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委员,首都师大褚亚平教授、北京师大邬翊光教授、华东师大孙大文教授、课程教材研究所陈尔寿研究员、天津市特级教师吕佩兰、北京市特级教师王树声,就《中国教育报》的一篇访谈录发表了看法。认为,高考取消地理、生物,不符合时代要求和国家意志,不利于中学教学,也并未减轻学生负担。因此,不能随意取消高考科目,必须反复论证方能科学决策。我们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坚持不懈,高考科目设置中出现的问题,一定会得到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2.
初冬的一天.《文汇报》记者夜访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大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孙大文教授。在谈及中学教学现状时.孙教授指出,目前相当数量的中学,地理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手段陈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考科目中未能给“地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第一是基础关。中学各科教材和教学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所在。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与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基础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作为一个公民,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也是重要的化素养之一。有了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也就等于取得了本学科的“入场券”。  相似文献   

4.
2021年高考广东卷地理第20题以“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主要内容,考查了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中的知识和原理。试题注重考查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和地理过程,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基于高考试题的分析,指出“回归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重要地位,并针对性地提出备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考评价体系是系统、科学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是试题命制和高三复习教学的实践指南。本文以“碳”专题为例,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以“识碳—释碳—减碳”的顺序重构教学设计,从“研读课程标准,明确高三教学的方向”“切实回归教材,补齐高三教学的短板”“夯实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与综合性”“培养关键能力,回应应用性与创新性”“重视学科素养,突出核心价值的引领”五个方面对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进行总结,以期助力教师提升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林建风 《地理教学》2010,(10):26-27
基于区域地理知识在高考命题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区域地理在高中教学特别是高考复习中的教学对策。初中教材区域地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教学目标仅定位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简单记忆。地理高考虽然主要考查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但地理原理、规律的再现和应用离不开某个特定的区域,需要将区域地理作为背景性材料和基础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由高考不考地理引起的连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不考地理,早已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非议,1994年虽还有少数几个省区坚持考地理,但大势所趋,很难挽回。高考不考地理已经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8.
彭岳 《地理教学》2007,(9):37-41
2007年地理高考尘埃落定,同前两年的高考一样,它再次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太多的遐思,太多的内涵,太多的回味!一切关于高考的话题似乎暂时有了注释,然而高考的路没有尽头……。可以说2007年的高考试卷,“观之新颖、读之真切、闻之清香、品之绵长”。它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走了不安,吹散了迷茫;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茶,沁人心脾,令人释然开朗;它让我们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感觉,似乎有了期待中的答案,也追寻到了梦想中的地理殿堂,辨清了中学地理前行的路。顺着这条路,我们就会坚定的往前走。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一些教材和《考试说明》中没有要求的“新知识”被引入试题中,并以此为背景素材,考查考生能力,使高考试卷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成了试卷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0.
我一直在思考出台的北京高考新方案对于国家的建设与教育大计的利害影响,最终总觉得是弊多利少。读了《地理教学》1992年第5期发表的“对北京市1993年试行高考科不考地理的忧睡与意见”后,感到“黄河流域地理教学研讨会”的全体代表,说出了绝大多数地理教师的心声,水平高、质量高、意见也中恳。  相似文献   

11.
去年十月,我们重庆市教科所在重庆市第35中学召开了一次地理教研会,会上谈起1993年起,北京率先试行高考改革新方案,科将不考地理,全国还将有近十个省市仿效北京该方案,取消地理高考。当时与会的地理教师纷纷表示不理解,以为地理不参加高考是个倒退,不符合教改精神。  相似文献   

12.
田始善 《地理教学》2008,(12):32-32
一、把握高考命题趋向 1.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的深入研究。 综合分析历年高考地理命题的指导思想,提高备考的针对性,认真分析近年的高考评价报告,同时对历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深入的钻研,以把握2008年高考的命题思路趋势和方向。这样教师备课时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要心中有数,对未列入《考试大纲》内容、教材中的楷题字部分、注释、插图等也要关注。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几乎年年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吴祺  陈昌文 《地理教学》2007,(11):29-33
区域地理作为我国地理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高考试卷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区域地理试题的命题已经由“知识立意”逐年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回顾和探讨近些年来在能力立意背景下区域地理高考试题的发展变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区域地理试题的编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梁爱红 《地理教学》2012,(24):56-57
江苏省2004年首次开始高考自主命题,至2012年已经九年了。九年来,江苏地理高考在探索中前进,逐渐形成了江苏独有的地理高考风格,试题呈现出独特的考查特点。本文总结出这些特点,并以"人口"部分的高考试题为例,论证江苏地理高考试题的这些特点,并据此提出面向江苏地理高考的复习策略,以  相似文献   

15.
高考地理考试范围虽说涵盖高初中八册教材,但近年试卷中考查原原本本的课本知识却逐年减少,更多的是通过创设新情景来考查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不单概念、原理、规律死记硬背地念。甚至连试卷中较新的没见过的试题也背。在高考升学压力的重负之下,很多师生无奈陷于题海战术中而不能自拔,负担重、效率低,经年累月、苦不堪言。不少教师在高考地理考完后直呼:怎么我教的都没考、考的都不是我所教的?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更多的是一种惯性和个人的教学理念、素养使然。因为作为教学“指挥棒”的高考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尤其是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这种新的背景下,重新探寻教学的本质规律,乃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地理概念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地理科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故对地理概念不应死记硬背,而应重在理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教学中,本人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考点及分值可以看出,区域地理在高考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区域地理在高考地理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命题中大量出现区域地理本身的知识。即世界和中国最基本的自然和人知识。从横向看包括位置、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和工农业、城市等人特征,从纵向看包括大洲地理、分区地理、国家地理及国家内部区域差异(主要指中国);二是在高考命题中以区域为背景考查涉及该区域的自然和人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CNKI和维普网查询1979-2010期间地理高考学术研究文献,在Spss 15.0,Excel 2003和ArcGIS 9.3平台下,计算文献学术分值,分析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地理高考研究特色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的地理高考学术研究地域差异明显,集中在少数省市区;研究重心游移波动,渐趋稳定;刊物、文献数量猛增,质量鱼龙混杂;强调方法论及实战操作研究,应试指导和答题分析日益受到重视;文献呈不正常的增长态势,研究机构混杂,中学唱主曲;地理高考学术研究带有明显功利性,高考是指挥棒.最后,对我国地理高考改革和学术研究得出了启示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志宏 《地理教学》2004,(11):25-26
一些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往往采用二轮复习的方法。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去粗取精、知识重组、归纳综合、专题归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以专题的形式把地理学科繁杂的内容条理化、规律化,针对性很强,也促进考生掌握应试技艺,增强分析判断题意和快速形成解题方法的能力,加强对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因此,高考第二轮复习是高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应主要从下面八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秋季高考地理卷以《考试手册》为依据,在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侧重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评卷过程中发现考生答题失误存在普遍性的问题,现将这些错误较多、失分严重的方面抽取出来,分析其原因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