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薄层厚度定量解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薄层厚度定量解释已成为能源勘探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目前薄层厚度定量预测方法繁多,本文简要地介绍薄层的基本概念、薄层理论以及国内外薄层厚度研究的现状,并重点介绍了道积分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正演模型和实际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CPTU试验在土体动力学参数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孔压静力触探(CPTU)数据能否在土体动力学参数计算中进行应用,结合港珠澳大桥补充勘察项目CPTU及波速测试资料,利用SPSS和OriginPro软件对比分析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更适合于计算研究区波速(Vp、Vs)的经验拟合公式,公式考虑了深度影响,计算结果优于前人经验公式,尤其是当土层埋深大于30m时.基于此,对CPTU数据在土体动力学参数Ed、Gd及μd计算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研究区土体动力学参数计算公式,公式计算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同时发现土层深度及修正锥尖阻力的负指数形式在拟合土层纵、横波速Vp、Vs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用特征 X射线的发射和吸收来测定薄层或表面涂层的厚度。从理论上解决了最佳能量的选择问题 ,使薄层厚度测定的检出下限大幅度优化。并通过实践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刘正根 《湖南地质》1994,13(1):45-48
现行岩层真厚度计算公式存在两大缺陷:不完备,不具备唯一性。通过修改现行岩层真厚度计算公式角度参数的定义,建立了使用方便、克服了上述缺陷的岩层真厚度计算公式,并对修改的公式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渤海盆地的沉积覆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收集了华北地震台网近6年的远震数据,提取有效接收函数12000余条,对同一台站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叠加;用固定值域模拟搜索技术,获得了台站下方覆盖层(沉积覆盖)的厚度和Vp/Vs比,有效数据点27个,合理地覆盖了研究区。计算结果显示,上覆地层厚度受到北东向构造影响,由北西至东南渐次增厚;Vp/Vs与上覆地层厚度和P波延时成正比,上覆地层厚度大致与Vp/Vs比成正比;上覆地层厚度与S波速度成反比,与地层的松散度成正比。研究显示,上述结果为场地条件和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约束参数;同时,我们认为,本研究为油气勘探和油气储量计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勘探领域的快速发展,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关于薄层的定量解释也亟待解决。这里提出在自适应时窗上提取波形结构属性,并建议利用此方法对薄层作定量解释。首先基于楔形模型介绍地震垂向分辨率问题;其次给出波形结构属性的定义与方法原理;最后着重分析固定时窗、半个峰谷时窗、自适应时窗对波形结构属性提取的影响,并详细分析波形结构属性随楔形厚度的变化情况。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波形结构属性的提取分析得出结论:在自适应时窗上提取波形结构属性,更能反映波形随楔形厚度的变化,并有效地刻画了振幅随时间的变化,其实质也是在提高地震垂向分辨率,有助于对薄层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导出断层在不同剖面位置上断距与断层产状、被断地质界面产状、断层真位移间的函数关系,即滑距计算公式。断层错断两个产状不同的地质界面时,根据作者提出的斜断距滑距公式,或水平断距或真厚度断距滑距公式,可计算出断层滑距及断层真位移方向。无限不同位移方向及不同总滑距值的断层能产生相同的断层效应。  相似文献   

