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溪矿床产于红岩溪-唐浒坪反"S"型构造的西半部,赋存于沃溪拆离断层(F1)下盘、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板溪群马底驿组层间剪切构造带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层状(或层脉),其次为脉状-网脉状。层脉矿化主要赋存于层间断裂中,由多个含钨锑金石英脉的扁豆体组成;脉状-网脉状矿化依附于层脉,多出现在层脉的下盘,并与蚀变围岩一起,主要构成脉带含金或含钨金矿体。成矿具有独特的沿倾向发育很深、侧伏成矿和柱状富集特点。随着近年来开采深度的加大,发现深部构造和矿化有明显变化。本文在该矿床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沃溪矿床深部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以及垂向变化趋向,指出了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沃溪金锑钨多金属矿床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中上段紫红色绢云母板岩的层间滑脱断层中,底部V6蚀变在鱼儿山—粟家溪—十六棚公一线地表开始出露,蚀变层位自地表往深部稳定延伸,鱼儿山矿段至-400m标高开始富集形成工业矿柱。根据鱼儿山矿段13个钻孔见矿情况和沃溪十六棚公矿段ZK14-1802深孔揭露层位,总结V6脉控矿构造与赋存规律,提出十六棚公V6脉找矿突破方向与鱼—沃连接部位V6勘查思路。  相似文献   

3.
湖南鱼儿山金矿床位于沃溪区域压扭性主干断裂南侧,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上部层位之中,蚀变作用与构造控矿明显,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在研究金等成矿元素分布的基础上,对本矿床成矿作用提出了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滇西保山核桃坪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南段福贡-镇康褶皱带之保山-永德褶皱束北端。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囊状沿近南北向断裂带及旁侧层间破碎带产出,赋矿围岩为沿断裂带产出的矽卡岩及其附近的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中-厚层状大理岩化灰岩与泥质灰岩。近南北向的F1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构成热液型锌、铅、银、铜、铁、金多金属矿床。根据热液脉体穿切关系、矿物组合及成因特征,将热液成矿作用分为7个矿化阶段,其中第Ⅲ、Ⅳ、Ⅴ阶段是锌的主成矿阶段。与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蚀变类型有矽卡岩化、硅化、方解石化及黄铁矿化等。对V1矿体的蚀变填图及蚀变矿物组合、分带特征进行系统的观测,结果表明:蚀变分带模式具中心式环带结构,纵向上由浅表至深部,成矿元素具有Cu(Fe)→Cu、Zn(Fe)→Pb、Zn(Cu、Au、Ag)→Au的分带;侧向上从矿体向围岩,成矿元素具有CuZn(Fe)或CuPbZn→PbZn(Cu、Au、Ag)→Au的分带,显示成矿热液叠加复合分带性特征,并指示矿液具有从北东向南西方向迁移的趋势。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矿床是多期叠加复合成矿作用的结果,与区内深部岩体有关的矽卡岩矿化为早期成矿,而后又叠加晚期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该矿床是一个重要的同位、多阶段成矿的典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陕西小秦岭金矿自1965年工作以来,已有许多著文,文章讨论的内容多为矿区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矿化分期及成矿阶段的划分等,但对围岩蚀变的论述却不多。笔者多年来一直在该区工作,对矿脉围岩蚀变进行了一些研究,认为成矿与蚀变关系密切,在总结围岩蚀变特点、蚀变分带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几点找矿标志,现撰写成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山核桃坪铅-锌矿为一中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主要受近SN向的层间断裂(F1)及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岩石(性)控矿也十分明显,成矿作用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以及对矿床围岩蚀变、控矿因素的深入研究,认为该矿床主要矿化作用是深部高温成矿流体贯入并与围岩发生矽卡岩化蚀变,随后发生矿化作用。矿床应属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7.
杨敏之 《矿床地质》1998,17(Z6):1027-1028
基于对冀北三个银矿带、含银岩石建造类型、7个主要银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控矿地质条件、成矿时代、成矿期、成矿阶段、矿石物质组成研究基础上,着重对银矿床近矿围岩蚀变带、蚀变岩岩石类型、蚀变矿物系列、交代作用物质平衡、蚀变岩分带性、形成物理化学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银矿床近矿蚀变岩分带标志,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6)
通过对某区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鸡蛋坪组上段流纹斑岩地层对钼成矿具明显层控作用;顺层缓倾斜产出的石英脉(细脉)和蚀变岩是区内主要含矿层位;长时间、多期次的岩浆热液活动,为区内钼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和部分矿物质。矿区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组合,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矿区矿石结构、构造较复杂;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但伴生元素种类较多;矿脉围岩蚀变主要局限于矿脉的两侧,近似对称产出,呈现脉型矿床所独有的线性蚀变特征,与钼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等;局部具有萤石化、碳酸盐化。矿体与围岩界线渐变过渡,具热液充填矿床的特点。矿床成因为受地层层间裂隙控制的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层状钼矿床。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滇东毛坪富锗铅锌矿床“多层位”赋矿成因及其控矿机理,基于毛坪矿区内坑道和钻孔岩心的详细编录,开展了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和矿床精细解剖,总结了该矿床的“多层位”赋矿岩性组合特征。结果表明,除构造控矿因素外,“蚀变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特殊岩性组合是矿床“多层位”的主控因素之一,该岩性组合包括上泥盆统宰格组(D3zg)蚀变白云岩与下石炭统大塘组(C1d)砂页岩遮挡层、摆佐组(C1b)蚀变白云岩与其顶部的绿色页岩遮挡层、上石炭统威宁组(C2w)蚀变白云岩(灰岩)与中二叠统梁山组(P2l)砂页岩遮挡层。研究认为,构造控制了成矿流体运移和聚集成矿的场所,而“多层位”的特殊岩性组合具有圈闭成矿流体的作用,同时也是成矿流体集聚的有利部位。构造运矿(液)、特殊岩性组合存矿是毛坪富锗铅锌矿床“多层位”赋矿的主要控矿机理。  相似文献   

