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70年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的变迁历程,并将其划分为缓慢探索阶段(1949-1980年)、积极参与阶段(1981-1990年)、快速拓展阶段(1991-2000年)和逐步深化阶段(2000年以来)4大阶段,系统总结了城市地理科研工作者在中国设市预测与规划调整、中国城镇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2.
运用交互胁迫、耦合协调模型,结合主观均方差分析法和客观结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研究2000-2014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化的交互胁迫关系和协调类型.结果表明:浙江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化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演变状态符合双指数函数;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约束作用,后者对前者有显著的胁迫作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经济、社会与人口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生态环境压力、状态与响应.2000-2014年浙江省综合协调耦合类型分为磨合协调阶段(2000-2003年)、基本协调阶段(2003-2005年)、拮抗协调阶段(2005-2010年)和良好协调阶段(2010-2014)4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注点,旅游是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探究二者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从双向视角探究了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协调互动关系。选择典型资源型城市——六盘水市为研究案例,实证研究发现:1)2000—2017年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都呈现出阶段性增长态势,但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二者差异呈现出趋于同步——迅速扩大——缩小的发展态势;2)2000—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耦合度除2000年(0. 614)外,其他年份均在0. 85以上,表明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作用强度较高。3)从协调度上看,2000—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协调性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协调程度从重度失调(0. 1707)发展到优质协调(0. 9891)。以2005、2011和2015年为临界点划分为失调、逐步改善、优化提升和协调发展四个阶段;4)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演化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性极高,但旅游因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作用(95. 60%)高于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发展的支撑力(90. 37%),二者存在互馈耦合的一般特征且表现出明显的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支撑效应。建议从统筹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部门协同合作等两方面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注点,旅游是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探究二者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从双向视角探究了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协调互动关系。选择典型资源型城市——六盘水市为研究案例,实证研究发现:1)2000—2017年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都呈现出阶段性增长态势,但旅游发展相对滞后,二者差异呈现出趋于同步——迅速扩大——缩小的发展态势;2)2000—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耦合度除2000年(0.614)外,其他年份均在0.85以上,表明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作用强度较高。3)从协调度上看,2000—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协调性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协调程度从重度失调(0.1707)发展到优质协调(0.9891)。以2005、2011和2015年为临界点划分为失调、逐步改善、优化提升和协调发展四个阶段;4)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演化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性极高,但旅游因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作用(95.60%)高于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发展的支撑力(90.37%),二者存在互馈耦合的一般特征且表现出明显的旅游产业发展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支撑效应。建议从统筹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部门协同合作等两方面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视角下空间联系与城市扩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焦利民  唐欣  刘小平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177-1185
在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扩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从城市群视角研究城市扩张的时空规律,对于理解城市扩张与城市群网络化组织结构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基于交通网络、引力模型和空间句法模型,结合1980、1990、2000和2010年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信息,计算城市扩张强度与速度指标;采用核心城市可达性与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分析城市的交通网络区位;采用空间句法模型计算城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城市在城市群交通路网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强度与核心城市可达性、核心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空间句法变量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扩张速度与上述指标在第一阶段(1980-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2000年)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第三阶段(2000-2010年)整体表现为负相关,分布在城市群外围、交通路网联系程度较低的城市扩张速度更快,呈现出空间收敛的趋势。表明城市群中的城市空间联系在城市扩张中起到重要但又不断演变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和其他城市群城市扩张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保山坝区1980、1995、2000年3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从1980—199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明显加快。1980—1995年综合土地动态度年变率仅为0.17%,1995—2000年则增加到了0.75%。(2)总体来看,林地和水田呈现减少的趋势,旱地和建设用她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1995~2000年时段。(3)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主要特征是坝子内水田转化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旱地相互转化频繁。(4)坝区地形对土地利用格局具有基础作用。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行为对土地利用变化起主导作用。受坝区空间局限性控制,人口、经济等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产生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湖南省城市现代化与生态化耦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数学运算模型,计算得出湖南省14个地州市2010年和2015年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空间)现代化与生态化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总体城市现代化与生态化耦合效应较为良好,且五年来基本实现稳中有进,但存在东部、北部地区耦合效应强于中部、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地域分布差异;(2)湖南省城市现代化与生态化耦合程度受经济创新度、高层次人才结构、社会开放程度、生产单位能耗和生态产业结构等影响较大,受限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建设规模等传统指标较小;(3)可按耦合协调效应将全省城市分为三类,即一类耦合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生态发展处于紧密联系、良好共进的发展程度,二类耦合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均在提速发展但发展程度不充分不协调,三类耦合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生态化发展两大层面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援藏与西藏城镇化具有密切关联。以西藏自治区74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援藏与西藏城镇化耦合关联指标体系。在分析援藏与西藏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趋势分析,探讨援藏与西藏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特征;运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分析2000年~2015年援藏与西藏城镇化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援藏与西藏城镇化综合水平均持续上升,但大部分县区仍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2)援藏与西藏城镇化逐步进入高级协调状态。2015年,各县区援藏与城镇化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状态,耦合度与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特征;援藏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分区随海拔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由较高耦合协调区向地区中心集聚;3)援藏与西藏各县(市、区)城镇化各要素之间均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财政转移支付与建筑工程投资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援藏在经济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果。基于研究结果,针对不同地区提出未来援藏工作及西藏城镇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吴玉鸣  柏玲 《地理科学》2011,31(12):1474-1479
