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地震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历史上重要城市遭受地震破坏概况,初步分析了我国城市地震的严重性和广泛性,提出开展城市设定地震研究作为城市减灾内容之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立交桥结构三维地震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建立了城市立交桥结构地震破坏过程的分析模型,考虑了柱墩、梁、支座的单元模式,推导并建立了行波法输入下结构动力平衡方程,进而研究了地震多点输入下立义桥结构的地震反应问题,建立了立交桥结构的破坏准则,分别对几种方式地震输入下城市立交桥结构的地震反应瓿进行了具体研究。从而为人们对实际立交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在对桥梁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不应该忽略地震对它的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量地震灾害的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位于地表活动断层上的房屋或构筑物的破坏最严重,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北岭地震,日本阪神地震和中国台湾集集大地震等的发生后,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地震科学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活断层探测与研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城市活断层的探测对于城市规划,抗震设防,减轻地震对城市设施的破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浅层高分辨地震勘探是城市活断层探测手段中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可以在地表探测到地下活断层的位置,埋深,产状和空间展布情况,但由于城市环境的强干扰背景和场地条件的复杂性,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在观测系统,震源,数据采集环境的强干扰背景和场地条件的复杂性,必须针对实际 情况,在观测系统,震源,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环节中,采用一系列提高分辨率, 提高信噪比的有效方法,才能取得可靠的探测成果,本文对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的技术难点和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我们近几年来在城市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一些经验,介绍一些实用性的浅层地震勘探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给出城市典型建筑地震损失估计方法。首先,给出砖砌体结构、排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分级描述;其次,介绍城市地震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估计方法。结合文[1]的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以宁波市为例,给出了市区典型建筑的震害矩阵,并对地震作用下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燃气管网基础资料难以获取的实际情况,利用有限数据开展燃气管网地震破坏的快速评估方法研究。基于历史震害统计分析结果,修订了燃气管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方法;当燃气管网震害率模型不完备时,提出了类比供水管网震害率模型获得燃气管网震害率模型的方法。以东部发达城市上海市和西部石油城市新疆克拉玛依市为列,评估了2个城市在不同地震影响烈度下燃气管网的地震破坏情况,评估结果完全符合地震现场调查结论。  相似文献   

6.
地震救灾路径优化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紧急地震救灾期往往来不民选通往现场的最短路径,由于地震破坏城市的交通系统,改变其可通行性,震前又不能按照静态的最短路算法进行设计。因此,本文在进行路径可通行性破坏概率预测与控制的基础上,给出了为重点救灾目标设计最佳安全度最短路径的图与网络算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数字减灾、数字城市概念为背景,以地震辅助决策、虚拟应急救援演练、地震科普教育为目的,给出了城市震害三维模拟系统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计划。主要利用现有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遥感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结合新的群体和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及G IS技术提出了城市震害三维模拟的总体设想,分析了城市三维震害模拟系统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手段,指明了城市三维震害模拟的技术思路,并且完成了在地震影响场作用下,通过城市建筑不同震害的颜色表示,在破坏纹理库和破坏构件模型库的支撑下,建立三维破坏建筑模型库,以相似准则为依据,进一步以单体为例调入三维建筑破坏模型,实现了城市建筑三维破坏状态展示,为数字三维城市破坏的模拟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历次震害资料表明,路基路面易遭受地震破坏,影响因素众多,分布范围广,导致地质环境变化大,因而准确评价路基路面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态难度大。以太原市区公路路基路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震多发区及高烈度区城市公路路基路面地震破坏典型特征,建立城市公路路基路面震害评价方法,并对比经验易损性曲线和理论易损性曲线计算结果,验证两种方法的差别及适用性,为城市公路路基路面的震害预测提供帮助,并为震前抗震加固和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震后企业停产减产损失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停产减产损失是地震间接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唐山地震的震害资料,提出了地震破坏后一个地区或城市因停产和减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个估计方法,为估计地城的时间损失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此法广泛适用于震后经济损失估计和震害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震灾防御技术》2007,2(2):101-101
大地震是对城市破坏性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位于城市之下的活断层突然快速错动所导致的直下型地震引起的。此外,城市附近活断层发生的地震也可诱发城区活断层的活动,加重断层线上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灾害。大量的震例表明,活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时沿断层线的破坏最为严重,人员伤亡也明显地大于断层两侧的其它区域。7级以上地震往往造成地表数米的错动,目前的抗震设防措施还难以阻止这样大的错动对人工地面设施的直接毁坏。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为了借鉴现代化城市地震防灾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地震防灾考察团专程访问了遭受1978年6月12日7.4级地震破坏的日本仙台市。并着重调查了仙台市这一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城市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及经验。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城市地震应急反应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为城市政府部门服务地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能评估地震的危险性,评定地震的破坏和损失,为地震应急反应和震后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本文对该系统的原理、设计准则、结构和功能作了阐述,系统分四个部分;信息数据库系统;分析模块;决策支持子系统和系统用户界面。信息数据库系统由68个图层构成;有28个分析模块,能完成设定地震的等震线生成、场地影响分析、破坏与损失估计,为抢险、援救、人员疏散和其他的应急行动提供决策,最后,通过模拟一次历史地震检验了系统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地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建(构)筑物倒毁破坏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城市在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具有人口稠密、建筑物密度大、工业设施集中的特点;一旦发生地震破坏更易酿成灾害,不但损失严重而且地震救援、恢复生产都远比农村困难得多。 早在1966年,周总理就向我们提出“保卫大城市”的指示。党和政府对城市抗震问题一直十分重视。近几年国家财政虽然比较困难,但每年仍拨款上亿元的专款用于城市的抗震加固。  相似文献   

