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在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化等方面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状,其环境、资源和工农业产品对拉丁美洲和世界都有重要影响。本节课由巴西自然概况、迅速发展的工农业及首都三部分组成。“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第廿五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于1984年8月下旬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大会之前,1982年8月中旬,拉丁美洲地区会议将在巴西首都举行。拉丁美洲地区会议是由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巴西国家委员会组织的。会议总议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廿五个自然地理和  相似文献   

3.
一、巧用别名,引发兴趣,导入新课。在讲述拉丁美洲的巴西时,教师首先依据当今学生普遍关注“奥运”,热爱体育的特点,投其所好,试问学生:巴西青少年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是哪一项?(足球)。随后,点出巴西具有“足球王国”之美誉,世界球王贝利,举世闻名。在哪里工厂的招工,先决条件竟是应聘人踢足球水平的高低。还有的人认为:“足球就是自己的一双明亮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陆梅 《地理教学》2013,(9):31-33
正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是继学习"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和"美国"后,教材安排学习的第六个国家案例,其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巴西及拉丁美洲突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学习国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课标解读本节教材体现了以下几条课程标准要求(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阅读课本图9.17“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9.18“巴西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 (2)找出巴西的邻国。 (3)说明“巴西是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相似文献   

6.
“巴西”是大纲规定的世界地理分区重点学习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国家深入阐述地理环境特点与人地关系的范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人口数量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日本、尼日利亚、盂加拉国、巴基斯坦、墨西哥。因为这些国家分布在不同的大洲且数量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也容易遗忘。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一种记忆这11个国家的方法,效果较好,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地理教材拉丁美洲第一节“政区和自然环境”是学习拉丁美洲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文总共安排了13幅插图,充分体现了图像的重要性。根据本节课文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中重点突出了地图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全球森林评估报告,2000年世界约有35亿公顷森林,人均0.6公顷,其中一半以上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其余一半位于温带和寒温带,大部分在工业化国家内。   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为27%。主要位于亚洲和非洲的78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0%;巴西、芬兰、加蓬、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瑞典等7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和苏里南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亚洲的人均森林占有量非常低,而大洋洲和南美洲较多。人均森林面积超过3公顷的国家只有22个,其中18个是发展中国家,约5%的世界人口居住在这些国家,主要是巴西和俄罗斯联邦;而世界人口的3/4居住在人均森林面积低于0.5公顷的国家,包括人口稠密的亚洲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   2000年全球森林的净损失速率为每年900万公顷,表明现在的森林年损失率比1995年报道的数字降低了20%。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森林的消失最快;而在亚洲,天然林的损失大部分由新营造的人工林补偿;在欧洲和北美,森林面积正在增加。总之,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每年减少12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巴西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国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所以本节在初中地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内容一一讲读,显然有些八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引入了综艺节目的一些环节,再配以多媒体,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地处南美的巴西,因盛产一种名叫“巴西”的贵重红木而得名。巴西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拉美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巴西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巴西人认为自己“拥有在世界强国之列中谋取一席之地的所有条件”。巴西的专家和学者们都认为:“现在是巴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巴西应该完成从拉美头号强国向全球大国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2.
二战结束以来,出于政治、经济、人口、市政建设等各种原因考虑,全世界实施迁都的事例并不鲜见,如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尼日利亚首都从拉各斯迁到阿布贾,德国首都从波恩迁到柏林,哈萨克斯坦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还有近期的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到了彬马那等。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也已提出了迁都的动议。韩国继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不久后,又将酝酿已久的行政首都迁移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世界地理教学中,有三个区域是把不同大洲的地区合二为一进行编排的,它们是“西亚和北非”、“欧洲东部和北亚”、“拉丁美洲”。相比而言,西亚和北非这两个地区的可比性更多、更强,本章教学效果好坏除了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外,还对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许多方法如联系比较、归纳综合、以图导学等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初中地理教材在“区域地理”的编写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安排了不同尺度的区域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然而,有些教师仍倾向以“先自然后人”的八股式进行国家地理的教学,这种“八股”式教学的熏复,势必削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对此颇有感触,现将“巴西”一课教学中的反思和改进,与大家探讨磋商。  相似文献   

