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全能经纬仪Ay和T_4的轴颈检验。由于全能经纬仪Ay和T_4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望远镜装置,故轴颈检验的观测纲要和轴颈误差的计算公式是不相同的,全能经纬仪Ay轴颈检验的观测纲要和轴颈误差的计算公式是众所周知的。本文就全能经纬仪T_4提出了轴颈检验的观测纲要和轴颈误差的计算公式,观测值的零点改正和第一调和项改正,并且作了实际的检验计算。为了验证第一和第二两种观测纲要,以及计算公式(2)和计算公式(3)的一致性起见,曾采用0.2微米蔡司投影光学计,就全能经纬仪Ay10085分别按两种观测纲要和两种计算公式进行检验和计算。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的符合是相当一致的。第二部分讨论了轴颈误差对于水平轴倾斜测定,水平方向测定和天文方位角测定的影响。根据几架仪器检验成果看来,这些影响是明显存在的,其中轴颈误差对于天文方位角测定的影响,随不同纬度而异,在较高纬度地区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达2″至3″。  相似文献   

2.
惯性制导设备初始方位角标定通常采用一等天文方位角作为基准。在实际作业中,标定位置常因场地受限而无法直接进行天文观测,需要通过边角测量将实测天文方位角精确传递至标定位置。因此,标定基准方位角的精度受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和方位角传递精度的共同影响。对近年实测的多组一等天文方位角成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中误差和正反方位角不符值两个精度指标,估计一等天文方位角测量精度在±0.5″左右。角度传递测量后,按照导线网平差中最弱边方位角精度估计公式,在传递4次的情况下,方位角闭合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1.2″左右;经纬仪互瞄传递得到的基准方位角精度在±0.8″左右。  相似文献   

3.
王洪杰  王家胜 《北京测绘》2015,(3):136-138,146
阐述了当前陀螺经纬仪的工作原理及定向精度,介绍陀螺经纬仪在矿山测量中的作用,在矿井联系测量中用陀螺经纬仪定向来确定井下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以减少起始边方位角的误差对最终点位的影响。目前,陀螺经纬仪在矿山测量中己普遍使用,从使用情况看,其精度完全能够满足矿山工程的要求。陀螺经纬仪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定向,二是在井下导线中加测陀螺边。  相似文献   

4.
基于专用工程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联测时采用方位角导引法(附合角导线法)需要较长观测时间的现状,提出了采用距离观测值通过平差快速获取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距离观测值通过平差计算求得方位边两端点的坐标,再反算求取方位的精度,并采用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一定精度,可以作为专用工程待求方位边大地方位角获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1956年国家测绘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中决定试制的“地形一号经纬仪”——光学经纬仪,在国家测绘总局的组织和主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担任设计和试制。现在此仪器已经试制成功,并由中国科学院测量制图研究室对此仪器进行了初步检定。检验时曾将“地形一号经纬仪”与蔡司030的96660号及威特T_1的37182号经纬仪进行比较,用全周方向观测法所得三种仪器水平方向观测成果的精度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温度对陀螺经纬仪稳定性影响的测试方法,引入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评价陀螺经纬仪在高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对高低温稳定性测试过程中观测窗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认为本文中采用的高低温室观测窗的变形量,对中低精度的陀螺经纬仪高低温稳定性测试而言可以忽略;最后通过实际测试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苏联克拉索夫斯基教授于1924年提出了以观测北极星与一辅助星之间的水平夹角为基础来测定地面目标方位角的方法。此法仅需用普通的经纬仪,不需要天文钟即可进行,而且对测站的经纬度及恒星座标数值精度的要求亦不  相似文献   

