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Flex框架下网络视频GIS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视频GIS支持地理视频数据的管理、发布和交互操作,应用于线形设施管理、地理教育等领域。本文尝试在Flex框架下开发网络视频GIS。基本思路是:使用Adobe FMS发布FLV格式的视频数据,使用ArcGIS Server9.3发布地理空间数据和视频轨迹,通过HTTP协议来获取XML格式的地理视频语义描述,运用网络多媒体开发工具Adobe Flex整合视频、地图和语义描述数据,进而实现地理视频数据的分发、管理、查询检索、跟踪播放和交互索引等功能,并以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Flash发布给用户。软件开发实验表明本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陈盛银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41-143,15
使用ArcGIS制作的影像地图,表达效果不够完美。而Adobe Illustrator不支持空间坐标和空间分析等,数据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将ArcGIS与Adobe Illustrator相结合,能够更高效地制作出表达效果更为丰富的影像地图。  相似文献   

3.
李木梓  徐柱 《测绘科学》2011,36(1):201-203
本文分析了Adobe Flash技术在网络地图发布前端技术上的优势和应用现状,选择开源Flash地图组件Modest Maps作为开发工具,在其上添加了一些组件模块,以"5.12地震信息显示"为示例,实现了基于Modest Maps的Falsh网络地图发布和简单的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通用制图方法很难做到自动化程度高与地图表达效果好两者兼备的不足,该文提出一种在Adobe Illustrator环境下的自动地图制图方法。该方法通过二次开发解决地理模型到制图模型转换过程中的信息损失问题,实现了GIS数据到制图软件的无损转换,基于此实现了符号与注记的自动配置及要素关系的自动处理。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生产地图,整体上不仅能够得到较好的制图表达效果,还大大提高了地图制图效率,局部上该方法实现了数据的无损转换,符号及注记的配置更加精确统一。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应急抢险、政府决策、反映市情的快速地图(地理底图)生产项目中。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实现制图软件环境下较大程度的制图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视频是一类天然的地理信息和场景地图,视频GIS是以处理、分析、表达和管理视频/地理视频数据为特征的GIS,能体现视频具有的定位、测量、3D建模、虚实融合等特征。从相机模型出发,分别从移动拍摄视频序列和固定拍摄视频序列角度,构建了视频图像空间和地理空间的互映射模型,解决了视频场景空间化问题。针对视频分析、建模和可视化的需求,论述了视频数据的处理技术,包括摄像机运动建模、前后景分离、视频增强和视频复原等技术,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原理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SV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XML的用于描述矢量图形、图像的标准规范,该规范的制定对网上矢量地图数据的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SVG的矢量地图十分有利于地理空间数据的传播.文中首先分析了目前Web环境下矢量地图发布存在的问题,之后介绍了SVG的有关情况,最后基于Adobe的SVG Viewer 2.0设计并实现了一个SVG地图浏览器,着重研究了3个问题,即矢量地图数据在SVG文档中的组织与编码,地图浏览器界面的设计以及若干地图操作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地理视频数据模型设计及网络视频GIS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地理视频与视频GIS的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理视频数据模型和视频GIS框架设计,包括地理视频的描述方法、数据处理流程,以及网络视频GIS技术标准、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方案,重点介绍了开发视频GIS的关键技术。基于Google Maps和ArcGIS Server平台,采用Flash视频,实现了网络地图环境中地理视频的查询、检索、播放和导航,表明本文提出的地理视频模型和网络视频GIS技术框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智能多媒体地图是一种基于MPR技术的新型地理信息产品,它将传统的地图形式、地理环境研究报告、多媒体产品等进行有机结合,配套MPR阅读器使用,为地图产品用户提供一种视听结合、声图并茂的信息传输途径.本文从地图制图技术、隐形二维码技术等出发,介绍了MPR技术的基本原理、智能多媒体地图的概念及构成和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Web环境下SVG地图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V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XML的用于描述矢量图形、图像的标准规范,该规范的制定对网上矢量地图数据的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SVG的矢量地图十分有利于地理空间数据的传播。文中首先分析了目前Web环境下矢量地图发布存在的问题,之后介绍了SVG的有关情况,最后基于Adobe的SVG Vie—wer2.0设计并实现了一个SVG地图浏览器,着重研究了3个问题,即矢量地图数据在SVG文档中的组织与编码,地图浏览器界面的设计以及若干地图操作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许玉英  刘文 《现代测绘》2011,34(3):52-54
