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滦河口地区沉积物中的有孔虫、介形虫的分析结果,探讨了不同沉积环境中有孔虫、介形虫的组合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根据生物组合和生物自身变化特征,并参考所处地貌部位及沉积物性质,对该区进行了地层对比和古环境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珠江三角洲中山地区ZK201-2钻孔微体生物群的分布特征及壳体保存状况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有孔虫12属23种,介形类16属19种。根据优势属种的分布及部分特殊种的生态环境指示意义,识别出7个有孔虫组合和3个介形虫组合,分别指示了不同的沉积环境。应用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岩性变化特征,恢复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演变过程。晚更新世晚期,在ZK201-2钻孔河床相砂砾沉积之上的细粒沉积物中发现海相腹足类及双壳类生物碎片,判断是受到海水影响的河口湾沉积;末次盛冰期海平面下降,原有海相沉积暴露地表风化形成杂色黏土沉积层;冰后期首先出现河漫滩至滨海河湾相沉积,未发现钙质微体生物化石;约9cal.kaBP后开始进入潮汐河口湾至前三角洲沉积阶段,沉积速率较快,有孔虫和介形类以壳体保存较好的半咸水-浅海种为主,其丰度、分异度及属种组合变化受海平面变化和河流输砂影响频繁;至全新世中期7cal.kaBP前后珠江三角洲中部出现最大海侵,有孔虫和介形类丰度、分异度值出现相对高值;全新世晚期海平面逐渐下降,研究区进入低速沉积阶段,依次发育河口沙坝、潮下带至滨海湿地、三角洲平原相沉积,期间发现多期风暴潮沉积,见大量异地分子。  相似文献   

3.
台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南海台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变化特征、元素相关性以及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O2和Al2O3是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最主要组分,元素的含量与水深、粒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型因子分析识别出3个元素组合,分别代表细粒的陆源碎屑沉积组合、粗粒的生物碎屑组合和细粒的生物碎屑组合;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陆源和生物源两种,以陆源为主。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珠江磨刀门海区底质中的19个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计有有孔虫36属73种,介形虫16属21种.按其分布范围不同可分为两个组合:Ⅰ.霜粒希望虫 Elphidium nakanokawaense与毕克卷转虫(变种)Ammonia beccarii var.,宽卵中华丽花介Sinocytheridea latiovata与小璃玻介Candoniella组合: Ⅱ.同现卷转虫Ammonia annectens与条纹判草虫Brizalina striatula,宽卵中华丽花介Sinocytheridea latiovata与东台新单角介Neomonoceia tina dongtaiensis组合.这些组合的分布与盐度、深度、沉积物类型及沉积速率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介形类是一种微小的水生甲壳动物。它是鱼类的优良饵料,且对水域环境变化反映也较灵敏。研究现代湖泊沉积物中的介形类化石,不仅为研究现代介形类提供可靠的线索,而且对研究古代沉积环境也提供有力的生物依据。因此,开展现代湖泊沉积物中介形类化石的研究,不论在生物学上或沉积学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渤海湾西岸39件表层沉积样中有孔虫和介形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底栖有孔虫20属41种,海相介形类26属32种。底栖有孔虫分布主要受离岸距离、河流入海、潮流与相应的水深、盐度和沉积速率影响,可划分3个有孔虫组合区。南部组合Ⅰ区以阿卡尼圆形五玦虫和毕克卷转虫变种为主,代表了受淡水注入影响的近岸带河口沉积环境;西北部组合Ⅱ区为毕克卷转虫变种—具瘤先希望虫—阿卡尼圆形五玦虫组合,代表了近岸浅水沉积环境;组合Ⅲ区中优势种为具瘤先希望虫,主要位于10m以深水域,沉积环境更近似于正常海相环境。海相介形类分布主要受盐度、水深和沉积物的底质类型与运移规律影响,并大致以10m等深线为界划分为2个介形类组合区。浅部组合Ⅰ以陈氏新单角介为绝对优势种,代表了广温、广盐的滨岸浅海河口环境;组合Ⅱ以美山双角花介为绝对优势种,生存环境少受淡水影响,离岸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7.