14.
斜拉桥地震破坏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震曾破坏了大量的桥梁结构。然而,尽管目前世界上斜拉桥数目正以指数函数规律增长,但还没有任何斜拉桥经历过强地震,斜拉桥可能的地震破坏形式、破坏机理还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领域。本文对本世纪几次大地震中严重破坏的桥梁进行损坏部分的震害原因分析,总结出一般桥梁结构地震破坏机理及破坏形式。利用大型结构分析程序MSC/NASTRAN,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综合考虑结构地震反应的三维性、行波效应、非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地震活断层的探查,一旦发现城市区或城市临近地区存在地震活断层,评价它的地震危险性就会成为地方政府、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目前有一些基于经验的统计关系,可以结合探查的结果、地震活动性研究的结果,估计活断层上未来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最大的震级,从工程防震的角度可以称为最大设防地震MCE.大量震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主要是由建构筑物等工程结构的破坏、倒塌造成的,强烈地震动是工程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地震地表破裂、滑坡、砂土液化等地基失效的外部条件.因此,在MCE的基础上预测强地震动,就成了城市地震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的中心环节,当然,重点是近场的强地震动预测.  相似文献   

16.
基于G1S确定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高危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建筑物震后火灾发生与蔓延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给出建筑结构在地震破坏状态下的次生火灾发生的概率。通过综合分析其它影响因素,给出判定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发生的高危险区的方法。并在GIS(Geograpllic Information System)下实现对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高危险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建筑物震害分析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永年 《华南地震》1996,16(3):27-37
对台湾海峡7.3级地震广东境内建筑物的地震破坏进行了调查,对地震损失进行了总体评估,并根据当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用材和施工特点等,分析了各种地震破坏形态和破坏规律,为今后的建筑抗震设防提出了有闪斩建议。  相似文献   

18.
1695年临汾地震震害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临汾盆地新构造、地表土质和地貌状况等影响震害的因素,从历史地理角度分析了1695年临汾大地震造成地处临汾盆地平原区的临汾、襄汾、洪洞和赵城4县的建筑物的破坏,人口死亡数字及死亡率,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及其场地因素,并讨论了人类活动对震害的影响及城市地震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震影响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华  赵凤新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04,26(2):203-210
首先根据历史地震目录,计算了我国34个省会城市所受到的历史地震影响. 这些城市的地震影响烈度分布特征表明,约53%的省会城市没有遭受过Ⅵ度以上的历史地震影响,遭受过Ⅶ~Ⅸ度影响的城市有44%;大部分城市Ⅵ度地震影响的发生频次均高于Ⅵ度以上地震影响;不同城市最大发生频次的地震影响烈度也不同. 为此,在确定城市地震防御烈度时,需综合考虑最大影响烈度和最频影响烈度. 本文还考虑到历史地震记录的不完备性,以福建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地震目录的方法来研究城市地震影响的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城市地震影响烈度在不同城市之间表现出较大变化,以50年超越概率2%作为城市特征地震影响烈度,可以作为城市地震防御烈度确定的依据,并据此对城市未来地震影响进行合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地震诱发崩塌滑坡危险区初步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震崩塌滑坡是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以往国内外中强地震中均有发生,地震崩塌滑坡给社会经济、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伤。表1列出了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几次重大地震崩塌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