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区位于乔治亚州东北拉奥尼亚镇附近,场地为中等起伏地形(高程在221m~257m),面积1.0km×0.7km,场地是具有许多森林的牧场。试验是为了选择使用GPS各种测量方法,来进行工程(大比例尺)测图并采集野外数据。该工程使用现有的乔治亚高精度参...  相似文献   

2.
夏林根 《地图》2000,(3):35-37,58
中国版图最南端的南海之中 ,有一块尚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西沙群岛。笔者应有关部门之邀 ,飞赴西沙 ,考察了那里极具魅力的旅游资源。西沙概况西沙群岛古名七洲洋、千里长沙、万里石塘 ,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共有 40多个岛礁 ,星罗棋布在北纬 1 5°43′~ 1 7°0 8′,东经1 1 1°1 0′~ 1 1 2°5 4′之间约 5 0万km2 的海区内。岛屿总面积约 1 0km2 ,礁盘面积达 1 .5万km2 。西沙群岛属亚热带地区 ,温暖湿润 ,气压适宜 ,雾日罕见 ,能见度良好。全年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 ,极端最高气温 34 .9℃ ,最低气温 1 5 .3℃ ,年平…  相似文献   

3.
平坦与丘岭地区GPS工程水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PS工程水准网的布设、拟合法的模型选择和数据处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验网的布设和计算发现:在平坦和丘岭地区,控制面积不超出100km^2时,按三等以上水准测量的精度联测网中6 ̄8个点,采用最佳三点平面拟合、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和hardy曲面拟合,求得GPS工程水准高程的精度可达2 ̄4cm。  相似文献   

4.
国家测绘局用GPS水准技术布设全国高异常控制网,其中A级网27个点,B级网760个点,根据这些成果的初步计算,相对西安大地原点,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高程异常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分辨率有可能分别达到±0.7m和1°量级,西部地区则相应±1.1m和2.5°量级,因此我国具有米级精度的新一代似大地水准面是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精密测距三角水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T2000测距三角高程的各项误差,提出了按跳点法观测的垂线偏差影响公式和精度达0.2毫米的量高方法,讨论了减弱大气垂直折光影响的措施。通过150公里的比较试验,得出了S≤500米,α≤10°按跳点法观测或S≤1公里、α≤8°按对向测距三角高程均能达到二等水准精度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卫星成像仪分辨率 m光谱范围 μm 侧摆 (°)视场宽度 kmSPOT 52 0 0 2 0 5 0 4-----HRGHighResolutionGeometric多光谱 :10 (B1,B2 ,B3 )短波红外 :2 0全色 :5全色Supermode :2 .5  多光谱 (XI)B1:绿 (0 .5 0~ 0 .5 9)B2 :红 (0 .61~ 0 .68)B3 :近红外 (0 .79~ 0 .89)SWIR :短波红外 (1.5 8~ 1.75 )  全色 (M)M :(0 .49~ 0 .69)是最大侧视角+ -2 760HRS 5× 10高程精度 15 全色M :(0 .49~ 0 .69)不 12 0× 60 0VEGETATION星下点 :1.15km 0 .43~…  相似文献   

