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同-阳高地震及强余震电磁辐射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河北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台网的分布、仪器系统的主要性能和观测资料概况及其分析使用方法,研究了大同-阳高1989年10月18日6.1级的中强震群和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前后台网电磁辐射记录资料的变化情况。统计、计算了异常参数和数量;得出了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具弱-强-弱-地震,临近地震频率升高,异常变化越强烈、异常时间越长、异常量越大,地震也越强等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华平  刘桂萍 《地震学报》1995,17(2):237-246
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开展电磁辐射观测以来,至今在全国已建立了130个观测台站,观测频段已由初期的全频段观测改进为0.01-20 Hz左右的超低频和几千赫至几十千赫的点频观测,从而减少了干扰提高了资料可信度.观测仪器主要有5种.对收集的40余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0MS5.9异常距离为500 km,6.0MS6.9为1 000 km,MS7.0则异常距离可大于1 000 km;震前电磁辐射异常时间差别很大,大部分为2小时至45天,少数仅几分钟;绝大多数地震震时没有观测到电磁辐射现象;震前电磁辐射信号是不连续的、阵发性的,其发展过程是由弱-强-弱-平静-发生地震或多次反复上述过程.异常信息时间愈长、幅度愈大、则地震亦愈大.异常信息是频率低的出现早,频率高的出现晚.   相似文献   

3.
用DPJ-Ⅲ,ULF-Ⅲ及JD-03型电磁辐射仪观测到的资料,分析了山东苍山1995年5.2级地震前多数台站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及特征。发现其波形有锯齿,脉冲,波动等多种形式,异常出现的时间多在震前9d-15d,并具有弱-强-弱的规律,变化量可达50×10^-3s.mv/mm左右。指出:较大地震前电磁辐射会发生异常,因此,作为监测地震前兆的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地震与电磁辐射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关华平  陈智勇 《地震》1996,16(2):168-176
利用河北省地震电磁辐射台网连续12a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地震强度与台站接收的电磁辐射的能量、周期、幅度的关系,并由此总结出5-6级中强地震和4.5-4.9级中等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4.0级地震,一般只有几天较弱的电磁辐射前兆异常,反映范围一般也仅几十公里,而1995年7月20日涿鹿4.0级地震,其震前电磁异常却非常明显并出现的时间较早,震后信息较较强,后映范围也较大,在约16-140km为长轴的近NW向区域内,前兆资料显示了一个由弱变强,再起伏减弱到逐步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怀来台震前超低频电场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华平  张宏魁  鲁跃  余素荣  陈智勇 《地震》1999,19(2):142-148
用河北省怀来电磁辐射观测台连续11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张北-尚义6.2级地震前超低频电场资料的变化,研究了300km范围内Ms5.0以上地震和200km范围内Ms4.0以上地震前记录的超低频电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异常信息量、异常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与震中距、震级有关,异常信息在地震发生前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极限时间法分析2003年中强地震前h′值异常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刘正荣 《内陆地震》2004,18(2):138-145
选择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6.8级地震和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4.9、5.4级地震震前、震后序列,分析其h'值在中强地震前的异常变化过程,统计其h'值的异常峰值出现时间与发震时间的优势时段。算例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发生前h'值确实存在异常波动变化,地震越大异常变化幅度越显著。不同地区因为地震活动性强度不同,h'值的绝对量级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中强地震前h’值存在高值突变,可将其作为短临预报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北6.2级地震前的电磁前兆信号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张北6.2级地震前辽中台接收的电磁信号研究分析,总结出这次距辽中台600km、6级地震前的电磁前兆信号,具有弱-强-弱-平静后发震的总变化过程。异常信息具有异常时间长、信号强、异常范围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法合作的天祝电测台从1994年10月至1997年6月每分钟的观测资料,使用常规分析方法,分数维方法,垂直极化方向投影法和MT定点测控二维反演方法处理后,发现在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84km)和1996年6月1日天祝5.4级地震(△=65km)前,4种方法,5种参数不同程度地显现出短临异常,并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其中分数维异常和主轴视电阻率异常显示了明显的方向性,地电场异常对与台站同处一条断裂带上天祝地震的孕震过程反映更敏感,还从4个方面讨论了异常的可靠性,并提出了产生异常的可能机理,认为永登5.8级地震前大地电场异常由主要是震源处的电磁辐射以及台站下方7km左右介质电性变化共同产生;而天祝地震前异常主要由台下方5-30km范围内沿断裂走向的岩石电阻率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Ms6.1地震电磁辐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德齐  王盛飞 《地震学刊》1997,(2):23-26,34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南黄海6.1级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并结合1979年淋阳Ms6.0、1984年南黄海Ms6.2地震前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有为内其它资料,分析了异常的主要特征。