研究深海沉积物中化学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规律,将对海洋沉积物的组成、沉积过程以及辨别沉积岩和现代松散堆积物的形成环境等提供一定的依据。为此,我们曾对我国1976—1979年在太平洋中部所采集的30个表层沉积样和两个柱状样进行了碳酸盐、CaO、MgO等项化学分析测定工作。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元素与水深、沉积物类型及生物贝壳、微体生物等有密切关系。而水深、沉积物的类型是这些元素分布特征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渤海南部表层沉积的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海上调查及实验室分析,查明渤海南部表层沉积物在结构类型、矿物组合、生物组分及沉积构造等相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渤海南部存在五种沉积相:黄河水下三角洲相、陆架盆地相、海湾相、潮流浅滩相及古滨岸相。黄河水下三角洲相从河口延至水深15—20米处,沉积速率很高,沉积物富含碎屑云母及CaCo_3。陆架盆地相的沉积为粉砂质粘土,具有生物扰动构造。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风成沉积物的沉积学特点,并着重介绍了现代风成沉积物中发育的生物遗迹的类型及组合特征,认为生物遗迹组合是判别地史时期风成岩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对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北翼LYK钻孔微体生物群的分布特征及属种组合进行研究,共鉴定底栖有孔虫50属67种,介形类30属46种,运用Q型聚类分析,将钻孔内底栖有孔虫划分为5个组合,并结合AMS14C测年结果和沉积物粒度特征,恢复了研究区域千年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在黄河流入前,研究区发育粒度较细、分选较好的陆架沉积,微体生物群组合接近正常海相;在黄河夺淮入海后,研究区开始接受巨量的粗颗粒沉积物,分选变差,出现了大量近岸半咸水属种的有孔虫和介形虫,沉积环境从典型的浅海向三角洲前缘演变;直到黄河北归后,大量泥沙供给断绝,在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区经历了侵蚀和再沉积过程,沉积物砂泥比升高,微体生物群丰度和分异度急剧下降,广盐类微体生物群增加;随着侵蚀中心逐渐南移,研究区动力条件趋于稳定,前期形成的侵蚀洼地逐渐接受径流和潮流的双向沉积,出现大量浮游有孔虫等异地分子;近年来,伴随波浪和潮汐的改造加工,研究区逐渐形成了趋于平缓的夷平面,由动荡的滨岸逐渐过渡到现今稳定的浅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南黄海北部深水区表层沉积中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北部深水区 (36°15 ~ 38°0 0 N、12 3°2 0 ~ 12 4°33 E)表层沉积中的有孔虫和介形虫主要由原地分子和残留分子组成。残留分子为陆相介形虫、沿岸浅水有孔虫和介形虫 ,反映了末次冰期低海面和冰后期海侵初期的沉积环境 ,原地分子以冷水和深水种为特征 ,介形虫以 Sarsicytheridea bradii、Acanthocythereis mutsuensis和Munseyella japonica等为优势种。有孔虫有两个组合 :东北部为以 Proteonina atlantica为代表的胶结质壳组合 ;西南部为玻璃质壳组合 ,其优势成分是 Buccella frigida、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Ammonia ketienziensis、H anza-waia mantaensis和 Pacinonion tasmanensis等。调查区埋葬群存在原地和叠加两种类型 ,前者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后者主要见于中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东海残留沉积物的微体化石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海底残留沉积约占世界陆架面积的70%[3],而残留沉积中分布最广的是残留砂.有孔虫、介形虫等微体化石,其壳体大小与砂粒相当,而不同的属种又有特定的生活环境,因此它们在沉积过程中可以反映沉积条件,在搬运作用中又可看作指相颗粒.研究残留沉积物中微体化石的属种组合、保存状况、数量和大小等特点,应能为研究陆架残留沉积的产生与变化过程提供某种依据.关于陆架残留沉积的化石资料不少,但大多局限于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等大化石,而对有孔虫、介形虫等微体化石群的详细情况尚缺乏分析.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底质中介形虫埋葬群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珠江口底质沉积中的介形虫研究迄今尚无系统的报道。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曾对本区的磨刀门口的有孔虫和介形虫群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并在水深10米以浅划分两个组合,  相似文献   

14.