10.
云南蒙自市母鸡白铅锌银矿为隐伏矿体矿体呈似层状,沿F_3剥离断层破碎带"顺层"产出,构造控矿明显。近矿围岩主要为中寒武统田蓬组(∈_2t)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白云岩等。区内田蓬组中的层间构造破碎带及黄铁矿、硅化、碳酸盐化和矽卡岩化等矿化蚀变是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甘肃新金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忠 《矿产与地质》2010,24(3):204-209
新金厂金矿床含矿层位为下二叠统哲斯群下岩组火山岩段,主要岩性为玄武岩、英安岩。矿床中共有49条矿体,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透镜状;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金强氧化矿石。矿床控矿因素为构造、围岩、以及围岩蚀变,其中断裂构造是控矿的主要因素,它控制了矿体的展布范围和具体特征。矿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矿源层的存在、相互配套的断裂控矿系统、发育良好的围岩蚀变,因而形成了具有较高工业价值的矿床。总结出找矿模式为:围岩(矿源层)+断裂+蚀变,指出了区带、矿区及外围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老营坪岩金矿床位于老营坪断层次级层间破碎带内,赋矿地层为泥盆系危关群中部岩组;矿体呈似层状;矿石分为氧化和原生矿石;围岩蚀变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等。成矿热液类型为地下热卤水型;老营坪断层次级层间破碎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矿床系浅成低温热液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地表水、地下水受热源影响形成热液循环,运移过程中萃取矿质形成成矿热液,在有利构造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大茶园铀矿床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浙江大洲地区的铀成矿机理,并对区内的"攻深找盲"和找矿远景进行了评价预测。研究发现,大洲地区铀矿床的定位明显受地层、构造、热液蚀变等要素联合控制。赋存于九里坪组的铀矿体多呈层状产出,而产在其下伏地层中的矿体则为脉状产出;断裂构造网络体系控制了铀的富集过程和矿体的产出部位;热液蚀变类型多样,远矿围岩蚀变以水云母化为主,赋矿岩石蚀变为赤铁矿化(贫矿石)和萤石化(富矿石)。依据控矿要素分析,区内深部找矿的重点应为九里坪组第4、5层流纹岩控制的层状矿体。基于MRAS软件平台,预测了研究区的铀成矿潜力,初步圈定找矿远景区15片(I类区7片,II类区5片,III类区3片)。  相似文献   

