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黑龙江省漠河国家基准站1958—2013年地面观测资料,对漠河县近56a冰雾日数变化的特征和冰雾形成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1)漠河多年平均冰雾日数为16.3d,出现最多的月份是12月和1月。(2)近56a冰雾日数平均每10a减少了1.9d,且与日最低气温≤-40℃日数密切相关;(3)冰雾出现条件是:气温在≤-40℃,温度露点差为4.0~6.6℃,冰面饱和水汽压为0.1h Pa,相对湿度为55%~65%,静风或微风。漠河每年冬季都有冰雾现象,是当地最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通过对漠河冰雾现象的分析,为今后高寒、高纬度地区冰雾天气预报和防寒减灾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1961-2017年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阿勒泰地区冬季(11-3月)严寒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冬季整体呈增暖趋势,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幅度可达0.7℃/10a,尤以富蕴站和青河站最为突出,分别为1.2℃/10a和0.9℃/10a,均可通过95%的信度检验。阿勒泰地区冬季年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为0.6℃/10a,富蕴增暖最快,增暖幅度为1.1℃/10a,可通过95%信度检验。富蕴站和青河站冬季严寒天气发生频数最多,最高接近70次,各站严寒天气日数均在在20世纪90年代处于低值期。从持续性严寒天气(最低气温低于-30℃)发生频数来看,各站冬季持续2天,3天和5天的发生频数均为减少趋势。各站冬季持续性严寒天气的(最低气温低于-30℃)最长日数均表现出减少趋势,以富蕴站和青河站最为显著,减少日数均为-1.2d/10a,可通过95%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3.
宁夏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宁夏20个测站1961—2004年的冬季负积温EOF分析表明,冬季的冷趋势具有明显的大尺度特征,在近40 a逐渐变暖。据累积距平显示,l986年出现了突变,之前,冬季气温偏低,具体表现为冷冬年全部分布在此时段,之后偏暖,90年代以后出现暖冬的频次明显增加。≤0℃持续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01—2004年比60年代平均减少了13.5 d。在80%保证率下,全区≤0℃持续日数和负积温依地势自北向南增多,引黄灌区最少,中部干旱带次之,南部黄土丘陵区相对最多。  相似文献   

4.
利用MICAPS资料及逐日气温资料对贵州省铜仁市近30 a来的高温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 a来,铜仁市高温日共出现1 258 d,平均达41.9 d/a;8月出现的概率最大,达37.4%,其次是7月达34.6%;持续3 d的高温天气过程最多,达45次,高温最长持续日数达18 d;高温日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且年际变化明显,但极端高温呈略微上升趋势,递增率为0.15℃/10 a;(2)近30 a沿河县是高温中心,达1 080 d,年均高温日数为36 d;铜仁市极端最高气温在39.3~41.6℃之间;(3)根据500 hPa环流形势可把204次高温天气过程归为3类:即偏南风型、大陆高压型和588线控制型,其中588线控制型占121次;中高层下沉气流偏强、西南季风偏强导致水汽辐合偏北是铜仁出现高温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吉林省1961—2020年冬季逐日降水、风速和最高气温观测资料, 对影响吉林省冬季旅游出行的气象要素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对冬季旅游出行气象条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吉林省冬季平均无降雪时间长, 2级以下风力的日数较多, 日最高气温在-12 ℃以上的日数占冬季总日数的近9成。吉林省冬季非常适宜和适宜旅游的平均日数为128.6 d, 占冬季总日数的85.2%, 增多趋势为4.1 d/10 a。在气候变暖背景下, 气象要素突变后的1991—2020年非常适宜和适宜旅游的日数明显增多, 平均可达135.1 d, 占冬季总日数近九成, 但此间气象要素滑动均方差增大也导致两者的不稳定性加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1-2020年安顺市6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能见度资料和同期地面逐小时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以及Pettitt突变检验,对安顺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20年安顺市总共出现大雾1111d,年平均大雾日数为27.8d;大雾日数的季节变化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其中冬季大雾出现的频率占全年的44%;大雾主要出现在1月,其出现的频率占全年的18%,其次是2月和12月。近40年安顺市出现大雾最多的站点是西秀区,其次是关岭县;夏季大雾的高发区是紫云县,西秀区是大雾的低发区,春、秋、冬三季,大雾的高发区是关岭县和西秀区。安顺市大雾日数存在明显的准5a、准12a和准20a的周期震荡,其中准20a为第一主周期,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全域性。1981-1996年期间安顺市的大雾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且1986-1990年期间减少趋势显著;1996年以后安顺市大雾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且2004年以后增加趋势显著;安顺市大雾日数在2003年发生突变,且突变特征显著,突变后的大雾日数较突变前增加了157%。  相似文献   

7.
