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露天开采剥离岩石过程中,由于受到结构、爆破、动力等作用的耦合因素影响容易形成含多种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岩质边坡稳定问题便随之出现。岩质边坡稳定性受结构面控制,破坏形式多为结构面切割形成的失稳。本文以豫西某铝土矿露天采场岩质边坡为例,基于投影图解法分析原理,判定该岩质边坡欠稳定,预测了该边坡发展趋势为不稳定。用于指导矿山安全,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岩体结构面是影响岩质边坡位移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数学和力学上的困难,岩体结构面对岩质边坡变形的影响通常难以用理论公式计算得出,目前只能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分别针对坚硬岩边坡和软岩边坡中存在软弱结构面的情况,用有限元差分程序FLAC和边坡稳定性系数公式,定量和定性地讨论了岩体结构面倾角对岩质边坡位移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发现,(1)岩体中结构面的存在是影响岩石边坡位移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和边坡的位移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随着结构面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必须用定性和定量方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倾倒破坏是反倾层状边坡主要的失稳类型之一,而当反倾层状边坡内存在软弱夹层、外倾结构面等因素时,传统的纯剪断或纯折断破坏将不再适用,如何有效地建立一种该类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对边坡工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平动-转动组合破坏问题,利用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相关联流动法则和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容许运动场,构建考虑平动加转动的岩质边坡稳定性极限分析理论计算模型,进一步采用遗传优化算法进行全局极值搜索,得到基于遗传算法的平动加转动岩质边坡极限分析稳定性系数上限解和相应的最优折断面。采用该方法与改进的 Goodman Bray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利用该方法,对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周应华  周德培  邵江 《山地学报》2006,24(4):446-449
多数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已基本解决了常走向单坡面临空的边坡平面滑动问题。然而,在路堑边坡工程和自然边坡中有很多边坡坡面并不是平面,它包含多个坡面。多坡面边坡包含两个或多个不同走向的坡面。多坡面边坡几何特征不同于单坡面边坡,所以滑动条件也不一样。在赤平投影图上,多坡面的滑动包络线是组成边坡的每个坡面单独投影包络线的组合。为了探讨方便,只讨论了双坡面临空岩质边坡的滑动破坏模式,并将其分为双坡面临空下的平面破坏和楔形体破坏。在赤平投影图上,双坡面滑动区域定义为双坡面边坡滑动包络图中两侧坡面的真倾线之间的面积。如果有一两个节理面真倾向线落在滑动区内,滑动破坏才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5.
赤平投影对于分析岩体稳定性的几何边界问题,很方便、很适用。引入公式,可用AutoCAD软件精确的将边坡的几何条件绘制在赤平投影图上,便于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赤平投影中,结构面和坡面的组合关系很明确,分析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几何关系,从而找出最不利的组合关系,从而控制边坡的失稳。  相似文献   

6.
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是整个岩土边坡工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就赤平投影分析法对于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上,运用赤平投影法对岩质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岩质边坡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7.
顺层岩质边坡顺层滑动岩体范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君  周德培  江南  杨涛 《山地学报》2007,25(3):376-380
顺层滑移-拉裂是顺层岩质边坡中常见的一种破坏模式,顺层滑动岩体范围大小是该类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加固支挡结构设计的基础,是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考虑边坡开挖卸荷效应对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顺层岩质边坡顺层滑动岩体范围的计算式,利用重庆至怀化铁路沿线顺层岩质路堑边坡失稳破坏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拟静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光  张继春 《山地学报》2007,25(2):184-189
通过对顺层岩质边坡的受力分析,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和Mohr-Column准则,按照Bishop关于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定义,推导出在爆破震动载荷作用下,用于判别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向下、水平指向坡外的爆破荷载以及两者的联合爆破荷载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尤其是后两者;水平指向坡外、垂直向下爆破荷载拟静力系数分别与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间呈负指数关系和S曲线关系;从动荷载拟静力系数0起,爆破震动水平指向坡外、垂直向下动荷载拟静力系数每增加0.05,有层裂长度的顺层边坡安全系数分别减少7.79%-10.67%、1.28%-1.98%,无层裂的顺层边坡安全系数分别减少7.61%-10.55%、1.47%-2.29%。同时,爆破震动产生的层裂长度、边坡长度以及联合爆破荷载的方向对顺层边坡稳定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姬淑丽 《西部资源》2022,(1):35-36,39
该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皖南山区,建设工程周边为岩质边坡.采用赤平投影方法对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定性评价边坡可能失稳滑移的方向.借助赤平投影图进行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进而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陈元芳 《西部资源》2017,(2):110-111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是边坡治理的关键。本文分别对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进行了变形主要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分析、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1.
