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投影矩阵     
本文主要根据线性方程组的理论给出了求解投影矩阵的方法,再根据投影矩阵与广义逆矩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又给出了一类广义逆矩阵的求解方法,即满足Penvose’s第一条与第三条广义逆矩阵的一般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重力基点网的广义逆矩阵平差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基点网平差计算通常采用的是波波夫多边形平差法,此法虽简便易懂,但欠严密.现介绍一种利用广义逆矩阵理论进行平差的方法,它是适合于电子计算机计算的一种方法.广义逆理论是矩阵理论在近廿年来最新成就之一,是研究现代控制理论、最优化理论、网络理论、数理统计等学科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从目标函数的线性化出发,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求广义逆矩阵并适当加阻尼,用迭代法直接解超定方程实现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进一步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阐明改进广义逆矩阵反演法的灵活、稳定,它涵盖了多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又具有自身特点,在实际应中适应性强,并能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可更好地评价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4.
首次提出用广义逆理论解决数值计算中结点分布的最优化问题。由于文章的目的仅在于提出和说明这种方法的概念,所以只考虑一种典型的一维大地模型,并叙述了广义逆理论在这种应用中的基本关系。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可给出最佳的结点分布。雅可比矩阵,奇异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析,可以从本质上理解不同电性层中结点分布对数值计算精度的影响,对设计数值模型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结果对二维和三维复杂模型的数值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用广义逆矩阵反演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方法和实际效果,重点解决大偏移距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反演。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用广义逆矩阵反演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方法和实际效果,重点解决大偏移距电偶源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反演。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逆矩阵法、组合逆矩阵系数法和逆矩阵系数法分层解释的基本原理。通过三种方法的模型解释结果对比,发现组合逆矩阵系数法和逆矩阵系数法,可以替代逆矩阵法。实验证明:组合逆矩阵系数法受底数影响小,而逆矩阵系数法计算简单、运算速度快。实际工作中,要求参加解释的底数占应尽可能多,解释时最好是去除底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EdoNgland教授提出的问题,对M—P广义逆矩阵的递推算法进行了探分论述探讨的初步结果和对Greville递推算法的扩充。文中对算法的扩充给出严格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陈明生  陈琳  周江 《物探与化探》1987,11(5):374-381
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频率测深资料解释问题,本文提出了数字解释技术.首先实现了频率测深曲线的数字滤波正演计算,较数值积分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在此基础上,进而完成了广义逆矩阵方法的自动反演解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导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广义逆分块计算公式,并探讨了它在测量平差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导出二维半多边形体的△T异常公式,详细叙述了计算磁性体模型的最优方法。由于在求解广义逆矩阵中采用了奇异值分解,解决了收敛速度和稳定性的兼顾问题,从而可以获得在最小二乘方意义上的最佳模型。文章用二个理论模型和下牛地区的实际资料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楚锡华  徐远杰  张明龙  余村 《岩土力学》2009,30(Z1):215-219
颗粒材料的亚塑性模型以Jaumann应力率张量及变形率张量描述本构关系,基于Cauchy应力的Jaumann速率及变形率给出了有限元的切线刚度矩阵,由此指出在严格意义上基于ABAQUS二次开发的亚塑性模型数值实现必需借助UEL接口。为了简化程序开发,文中建议了与有限元相结合的两种近似切线模量矩阵,即基于矩阵广义逆一致性切向模量矩阵与近似切向模量矩阵,从而形成了通过UMAT接口实现亚塑性模型的数值方案。由此降低了程序开发的难度,同时也可借助ABAQUS的后处理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数值算例表明了所开发程序的正确性以及所建议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宁夏中南部发育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普遍发育着滑塌堆积。综合米钵山组内滑塌堆积的沉积及后期的变形特征,我们认为滑塌堆积在逆冲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逆冲构造中滑脱层的发育往往和岩性有关,滑塌堆积也是一种重要而潜在的滑脱层,不仅由于大尺度上其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中小尺度上其内部也表现出不均一性,因此它的存在使得应力得以在该层集中,变形因此也主要发生在该层中,从而产生滑脱层,而滑塌堆积的围岩变形则很微弱。结合宁夏中宁中南部地区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我们认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是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滑脱层,这些滑脱层控制着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变形。由于这种构造作用的叠加,先前的那些外来岩块逐渐“细粒化”,逆冲作用使得滑脱堆积中的砾石变形成为构造透镜体,这解决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有关这些砾石或透镜体是外来体还是本地的争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大部分以外来体为主,但也有一定的本地岩层因构造作用成为透镜体,因此在不同地区应该仔细分析。由于牛首山地区逆冲构造比较发育,滑塌堆积转化成广义上的混杂堆积,而同样有滑塌堆积产出的贺兰山地区由于远离祁连山造山带,滑塌堆积得以保存,其中的砾石基本上没有变形。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从区域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区别滑塌堆积与混杂堆积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中南部发育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普遍发育着滑塌堆积。综合米钵山组内滑塌堆积的沉积及后期的变形特征,我们认为滑塌堆积在逆冲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逆冲构造中滑脱层的发育往往和岩性有关,滑塌堆积也是一种重要而潜在的滑脱层,不仅由于大尺度上其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中小尺度上其内部也表现出不均一性,因此它的存在使得应力得以在该层集中,变形因此也主要发生在该层中,从而产生滑脱层,而滑塌堆积的围岩变形则很微弱。结合宁夏中宁中南部地区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我们认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是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滑脱层,这些滑脱层控制着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变形。由于这种构造作用的叠加,先前的那些外来岩块逐渐“细粒化”,逆冲作用使得滑脱堆积中的砾石变形成为构造透镜体,这解决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有关这些砾石或透镜体是外来体还是本地的争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大部分以外来体为主,但也有一定的本地岩层因构造作用成为透镜体,因此在不同地区应该仔细分析。由于牛首山地区逆冲构造比较发育,滑塌堆积转化成广义上的混杂堆积,而同样有滑塌堆积产出的贺兰山地区由于远离祁连山造山带,滑塌堆积得以保存,其中的砾石基本上没有变形。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的...  相似文献   