根据喀什气象站197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分析了喀什市40年沙尘天气的发生规律以及沙尘天气与月降水量,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喀什市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发生日数最多,从197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分析了喀什市40年沙尘天气的发生规律以及沙尘天气与月降水量,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喀什市20世纪80年代沙尘天气发生日数最多,从19712005年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1985年最高,共出现沙尘天气272d,但2006年以后沙尘天气发生次数有所增加;发生沙尘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其次是夏季,秋季较少,冬季最少。每年4月沙尘天气出现最多,1月沙尘天气出现最少;沙尘天气发生次数与月总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风速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是沙尘天气发生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8.
盘县近50a来雨凇天气过程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盘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08年的雨凇观测资料,对盘县近50 a来的雨凇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①盘县年平均雨凇日数为5.7d,雨凇最早出现时间为12-10,最晚结束时间为次年的03-05,过程最长持续时间20d,年最多雨凇日数高达31d。②盘县以20世纪60年代出现雨凇最为频繁,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次之,20世纪90年代出现最少。③盘县雨凇均发生在12月—次年的3月,以1月出现最多。④雨凇存在的特点与冬季气温有关,相对冷冬年份的雨凇日数比相对暖冬或正常年份的雨凇日数偏多。⑤当雨凇天气发生时,气象条件基本满足气温≤0℃,日降水量为0.6mm左右,相对湿度≥85%,风速在0~3m/s之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1960~2012年持续干旱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60~2012年508个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近53 a四季持续干旱日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3 a来我国大陆春季和冬季持续干旱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冬季气候倾向率为-0.7 d/10 a,夏季变化趋势比较平稳,秋季呈明显上升趋势。空间变化上持续干旱日数气候倾向率春季在-0.41~0.41 d/10 a之间,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夏季持续干旱日数气候倾向率508个测站中有59%的测站为减少趋势,41%为增加趋势;秋季大部分地区气候倾向率呈增加趋势,统计有302个测站呈上升趋势,占中国大陆总测站数的69%;冬季持续干旱日数气候倾向率在-0.62~0.44 d/10 a之间,统计508个测站中有66%的测站为减少趋势,34%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1995-2014年桂平大风天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平均大风日为10d,最多年出现在1998年,为26d,最少年出现在2014年,为0d,2000年开始大风日数波动下降趋势;月大风日数基本上集中在4-9月汛期时间,总日数占过去20年总大风日数的93%,大风日数最多的月份是7月,最少的为12月,为0次;日内大风主要出现在14时-19时之间,占72%;有2个风向的大风日数较为突出,分别为SW、SSW,20年平均大风日数分别达到了40次和53次。根据这些结果总结规律,为桂平对大风灾害天气防范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青海省河南县气象站1968—2017年逐日大风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河南县大风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河南县年平均风速为2.2m/s,以气候倾向率0.14(m·s~(-1))/10a呈显著下降趋势;最大风速平均值为18.0m/s,以气候倾向率以1.64(m·s~(-1))/10a呈显著性减小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为38.4d,以气候倾向率6.7d/10a呈显著性减少趋势;一年之中各月均有可能出现大风天气,其中3月出现大风天气最多,9月最少,月变化非常明显;出现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为春季,其次冬季,秋季最少;1980年出现大风日数最多,共出现大风日数为75d;1997年出现大风日数最少,仅14d;从年代际来看,70年代为大风天气高值期,年均大风日数为56.7d。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疆蔡家湖气象站1971-2010年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40a大雾天气的年际、年代际、日变化特征以及大雾天气的持续时间特征。研究表明:蔡家湖近40a大雾的年日数年际变化不明显;秋季雾日增多趋势明显,春季和冬季雾日呈减少的趋势;大雾主要出现在冬季,其次为秋季;一日中大雾主要发生在02-08时,其次为8-14时;大雾持续时间大多在3h之内;40a雾的最长持续时间为46.88h,出现在2010年11月;各月平均最长持续时间为14.49h,也出现在11月;最长持续时间季节分布呈秋末和冬季较长,夏季较短;大多月份雾的最长持续时间呈增长的趋势;当出现2d及以上的高湿天气,且日平均气温在一7.O~O℃、日最高气温在一6.0~0℃时,有利于雾的持续。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海晏县1978-2009年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趋势分析等方法,得出了青海湖北岸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属于雷暴多发区,32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3天,年际变化幅度大,最多年为56天,最少年仅为6天;全年之中,夏季出现次数最多,约占全年总日数的69.7%;秋季次多,占16.4%;春季最少,仅占13.9%;5-9月是雷暴高发期,占全年雷暴的96.4%,冬季不出现雷暴。初雷日一般出现在5月上旬,终雷日一般出现在10月上旬,近32年来初雷和终雷日有推迟的趋势;雷暴期总体上呈不显著的缩短趋势。20世纪90年代雷暴期最少,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雷暴期较多,高于多年平均。