黎识敏 《西部资源》2017,(2):106-107
文章为某古栈道边坡工程治理设计,边坡主要由坡积层、洪积层、残积层及风化基岩组成,其中洪积层为主要的物质组成,洪积层为边坡上部岩质边坡发生多期崩塌后经洪水作用沉积形成的。边坡因开挖修复古栈道形成了大量路堑边坡,极端气候下,局部较高陡的洪积层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选用SNS防护网对较高陡路堑边坡和坡面松散碎石进行临时支护是合理、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重庆市巴南区协信汽车城工程建设质量,对拟建区场地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拟建区岩土性质条件较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及周边无污染性腐蚀源分布,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有微腐蚀;基坑边坡包括岩质边坡、岩土混合边坡和填土边坡,基坑边坡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边坡均具有放坡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岩质边坡防护的最有效措施就是锚固工程。然而锚固参数(包括锚杆或锚索长度、锚固间距、预应力大小等)的选取至今在理论上未能很好解决,在实际工程中也未体现出合理的优化设计。以云沱段狮子包边坡2-2′剖面(K0 85.7 m)为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分析锚固参数的组合方案,以边坡稳定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改变锚固参数,以此分析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的因素由大至小的顺序是:预应力大小、锚固间距、锚杆长度。以此研究结果为该实例的锚固支护参数选取确定了设计方案,最后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了锚固效果数值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开挖对阶梯型边坡稳定性及其潜在滑动面位置的影响,目前还缺乏系统研究。以二阶阶梯型均质挖方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有限元应力状态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分别对不考虑开挖效应和考虑开挖效应两种条件下阶梯型边坡的稳定性及其潜在滑动面特征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开挖强扰动区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与不考虑开挖效应时计算的边坡安全系数相比,考虑开挖效应后计算得到的边坡安全系数偏小;2.开挖对阶梯型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及其潜在滑动面位置的影响较小;3.在阶梯型均质挖方边坡的设计中,其平台宽度宜大于其上下级坡高平均值的0.5倍,上下级边坡的坡高比宜控制在1~2范围,且下级边坡的坡率小于上级边坡坡率时更有利于边坡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5.
边坡的潜在滑裂面可能不通过坡趾,而是在坡面上某点发生了局部剪切破坏。研究条形荷载作用下边坡的滑裂面位置及其稳定性判识方法,应用M-C线性破坏准则结合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稳定性系数与多变量的函数,将相关问题转化为含有多变量的数学优化问题并给出最优解。结果表明:边坡的潜在破裂面、稳定性与边坡几何形状、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荷载特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西藏藏中与昌都联网工程500千伏线路工程如美段,山高坡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利用物探手段,采用地质雷达方法对塔位塔腿的探测,查明破碎层厚度,再结合地灾评估中的边坡结构特征、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对危险塔腿给出边坡稳定性的定性评价,并利用稳定性计算软件给出定量评价,并给出一定的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降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地形地貌控制着山体斜坡的临空条件,通常情况下斜坡坡高越大、坡度越陡,地质灾害越发育;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的差异是影响斜坡稳定性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层岩性和岩土体类型,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也有所不同;斜坡地段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以及区域新构造运动对斜坡(特别是岩质斜坡)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降雨入渗增加了岩土体的自重,降低了岩土体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产生了大量临空面,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昭通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特别是在降雨和地震条件下往往导致严重的危害。位于昭通市昭阳区的窝子箐滑坡威胁坡底数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该坡体进行地质结构调查和稳定性研究十分必要。基于现场地质钻探和槽探确定窝子箐滑坡的表层为松散的残坡积土和耕植土,下部为全风化和强风化的玄武岩,且玄武岩明显得受到了地质构造界面切割。地质调查同时表明该坡体在破碎的全-强风化玄武岩中存在两个潜在的滑移面。在雨季和2014年鲁甸"8·03"地震中,窝子箐坡体局部发生了少量变形。利用Geo-Slope软件进行了天然状态、降雨状态、地震状态、降雨和地震共同作用4种工况下窝子箐滑坡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坡体稳定性较好,滑动面Ⅰ稳定性系数为1.41,滑动面Ⅱ稳定性系数为1.31。降雨和地震共同作用下稳定性系数达到最低,滑动面Ⅰ稳定性系数为1.01,滑动面Ⅱ稳定性系数为0.93。降雨和地震条件下窝子箐滑坡稳定性系数出现显著降低,存在滑动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汕尾市城区一山坡发生崩塌致使坡脚汽配厂遭受撞击破坏。经调查,崩塌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地形地貌、当地居民削坡建房、岩土结构以及当地气候;危岩体的形成则与岩体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密切联系。通过对边坡采用圆弧滑动法和赤平投影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勘查区土质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岩质边坡总体稳定性较差。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采取避让措施或采用"削坡+格构梁+锚索+截、排水"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深切谷坡浅表部卸荷裂隙发育,风化强烈,致使浅表层介质性质出现差异,成为非连续介质,地震动力响应由此变得复杂。根据青川地震监测数据分析线型坡及山坳处的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并结合适用于分析岩质边坡运动过程的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对不同岩质边坡及岩体中出现节理和软弱夹层等不利地质体时的动力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在一定高程下线型坡上地震波加速度随高程增加而增大,且垂直山脊方向的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沿山脊方向,最大可达3.12倍;山坳处的地震波加速度较谷底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同一规模边坡,岩质越硬加速度放大系数越大;当边坡中存在节理及软弱夹层时,地震波传播会受到反射和透射的影响,从而影响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分析表明,岩体弹模较大时,节理对地震波传播的透射作用较强,且节理间距与输入波长的比值小于临界值时,其比值越大,节理对地震波的透射作用越强;岩体分界面下部岩性较上部岩性硬时,随着两种岩性弹模差别增大,透射波峰值加速度降低越明显,而反之分界面以下岩性较上部软时,随着两种岩性弹模差值越大,透射波加速度放大越显著;软弱夹层厚度以及其与周围岩体波阻抗比较大时,地震波经过软弱夹层时的透射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