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und.  H 夏达英 《海岸工程》1997,16(2):65-74
论述了一台单波段断面同荧不计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实验结果,表明了与在实验室检测条件下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在假定没有荧光污染的条件下,该荧光计对油的探测范围为5×10^-9--100×10^-6g/cm^3。而荧光污染对于沿岸海水如波罗的海、北海和挪威海海是有普遍性的。为了得到油产生的荧光信号,还描述和讨论了对油和污染物产生的荧光信号的总量所作的修正步骤。为了获得在海中,特别是在沿岸、海洋峰面和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长江水域污染物质的输运和扩散规律,作者利用研制成功的水中荧光计在该水域进行了混合扩散实验。该仪器在高混浊水作中对罗丹明B的浓度检测范围为1×10-9~5×10-5g/cm3,精确度≤±10%。本文着重论述使用水中荧光计和荧光示踪染料在流速大、混浊度高的长江九江江段和镇江江段进行水体混合扩散测量实验的情况,结果令人满意,为我国的高混浊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体混合扩散实验中的水中荧光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描述了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用于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的水中荧光计。该仪器采用光源调制和信号同步解调技术,同时使用专用遮光罩使仪器能在任一日光强度下0—50m深度工作。拖曳速度为0—6节,对于罗丹明B的探测范围是1×10~(-10)—1×10~(-6)g/cm~3。简明叙述讨论了使用LGC2-1A型水中荧光计在不同水质中进行扩散实验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水中荧光计在高混浊水域中的混合扩散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江水域污染物质的输运和扩散规律,作者利用研制成功的水中荧光计在该水流域事扩散实验。该仪器在高混浊水中对罗丹明B的浓度检测范围为1×10^-9--5×10^-5g/cm^3,精确度≤±10%。。本文着重论述使用水中荧光计和荧光示踪染料在流速大、混浊度高的长江九江江段和镇江段进行水体混合扩散测量实验的情况,结果令人满意,为我国的高混浊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水油荧光测量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荧光测量方法的原理,采和双光路,双通道及单片微机控制,数据自动采集的技术,于1997年研制成功用于海洋现场探测的单波段水中油荧光计。应用该水中油荧光计进行了海水中微量油份的测量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2018年1月在广东环雷州半岛近海海域采集的海底表层沉积物、鲬鱼(Platycephalus indicus)进行汞含量的测定,分析比较了鲬鱼不同部位汞含量的差异,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沉积物和鲬鱼的汞污染状况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环雷州半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汞含量范围为0.005×10-6~0.359×10-6,平均值为0.081×10-6,雷州半岛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汞含量高于南部和西部海域。鲬鱼的鳃中汞含量范围为0.032×10-6~0.034×10-6,平均值为0.033×10-6;肌肉中的汞含量范围为0.065×10-6~0.080×10-6,平均值为0.073×10-6;肝脏中的汞含量范围为0.228×10-6~0.270×10-6,平均值为0.249×10-6。鲬鱼样品的汞含量都呈现出肝脏>肌肉>鳃。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雷州半岛海域鲬鱼受到汞的轻微污染,雷州半岛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存在汞污染生态风险,而其南部、西部海域尚未受到汞污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采用近代荧光测量方法、双光路、双通道及单片机控制、数据自动采集研究成功的便携式油份测定仪,是用于海上现场实时测量水中微量油份的新型海洋光电仪器。本仪器采用低功耗、高强度、低重复频率的脉冲氙灯为激发光源及相应的脉冲检测技术测量水中油份所产生的荧光信号。该仪器可在海表层至25m水深内任一日光强度下工作,测量水中油份浓度范围为(1×10-9~1×10-5)g/cm3。  相似文献   

8.
渤海底质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本文讨论了渤海及毗邻河口区25柱岩心样细颗粒中(<0.063mm)重金属含量分布,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渤海沉积物细颗粒中重金属的分布类型进行了态性检验,借助210Pb测年法获得渤海现代沉积速率、重金属沉积通量及各站百年前沉积层中Cu、Pb、Zn、Cd含量.重金属环境背景值采用深水区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岩心样作为背景段,按重金属分布类型确定环境背景值.结果显示Cu背景为26.26×10-6~17.94×10-6;Pb为17.31×10-6~10.61×10-6;Zn为75.00×10-6~55.30×10-6;Cd为0.136×10-6~0.040×10-6,与百年前沉积层中重金属含量基本吻合.研究表明,渤海底质沿岸重金属排污始于30~40年代;而渤海湾沿岸污染始于1933年,锦州湾为1938年,辽河口排污起于1940年前后.从环境背景值分布趋势看,渤海底质重金属污染仅限于锦州湾、海河口及辽河口附近海域,其中锦州湾污染指数最高(B27站),Cu、Pb、Zn、Cd依次为160.58、180.83、90.0、749.74;次为海河口(B851站),Cu、Pb、Zn、和Cd分别为1.16、1.56、1.08、1.54;辽河口(B386站)Cu, Pb, Zn, Cd各为1.08,1.02、1.09. 2.28.  相似文献   