8.
王根龙  伍法权  祁生文 《岩土力学》2012,33(Z2):269-274
悬臂-拉裂式崩塌是崩塌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常发育于近水平层状的陡峻岩质边坡,在我国的西南和西北山区以及三峡库区,该类危岩体的数量多且崩塌发生频率高。调查研究表明,差异风化剥蚀、河流侧蚀、海水浪蚀、碳酸盐溶蚀等作用是岩质边坡产生凹进岩腔和凸出悬臂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在调查基础上,概化出厚层硬岩夹薄层软岩和薄层硬岩夹软岩两种悬臂梁崩塌破坏模式。根据悬臂梁最大弯曲应力计算理论,推导出岩腔极限深度计算公式,并结合岩石风化剥蚀速率,对悬臂梁危岩体产生破坏的时间进行了预测。通过岩腔极限深度计算公式的分析和悬臂梁崩塌野外调查结果,均表明岩腔极限深度与悬臂岩体厚度成正相关,而与顶部裂缝深度比成负相关。根据最大拉应力-抗拉强度比值分析法,推导出悬臂梁危岩体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并给出其稳定性评价标准。通过典型算例,对文中方法的正确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公式简单和计算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宋战平  程建铝  严魁泗  李宁 《岩土力学》2006,27(Z2):249-253
在岩溶区隧道施工中,隧道顶部既有较大尺度溶洞引起的隧道顶板跨塌是威胁隧道施工的主要问题之一。从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溶洞与隧道间岩层的受力,岩层力学性质和围岩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出发,分析了隧道施工中影响岩层稳定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将隧道顶部既有较大尺度溶洞引起的隧道施工期顶板的破坏问题归结为两端简支或4边固支薄层岩板的失稳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力学分析模型。采用弹性板理论,对不同力学模型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推导了建立在岩体抗拉和抗剪强度准则基础上的岩溶隧道顶板岩层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对武都水库导流洞既有溶洞影响下典型洞段隧道顶板稳定性进行分析,跟踪施工调查的顶板稳定情况性态验证了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经历近100 a的发展,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研究领域已形成许多代表性成果,系统研判各计算公式的预测精度对于快速准确判断研究区域沿岸输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使用率高、公式结构简洁、考虑参数相对全面等标准,选择了国内外7个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采用现场原型沙、室内原型沙和室内轻质沙等多种实测资料,对各公式的计算准确程度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定量检验。结果表明,CERC公式和Kamphuis公式适用于现场原型沙预测,但对室内轻质沙预测的偏离程度较大;MH-Kamphuis公式和van Rijn公式对各种实测资料的预测均总体偏小;赵今声公式和Bayram公式的预测精度最低,预测偏小程度较大。经比较,孙林云公式对各项实测资料的符合程度总体较高,预测精度提高了36%~73%,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推荐用于推导沙质海岸沿岸输沙模型相似律比尺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吴功建  高锐 《地球学报》1984,6(2):55-64
<正> 近年来在我国获得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特别是将地表地质构造的研究与深部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研究结合起来,更加深和丰富了对大地构造的认识。 1957年,地质部航测大队首次在我国东部发现了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同时,大量的地球物理工作,为我国早期油田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地质构造的依据。六十至七十年代,利用人工地震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的结构,提出了部分地区的详细地壳模型和地壳厚度。在我国某些地区开始了古地磁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油储层的地质结构为韵律背景下的页岩薄层,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精确描述盐间页岩油薄储层厚度的空间展布。因此,应用现有地震资料,探索适用于韵律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地震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传播矩阵方法计算并分析研究区目标韵律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系统模拟并分析非均匀薄互层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厚度、纵波速度等变化时地震波的反射动力学特征,发现地震反射波形的振幅和相位随非均匀页岩薄层的纵波速度和厚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本文页岩薄层厚度预测的基础。结合测井分析构建韵律层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模型空间考虑了页岩薄层纵波速度和厚度共99种组合变化的情况。通过求取目标层实际地震反射波形与构建的模型空间中地震波形的最佳匹配,提出基于反射波形的页岩薄储层厚度的地震预测方法,预测研究区页岩薄层厚度变化范围为5~20 m,并且由西南向东北呈增加趋势。预测页岩薄层厚度与测井解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FrequencyEffectsofFineThinLayer¥ZhangShuangxi(EepartmentofGeophysic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30074)YuanTao;ZhangWe...  相似文献   

14.
影响薄互层地震反射波特征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楔状模型,两层,多层介质等厚或不等厚模型和实际井中反射系数序列的频谱分析,和对用不同主频不同类型,不同衰减系数子波的合成记录剖面的波形分析以及合成记录的频谱分析,初步认为,薄互层的单层时间厚度,子结构厚度是决定反射波特征,频谱特征的基础,薄互层的互层数,入射子波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目前的常规地震勘探中,薄互层地震反射波多以时间不可分辨的面貌出现,因此为了得到特定薄互层结构的可分辨的最佳图像,  相似文献   

