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城市生态研究的主要方向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的思考蕴育了早期的城市生态思想,将城市作为生态系统研究标志城市生态学的诞生。20世纪城市生态学经历了从思想萌芽到学科体系形成的重要发展时期,从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到MAB的城市问题研究到美国的LTER城市生态系统研究,都初托着深刻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背景。本文结合这种背景追踪了20世纪主要的城市生态研究方向,概括其理论成就,评价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该文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方法及Costanza功等的研究成果,结合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分析,初步估算出2000年杭州湾南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91.1亿元,其中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5.85倍,并对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服务价值构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近年来呼和浩特城市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从自然、社会和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呼和浩特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市2000—2008年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呼和浩特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亦在增大,其系统综合评分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中间有较大起伏,呼和浩特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质量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据此提出了构建呼和浩特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地域生态系统价值体系出发,探讨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综合资本测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综合资本的测算,认识和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的价值量,以及人类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所需的资本投入量。研究表明,灵武市的自然资本约占总资本的1/3左右,牧草地和水域占自然资本总贡献的97%。工矿、城镇等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巨大的自然资本负价值,其中工矿占84%,城镇占9%,显然工矿业对当地自然资本的损耗最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元模型的城市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内涵,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针对传统评价方法中量化指标丢失信息的情况,提出应用物元模型进行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利用所建立的模型,以大连城市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用指数超标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评价物元、节域和经典域矩阵,通过计算关联函数确定了评定等级.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3年大连城市生态系统一直处于健康的发展状态,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但健康程度并不高,部分指标有所恶化.  相似文献   

6.
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出发,结合开封市实际情况,建立了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值的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对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2-2010年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总体上升趋势,表明开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逐年好转;但从健康等级来看,健康水平一直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级别,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3个子系统来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得益于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优化和完善,而自然子系统没有发生明显改观,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提高并未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生态城市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探讨,在城市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对昆明市的城市生态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借助于计量地理学、数理统计等方法和手段,以定量化方式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协调度3方面构建了昆明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分析,最后据此得出昆明市城市生态综合指数.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从城市生态结构、功能和协调度3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探索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吴建国  常学向 《中国沙漠》2005,25(4):604-611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可持续的基础,也是人类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荒漠生态系统是荒漠区的典型生态系统,是荒漠区人类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本文在生态系统健康分析的基础上,对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特征、指标和标准及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定性探索,对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做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城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并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城市群生态赤字巨大.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不容乐观,人类活动的负荷超过了该地区的生态容量。简要分析了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全球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些驱动因素中,只有人为因素可进行调控。本文以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耗为着眼点,分析人类在获取舒适生活的过程中与生态系统形成的相互作用。研究从回顾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入手,建立了将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和生态系统管理三者相联系的概念框架,并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模型。同时,进一步以中国泾河流域为案例,对模型在生态系统服务直接消耗模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生产和消费模式耗用了大量资源,产生太多的废弃物,破坏了复合系统正常的物质代谢。提出系统调节,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适度消费;调整复合系统生产链的数量结构和比例关系;建立协调的结构网络关系,构建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对沿线生态系统形成干扰,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风沙危害加剧等环境灾害,影响区域的生态安全.威胁到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稳定性不同的生态系统对管道工程干扰有的反应不同.评价工程沿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合理制定施工规范和开展工程后的生态恢复.对于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和管道的双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系统受干扰后恢复能力的角度,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支持下.采用图层投重-级别打分叠加模型,对管道沿线生态系统做稳定性评价。把生态系统稳定性按稳定性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不稳定、欠稳定、稍稳定和稳定四个等级.结果发现沿线区域面积占15%的生态系统不稳定,52%区域欠稳定。针对稳定性低的盐土荒漠地区.沙质荒漠地区和棕漠土灌木荒漠三类地区,设计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恢复的友好环境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动态及地理学研究范式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李双成  刘金龙  张才玉  赵志强 《地理学报》2011,66(12):1618-1630