基于城市化与环境的耦合协调互动特征构建了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对1985~2007年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和互动关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耦合度的时序来看,1985年以来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基本处于交互耦合的颉颃阶段,1985~2001年城市化-环境耦合系统的耦合度从0.187上升到0.500,系统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一个"S"型的周期性变化,跨越了低水平耦合、颉颃阶段,在2001年进入磨合阶段,但之后系统的耦合度又退回到颉颃阶段,并在2007年达到了极小值。从耦合协调程度的时序看,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也较低,基本还处于中低水平。这说明广西逐年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给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与日益严峻的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尽快采取措施促使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向耦合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城市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构建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层次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从时空角度揭示了长三角25座中心城市2000年~2010年人口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结果发现:(1)长三角城市的协调程度不断提升,其中大部分城市处于中高级协调阶段,少数城市处于初级协调和极高级协调阶段;(2)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城市化和人居环境协调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相关关系;(3)城市化水平、人居环境、经济综合实力与协调度的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广州环境综合整治及其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媚珍 《热带地理》1996,16(1):34-39
本文简单介绍有关持续发展的战略理论,分析了广州环境的两头提出了需要综合整治广州环境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广州环境综合整治及其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广州市建设国际大都市大气环境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汉豪 《热带地理》1994,14(3):193-198
建设国际大都市要求有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广州市与国际大都市比较还有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影响广州市大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控制广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的测度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产业协同创新、环境协同治理、服务协同共享和制度协同安排4个维度构建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流”空间、大数据、网络分析和联锁网络模型等理论与方法,对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流动性、连通性和边界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之间的资本流动集中在广深之间,城市之间的知识流动集中在香港、广州和深圳之间;澳门、珠海、中山和江门等城市之间的环境协同治理水平更高,深莞惠和广佛等城市之间的环境协同治理水平稍差;广佛、广深、深莞等城市之间交通、通信、物流和银行等基础设施的服务协同共享水平更高;香港和澳门在跨境区域协同方面具有制度优势。2)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表现最优的是广州与深圳、广州与佛山、深圳与东莞、香港与深圳;同时,广州与东莞、深圳与佛山呈现联动趋势。虽然去边界化趋势明显,城市间流动性增强,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总体不高。3)广州和深圳两座中心城市的协同能力最强,香港和澳门两座国际化城市的协同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及企业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城市总体上朝可持续方向发展,但多呈现弱可持续发展状态。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牺牲了部分环境,具体表现在生活用水浪费、工业用水重复率低、工业粉尘排放量大、物质利用率低。企业是城市经济的实体单元,其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已转向利润最大化,但环境意识较薄弱。广州企业的环保行为表现出被动的特点,且环保投入比例过低,环保机构作用弱,多进行末端处理,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终端治理为主的综合整治是针对重污染城市环境问题一个重要举措,但其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本溪为例,提出了重污染城市的城市建设的各个层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戴科伟  高超  朱继业  钱谊 《地理科学》2007,27(2):237-242
在系统分析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宜兴市为典型区,模拟城市化过程对磷发生量的影响,建立二者间的定量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论是在何种城市化发展速度下,磷的发生总量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目前规划的污水处理水平只能小幅度削减流域内磷的排放量,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太湖水质持续恶化的趋势。在推进太湖流域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更大幅度地削减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人口郊区化研究--兼与北京、上海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州市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广州一直处于城市化和郊区化并存的阶段,一方面,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使都市区的总人口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从1990年起中心城区的人口出现较明显的郊区化现象。但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人口郊区化进程显得较为迟缓,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限制、行政区划的制约和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夏丽丽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4):325-329
阐述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内涵,在些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工业增长因素、工业结构高度化、规模结构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对现阶段广州市工业经济所实现的增长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杭州城市旅游品牌的演化机理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林  朱申莲  刘曼曼 《地理研究》2013,32(3):556-569
基于来杭游客的旅游博客分析,探究杭州旅游品牌塑造现状,分析杭州城市旅游品牌演化过程及各阶段特征,认为1983年前,杭州城市旅游品牌处于自然生成阶段(“人间天堂时代”),1983-2000年处于引导生成阶段(“天堂城市时代”),2001年起,进入培育塑造阶段(“品质休闲时代”);旅游资源开发、市场需求变化、政策规划引导、旅游设施与交通建设、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等是杭州城市旅游品牌演化的动力要素。探讨了各动力要素的运行关系,提出了强化“休闲之都”形象建设、加强旅游品牌整合和系统建设、树立“顾客满意”理念,提升旅游品牌忠诚度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浙江省1981-2006年的环境与经济数据,运用三次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对工业"三废"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模拟,研究发现浙江省工业"三废"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倒U"型的库兹涅茨特征,而是呈N型波动或同步关系。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的EKC呈"U+倒U"型曲线组合得到的"倒N"型,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EKC呈"倒U+U"型曲线组合得到的N型,工业废气排放量的EKC与经济发展关系呈同步关系,目前这些曲线尚未达到转折点,仍处于上升期,表明浙江省目前还未进入工业化后期,仍处于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过程中,并据此提出了浙江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