15.
常规AVO分析是以单一界面为前提,用来分析薄层的AVO响应特征存在误差。Brekhovski给出的层状传播矩阵方程考虑了层内波的反射和透射以及层厚等影响因素,更适合用于讨论薄互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对薄层进行Brekhovski正演,发现不同入射角下振幅与厚度关系不同,与叠后全叠加振幅相比,截距P属性和薄层厚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更强,说明P属性比全叠加振幅更有利于薄层厚度预测。不同薄互层模型的Brekhovski正演结果表明:净厚度和泊松比是影响AVO曲线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净厚度越小,泊松比对截距P和梯度G属性的影响越小;当泊松比一定时,净厚度和PG属性呈近似线性关系,P属性与净厚度关系更敏感,可用于薄互层净厚度预测。应用实例证明在薄互层区P属性用于砂地比预测效果比较好,叠后振幅和叠前反演的弹性阻抗预测的净砂岩厚度精度较差。  相似文献   

16.
张玉芬  熊维纲 《地球科学》1994,19(5):685-693
通过对一层、二层及多层,厚度为有序递度的薄互层组地震地质模型的反射数系列振幅谱特征与薄互层组内单层厚度,子结构厚度,互层组内层数等关系分析,指出薄互层组内单层厚度或子结构度是决定反射系数序列振幅谱特征的基础,互层纳内层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敦化盆地北部凹陷古近系珲春组和新近系土门子组共识别出6 个三级层序。通过多道地震统计法提取子波,制作敦参1 井合成记录,完成了层位标定。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内基于模型的井约束反演得出高分辨率反演数据体,刻画出目的层砂地比和泥岩厚度平面展布特征。砂地比等值线图显示SH1 --ST2 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凹陷东南侧。在整个新生界沉积时期,主要物源供给方向变化不大,但供给强度逐渐加强。在各层序单元中,砂地比低值区、泥岩厚度高值区、地层厚度高值区与构造沉降高值区基本重合,表明断裂对沉积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泥岩厚度高值区为泥岩的主要发育区域,由于该区主体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因此初步预测该区为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8.
The Sannio-Matese reg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s of Italy and has been struck by larg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t present, the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magnitude background seismicity and small seismic sequences following M4 main events. In this paper, we show Vp and Vp/Vs models and 3D locations for a complete set of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the period 1991–2001. We observe a significant crustal heterogeneity, with large scale east-verging high Vp fault-related-folds, stacked by the Pliocene compression. The relocated earthquakes cluster along a 70° east-dipping, NW-striking plane located at the border of the high Vp thrust units. Normal fault earthquakes related to the young and active extension occur within these high Vp zones, interpreted as high strength material. We expect large future earthquakes to occur within these high Vp zones actually characterized by low magnitude seismicity at their borders.  相似文献   

19.
建立薄互层地震物理模型,分别从低频和高频入射时地震记录的振幅谱形态、振幅、频率特征、AVO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入射频率对煤系薄互层模型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频率对薄互层层数变化反映敏感,高频入射时振幅谱形态可分辨的厚度比较小,分辨率较高;振幅谱幅值以及主频值的变化与薄互层的总厚度和波长之比有关,并且随着厚度的增加其变化规律符合薄层的振幅调谐规律与频率调谐规律;入射频率不同时,AVO曲线特征也不相同,在进行薄互层资料的对比解释及AVO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入射频率所引起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区域地质特征为基础,对位于勉略锰成矿带东段的朱家河地区锰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Mn异常呈不规则条带状沿南东向集中展布于上古生界金家河岩组绢云母石英片岩夹薄层状泥质灰岩中,长990~5 490 m,宽200~1 150 m,异常最大值52 601×10~(-6),平均值5 748×10~(-6)。高值异常区连续性好,强度高,峰值中心明显,且Mn与P、Cu元素有一定的共生组合与成生联系。通过异常查证已圈定出3条碳酸贫锰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绢云母石英片岩夹薄层灰岩中,控制长360~930 m,真厚0.82~1.63 m,锰品位10.39%~24.50%,含矿岩性为含锰石英片岩夹灰岩透镜。根据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异常查证结果继而总结出了该区地球化学异常含矿性特征规律及找矿标志,以期为进一步扩大寻找优质锰矿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