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国锋 《地理教学》2014,(22):59-61
一、太阳周日运动轨迹特征及变化范围《地理教学》2014年第7期《太阳周日运动轨迹图的绘制方法》一文中在讲到太阳周日运动时认为: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相应的太阳在地心天球中绕天轴做自西向东的运动,其周日运动轨迹恰与其所在赤纬圈重合[1]。本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太阳周日运动轨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叠加的结果,本人在《从太阳视运动入手正确认识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一文中曾涉及到这一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朱毅 《地理教学》2014,(1):42-43
正一、相关知识背景1.太阳视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中,最明显的是天体的周日运动。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对在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言,地外的天体以相反的方向、相同的周期旋转。天体的周日运动中最典型的就是太阳的周日运动,也叫做太阳的视运动。2.天球  相似文献   

3.
金卫东 《地理教学》2013,(15):30-31,17
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大致东升西落。太阳周日视运动,就是太阳以地球自转的相反方向,绕地轴并随着天球(以观察者为球心,以无限远为半径的球面,由于人的视角对远近的分辨能力有限,看起来好像天体都投影在同一个球面上,即天球上)旋转,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自东向西运动。太阳东升西落运动在天球上形成的轨迹就是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通过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表任何地点任意一天内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以及它们随季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孙瑞 《地理教学》2023,(2):48-51+33
本文通过自制太阳周日视运动仪,开展“地球的公转”一节中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观测实践活动。学生在观测中提升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观测数据,验证已知规律,发现新规律。当实测数据与已知规律矛盾时,学生产生新疑惑,并通过思索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5.
天球绕天轴旋转,每日一周,天球上的所有天体都跟着天球一起旋转,也是每日一周,叫周日视运动,周日视运动的轨迹与天赤道平行。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其周日视运动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不同纬度看到日出日落时的方位。笔者认为,讨论不同纬度看日出日落时的方位时,必须认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华明  金春 《地理教学》2011,(7):33-37,42
一、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s小题,每小题2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表示南极点附近太阳周日视运动方向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当某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如丙图所示时( ) A.我国北方常受寒潮侵袭 B.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C.地中海沿岸正在西风带控制之下 D.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7.
雷鸣 《地理教学》2012,(22):54-56
由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在高中地理“地球运动”部分的高考复习课中,经常发现一些地理老师认为“赤道上太阳终年正东升正西落”,并利用赤道上全年周日视运动图示(如图1)加以解析,甚至一些地理刊物也曾刊登有这样观点的文章。笔者认为这是他们对赤道上日出、日落时太阳方位的判断依据存在重大疏漏,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虚拟天文馆软件Stellarium,列举了软件的主要操作按键,介绍了用软件演示太阳周日视运动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王晓利 《地理教学》2013,(18):33-34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的内容要求中涵盖"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此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理解深浅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地球公转意义的学习,据此本节成为高中地理学习中的第一个瓶颈。对于本节课的处理,大多数教师通常都会按照课程  相似文献   

10.
郭全其  卞学昌 《地理教学》2013,(6):18-19,5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是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与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的。充分理解地球  相似文献   

11.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12.
陆才稳 《地理教学》2014,(12):26-28
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在六种版本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内容编写比较,进行归因推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均密切相关。并提出基于结构图的课堂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变传统的以"三种假设"导入单圈环流的教学方式,把热力环流原理直接应用到全球范围形成单圈环流,之后逐步考虑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海陆分布的影响,分别展示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使难点知识得以突破。  相似文献   

14.
地球运动作为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产生的基础和背景,有着复杂的空间和时间动态变化过程,并需要进行时间、日期、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其经纬度的换算等,带有较多的数理计算,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此内容有畏难心理。笔者就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的形成进行了反思,以期和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正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涉及的知识内容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16.
马小雪  王彦超 《地理教学》2023,(4):25-27+31
本文通过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片段进行分析,揭示太阳直射点与五带的形成、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等“中介—要素”的内在联系,通过“实践”过程探索出基本关系形式,从部分与整体联系的视角构建太阳直射点移动位置的教学,从时间与空间联系的视角构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赵国锋 《地理教学》2012,(16):26-29
由于太阳在天球上的周日视运动,导致同一日期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产生纬度差异,同一纬度地区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产生季节变化。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其它日期均偏离正东、正西方位,纬度越高的地区偏角就越大;对于同一纬度地区,越接近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日期,日出、日落方位的偏角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教学导入有多种方式。1.设问导入在学习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中"太阳"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一些有趣的问题导入。后羿射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后羿为什么射掉了九个太阳,而不是十个全都射掉呢?"由此引发学生们对"太阳"是什么,太阳对地球而言有什么意义的思考。又如,在学习同专题之后的只有一个地球的部分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人类要生活在地球而不是火星或是其  相似文献   

19.
吴济廉 《地理教学》2011,(10):57-58
一、研究背景 杆影端点移动轨迹是周日视运动的结果,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不同。同样,通过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也可以推测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以及昼夜长短状况等。结合“当地经纬度的测量活动”,  相似文献   

20.
黄侃 《中国地名》2014,(4):59-59
自然界的冷暖取决于太阳的光热,随着地球的自转,由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和太阳光照的角度变化,形成了地球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而某些奇异的土地却打破了这一自然规律,出现了超自然的现象,它的冷热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而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