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超大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不合理、资源短缺、竞争剧烈等问题,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深圳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调查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程度和空间差异3个层面揭示超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表明,深圳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仍处于发展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向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转移,土地利用多样性程度下降,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为光明区和大鹏新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变,并且驱动力在逐年增强。该研究为政府合理规划和利用超大城市的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路网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覆盖类型,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现代城市系统中道路变化越来越频繁,如何快速精确的对城市路网的变化信息进行提取不仅可以支撑路网基础测绘数据的更新需要,也可以为城市土地利用提供辅助支持.论文基于遥感和矢量数据进行道路网变化信息提取,分析城市路网结构和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青神县为例,利用2001年和2014年两期Landsat遥感数据和相关GIS数据提取了城市用地信息,并进行了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同时从经济、人口承载力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分析了城市扩展的驱动力,为城市土地转移变化和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不断发展造成的土地资源开发严重超量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信息提取困难的问题,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为研究区域,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研究利用多时相TM遥感影像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并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模型的方法分别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研究。该方法的实施,既准确地获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变化情况,达到进一步摸清土地使用情况的目的,又有助于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规划土地。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利用以卫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和方法为支撑,通过面向对象的分类提取方法得到的1996~2005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与机制,揭示了导致该变化发生的自然、人文驱动因素,并且提出了应对包括自然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策,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形差异是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云南小江流域作为典型山地流域的代表,针对其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文中提出利用小江流域1990、2000、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简要分析土地利用宏观总体格局及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流域4大垂直带谱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分析驱动因素。重点从高程和坡度两个因子分析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及演变的地形梯度特征,得出土地利用变化所在的各地形梯度位置范围,可为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及改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的基础上,为未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1996年、2002年及200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重点采用元胞自动机复合模型CA-Markov模型与多标准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构建元胞转移数量规则及空间位置转化规则,并分别构造3种不同大小的元胞邻域集合,进行土地利用格局的模拟及预测。试验中2008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数据Kappa系数高达0.856 1,表明CA-Markov模型结合多标准评价方法的模拟手段可行性较高,同时元胞邻域空间大小对模拟结果的精度有明显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数据及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城市集约化现象明显,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园地用地,因此迫切需要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明确指出要将北京市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后续又逐渐细化世界城市的建设内容。近年来国内有关世界城市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指标体系、金融、保险、交通、文化、旅游、城市空间、土地等方面,其中经济和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尤显不足。土地作为承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如果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衡或布局不合理,势必造成城市中各种机能失调,增加城市运行成本,阻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基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探索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力求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提供用地参考。首先应用文献分析法对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人口、产业、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梳理,然后应用土地利用流量方法对北京市土地利用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将北京市与世界城市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找出北京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选择性借鉴世界城市的经验,对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在土地利用结构发展方向上进行定位,并设定了2020年、203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目标,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CA-Markov模型对北京市2020、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和空间布局模拟。得出如下结论:(1)世界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前期变化剧烈,后期逐渐趋向稳定。纽约市在1988至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而从2000年到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逐渐趋向稳定。伦敦市土地利用结构自1971年到2005年,建筑用地增长了9%,绿地减少了9%,其他土地类型变化不大。东京从1982年到2002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而在2002年至2011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小。(2)北京市区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居住、生态用地比例过低,工业用地过高。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类似发展阶段相比,北京市区居住用地至少低了5个百分点、生态用地低了15个百分点、工业用地高了12个百分点。(3)北京市用地过度扩张,人均建设用地过高,土地资源利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北京市的人均建设用地过高,用地产出效益较低。人均建设用地是纽约2014年的3倍,东京2011年的1.8倍;建设用地地均产值是纽约2014年的1/20,是东京2011年的1/13。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类似发展阶段相比,北京市人均建设用地是伦敦1971年的1.1倍,东京1982年的2倍;建设用地地均产值是伦敦1971年的1/3,是东京1982年的1/5。(4)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后,优化后的符合基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在土地利用结构上设定的定量目标,并且优化后的结构从以往的剧烈变化逐步趋向稳定,符合世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优化后的结构比预测结构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土地利用布局更为集约发展并兼顾生态保护功能。通过土地利用强度指标的计算,发现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减缓土地利用强度的快速增长,减少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从空间布局来看,按现有情况进行预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依然存在建设用地扩张而生态用地大量减少的局面,而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布局上更多地是在城乡结合部将原本转向为建设用地的土地转变为生态用地,相应地,农用地较预测情况减少,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生态涵养发展区中的农用地部分转化为生态用地。整体上优化后的数量结构的空间布局降低了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的频繁性,并使以往土地利用剧烈转换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优化后的结果在空间布局上逐渐趋向集约发展,并更加注重保护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GIS空间信息分析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方法,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及小城镇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洛带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和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4,自引:27,他引:17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耕地资源数量减少,非农业用地大量增加。及时、精确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关系着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与规划。本文选择地貌类型多样、社会经济发达、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的北京市昌平区,在RS、G IS支持下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制图与动态变化分析典型试验。为了进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获取了昌平地区俄罗斯KOCMOC卫星1986年与1998年SPIN-2 2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同时获取了法国SPOT-5卫星2004年2.5m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以及相应的分辨率略低的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完成了1986年、1998年、2004三个年分的土地利用图的编制,并完成了1986-1998年、1998-2004年以及1986-2004年三个时期昌平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演变过程是规划者把握城市扩张趋势,从而确定更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指导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CA原理改进的FLUS模型,通过耦合GeoSOS-FLUS及ArcGIS软件,从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中获取元胞转换概率,模拟了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模拟精度较高,证明选取的模拟...  相似文献   

12.