8.
前言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某些工程中,需要测定大量的三、四等天文经纬度及方位角。其中以天文经度问题较多。一般都是采用高精度仪器按金格尔法或中天法测表差,或者采用中等光学经纬仪按多星等高法或天顶距法测表差定经度。前者仪器笨重,携带困难,后者观测计算都较繁琐,且精度不易保证(稜镜等高法除外),都不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如果采用中等光学经纬仪按金格尔法测表差定经度是否能获得应有的精度?虽然曾有人作过一些试探性观测,但没有结论。为了解决业务上的迫切需要,我们组织了有限的人力和仪器,从1963年9月到1964年3月在某地(ψ≈30°)进行了一些观测。经初步分析,结果精度是能满足三等天文经度的要求。现将有关观测实验的几个方面阐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刘新江 《北京测绘》2012,(3):8-9,18
采用方向交会法可以确定出点位的平面坐标。由于观测方向值、大地方位角、高斯平面坐标方位角所参考的基准面不同,在计算方位角时应考虑标高差改正、曲率改正等因素。通过试验数据,将采用方向交会法计算得出方位角与严密导线平差后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分析了一定条件下方向交会法计算方位角所能达到的实际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内自动陀螺经纬仪在使用和检定方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指标和规范的现状,联系最新的测量规范,探讨了一种检验仪器精度的方法并且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自动陀螺经纬仪提出的内、外精度符合检验方法有可行性,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对自动陀螺经纬仪进行简单的鉴定。  相似文献   

11.
陀螺经纬仪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精度陀螺经纬仪在隧道贯通测量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高精度陀螺经纬仪在隧道测量中的工作流程。其次,结合陀螺经纬仪在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测量中测量数据的分析,讨论了陀螺方位角转化到坐标方位角的计算过程,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将陀螺方位角加入到隧道贯通测量的平差计算中,从而提高导线点的横向精度。  相似文献   

12.
经纬仪这种定位方法是:当望远镜瞄准一条起始线时,其读数就是该线的方位角,因此在观测过程中如果下盘保持固定,望远镜瞄准其它方向时,那么读数是该方向的方位角。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用测量已知点到未知点的垂直角、方位角和斜距等观测量,直接计算某点大地坐标的两种方法。集成电子经纬仪的使用,使外业观测成果的现场计算成为可行。  相似文献   

14.
文中讨论了陀螺仪与经伟仪的对接精度对仪器定向精度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两个结论:(1)陀螺仪的旋转轴与经纬仪的竖轴不平等差对仪器的定向精度影响较小;(2)陀螺仪与经纬仪连接时的相对方位不恒定对仪器的定向精度影响较大,造成的方位角偏差会直接带进测量结果中。最后详细介绍了一种实现陀螺仪与经纬仪对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测量仪器     
CH20012640 陀螺经纬仪中的对接技术/蒋庆仙(西安测绘研究所)…∥解放军测绘研究所学报.—2001(1).—51~54讨论了陀螺仪与经纬仪的对接精度对仪器定向精度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得出:1)陀螺仪的旋转轴与经纬仪的竖轴不平行差对仪器的定向精度影响较小;2)陀螺仪与经纬仪连接时的相对方位不恒定对仪器的定向精度影响较大,造成的方位角偏差会直接带进测量结果中。介绍了一种实现陀螺仪与经纬仪对接的方法。图8参2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天文方位角测量原理,给出了实用的计算太阳视位置的方法;研究了在白天恒星无法应用的情况下,利用电子经纬仪测日进行快速天文定向及方位角测量,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及数据解算过程,并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天文方位角测量原理,给出了实用的计算太阳视位置的方法;研究了在白天恒星无法应用的情况下,利用电子经纬仪测日进行快速天文定向及方位角测量,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及数据解算过程,并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了测距三角高程法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测距三角高程法的对向观测高差精度估算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精度的措施,并将其应用于近期开展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结果表明,垂直角、垂线偏差、大气折光是影响高差精度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高差测量精度,建议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或经纬仪测定垂直角,并进行同步对向观测削弱大气折光的影响;另外,采用大地四边形观测使得对向观测高差精度提高一倍,大地四边形同一时段各条边高差闭合差、每条边各单测回高差互差都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立经纬仪测量系统的首要问题是进行经纬仪系统定向,经纬仪系统定向主要包括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其中绝对定向是确定经纬仪测量系统的尺度因子。在实际测量中,针对不同位置和姿态的基准尺对系统整体定向的精度影响较大以及多余观测少等问题,通过对多个位置和姿态的基准尺进行测量,增加约束条件,提高点位测量的精度,改善点位误差的空间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较好地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求定未知方向的坐标方位角时,通常用天文测量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并用天文年历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能否不进行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计算,而利用不通视的邻近点上的已知方向,用两台普通经纬仪,根据同时观测恒星将已知方向传递到未知方向上呢?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