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山西西山煤田7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系统总结西山煤田7号煤层成因标志的基础上,对其成煤植物、成煤环境及其古地理背景、古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该煤层进行了成因类型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详细划分了该煤层煤相,共划分出6种煤相类型:干燥森林沼泽相;滞流浅覆水森林沼泽相;流动浅覆水森林沼泽相;滞流强覆水森林沼泽相;流动强覆水森林沼泽相以及洪泛沼泽相。此外,对7号煤层煤相类型的垂向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测定了大同煤田塔山井田太原组5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类型和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煤的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煤相特征,系统地分析了煤层的原始成煤泥炭沼泽环境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号煤层有4种煤相类型,即湖沼相、泥炭沼泽相、潮湿森林沼泽相和较干燥森林沼泽相,相应表现为湖泊、障壁岛后潟湖、上三角洲平原和洪泛盆地含煤沉积体系特征。煤层自下而上存在5次比较明显的沉积旋回韵律,与之相随的水介质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海陆、咸水、淡水交替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以陆相为主、海陆交互的成煤泥炭沼泽环境,沉积环境逐渐从海相、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  相似文献   

3.
应用煤岩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黄陵矿区2#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类型。研究表明:2#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层从底部到顶部煤相由潮湿森林沼泽向开放沼泽过渡,包含五个次级演化层序,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是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水动力条件较弱,成煤植物以木本植物为主,形成环境整体上为潮湿—覆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以沉积学、煤岩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煤相参数,结合宏观、微观煤岩特征分析煤相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宏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煤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以微镜惰煤为主,煤田西北部属潮湿-弱覆水环境,东南部属极潮湿-覆水环境;西北部煤层沼泽类型为干燥森林沼泽相,东南部以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次为干燥森林沼泽相,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沼相。综合分析认为,库姆塔格煤田煤层形成环境为低水位微弱水动力条件下、以潮湿森林沼泽为主、干燥森林沼泽次之的浅沼相,煤岩和煤相分析为聚煤环境分析、煤质评价、煤层对比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准东煤田西黑山勘查区西山窑组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因参数法和煤相图解方法,同时结合沉积学方法进行煤岩、煤相分析,探讨泥炭沼泽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煤相参数研究显示,B1、B11、B21和B2煤层煤相总体为偏干燥的湿地森林和湿地森林沼泽,B12、B3和B4-5煤层总体为干燥森林沼泽;垂向上B1、B2、B3、B31和B6煤表现出显著的由湿地森林沼泽或偏干燥的湿地森林沼泽向干燥森林沼泽演化,反映覆水程度逐渐变浅,泥炭沼泽表面逐渐趋于干燥,表明成煤期泥炭堆积速率与基底的相对沉降速率持平或略高于基底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6.
陈荣舟 《贵州地质》1991,8(1):54-58
本文介绍了玉舍井田K18煤层的物理特征、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并从其上覆和下伏的砂岩特征,探讨了成煤环境。K18煤层是河口湾沉积格架上形成于浅覆水高位森林沼泽之中,最终又被河口湾沉积所覆盖。  相似文献   

7.
神东矿区煤岩学特征及煤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煤岩学方法,探讨了神东矿区煤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划分方法,确定了煤相类型划分参数。研究表明,神东矿区煤显微组分中,半镜质组、半丝质体和粗粒体-1等过渡组分的含量高。煤相划分为3种类型,即干燥泥炭沼泽相(细分两个亚相:高位泥炭沼泽亚相和过渡泥炭沼泽亚相)和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干燥泥炭沼泽相是其主要煤相。煤相类型垂向上分布特征表明其成煤环境由干燥到浅覆水再向干燥过渡。  相似文献   

8.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煤田延安组1~(-1)、1~(-2)及2~(-2)煤层的平均光泽和结构特征,划分出了12种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研究表明,该区煤中均质镜质体的含量较高,且多为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所组成,因此认为根皮镜质体的大量存在是该区煤的主要煤岩特征之一。此外,一些过渡型显微组分,如半镜质体和半丝质体的含量也相对高。依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凝胶化指数和结构保存指数,划分出4种沼泽相:开阔水域水生植物淤泥相、深覆水草甸沼泽相、浅覆水草本灌木混生沼泽相和陆地森林沼泽相。  相似文献   