9.
潘皆再  曾昭文 《台湾海峡》1994,13(4):400-403
对福建炼油厂1993年2月12日溢油事故的监测结果表明,惠安县南埔湾的天竺,张俱,仑头一带养殖区域已受到溢油的严重污染。湾内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活体的油含量大大高于长江口以南沿岸海域同种类的生物样,其中养殖区域的牡蛎,缢蛏,花蛤活体内油含量分为(238-2270)×10×-×6(m/m),2840×10^-^6(m/m),(276-294)×10^-^6(m/m),平均死亡率高达70%以上,残活生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近几年来我们首次研制成功的3种类型的水中荧光计系统及其应用测量结果:1.用于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的水中荧光计,对罗丹明B浓度测量范围为1×10-6~1×10-10g/cm3;2.拖曳荧光计系统,能在2~80m水深内进行水平拖曳平稳地工作,拖曳速度为0~8kn,除检测罗丹明B外,还可检测无机悬浮物质的含量,检测范围为2~2000mg/dm3;3.用于测量海中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浓度的水中荧光计,测量范围为1×10-6~1×10-9g/cm3。用荧光法测量海中物质是近代新发展的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途极其广泛的测量技术,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东海陆架区采集几组不受扰动的岩芯柱样,研究了有机氯杀虫剂BHC、DDT在东海陆架区的污染历史,表明BHC、DDT在本区的污染水平呈波动变化,约8-10年左右出现一个污染高峰.文中同时介绍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估算水-沉积物界面上BHC、DDT沉积输入通量的两种较为简便的估算模式,并估算得1980-1981年间它们的沉积通量分别为1.3×10-5-19×10-5g/(m2·a)和8.4×10-5-74×10-5g/(m2·a)之间;而自BHC、DDT大量使用以来近40年间,在本陆架区的年均输入通量分别为5.18×10-5-7.70×10-5g/(m2·a)和11.5×10-5-21.0×10-5g/(m2·a)之间.  相似文献   

12.
胶南近岸海域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胶南海域沿岸污水排海选址,海洋环境管理提供动力条件,基于变边界河口、陆架、海洋(ECOM)模式,模拟了胶南近岸海域三维潮流场。研究海域水平最大流速在斋堂岛水道,量值为1.0m/s。垂直流速表现为底层大,表层小的特点,其最大值分别为25.38×10-4m/s和9.9×10-4m/s。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较好地刻画了胶南近岸海域M2分潮潮流场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研究了海水中痕量铋(III)的最适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选择电解电位(E)为-1.10V,溶出上限电位(E上)为-0.70V,溶出下限电位(E下)为-0.00V,工作电极旋转速度2500rpm.洗电极时间和富集时间分别为30s和600s。适宜的盐度和酸度为5.8-29.0×10-2mol/L和1.00-2.00×10-mol/LHNO3。对在海水中加入5μg/L铋(III)的样品8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3%。校正曲线方程为Y=4.77+55X,相关系数(γ)为0.9993。对青岛沿岸海水测定的加入回收率为96.5%。1994年利用该方法测定青岛沿岸海水中铋(III)的浓度为0.017-0.103μg/L。  相似文献   