7.
地球重力场模型在GPS高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喜屯 《全球定位系统》2011,36(2):59-61,80
介绍了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及其精度,对利用EGM2008模型进行GPS高程测量这一方法进行了探讨。在试验区内采用多种方案进行数据处理,结合试验区内的已有GPS水准点资料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利用EGM2008模型进行GPS高程测量的精度与采用水准点的大致关系,为GPS高程测量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与日本准天顶系统(QZSS)是近年来宣布正式运行的两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本文首先评估了IRNSS和QZSS在各自主服务区域的L5信号单点定位性能。然后,为了探究导航星座结构差异对各区域系统联合GPS在城市峡谷环境下定位性能的影响程度,详细对比分析了卫星截止高度角为5°、15°、25°、35°、45°、55°时各区域系统在其主服务区内联合GPS定位的表现。结果表明:① IRNSS在其主服务区内可提供全天连续独立L5定位服务,水平方向定位精度小于2.50m,高程方向定位精度小于4.10m;② QZSS在其主服务区内只能提供全天部分时段的独立L5定位服务,水平方向定位精度小于4.80m,高程方向定位精度小于7.40m;③由于QZSS独特的星座结构,其在主服务区城市峡谷环境中联合GPS定位的性能要优于IRNSS在其相应主服务区联合GPS定位的表现,尤其是在天空视野有限的情况下。本文结果对决策者设计新的区域导航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 ,推导出近海定常环流的高程模式 ,由此高程模式利用有限差分法组成观测方程 ,从而按最小二乘间接平差法解算联合问题 ,最后联合T/P、ERS_2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观测数据 ,计算了东中国海 (北纬 2 2°~ 41° ,东经 116°~ 131°)的平均海面地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一代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利用我国高分辨率DTM和重力资料推算我国大陆重力大地水准面;然后再和我国GPS水准所构成的高程异常控制网拟合,推算了具有dm级精度、15′×15′分辨率的我国大陆大地水准面。利用全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的80余个高精度GPS水准点进行外部检核,检核结果证实和原设计精度完全一致,即该大陆大地水准面的绝对精度,在东经102°以东高于±0.3m,在东经102°以西、北纬36°以北为±0.4m,36°以南为±(0.4~0.6)m。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垂线偏差,反解我国海域大地水准面。为了检核,由测高垂线偏差反演为重力异常,与海上万余点船测重力值进行了外部检核;同时用上述反演的重力异常推算大地水准面,与直接解得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内部检核。由重力和GPS水准数据推算的上述大陆大地水准面,和主要由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海洋大地水准面,二者之间一般都存在以系统误差为主的拼接差。顾及这一现象并结合我国在陆海大地水准面拼接区重力资料稀疏的实际,研究提出了扩展拼接技术,即在沿海选取部分陆海毗邻的局部地区,在这局部地区内,陆地用实测平均重力格网数据,海洋用测高平均重力格网数据,统一推算这陆海局部重力大地水准面。然后利用这一局部大地水准面的陆地部分和已经用GPS水准校正的陆地大地水准面进行拟合。最后用拟合参数校正中国全部海域的测高重力大地水准面,从而保持陆地部分大地水准面不变,最大限度地削弱拼接点和测高海洋大地水准面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1.
用地球位模型和GPS/水准数据确定我国大陆似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地球位模型和GPS/水准数据确定了我国大陆地区的似大地水准面。采取的方法是,对于每一个GPS/水准点,用地球位模型计算其高程异常值,并与其GPS/水准实测高程异常值比较,得到计算值的改正数,以此改正附近15′×15′格网点上用地球位模型计算的高程异常。方法的实质是将地球位模型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于GPS/水准实测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共使用了遍布大陆的950多个GPS/水准点,点间距大约100km。得到的15′×15′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就全国而言,平均好于±0.5m,105°E以东地区接近±0.3m,以西地区接近±0.6m,青藏地区接近±0.5m。  相似文献   

12.
西北太平洋海域海面动力地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明  梁振英 《测绘学报》1995,24(4):241-249
本文根据东经100°~170°,北纬0°~50°的西北太平洋海域,1930年~1990年的大量海洋和气象资料,以深海等压面1000,1500,2000,2500和3000db为依据,按动力学原理,计算了面积约3000多万平方公里广阔海域的动力深度及其偏差,并以标准海面为基准,绘制了迄今最为精细的海面动力地形图。通过与全球海面动力地形的比较,研究了该海域的起伏特征,发现了苏禄海盆地及其周围海域海面起伏的异常区,初步研究了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似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利用我国高分辨率DTM和重力资料推算我国大陆重力大地水准面;然后再和我国GPS水准所构成的高程异常控制网拟合,推算具有分米级精度,15′×15′分辨率的我国大陆大地水准面.利用全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的80余个高精度GPS水准点进行外部检核,检核结果证实和原设计精度完全一致即该大陆大地水准面的绝对精度,在东经120°以东,高于±0.3 m,在东经120°以西,北纬36°以北,±0.4 m, 36°以南,±(0.4~0.6) m.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垂线偏差,反解我国海域大地水准面.为了检核,由测高垂线偏差反演为重力异常,与海上万余点船测重力值进行了外部检核;同时将上述反演的重力异常推算大地水准面,与直接解得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内部检核.由重力和GPS水准数据推算的上述大陆大地水准面,和主要由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海洋大地水准面,二者之间一般都存在以系统误差为主的拼接差.顾及这一现象和结合我国在陆海大地水准面拼接区重力资料稀疏的实际,研究提出了扩展拼接技术,即在沿海选取部分陆海毗邻的局部地区,在这局部地区内,陆地用实测平均重力格网数据,海洋用测高平均重力格网数据,统一推算陆海局部重力大地水准面.然后利用这一局部大地水准面的陆地部分和已经GPS水准校正的陆地大地水准面进行拟合.最后将拟合参数校正中国全部海域的测高重力大地水准面,而保持陆地部分大地水准面不变,以最大限度的削弱拼接点和测高海洋大地水准面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4.
联合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监测数据计算海面地形和测高大地水准面(以下称联合问题)是卫星测高应用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近海定常环流的高程模式,由此高程模式出发利用有限差分法组成观测方程,从而按最小二乘间接平差法解算联合问题。最后联合 T/ P、 E R S- 2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监测数据,计算了东中国海( 22°- 41°×116°- 131°)的平均海面地形。  相似文献   