15.
拉丁美洲有劳动能力的人约有40%从事农业,其中以海地所占比例最高(66%),以波多黎各最低(10%)。农产品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在30%以上(有7个国家低于10%)。区域内农产品率平均都很低,大约是美国水平的1/4,农产品率最高的国家是阿根廷、乌拉圭和波多黎各,最低的国家是海地。区域总土地面积的85%为大地产(?)制,约2/3的农场土地面积小于5公顷,但又往往不少于2公顷,除墨西哥、阿根廷和哥伦比亚以外,从10公顷到100公顷面积的中等农场比例部不大。近些午来,传统的大地产已完全改变为大型资本主义农场。在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已取得特别广泛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拉丁美洲的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全洲60%以上的人口和主要工业都集中于水资源不足全洲5%的太平洋沿岸、巴西东北部和墨西哥高地等地区;相反,人口仅占全洲10%的亚马孙河等三大流域的径流量却占全洲70%。因此,一方面是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区供水严重短缺,特别是随着都市迅速增长,工矿企业大批兴建,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不少地方为保证城市和工业用水而压缩或停止农业供水。目前水浇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 拉丁美洲的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全洲60%以上的人口和主要工业都集中于水资源不足全洲5%的太平洋沿岸、巴西东北部和墨西哥高地等地区;相反,人口仅占全洲10%呢的亚马孙河等三大流域的径流量却占全洲70%。因此,一方面是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区供水严重短缺,特别是随着都市迅速增长,工矿企业大批兴建,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不少地方为保证城市和工业用水而压缩或停止农业供水。目前水浇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理联合会拉丁美洲区域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8月8—20日在巴西举行。为了增进同国际地理学界的交往、促进我国和拉美地理工作者的联系,同时,争取各国地理学者对恢复我国在国际地理联合会中合法会籍的支持,更主要的是为了使我国地理工作者对以往很少到过的拉美地区进行初步考察,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地理学会接受此次会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世界农业资源和拓展对外农业合作潜在空间,是保障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和优化国内粮食消费结构的有效路径。本研究基于分国别潜在耕地和粮食自给率的估算,并结合上述两个指标对中国海外粮食合作国家进行分类,从而初步刻画其空间格局。结果显示,中国的粮食进口目标空间主要位于澳大利亚、北美、南美、东欧和中亚;中国粮食企业"走出去"的目标空间重点应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北部区域。研究提出,在维持好与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传统粮食贸易关系的同时,中国可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粮食合作空间:可加大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等东欧中亚国家的粮食进口量,粮食企业"走出去"的重点方向可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0,(11):62-62
“未来之国”和“永远的潜力大国”是世人给巴西的两张国家名片。“未来之国”意指巴西是上帝生活的国度,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永远的潜力大国”则在承认巴西拥有大国潜力的同时,指出巴西大国之梦几经起伏,实力仍不足以支持巴西发挥大国的作用。自2003年卢拉执政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巴西正在从南美大国成长为全球性大国,步入世界主要事务的决策圈。  相似文献   

20.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核心要素,而资金问题尤为关键。本文以气候融资中CDM项目和世界银行贷款两种主要融资途径为代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融资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展开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气候融资在CDM市场和世界银行贷款中融资能力整体较强,但区域差异明显。无论在CDM市场还是世界银行贷款中,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均表现出项目数量多、资金流入大的特点,但中东、中亚地区的项目数和金额量则十分有限。具体到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的优势较明显,其中墨西哥在世界银行贷款优势突出,印度是CDM市场中投资平均成本最大的国家。中国是对世界减排贡献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基础四国中在南非投资CDM项目获得的减排效果更好。其他大部分中小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流很少,在整个国际融资中处于世界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