14.
海水叶绿素a现场测量仪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荧光测量方法研究成功的海水叶绿素a现场测量仪,是用于海上现场实时测量海洋中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含量的新型海洋仪器。本仪器采用低功耗、高强度、低重复频率、窄脉冲宽度的脉冲氙灯,为激发光源及相应的脉冲检测技术测量荧光信号。该仪器可在海表层至50m水深内任一日光强度下工作;测量海洋中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的浓度范围为1×10-6—1×10-9g/cm3;当仪器走航拖曳速度为2m/s时,其空间分辨度为1m,仪器具有海上现场测量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厦门港海域1986年9月14—20日所取非扰动沉积岩芯的分析测定,标志出岩芯的沉积年代,进而追溯了厦门港海域DDT的污染历史。实验结果表明,DDT在该海域的污染水平呈波动变化,大约10年左右出现一个污染高峰。文中还估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由上覆水进入沉积物界面的沉积通量。估算得1985—1986年间本海域DDT的沉积通量在0.86×10~(-5)—6.13×10~(-5)g/(m~2·a)之间;而自DDT大量使用这40余年来,在该海域的年均沉积通量在1.84×10~(-5)—21.59×10~(-5)g/(m~2·a)之间。  相似文献   

16.
超大型海洋浮式储油系统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超大型海洋浮式储油系统的危险灾害识别、失效概率计算、失效后果评估、风险准则评定和风险管理决策等几个主要步骤进行了风险分析,计算结果为在设置防坡堤情况下,储油船漂移的概率为2 217×10-6,沉没的概率为6 778×10-8,结构损坏的概率为6 300×10-7,总的经济损失为70万人民币;在未设置防波堤的情况下,储油船漂移的概率为3 167×10-3,沉没的概率为9 683×10-5,结构损坏的概率为9 000×10-4,总的经济损失为9 91亿人民币。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措施,如在储油船系泊地点设置防波堤,以降低风险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宏观上对我国沿岸海区波浪能资源蕴藏量进行估算,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波能提供初步信息。文中应用1978~1982年国家海洋局沿岸台站资料算得各海区波能分布特性、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渤海沿岸波能密度平均为0.869kw/m,总能量为1.20×10~6kw;黄海沿岸平均为0.969kw/m,总能量为1.58×10~6kw;南海为0.948kw/m,总能量为2.0×10~6kw;以东海藏量最富,平均为7.31kw/m,总能量为7.1×10~6kw。各海区波能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8.
渤海、黄海沿岸几种经济贝类及其生存环境中的异养细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渤海、黄海6个重点沿岸海域(吕四、青岛、北戴河、盘锦、大连、庄河)海水和沉积物及经济贝类样品中的异养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整个渤海、黄海沿岸海域经济贝类体内异养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为2.0×103~1.6×106cfu/g湿重,平均值为2.7×105cfu/g湿重,其中异养细菌总数最高的样品是在吕四沿岸3号站采集的四角蛤蜊(1.6×106cfu/g湿重),其次分别在北戴河沿岸2号站采集的杂色蛤(1.2×106cfu/g湿重)和毛蚶(1.1×106cfu/g湿重),而异养细菌总数最低样品是在青岛沿岸采集的镜蛤(2.0×103cfu/g湿重)和在大连沿岸采集的太平洋牡蛎、紫贻贝和皱纹盘鲍(≤5.0×103cfu/g湿重).该海区表层海水中异养细菌总数变化范围为2.5×105~1.0×108cfu/dm3,全海域平均值为1.2×107cfu/dm3.表层沉积物中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范围为2.8×103~7.5×105cfu/g干重,全海域平均值为1.3×105cfu/g干重.根据上述结果和欧共体委员会(93/51/EEC)指令要求,对各海区贝类卫生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9.
对山东半岛南海岸3个地点虾池内的蟹类组成、分布和携带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敌百虫和次氯酸钠对天津厚蟹(Helicana fridens)进行了杀灭试验。发现虾池内的蟹类组成相对简单,蟹洞分布 85%集中在水位线以上 100 cm至水位线下 30 cm区域内;敌百虫对天津厚蟹的 96 h半致死浓度 LTD_(50)(96 h)=1.25×10~(-6),96 h全部将天津厚蟹杀死的浓度为 2.75×10~(-6);次氯酸钠(以有效氯计)对天津厚蟹的 72 h半致死浓度为 LTD_(50)(72 h)=63.8×10~(-6),72 h内将天津厚蟹全部杀死的浓度为 111.1×10~(-6)。  相似文献   

20.
浙江近海上升流区冬季水文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82年12月浙江沿岸上升流专题调查的资料,分析了上升流区的水文状况,讨论了冬季是否存在上升流的问题。认为交又流的存在、温盐锋的倾斜和海水层化现象出现是冬季存在上升流的主要依据,并用一般的方法估算出上升流的速度为3×10~(-3)—9×10~(-3)c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