9.
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微观研究的方法,对兖州矿区太原组16号煤层的煤相进行了研究。从煤岩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和古植物特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16号煤层的成因标志。在此基础上以沉积环境和古植物组成的变化为依据,对其煤相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共为13种煤相类型,并对该煤层煤相类型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新疆吐哈盆地煤层的原始成煤环境,应用煤岩学方法,通过GI-TPI关系图解,划分了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相类型,将煤相划分为4种类型,即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湿地森林沼泽相、湿地草本沼泽相和湖沼低位沼泽相。通过煤相分析,进一步在盆地内划分出河成沼泽体系、河湖混成沼泽体系和湖成沼泽体系3类成煤沼泽体系,为吐哈盆地成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1.
新疆伊犁盆地侏罗纪煤岩特征及煤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煤岩学方法,探讨了新疆伊犁盆地侏罗纪煤的煤岩特征及煤相划分,将煤相划分为9种类型即干燥森林沼泽相,潮湿森林沼泽相,草木混生型沼泽相或芦苇沼炭沼泽相。通过煤相分析,为伊犁盆地成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2.
根据黔北煤田花秋勘探区9、16号煤煤岩煤质鉴定资料,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9、16号煤煤相及其发育特征。研究表明:9号煤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和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和南部东翼,潮湿的芦木芦苇沼泽相分布于南端西翼;16号煤基本形成于芦木芦苇沼泽相,少量形成于覆水森林沼泽相,覆水森林沼泽相仅分布于中部的西翼,沼泽的其它部位均为芦木芦苇沼泽相。通过分析煤相与煤中全硫、有机硫的关系,认为沉积体系所处的大环境整体控制了硫含量的高低,成煤沼泽类型控制了硫分的变化。勘查区北部、北西部及中部以东可能是9号煤潜在的低硫区,由于16号煤处于区域性的高硫层位,北东部可能是黄铁矿硫相对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矿区二_1煤层煤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煤岩学和煤化学方法,对平顶山矿区二_1煤层的煤相组成、泥炭沼泽类型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将煤相划分为还原相和氧化相。它们具有相应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二_1煤层由3~4个周期性相序构成,反映了成煤沼泽由森林沼泽向草本或草本木本混生沼泽的演化过程。这种相序可能代表一种滨海平原环境下的聚煤特征。二_1煤属贫营养的雨成凸起沼泽,基本上为原地堆积成煤。二_1煤层形成于淡水泥炭沼泽,但其顶部曾受过半咸水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e coal seam No. 207 was a subject of palynological and petrographic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vitrinite random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supplemented by moisture and calorific value determinations, the rank of this coal is match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sub-bituminous and bituminous coals. The aim was to re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during the biochemical stage of seam 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facies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seam profile. The maceral (incident and fluorescence mode) and microlithotype compositions (incident light) supplemented by palynologic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re were two main facies developments.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y correspond with a phase of ombrogenous, raised bog marked by the presence of crassidurite with Densosporites variabilis and a wet-forest swamp phase represented by vitrite and clarite with more diverse spore assemblage including densospores. Other minor but distinctive sediments, a cannel layer and a reeds facies, both occurring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am. Above the tonstein horizon, a dry forest type of sedimentation is recognized.  相似文献   

15.
先锋盆地小龙潭组巨厚煤层煤相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29个煤样的显微组分观察和定量分析,结合氯仿沥青“A”族组分分析和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对先锋盆地上第三系中新统小龙潭组(N1x)巨厚煤层的煤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厚煤层形成期间泥炭沼泽经历了一次大的由浅变深、又由深变浅的水深变化,总体上属于低位沼泽。该厚煤层具有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以水生高等植物为辅的混合生源,山间盆地优越的气候水文条件、良好的聚集场所和充足的成煤原始物质最终在中新世早期稳定下沉的泥炭沼泽环境中形成了巨厚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