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卫东 《地理教学》2013,(15):30-31,17
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大致东升西落。太阳周日视运动,就是太阳以地球自转的相反方向,绕地轴并随着天球(以观察者为球心,以无限远为半径的球面,由于人的视角对远近的分辨能力有限,看起来好像天体都投影在同一个球面上,即天球上)旋转,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自东向西运动。太阳东升西落运动在天球上形成的轨迹就是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通过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表任何地点任意一天内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以及它们随季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孙瑞 《地理教学》2023,(2):48-51+33
本文通过自制太阳周日视运动仪,开展“地球的公转”一节中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观测实践活动。学生在观测中提升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观测数据,验证已知规律,发现新规律。当实测数据与已知规律矛盾时,学生产生新疑惑,并通过思索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3.
天球绕天轴旋转,每日一周,天球上的所有天体都跟着天球一起旋转,也是每日一周,叫周日视运动,周日视运动的轨迹与天赤道平行。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其周日视运动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不同纬度看到日出日落时的方位。笔者认为,讨论不同纬度看日出日落时的方位时,必须认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罗华明  金春 《地理教学》2011,(7):33-37,42
一、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s小题,每小题2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表示南极点附近太阳周日视运动方向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当某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如丙图所示时( ) A.我国北方常受寒潮侵袭 B.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C.地中海沿岸正在西风带控制之下 D.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虚拟天文馆软件Stellarium,列举了软件的主要操作按键,介绍了用软件演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赵国锋 《地理教学》2012,(16):26-29
由于太阳在天球上的周日视运动,导致同一日期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产生纬度差异,同一纬度地区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产生季节变化。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其它日期均偏离正东、正西方位,纬度越高的地区偏角就越大;对于同一纬度地区,越接近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日期,日出、日落方位的偏角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赵国锋 《地理教学》2014,(22):59-61
一、太阳周日运动轨迹特征及变化范围《地理教学》2014年第7期《太阳周日运动轨迹图的绘制方法》一文中在讲到太阳周日运动时认为: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相应的太阳在地心天球中绕天轴做自西向东的运动,其周日运动轨迹恰与其所在赤纬圈重合[1]。本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太阳周日运动轨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叠加的结果,本人在《从太阳视运动入手正确认识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一文中曾涉及到这一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雷鸣 《地理教学》2012,(22):54-56
由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在高中地理“地球运动”部分的高考复习课中,经常发现一些地理老师认为“赤道上太阳终年正东升正西落”,并利用赤道上全年周日视运动图示(如图1)加以解析,甚至一些地理刊物也曾刊登有这样观点的文章。笔者认为这是他们对赤道上日出、日落时太阳方位的判断依据存在重大疏漏,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
正一、太阳周日运动形成的原理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而使得地球上的人观测到太阳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太阳周日运动。我们可以利用地心天球(见图1)来得到太阳周日运动形成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吴济廉 《地理教学》2011,(10):57-58
一、研究背景 杆影端点移动轨迹是周日视运动的结果,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不同。同样,通过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也可以推测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以及昼夜长短状况等。结合“当地经纬度的测量活动”,  相似文献   

11.
陆建设 《地理教学》2012,(21):50-52
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不存在极昼极夜现象,学生没有直观感受,难以体验,学习此内容,学生理解困难,尤其是对极地地区太阳高度、太阳视运动等内容,几乎达到讳疾忌医的程度。本文将常见考点汇总,题理结合,精选试题,讲练同步,效果显著。极昼极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两极地区极昼范围不断发生变化。极昼、极夜分布纬度范  相似文献   

12.
正一、地球自转中的对称性在中学阶段大多数情况下,为简化起见,我们把地球假设为一个正球体,自转角速度为匀速,由此产生了自转意义中的对称性。1.同一日中日出、日落时刻关于正午时刻对称时间标准要统一,三者同为地方时或区时,即上、下午时间等长,或者正午经线平分昼半球,子夜经线平分夜半球。【例1】①北京(116°E)某日日出地方时为5:50,  相似文献   

13.
正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涉及的知识内容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14.
张柳青 《地理教学》2023,(2):21-24+7
近年来,地理选考命题的重心逐渐从重知识向重能力、重素养转变,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亟需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本文以“太阳视运动原理”教学为例,重点关注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深度参与、深度理解、深度拓展五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在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和思考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地球运动作为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产生的基础和背景,有着复杂的空间和时间动态变化过程,并需要进行时间、日期、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其经纬度的换算等,带有较多的数理计算,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此内容有畏难心理。笔者就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的形成进行了反思,以期和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17.
正某地的日出时间为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所以当两地地理位置确定之后日出时间差值的变化主要由晨线的运动决定。晨线的运动又主要有日运动和年运动两种形式:日运动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晨线以每小时15个经度的速度自东向西运动;年运动受地球公转的影响,晨线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其两个端点的纬度位置在南北纬66°34′-90°范围内做回归运动。由此推出两地日出时间的差值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运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作为地球运动参照物的日月星辰又与地球相距甚远,因而难以据此直接观测地球运动。当前虽然不乏较为准确地表现地球运动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但由于其制作技术和呈现方式多为二维形式,学生难以从中获得三维感受和亲身体验。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应当为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  相似文献   

19.
陆才稳 《地理教学》2014,(12):26-28
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在六种版本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内容编写比较,进行归因推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均密切相关。并提出基于结构图的课堂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琳 《地理教学》2019,(10):56-58
为改变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讲授"地球运动"教学内容,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现象并将其融会贯通的局面,笔者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测量常州正午太阳高度角或经纬度"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方案、设计仪器、实际测量,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