15.
川西地区地势复杂,进行常规测绘工作很艰难。若采用GPS作为1:5万航测图的控制,既可以减轻大地测量工作的困难,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在高程方面,必须将GPS测定的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如此需有高分辨率的似大地水准面。本文用平面近似的Stokes公式,并顾及Molodensky一阶项,用FFT计算了Δφ=14°Δλ=12°川西地区5′×5′的似大地水准面,结果与该区的天文重力水准及GPS水准比较,精度约为±1米,并认为顾及剩余重力异常较单纯用位系数模型的结果精度高20%。此外,还认为用0.5′×0.5′的DTM,再顾及Molodensky一阶项,精度还可提高20%。  相似文献   

16.
万明军 《四川测绘》2001,24(3):112-112
由四川省测绘局委托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摄制的成都市城区彩色航空影像 ,经成都军区进行了保密处理 ,并由四川省测绘局用专业影像扫描仪将彩色航空影像扫描成影像数据。近日 ,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对外提供该影像数据的彩喷图像。该影像航摄比例尺 1 :40 0 0 ,绝对航高 1 1 0 0米 ,航片规格 2 3cm× 2 3cm ,覆盖范围为东经 1 0 3°5 6′1 5″~ 1 0 4°1 1′1 5″、北纬 30°35′0 0″~ 30°45′0 0″ ,覆盖面积包括三环路在内约 45 0平方公里。由于其地面分辨率高达 0 1米 ,且色彩效果好、影像清晰 ,因此 ,该影像在各领域具…  相似文献   

17.
NAV-5000GPS接收机在南极冰盖大陆导航定位中的应用1测区概况及导航定位目的意义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建立在南极州的拉斯曼丘陵上的米洛半岛。拉斯曼丘陵位于东经76°~76°30′,南纬69°20′~69°40′之间,主要由米洛半岛、勃洛克...  相似文献   

18.
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2190阶)和SRTM数字高程模型,在Molodensky理论框架下,确定了新疆地区15′×15′似大地水准面,并与新疆地区15个点位的实测GPS/水准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确定的新疆地区15′×15′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约为0.2m。  相似文献   

19.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与水准是获取垂直形变量的重要手段,由于不同的仪器、误差模型、数据处理方法等因素,GNSS、水准两类高程变化结果之间存在系统偏差问题,由此提出了一种GNSS与水准高程变化的自适应融合方法。首先利用自适应最小二乘配置建立GNSS与水准重合点两类高程变化量之间的转换模型;然后利用转换模型修正其他GNSS控制点的高程变化量;最后利用反距离加权法建立区域高程变化速度格网模型。实验以山东省水准网与GNSS控制网数据为例,利用高程变化较一致的60个GNSS水准点建立高程变化转换模型,实现了GNSS与水准高程变化的有效融合,削弱了GNSS大地高变化与正常高变化之间的系统偏差,提高了山东省区域高程变化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前 言我队对航测作业高程控制点的连测,过去两年大都采用普通经纬仪导线法。因此,对这一方法操作较熟悉,故今年计划高程控制点的连测时,大部分仍拟采用此法。但今年测区山势陡峻(因森林荫蔽不适用多角高程导线),在开工时就发现了所测导线倾斜角有达30°者,15°—25°的情况则更多。根据实地的摸索与计算的证明,此法不适合山区使用。这是因为视距精度受倾斜角增大的影响很大,更何况倾斜角增大时即同样的距离误差也会产生更大的高程误差,现列表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