14.
云南镇沅县登高铅铜矿位于哀牢山造山带之九甲大断裂带上,铅铜矿体呈似层状、大透镜状产于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二叠系碳酸盐岩;铅铜矿体受构造控矿明显,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沿断裂带分布的物化探异常、和二叠系碳酸盐岩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以及围岩蚀变特征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山加里东期优地槽以细碧岩为主的海相火山岩极其发育,其中蕴藏着丰富多样的黄铁矿型矿床。本文试图从含矿火山建造、矿床层控特征、区域控矿构造、近矿围岩蚀变等四个方面探讨区内黄铁矿型矿床的区域成矿特征,以期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成矿远景区划和地质普查找矿工作有所裨益。文中引用区内许多单位的工作成果,笔者一并表示深切谢意。  相似文献   

16.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多金属矿之一,通过数十年的勘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出诸多对找矿行之有效的成矿规律:成矿分带、构造控矿、矿床的层控和时控等规律,指导着大厂矿田的找矿工作,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于黑水沟—大树脚和羊角尖2个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运用大厂矿田矽卡岩型锌铜矿成矿规律,作者对主要赋矿地层特征和层内破碎带等容矿构造以及控矿构造和岩体控矿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了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和物化探异常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钻探工程验证。目前,在两区探获大、中型锌铜矿床各一个。  相似文献   

17.
黔西滇东北铅锌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黔西、滇东北一带碳酸盐岩中的铅锌矿床,过去多认为属于与岩浆源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或远温矿床。随着成矿理论特别是层控成矿理论的发展和测试手段的提高,对矿床成因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已有不少的新看法,也总结出若干的基本特点:①矿床严格受地层层位和沉积相的控制。②矿体与岩性关系密切,具多层性,大多数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层间滑动带中。③所有的矿床与岩浆岩均无空间关系。④矿石类型简单,缺乏明显的热液蚀变标志。⑤矿石保留着可反映沉积特征的层(纹)理构造。⑥矿体的就位和富化与生物屑、有机质密切相关。这些特点我们认为符合层控矿床最一般的成因标志。本文拟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石、围岩等的测试资料和成岩成矿特点,试图对本区铅锌矿床的成因作一初步探讨。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在宁芜地区中三叠统层状-层控和次火山热液两种类型铁矿床的成矿过程中,深色蚀变、碳酸盐化蚀变、隐爆作用、碳酸盐围岩、围岩中的铁矿胚层、裂隙构造等因素之所以能控制热液矿体的定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因素能加速铁羰络合物的分解,从而促使铁质从热液中沉淀。  相似文献   

19.
江南古陆边缘渣滓溪锑矿带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控矿地层和矿床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后指出,湘西元古界板溪群发育的Sb、Au矿化与控矿地层中成矿元素的高离散性、多峰态分布特征相协调。由沃溪Au-Sb-W矿化到渣滓溪Sb矿化,其矿化流体的ΣS浓度显著降低,大气降水的比例不断升。成矿流体的ΣS浓度及成矿温度是控制渣滓溪Sb矿化及湘西Sb、Au矿化分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湖南江溪垄金锑矿床赋存于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浅变质岩系中.成矿严格受NE向剪切断裂带控制.该矿系金锑共(伴)生矿床.矿体呈陡倾斜的交错脉状产出,沿走向、倾向变化均较稳定.金主要产于近矿蚀变围岩中,毒砂为金的重要载体矿物;锑的富集则与硅化关系密切.矿石为高砷含金锑矿石.以锑为主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主要回收对象为辉锑矿,并可综合回收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