Tsagaankhaalga组的时代为早艾菲尔期。Indert组为早石炭世。蒙古古生代海相地层大部分是浅水相地层, 并可能存在5个间断:志留系的文洛克统和罗德洛统的下部,下泥盆统布拉格阶的一部分,中泥盆统艾菲尔阶上部,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蒙古国南部和中部很可能缺失上二叠统的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9.
四川龙门山石炭纪珊瑚组合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龙门山地区石炭系发育完整,生物化石丰富,是研究石炭系良好的地区之一。本文依据珊瑚化石演化序列,提出本区石炭系8个珊瑚组合序列。本区石炭系厚约220m,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上界与二叠系为假整合;下界和泥盆系连续沉积。在其下伏的地层中发现有孔虫Quasiendothyra Communis(Rauser),可归入上泥盆统,相当于西欧的艾特隆层。因此本区的下界和西欧的泥盆—石炭界线是接近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1/2000地质-化探原生晕剖面测量、1/2000地质简测和配合槽探工程揭露方法,对山阳县岩1:5分散流低缓金异常进行了检查评价,在中泥盆统大枫沟组砂板岩地层中发现了龙头沟金矿.证明化探异常评价是快速发现矿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四川灌县九甸坪剖面横切龙门山的懒板凳飞来峰。文章根据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对该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从中识别出下泥盆统甘溪组,上泥盆统茅坝组及下石炭统总长沟组,并与邻区相应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由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主席西德女地质学家帕普罗特、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秘书长著名孢粉专家比利时斯台尔教授、著名有孔虫专家比利时康尼尔教授、比利时地理教员斯台尔夫人等组成的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一行四人,应地矿部的邀请,在帕普罗特率领下,于八五年八月十二日到广西宜山县峡口村考察。工作组此行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目前世界上有三个国家的泥盆—石炭纪剖面被列为国际候选剖面。我国贵州是候选剖面之一。工作组是在去贵州考察的途中到广西区调队驻地峡口村考察的。  相似文献   

13.
自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有两条剖面被列为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侯选剖面,这就是贵州长顺睦化剖面和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在1987年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期间,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主席Eva paproth代表工作组分别对我国的两条侯选剖面作了评论。她说,睦化剖面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剖面,沉积连续,化石丰富,不仅具有世界上最为完整  相似文献   

14.
滇西施甸地区泥盆系—石炭系接触关系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保山地块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较广,研究程度较高,但对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属性的认识尚存在争议,以往的研究成果都认为属假整合接触。通过开展施甸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原中上泥盆统何元寨组上部采获大量法门期—杜内期的牙形石化石,并确认何元寨组与下石炭统香山组的沉积相序为渐变过渡,提出施甸地区的泥盆系与石炭系为整合接触,为保山地块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陆相泥盆纪地层主要分布于北祁连山地层分区及河西走廊—六盘山地层分区(图1),系指位于石炭系杜内阶之下和下古生界之上的一套以灰绿—紫红色砂砾岩为主的山麓、山前河湖相沉积,前人曾称“老君山砾岩”,或“老君山系”等,按岩性、岩相旋回及古生物可分为中泥盆统老君山群及上泥盆统沙流水群。本文主要据甘肃、宁夏、青海的区域地质调查以及石油地质、煤田地质和王振民、王瑞龄、周良仁、沈光隆等整理的有关资料。老君山群的命名地点在民乐老君山,岩性与肃南石窑沟剖面相似,下部为紫红色砾岩夹砂砾岩、砂岩、火山凝灰岩,上部为褐红、灰绿色红砂岩,厚度大于1000米。在北祁连山分区的靖远县永安堡雪山地区,周文昭等(1964)所测剖面层序为:  相似文献   

16.
云南盘溪剖面是华南泥盆系的一个重要参考剖面,以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局限台地相交互为特点,含丰富的底栖生物,包括珊瑚、腕足类等,而一打得组又不乏竹节石、牙形类等浮游及游泳生物化石,这对于确定其时代及华南中—晚泥盆世地层对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一打得组下段发现了晚吉维亚期的牙形类,在一打得组中段发现了弗拉斯期的牙形类,因而,一打得组属于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的沉积,中泥盆统上泥盆统界线大致位于一打得组下—中段之间;整个一打得组大致对应于牙形类Schmidtognathus hermanni带—Palmatolepis hassi带,这意味着一打得组沉积的开始与国际上的Geneseo事件一致,代表一次重要的海平面上升事件。  相似文献   

17.
胡厚田 《地质论评》1980,26(4):287-292
云南曲靖西山公社一带,早泥盆世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其地层剖面是我国西南地区下泥盆统的标准剖面。前人对该区地层及动植物化石,已做过大量工作。1978年6月,我在西山公社关下村南1公里和1.5公里两处的下泥盆统下西山村组中,发现了一种保存相当完好的化石,定名为中沟石Mediosulcolites。一、含化石的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18.
该项成果研究了14个门类古生物化石的分类特征和生物地层特性,以牙形刺的研究为先导,综合建立牙形刺等多门类化石的生物带和组合带,组成综合性生物地层和格架,比较精细地确定了南边村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和点位,界线划分和对比的精度以厘米计;沉积岩石学及微相分析和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界线的沉积环境进行定量和半定量的估测,铷——锶同位素年龄值的测定,测得泥盆—石炭系之间的原始沉  相似文献   

19.
当多沟地层剖面为秦巴地区泥盆系典型剖面之一.本文从沉积岩、沉积相的角度简述了上泥盆统擦阔合组的岩性特征,并将该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通过沉积构造、古生态、生物组合以及地球化学牲征的研究,确定其为湖坪及潮下浅水沉积相;本文还系统地总结了该组中独特的口袋状、工具模等典型构造和滞流沉积,证实其中存在有两期风暴事件,并形成一种近源的风暴沉积.这一发现对该区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多沟地层剖面为秦巴地区泥盆系典型剖面之一。本文从沉积岩、沉积相的角度简述了上泥盆统擦阔合组的岩性特征,并将该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通过沉积构造、古生态、生物组合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定其为潮坪及潮下浅水沉积相;本文还系统地总结了该组中独特的口袋状、工具模等典型构造和滞流沉积,证实其中存在有两期风暴事件,并形成一种近源的风暴沉积。这一发现对该区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