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来 ,狮子座流星雨已经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对于它的褒与贬 ,其说不一。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各人的评判 ,自然在于各人的立场 ,其实也更在于他对于狮子座流星雨了解的程度。在两年以前 ,莫说一般的老百姓 ,就说我国天文界的专业队伍 ,也找不出几个人对流星雨有多大了解。真正数得着的 ,反而是廖廖无几的一小批天文爱好者。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哈雷彗星回归以来 ,我国有一小批天文爱好者先后投入了流星和流星雨的观测活动。十几年来 ,他们已经为国际流星观测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仅就国外刊物点名引用我国流星观测的结果而言 ,就已经…  相似文献   

2.
空间天文学诞生的四十多年来,极大地影响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通过空间望远镜来观测星空是空间天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使得我们的视野更为广阔。所以,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这几十年来对现代天文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空间望远镜。  相似文献   

3.
观测小行星掩星对了解小行星的物理性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掩食带有很强的区域性,使得专业天文设备少有机会观测。所以,在小行星掩星研究方面,业余天文爱好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要观测掩星,第一步就是预报。及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天文学是非常发达的,诞生了很多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制造了一大批天文观测仪器,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就注意到了众多天文现象,并有相当数量古老、丰富的天象记录,这些对日后研究天文学做出了很多宝贵的贡献。可惜能保存下来的古代天文仪器数量较少,现存的古代仪器主要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  相似文献   

5.
夏寒 《天文爱好者》2014,(11):40-44
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 Observatory,SDO)是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一颗天文卫星,专门用于观测太阳。2010年2月11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10点23分,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按规划它将在太空中工作5年3个月。此空间观测设备的各个部件经过了严格的检验,依据过去的经验,很可能工作更长时间,为此,它携带的消耗品可维持正常工作10年。这颗天文卫星的主体由美国戈达德空间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GSFC)研制,它在太空的运行也由该中心操控,但是,其携带的三组观测设备由其他三个不同单位研制。  相似文献   

6.
高能天体物理观测中,宇宙线带电粒子通过探测器丢失的能量常是产生探测器本底信号的重要来源。宇宙线产生的信号与它通过探测器的径迹长度和探测器大小、形状有关。因气球X射线天文观测和γ射线暴观测的需要,空间天文实验室研制了若干种正比计数器,为此我们进行了宇宙线通过正比管径迹长度的模拟计算,它是整个设计工作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夏秋之交的八月,天象剧场依然是精彩纷呈。其中最受关注的要属英仙座流星雨,这也是天文爱好者每年最热衷观测的项目。虽然几颗较亮的行星在本月观测条件都较为一般,但海王星将在8月23日冲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助望远镜来对它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1990年7月至1993年1月期间中国的星表和天文常数工作。它包括仪器的改进与研制,星表的观测和编算,天文常效、天球参考系的研究,以及其相应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9.
经过全国太阳射电天文工作者的协力筹备,1985年4月15日至20日在南京南京大学召开了首届“太阳射电天文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天文台、站,各大学天文专业的3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出学术报告共21篇,会议就22周太阳活动峰年射电观测和1987年9月23日在国内开展日环食射电联合观测研究课题进行了学术论证,得出了一致同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云台射电室的前身是新技术室里的一个小组,1972年开始活动,最初只有2—3人。1975年自行研制成功一台3.2厘米波长的场强仪,在选择太阳射电观测站址和培训技术队伍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1977年安装了波长3.2厘米的太阳射电望远镜(北台研制),开始了太阳射电试观测。1978年经上级决定成立射电天文研究室,同年按照全国天文规划的建议把陕台的太阳射电工作合并到云台,陕台的二台太阳射电望远镜运来云台,其中一台波长8.2厘米的太阳射电望远镜重新安装调试后投入常规观测,直到今日。1979年的电室开始进行声光型太阳射电频谱仪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声光实验装置和宽频  相似文献   