初步讨论了DPJ型电磁辐射观测仪的甚低频低及ULF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的超低频段天线方向特性对震中预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磁辐射与孕震过程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1994年青海共和的几次强余震和1999年河南县Ms5.1,玛沁Ms5.0,以及2000年甘肃景泰Ms5.9,兴海Ms6.6级地震前后平安电磁波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电磁辐射在进入短临阶段后的一些特征,得出了在孕震过程中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地震电磁辐射源的形成与影响电磁辐射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1992年8月31日蒙古曼来6.1级地震前远场区域(△=300-450km)部分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具有区域集中性和时域准同步性的异常群,可能是孕震中、短期前兆的普适性特性,并据此对地震时、空、强三要素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3.
石荣志 《华北地震科学》1999,17(1):54-60,78
对华北火车流动重力网北环1987年-1998年24期复测资料(京西北张家口一带)作了分析,探讨了1997年5月25日怀安4.5级地震和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重力异常变化及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重力场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图象较清晰地反映了由孕震过程的非均匀动态到发震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同—阳高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了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4个单位所观测到的重力异常变化资料,在叙述重力异常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此次地震的重力前兆特征。并结合形变资料、地震构造资料讨论了重力场的变化,得出这些变化可能与地震构造活动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根据拉萨地磁台1992年以来的地磁观测资料,应用“八·五”攻关成果进行处理,初步找出拉萨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一些地磁异常变化特征,出现的异常较好地对应了1994年7月24日西藏申扎57级地震和1996年5月10日西藏谢通门51级地震。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连续随机变量震级熵的表达式,计算大同-阳高地震前后≥2.0地震的震级熵,计算结果表明,从1988年4月开始,震级熵开始出现低值异常,1989年3月熵开始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了1989年10月18日的大同-阳高6.1级地震,1990年4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出现低值异常,9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1991年3月26日的5.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7.
赵建政  刘辉等 《内陆地震》1999,13(4):357-361
引言1998年8月2日伽师6.0级、8月27日6.6级地震前,位于震中280km东北方向的阿合奇地震台和乌什地震台的地倾斜资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尤其是阿合奇台的地倾斜,在两次地震前异常特点明显。笔者应用“八五”攻关成果软件,对这两次地震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并对1998年8月27日6.6级地震作出了地震“三要素”预报。1 阿合奇台地倾斜异常阿合奇地震台SQ-70B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于1989年开始投入观测,历年来记录较稳定,对其周围发生的较大地震均有较好的异常对应。1.1 日均值分量异常…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发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M2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最大熵原理推导了连续型随机变量震级熵的表达式,计算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后M≥2.0地震的震级熵,计算结果表明,从1988年4月开始,震级熵开始出现低值异常,1989年3月震级熵开始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了1989年10月18日的大同-阳高6.1级地震。1990年4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出现低值异常,9月份后震级熵再次回升,在回升途中发生了1991年3月26日的5.8级地震。  相似文献   

20.
共和9月4日、9月24日地震前海南水氡、水温异常1994年9月毛日、9月24日共和先后发生了5.3级和5.5级中强震,这两次地震前,青海省东部各台(办)的电磁波前兆异常比较明显,其它前兆观测项目没有出现什么异常。但是,海南地震办水氡观测资料在震前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