Along with rapid global urbanization, cities are challenged by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resource scarcity.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is central to address the dilemma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system protection, where the use of land is critical. Sustainable land use patterns are spatially explicit in nature, and can be structured and addressed using spatial optimization integrating GI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prominent sustainability concerns in land use planning and suggests a generalized multi‐objective spatial optimization model to facilitate conventional planning. The model is structured to meet land use demand while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society and economy. Unlike existing work relying on raster data, due to its simple data structure and ease of spatial relationship evaluation,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n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land use solutions based on vector data that better reflects the actual shape and spatial layout of land parcels as well as the ways land use information is managed in practice. An evolutionary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find the set of efficient (Pareto) solutions given the complexity of vector‐based 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pplied in an empirical study of Dafeng, China in order to support local urb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patial optimization can be a powerful tool for deriving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land use planning strategies. A comparison to results using a raster data approach supports the superiority of land use optimization using vector data as part of plann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一应用遥感影像难以进行城市内部用地结构分类以及高精度城市内部用地多期空间数据叠置分析中位置误差问题建立了基于"分层分类"与"对象分割"的城市内部用地空间信息数字重建方法。实现对特大城市产业用地(住宅、商业、工业等)以及交通、水系、生态绿地等不同功能结构用地的高精度监测以及历史演变过程的重建。综合集成SPOT5,1︰1万地形图、历史地图及城市规划图等辅助信息对长春城市1905年以来城市用地信息进行分类。研究表明,在专家知识参与下人—机交互解译,集成多源空间信息对实现高精度城市用地空间信息重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不仅能提高城市用地分类精度而且能提高城市用地空间信息提取效率以及多期空间数据叠置分析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克拉玛依市商业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地价是一个具有时空性质的多维概念,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特殊性。但目前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与方法依据,本文以克拉玛依市2007年土地调查商业用地数据和地价动态监测数据为依据,以ARCGIS软件为平台,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商业用地价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城市商业用地地价的分布在空间上既有连续性,也存在变异性,受区域整体趋势的影响明显高于小范围的变异性,属于强空间自相关;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整体呈现圈层结构,交通道路对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变化图谱,计算土地利用强度等指数分析银川市三区2009-2018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2018年,研究区耕地减少最多,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长明显;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方向呈东西-南北走向;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以稳定型为主;城镇村...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二维景观格局指数未考虑地形特征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地形结构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ENVI5.2、ArcGIS10.5、Fragstats4.2平台,对重庆主城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Landsat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和三维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减少,湖泊与河流面积变化不大;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受人类干扰较强,随着城镇规划越来越合理,景观破碎度减少,景观异质性降低。通过对比二维景观格局指数发现,三维景观格局指数更能反映研究区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7.
黎夏  叶嘉安 《遥感学报》1997,1(4):282-289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增加,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可以定量地监测这种城市化的现象。但理,由一般的遥感动态监测方法所得的结果往往夸大变化的程度,以及获得一些不合理的结论.该文提出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改善遥感动态监测的精度。将该方法应用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的东莞市,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In 1999,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MLR) of China launched the National Land Use Change Program especially to monitor the scale and distribution of urban expansion and the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through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is Program has been carried out annually and continuously for seven years since then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licy-making of MLR about land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about this Program and discusses several research issues. First,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sources and other ancillary data used in this Program are presented. The approaches for image preprocessing, i.e. radiometric normalization, image geometric rectification and image fusion are then introduc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algorithm development for image registration. Second, land use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 is the most critical and complex aspect of the Program. The methodologies for change detection using either bi-temporal image pair or one existing land use map and one remotely sensed image are detailed. Third, since the data of land use changes derived from remote sensing will be operationally used for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 field validation and accuracy assessment are crucial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change detection results. The strategy of field work and the resulting accuracy evaluations is presented. The land use and change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remotely sensed data has wide applications for l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land use database updating, verification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of national high-tech parks. Last,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images and change detection result, to improve the consistency of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d to develop change detection algorithms for diverse and complex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以遥感解译的漯河市近40年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叠置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景观格局指标,研究其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及科学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980年至2015年间漯河城镇用地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扩张主要占用耕地;(2)林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呈增加趋势,2000年来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3)漯河市各景观类型总体呈平衡发展态势,耕地优势度有所下降,建设用地优势度不断上升;(4)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及政府政策变动是影响漯河市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建国后三个时期遥感资料的解译,结合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等信息资料,对无锡市区土地利用变化作了分析,论述了城市用地规模、结构、布局的发展演变特征和郊区土地使用变化特点,并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