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唐宋游记散文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对名山胜水生动描绘、真挚赞美的优美篇章,而且在地名学史上也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命名成果及美学寄托。一、命名类型1、用方位命名。如元结《右溪记》:作者在近文尾时写道:“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用气候命名。如元结《寒亭记》:作品结尾时写道:“于是休于亭止,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3、用数字命名。如白居易《三游洞序》,是作者与兄弟及朋友元稹三人同游洞为之命名:“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  相似文献   

2.
历代王朝宫廷等的消费开支,主要来源于繁荣地域的田租赋税与物质的朝贡。当经济重心转移江南后,朝廷所需物品主要依赖于大运河的运输,古称漕运,成为王朝的黄金之线,是朝廷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正如宋代著名理财家张方平在《论汴河》一文中所说:“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今仰食于官廪者不惟三军,至于京师士庶以亿万计,大半等饱于军稍之余,故国家于漕事至重至急。有食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 漕运,早在秦汉时代,我国史书上就已经有了记载。随着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陈建军 《中国地名》2011,(6):32-32,55
《苟子·正名》中有一段话:“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意思是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地名尤其如此,一般来说,地名并不是凭空取得的,都有一定的命名理据可寻。盛爱萍(2004:31)“地名学犹如一座蕴藏着丰富矿产的宝山,可供挖掘的财富众多。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8):54-55
安阳——冠有“八大古都”之美名洛阳——拥有“九朝古都”之雅名南阳——刻有“南都帝乡”“四圣故里”之盛名濮阳——享有“中国古代文明重要发祥地”之芳名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靓名  相似文献   

5.
溪口镇,位于浙江省奉化市西北,距宁波市区22公里。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源头,主流出于剡界岭,由新昌入奉化境,称“剡源”。沿溪风光优美,剡源九曲为古代旅游胜地。九曲公棠以下称“剡溪”,由西向东流过全镇,至东端,有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来。又以武岭横亘镇东,以山名命地,故也称“武岭”。溪口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20公里,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依山傍水,风光旖旎。  相似文献   

6.
郝玉华 《中国地名》2014,(12):68-68
苏州是我围的历史文化名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美誉。  相似文献   

7.
“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这是300多年前,镇江诗人赞美家乡肴肉的美丽诗篇。肴肉,是镇江的美食,是猪蹄肉的代称。因其肉色红白分明,囱冻透明,质地较嫩,状如水晶,故又何“水晶猪蹄”之美誉。肴肉是以猪前蹄胖为原料  相似文献   

8.
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秀丽,历史悠长,素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有“布码头”、“钱码头”、“小上海”之称。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0,(1):50-51
虎跑泉,在浙江杭州市西南大慈山白鹤峰下慧禅寺(俗称虎跑寺)侧院内。虎跑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称。第一泉为镇江金山中泠泉,第二泉为无锡惠山的惠泉。虎跑泉水质甘冽醇厚,与龙井茶叶合称西湖双绝,有“龙井茶叶虎跑水”之美誉。  相似文献   

10.
惊艳若尔盖     
若尔盖在藏语中念作“若尕”,意为牦牛喜欢的地方。但,另据文献记载,若尔盖是因人名而命。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这里有一个叫若巴盖登的人主管族人的钱粮赋税,百姓称他为“若盖”,久而久之就有了“若尔盖”这样的称呼。对此,热衷于考据的朋友可以仔细推敲,以辨真伪。而我是不大喜欢考据的,所以总以为牧牛人和牦牛逐水草而居,水草丰美、生气盎然的地方自然得牦牛的喜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11,(11):40-41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距离上海市中心48公里。朱家角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素有“江南明珠”之称。镇区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宅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筑,古风犹存。尤其是横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筑五孔石拱放生桥,造型优美,极为壮观,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镇西北有马氏课植园,亭台楼阁,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2.
东阳卢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城东,为姜太公后裔雅溪卢氏聚居之地,以至于传有“北有故宫,南有肃雍”。卢宅作为东阳明清民居之瑰宝,是江南民居的杰出代表。 东阳卢宅是卢氏家庭聚居的大型宅  相似文献   

13.
大禹,姒姓,名文命,亦称夏禹、戎禹,系人们对我国古代传说中部落联盟之领袖、治水英雄、水利专家禹的尊称,其治水功勋被世代相颂。相传,古时“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持帝命,帝命祝触杀鲧子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年布土以定九州。”①因此,我国除有...  相似文献   

14.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大诗人王安石仅用了两句,就描述了镇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沿江冲积平原;居长江三角洲的顶端,南依丘岗逶迤起伏的宁镇山脉,北临浩荡奔流的长江,扼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段;处江苏省西南部,东南与常州相接,西面与南京比邻,北依长江与扬州、泰州相望。邻江近海的镇江在水陆交通上都有着十分便利的条件。闻名中外的“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于此;京沪铁路、沪宁高速、312国道穿市而过。而飞架大江南北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更将苏南、苏北紧紧相连,从而成为大江南北的又一主…  相似文献   

15.
依据古文献判断,先有复姓“宗伯”氏,然后才简略为一个字的“宗”氏;故而,多数宗姓子孙认为宗姓源自复姓“宗伯”。经笔者查阅资料,由《元和姓纂》得知:宗姓始祖是周朝大夫宗伯之子,他的后代以祖辈官职命姓氏。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宗氏原为宗伯氏,是周大夫宗伯的后人。《左传》中记载有宗鲁一人;汉代有宗俱碑,为四岳炎帝之后,望族出自河东,而古代的河东,即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宗姓发祥地就在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后渐渐繁衍分布于全国。故宗氏后世子孙尊宗伯为宗姓的得姓始祖。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6,(11):46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防灾方面采取的对策最突出的有三项:一是兴修水利,治理河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兴修了芍陂、漳水渠、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著名水利工程。秦汉以降,治理河患就是一项国家急务。东汉明帝曾命王景主持治河;北宋政府也曾动用巨大财力治理河患,并提倡植树护堤;元朝工部尚书贾鲁治河,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明朝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以“束水攻沙”之法治理河患,黄河河道因此基本稳定了200多年;清康熙帝将“三藩”、河务、漕运列为三大政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相似文献   

17.
五、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 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东汉的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偃师”条下自注曰:“尸乡,殷汤所都。”(59)《后汉书·郡国志》云:“偃师有尸乡。”刘昭注引《皇览》曰:“偃师有汤亭。”(60)《左传》昭公四年:“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注:“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61)《水经注·汲水》引阚  相似文献   

18.
岩字石刻     
五岳独宗泰山海拔并不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居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而已。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展拓,而最终成为当今雄据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唐代孔颖达疏云:“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者,美也,夏者,大也,连缀而用…  相似文献   

20.
吴兴山青水秀,环境优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赵孟生于此地,长于此地,即便在京为官期间也时时想念着此地。除去“外补”任职,他在杭湖二州的时间并不比大都时间短。即便死后也选定这江南清雅之地作为永远的域所,实在可见孟对故乡之心之情是浓郁而深刻的。赵孟青年时期在家乡生活了三十多年,其间虽曾“未冠,试中国子监,注真州司户参军”,但当时正处于宋王朝风雨飘摇,行将覆亡之际,故这一微不足道的小职也没有能做几天,即又重新回吴兴老家“闲居里中”。两宋以来,吴兴一带文化颇为发达,这里集中了一批画家文人。在母亲的教育下,赵孟频放乎山水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