15.
奇异值分解在二维半多边形体ΔT异常最优化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推导出二维半多边形体的△T异常公式,详细叙述了计算磁性体模型的最优方法.由于在求解广义逆矩阵中采用了奇异值分解,解决了收敛速度和稳定性的兼顾问题,从而可以获得在最小二乘方意义上的最佳模型.文章用二个理论模型和下牛地区的实际资料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非交换主理想整环R上矩阵与R所嵌入的商除环K上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以矩阵秩的表达式给出三矩阵乘积的Moore—Penrose逆的顺序律(ABC)^ =A^ B^ C^ 成立的若干个充要条件,此处A,B,C是R上的矩阵,M^ 表示矩阵M的Moore-Penrose逆。  相似文献   

17.
在断层等不连续位置处估计局部地震同相轴的方向较为困难。在断层、地质边界等处,同相轴不连续,结构不稳定,导致倾角等地震属性变化大。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广义逆矢量方向滤波方法,通过光滑经过逆转的梯度矢量场来估计局部地震倾角剖面。计算过程是:首先由改进的梯度算子计算梯度矢量场;然后设置垂直向下为参考方向,对梯度矢量场进行逆转;最后通过自适应加权广义逆矢量方向滤波方法估计倾角剖面。自适应加权广义逆矢量方向滤波方法在不连续位置处具有传统倾角估计方法不具有的高分辨率,能够稳健高效地估计地震数据的倾角剖面。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得到的局部地震倾角剖面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高分辨率地保持构造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模系([0,1],S,T,N)上Fuzzy矩阵的T直积及其在解模系上的关系方程A⊕X⊕B=C和讨论TG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义逆和奇异值分解理论,研究核磁共振T2谱反演的截断法和阻尼法。首先给出反演问题的M-P广义逆解;然后对系数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求其M-P广义逆,对奇异值进行截断或者加阻尼,保证解的稳定性兼顾其分辨率;最后利用迭代技术实现解的非负约束。数值仿真实验和岩心T2谱反演表明:对于双峰谱,在信噪比SNR≥10时,截断法和阻尼法反演T2谱的分辨率和稳定性都很高;截断法截断因子选择范围小,在SNR<10时解的分辨率和稳定性差;阻尼法阻尼因子选择范围大,在SNR<10时解的稳定性好,但短组分分辨率低,长组分分辨率高。对于三峰谱,当SNR≥20时,截断法和阻尼法反演的T2谱光滑连续,具有三峰结构;当SNR<20时两者均不能反演出与构造谱接近的三峰谱。因此,2种方法可应用于SNR≥10的双峰谱和SNR≥20的三峰谱反演;从分辨率和稳定性、平滑噪声及截断和阻尼因子的选取上,阻尼法略优于截断法。  相似文献   

20.
侯明金  Jacques  Mercier  Pierre  Vergely  王永敏 《中国地质》2006,33(6):1267-1275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白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早白垩世以来,发展成为一条平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平移系统。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印支期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由NE、NNE向展布的缓‘S’型的地块拼贴边界.在现今的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的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斜向逆冲推覆的性质,中下构造层次表现为韧性逆冲推覆变形,上部构造层即前陆褶皱冲断带内的变形:应力场分析资料显示:早三叠世晚期开始地表浅部就有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左行走滑平移作用开始发育:早白垩世晚期开始转入引张伸展阶段.与中国东部的伸展作用一致:新近纪又转为近东西向挤压.发育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