11.
球栽STD总线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是为气球X射线天文观测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控制系统。它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与新方法,是一个模块化的多CPU多任务并行处理系统。本文详细描述了它的结构和各种工作组态,并给出了地面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南极高原拥有独特的天文观测优势,为了对南极中山站夜天文观测条件进行实测研究,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专门研制了一套具有耐低温、自动除雪除霜等适应南极气候特征的全自动全天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全天云量、天光背景和全天图像,并将信息推送到网页实时显示。介绍了系统的研制及为适应南极气候进行的耐低温实验,统计分析了中山站2016~2017年的全天信息数据,结果显示,中山站2016和2017年的可观测时间为772.21 h和437.38 h,可观测夜数为93 d和51 d,天光背景最大真实值为22.05 Mag/arcsec 2,年平均气温为-10.6℃,最高气温19.1℃,最低气温为-44℃,201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5.2%。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始于大约30年前。湍流理论的发展使得天文学家对大气湍流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有了很好的认识,尤其是它为天文台选址和天文高分辨率技术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新的天文观测对已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可能给地面天文观测带来一场革命。在回顾了大气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后对传统大气湍流理论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作了系统的综述,并介绍了新的天文观测事实以及为此而提出的新的大气湍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业余天文观测中,行星摄影是观测行星比较常用的方法。我们经常能看到天文爱好者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行星摄影作品。同时,还有-些国际上的天文组织定期发布天文爱好者拍摄的行星影像(例如日本的“月惑星研究会”),这些行星影像不仅为天文科普提供精美的素材,而且还能为专业的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支持。然而,对于大众来说,这些影像似乎总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感。即便是天文观测的初学者也存在着不少误解。下面就来谈谈这些精美的行星影像到底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15.
大气湍流理论的进展及其天文学意义(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始于大约30年前.湍流理论的发展使得天文学家对大气湍流对天文观测的影响有了很好的认识,尤其是它为天文台选址和天文高分辨率技术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新的天文观测已对传统的大气湍流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可能给地面天文观测带来一场革命.在回顾了大气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后对传统大气湍流理论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作了系统的综述,并介绍了新的天文观测事实以及为此而提出的新的大气湍流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徐槐 《天文爱好者》2011,(12):67-69
开放在京城的校园天文科普奇葩之二 我所认识的徐槐老师,肯吃苦,泼辣干练。无论是酷暑寒冬,无论是学校的常规观测还是野外观测训练。做为北京57中的天文辅导老师,她带领着学生们进行天文观测,义无反顾。颇有些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从一个对天文望远镜望而生畏的地理老师成长为学校天文活动指导教师;把学校的天文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学生们取得多项天文赛事的优异成绩,徐老师谦虚的说,这些都得益于这个学校对天文活动的不懈支持。把最大的时间和空间,把天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来坚守。这使她和孩子们更加仰望天空,梦随心飞!  相似文献   

17.
为表彰苏定强院士为我国乃至国际天文事业做出的贡献,值“第三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研讨会”期间,2009年7月21日下午,在浙江省海宁市隆重举行了”苏定强星”命名仪式。首先,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崔向群所长介绍了苏定强院士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08的来到为我们的天文爱好者们迎来了一位良师益友,那就是由湖南科技出版社新出版的《剑桥天文爱好者指南》2008年1月第一版,16开本360页,部分彩印,内容丰富而实用。全书分七大部分,它们是背景知识,器材,如何观测,观测点滴,参考书目与信息,太阳系天体的观测,深空天体的观测等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展示当前欧美等天文学发达与天文爱好者比较活跃的国家中天文爱好者们的仪器设备和观测实况的资料,这些对我国天文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 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 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 天文学发展至今, 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 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 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 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ics)可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高度集成化(芯片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光学终端仪器, 这类仪器将在空间天文观测、大规模光谱巡天、高分辨高精度光谱成像等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主要从仪器/器件功能出发介绍天文光子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 并简要讨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浩瀚的宇宙魅力无穷。此书是专门为指导天文爱好者进行天文观测,开展天文活动而写的,它将是爱好者实现美好理想的好朋友和助手。你想加入天文观测者的行列,亲自去探索星空的奥秘,亲眼目睹神奇宇宙中那千姿百态的天体和天象吗?你想了解开展业余天文观测活动须具备那些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