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国际上相关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生态学范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理学在此领域的研究范式和优先主题.研究认为,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应当以空间异质性和区域差异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福祉这一主线,始终将"自然系统提供生态服务与社会经济系统内化消费"之间的耦合联系作为研究核心,综合集成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本内化的响应.通过建构生态系统服务的地理学研究范式,不仅可以拓展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有助于提升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集成分析水平,进而推动地理学综合研究进程.同时,也为地理学的核心命题--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任海  邬建国  彭少麟 《热带地理》2000,20(4):310-316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本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生态学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组织、自然系统及人类健康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结构及自主性,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的有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等8个方面。文中提出了在时间和空间格局上对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研究或评价的等级概述,即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包括结构、功能、动态与服务,而生态系统又可分为基因、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4个层次,两者通过巢式等级整合。此外,还讨论了生态系统健康与干扰、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以及生态恢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其中大部分是没有市场价格的,因此被认为是"自然的免费赠品"而被大量使用。近年来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增长的人口已经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也是有限的。环境退化是用来描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或损害的常用指标,而移民往往是环境恶化的后果。那么,生态系统服务退化到什么程度才足以导致人们搬迁?本文通过对移民和环境退化相关文献的综述,力求寻求及时监测生态系统退化状况、避免人类承受生态移民痛苦、探求不同环境下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桥梁环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生态系统是由桥梁建筑主体和与之相联系的环境背景以及桥梁景观所构成.桥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类似城市生态系统又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特征的人工生态系统,同时符合人文景观的特点.桥梁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桥梁环境保护应从保护桥梁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充分考虑到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这几个方面.桥梁环境作为资源,应考虑环境费用与资源效益,应从环境立法、环境管理与环境决策的各个环节贯彻环境成本管理,从法律与制度上确保桥梁环境保护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是长江中游流域最重要的以河湖系统为主的湿地分布区之一。由于人类长期垦殖活动,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商品基地。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湖区湿地生态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主要脆弱性影响因子包括:地貌脆弱因子、气候脆弱因子、水文脆弱因子以及过度围湖造田、过度利用湖泊资源、超标污染物排放等。然后对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生态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科学有效的生态恢复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流域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同时城市化也对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从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城市化产生的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3方面综述了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城市化引起流域内人口增加,通常伴随商业和工业活动的增加,这些活动需要更多的城市土地,从而导致流域内不透性增加,这给流域内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表现为:①城市化所及地区的产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湿地径流的调节作用和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作用发生退化;②城市地表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致使对湿地水环境、水生生物、野生动物栖息地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污染城市饮用水水源,危及人类健康;③城市化导致流域气候变化,影响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植物群落及湿地生态功能等。最后,指出了国内外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不足之处,对国内外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并对国内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荒漠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28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生态系统,尤其是通过灌溉发展起来的人工绿洲,成为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地,它是由山地、绿洲和荒漠构成的干旱区三大生态系统的核心,发展绿洲是遏制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措施。我国西北干旱区的绿洲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受到人类轻微干扰的自然水系时期,很多古代绿洲多分布在河流下游;受到人类较强干扰的半人工水系时期,在山前地带形成旧绿洲,下游古代绿洲衰亡;受到人类强烈干扰的人工水系时期,新扩大的绿洲多在旧绿洲边缘和外围。由于绿洲发展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配和消耗方式,使得人工绿洲与沙漠同时扩大,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自然水域、林地、草地面积和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形成沙漠危逼绿洲的态势。所带来的有利影响是水资源利用效益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得到发挥,人工绿洲小气候条件改善,人口承载能力增加;不利方面是水土、水盐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与绿洲间过渡带缩小。为了适应西北地区人口和经济增长,预测未来绿洲发展,将以提高现有绿洲生产潜力为主,重点是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通过节水及水资源合理调配,适度扩大新绿洲。以保护自然生态来维护人工绿洲生态的稳定性,以发展人工绿洲生态来减轻自然生态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城市景观的正负生态系统服务测算及空间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梦桃  周忠学 《地理学报》2016,71(7):1215-1230
综合测评城市景观的复合(正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评价不同城市景观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贡献,对优化、调控在城市化影响下的景观转换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基于研究区的TM遥感影像和Erdas、ArcGIS 10.1软件对西安市建成区2013年城市景观的复合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测算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① 西安城市景观产生的负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远高于正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生态系统服务达-12.71×108元;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自然景观向半人工景观、人工景观的转变,导致景观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急剧下降,负向生态系统服务占主导,87.81%的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为负值,仅有12.19%的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为正值,以建筑用地为主体的城市景观体系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② 西安市城市景观的总正向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为研究区中心值低于四周,沿行道绿地、公园绿地等景观形成格网状、斑块状分布的高值区;总负向生态系统服务整体上呈现中心值高于四周,高值区较集聚,自然景观和半人工景观是维系城市正向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景观类型。③ 城市景观的空间分布基本上决定了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大格局,西安市各城市景观类型的空间组合与镶嵌状况,使得生态系统服务正负值呈斑块状、棋盘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愈向城市外围,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高;城中林地、绿地和水域分布的地方是复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网状高值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