对闽江河口近岸海域的2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闽江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重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研究区共鉴定出重矿物27种,主要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和黑云母为主。根据重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分为两个矿物组合区,并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亚区。闽江口近岸沉积区(Ⅰ-1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磁铁矿-绿帘石,受闽江物质影响很大;近岸混合沉积区(Ⅰ-2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磁铁矿-黑云母-绿帘石,受浙闽沿岸流携带物质和闽江物质共同影响沉积形成,闽江物质影响明显减弱;残留沉积区(Ⅱ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主要为受后期改造的晚更新世海侵边界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96年“中-法合作东海计划”在冲绳海槽中西部边缘区所取柱状样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对该区沉积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沉积和富含生物的半远洋深海软泥沉积是本区的主要特征。以481cm为界,上、下两层沉积物截然不同,可能是沉积物的来源不同或者是水动力条件的差异。该区主要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其次是黑潮、大洋风暴  相似文献   

16.
阮培华 《海洋学报》1990,12(2):200-212
本文叙及的现代介形虫系采自广西高德和涠洲岛海岸带.高德地区介形虫丰富度、分异度皆低,而涠洲岛的丰富度、分异度非常高,且自潮上带至潮下带数量渐增.涠洲岛的介形虫组合与海南岛东岸所见相似,大多属种是速足介目的沿岸、底栖类型,仅很少数属于丽足介目(如Rutiderma,Cylindroleberis,Poly-ope).文内分析了本区介形虫动物群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探讨介形虫的生态环境、生物地理区划及新生代生物地层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96年“中-法合作东海计划”在冲绳海槽中的中西部边缘区所以柱样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对该区沉积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沉积和富含生物的半远洋深海软泥沉积是本区的主要特征,以481cm为界,上下两层沉积物截然不同,可能是沉积物的来源不同或者是水动力条件的差异,该区主要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其次是黑潮,大洋风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浅海现代介形虫的动物地理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七百多个表层沉积样品分析结果,中国浅海的现代介形虫可以分为五类组合:河口滨岸广温广盐组合,近岸浅水的广温狭盐组合,黄海较深水的冷水团组合,南海北部与东海中、外陆架的暖水组合,以及南海的热带珊瑚礁组合。在介形虫的动物地理学方面,黄、渤海属于北太平洋区,南海南部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而南海北部与东海和日本南部太平洋沿岸一起为中国-日本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架的沉积物分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试图根据底质类型和水动力环境,并参与沉积物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堆积地貌等因素,对中国东部及南海北部陆架沉积物进行分区。并将沉积区具体划分九个类型,即:①大河口外泥质沉积区、②沿岩流泥质沉积区、③小环流泥质沉积区、④陆架泥质沉积区、⑤浪控砂沉积区、⑥潮控砂沉积区、⑦残留砂沉积区、⑧现代混合沉积区、⑨改造混合沉积区。这样更清晰地揭示了底质类型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及沉积物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东海西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分区及沉积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本区104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化学及生物组分等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据此,把东海西部海域的现代沉积环境划分为两种类型的过渡环境。一类是与河口有关的过渡沉积环境,如长江三角洲沉积区,杭州湾沉积区及混合沉积区;另一类与河口无关的过渡沉积环境,包括浙东近岸沉积区,苏北浅滩沉积区及陆架改造沉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