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水城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6—2015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水城县近30 a气温和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水城县年平均气温在近30 a来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春、夏、秋三季的平均温度对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起到了重要贡献,且冬季在近15 a来更容易发生极端暖冬与冷冬事件;②水城县年平均降水量在近30 a来存在一定的减少趋势,但与气温不同,夏、秋两季的降水占到了全年的75%以上,从而与全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息息相关,并且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之下,水城县夏、秋季的降水在2000年以来年际变率显著变大,从而导致当地更容易出现极端的旱涝事件;③过去30 a水城县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春季和初夏的次数最多,3—6月共有25次,占比高达80.6%,年极端最低温所出现的月份则主要集中在冬季(12月—翌年1月);④水城县平均气温的增加与极端降水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水城县年均暴雨日数主要集中在6—8月,在全年暴雨日数中占比达到79%(51 d),而水城县近30 a的年暴雨日数在气温升高、总降水量减少的背景之下仍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水城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6—2015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水城县近30 a气温和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水城县年平均气温在近30 a来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春、夏、秋三季的平均温度对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起到了重要贡献,且冬季在近15 a来更容易发生极端暖冬与冷冬事件;②水城县年平均降水量在近30 a来存在一定的减少趋势,但与气温不同,夏、秋两季的降水占到了全年的75%以上,从而与全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息息相关,并且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之下,水城县夏、秋季的降水在2000年以来年际变率显著变大,从而导致当地更容易出现极端的旱涝事件;③过去30 a水城县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春季和初夏的次数最多,3—6月共有25次,占比高达80.6%,年极端最低温所出现的月份则主要集中在冬季(12月—翌年1月);④水城县平均气温的增加与极端降水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水城县年均暴雨日数主要集中在6—8月,在全年暴雨日数中占比达到79%(51 d),而水城县近30 a的年暴雨日数在气温升高、总降水量减少的背景之下仍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1971-2005年六盘水市3个测站的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六盘水地区倒春寒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倒春寒发生的总次数及总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5a倒春寒天气东部、北部较重,南部较轻;倒春寒天气总日数和总次数近35a来均呈下降趋势;倒春寒天气总日数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显著的16a、准10a周期振荡,在年际尺度上,存在准6a和2~4a的振荡周期;倒春寒天气总次数存在显著的准10a周期振荡和一个较弱的准4a振荡周期;目前倒春寒天气由偏少向偏多的趋势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通辽国家基本气象站195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气温,计算了3个要素序列的算数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样本标准差等基本统计量,分析了每个气温等级出现的频次和不同气温段的气温日较差出现日数、日最高气温〉30℃日数和日最低气温≤-20℃日数等。结果表明:(1)该地极端最高气温达39.4℃,极端最低气温为-33.9℃,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12日,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17日。(2)全年26.1~28.0℃的最高气温出现频次和16.1~18.0℃的日最低气温出现频次最高。(3)一年中,日最高气温在0℃以上的天数占全年总日数的75%;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6%;日较差〉10℃的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69%。(4)1981—2015年平均气温比1951—1981年明显升高,表现为低温日数明显减少,而近10a不仅冬季低温日数减少而且夏季高温日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对抚州市1959-2009年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大雾年平均日数冬春季多、夏秋季少,大雾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4月;大雾区域分布极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山区谷地多平原少;大雾日数随着年代的推移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平均以1.8d(/10a)的速度减少;大雾日数存在3-6a、12-15a和19-22a的周期变化;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2-07时是大雾多发时段。当气温为0-10℃、相对湿度为85%-95%、风速为0-3m/s、气压为1005-1 015 hPa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一年中以辐射雾最多,占77.5%;其次是平流-辐射雾,占17.4%;平流雾仅占5.1%。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04年盘县各测站逐日风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盘县大风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大风发生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县一年四季均有大风天气出现,但大风天气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出现频次最高,冬季次之,秋季最小。主要出现在每年的2—5月,3月最多,4月次之,9月最少。大风天气20世纪60、70年代持续偏多,进入80年代后,大风日数持续偏少。从总的气候趋势看,大风天气总日数近45 a来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1—2009年河南省1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大风日数时间演变、空间分布及与扬沙和沙尘暴日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9a来,河南省年平均大风日数以2.2d/10a的速率显著减少;四季大风日数亦均呈显著减少,表现出春季(0.8d/10a)大于冬季(0.6d/10a)大于秋季(0.4d/10a)大于夏季(0.3d/10a)的特征。无论在年尺度还是季尺度,河南省大风日数表现出随年代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河南省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集中于春季(3—5月),占全年的40.8%,秋季最少;4月最多(15.5%)9,月最少(1.9%)。河南省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很大关系,大风日数较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南部以及海拔自低至高的河南省中北部地区,而在地势较为平坦的东部地区和山系较多海拔较高的西部地区相对较少。1971—2009年,河南省年平均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随时间增加均显著减少,其减少速率分别为0.4d/10a和0.3d/10a。相关分析表明,年平均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与年平均大风日数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75;大风日数随时间的变化对沙尘天气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显著作用,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