本文围绕基础地理数据编制地图的主题,阐述了编制地图应用软件的选择、技术路线、基础地理数据的转换、地图要素取舍和自动符号化等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以及实现依据基础地理数据快速编制地图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多媒体空间数据模型的特点,基于关系数据库理论,提出了一种组织和存储多媒体空间数据的有效模型──NF~2的多媒体数据模型,它是传统关系模型的扩展。借助于这种数据模型,能够有效地存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空间数据,并且允许关系的属性是另外一个关系,从而解决了多媒体系统中的嵌套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制作影像地形图是一种地图新产品的有益尝试。在矢量线划地形图上叠加影像,影像丰富的纹理和色彩信息增强了地形图在地形地貌方面信息的表达,同时在影像上叠加一定的矢量要素,又弥补了单纯影像不能定量和指示性欠缺的不足。在生产实践中,该产品的作业方法同传统地形图制作有区别又有联系。针对这一新产品,本文提供了一种利用Adobe Illustrator CS2制作1∶50 000影像地形图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矢量地形图转换成栅格地形图的一般工作流程,阐述了利用Auto CAD图形处理软件和Adobe.Acrobat.Professional软件实现数据转换的快捷方法及具体步骤,还对地形图为什么要保密、如何解决地形图保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讨论和分析了视频对象全自动提取及后续帧中的跟踪过程及采用的方法 ,对其算法、分割性能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并结合Hausdorff和Snake跟踪器 ,对初始对象轮廓进行跟踪。结果证明 ,这种跟踪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对象被遮挡和形变以及背景移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在已实现可视通信的ISDN多媒体卡上,通过芯片的功能复用,设计一个驱动程序模型,以实现ISDN多媒体卡的拨号上网功能。简要介绍了ISDN接入因特网的通信协议体系,详细探讨了ISDND信道的呼叫过程,分析了拨号上网原理有如何与Widnows系统的远程访问服务结构相结合。给出了一个基于NDIS标准的ISDN多媒体卡的小端口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H.263视频编解码器在TM1300上的实现与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ITU-T.H263编解码算法原理和TM1300定点DSP芯片。针对该芯片的硬件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套设计TM1300之上的实时视频信号采集、视频编码、视频输出系统的可行方案。讨论了H.263实时视频编码在TM1300上定点实现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详细论述了H.263编解码算法的代码优化技术。测试表明,本文的实现及优化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 is based on the acquisition of imagery to make accurate measurements and, eventually, three-dimensional (3D) photo-realistic models. These models are a photogrammetric product per se. They are usually integrated into virtual reality scenarios where additional data such as sound, text or video can be introduced, leading to multimedia virtual environments. These environments allow users both to navigate and interact on different platforms such as desktop PCs, laptops and small hand-held devices (mobile phones or PDAs). In very recent years, a new technology derived from virtual reality has emerged: Augmented Reality (AR), which is based on mixing real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to boost human interactions and real-life navigations. The synergy of AR and photogrammetry opens up new possibilities in the field of 3D data visualization, navigation and interaction far beyond the traditional static navigation and interaction in front of a computer screen.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low-cost outdoor mobile AR application to integrate buildings of different urban spaces. High-accuracy 3D photo-models derived from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 are integrated in real (physical) urban worlds. The augmented environment that is presented herein requires for visualization a see-through video head mounted display (HMD), whereas user’s movement navigation is achieved in the real world with the help of an inertial navigation sensor. After introducing the basics of AR technology, the paper will deal with real-time orientation and tracking in combined physical and virtual city environments, merging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 and AR. There are, however, some software and complex issues, which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