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建筑物在施工、运营阶段受主体荷载等各种因素影响会产生沉降变形,为了利于建筑物沉降分析,保障建筑物安全,分析了分形理论在建筑物沉降数据处理中的可行性。通过实例,得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物沉降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录爽  陈廷武 《北京测绘》2013,(1):76-78,75
简要介绍各类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与技术流程,并对沉降数据进行了全周期的分析。在建筑物沉降监测各个环节上遵循相关技术标准,有效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沉降变化,为建筑物的施工和后期运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掌握建筑物在主体结构施工、竣工及在运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必要的变形测量。针对具体工程作业项目,从监测的要点、主要方法以及技术要求进行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变形监测对建筑物安全施工、运营维护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问题的研究,设计开发了基于C#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详细介绍了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理论、设计思路、系统模型和主要功能模块,为建筑物安全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运营阶段,由于城市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建筑物抗浮设计不合理,地下建筑抗浮失效事故日益增多。为保证抗浮失效事故处理阶段建筑物的安全,对其进行持续的变形监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对此类事故处理阶段变形监测的组织实施进行整理,利用小波变换对短周期的监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得到有效数据,通过各方信息分析总结变形监测在高层建筑抗浮失效事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徐景 《江西测绘》2013,(3):30-32
文章以某商务楼深基坑工程施工为例,介绍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的内容,并结合监测数据,分析深基坑护壁变形的规律及深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作者认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基坑护壁和周边建筑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的监测,可以保证基坑护墙工程的安全、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武润泽 《北京测绘》2016,(4):143-147
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是确保其施工至运营管理阶段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一些工业建筑在主体竣工前后会有大型设备进厂安装,所以对其进行沉降监测是一项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南部地区某工业厂房的沉降监测项目为例,介绍了沉降监测在工业厂房中的实践。阐述了沉降监测的过程及方法,及其监测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8.
变形监测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营管理方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变形监测的预测模型有很多。选取适当的变形监测预测模型对于预测建筑物的变形尤为重要。本文运用灰色模型GM(1,1)、BP神经网络和曲线拟合中的修正指数曲线对一幢大楼13期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前12期沉降观测数据构建预测模型来预测第13期沉降观测的数据,将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这三种模型预测的精度。结果表明:在这一幢大楼的沉降观测预测中,修正指数曲线法预测的精度要比灰色模型GM(1,1)和BP神经网络预测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9.
冯超 《北京测绘》2013,(1):68-71
沉降观测是建筑物在施工乃至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建筑质量,更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本文通过对中宏时代广场T8住宅楼建设期间的沉降观测阐述了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周期确定、点位布设等技术设计及数据分析,对成果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掌握建筑物的沉降动态,验证建筑物的设计,为确保建筑物今后的正常施工和安全运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江西水利厅近水花园监测为例结合工程实践,论述了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重要性以及观测流程,为确保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及安全运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沉降变形监测方法可供实际工程变形监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筑物沉降主要是由所在地面沉降引起的,而不均匀的地面沉降会造成地表建筑物倾斜形变,并对建筑物的安全结构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垮塌.本文以福州市仓山区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利用PS-InSAR技术,处理分析了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福州主城区共计68期SAR影像数据,结合我院已有1:500建筑物矢量面,获取了福州...  相似文献   

12.
高宁  崔希民  高彩云 《测绘科学》2013,38(1):139-141
本文以现代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预测为主要研究目的,讨论了灰色GM(1,1)模型和时序AR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从预测的角度对灰色和时序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基于优化灰参数α、u的GM(1,1)模型和AR组合模型预测高层建筑物沉降变形的新方法;将变形量分解成具有确定性的趋势项和具有不确定性的随机项,建立GM-AR模型分别对趋势项和随机项进行预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使预测结果更为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13.
以大量的工程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基础沉降与岩层倾角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数学分析,得出了基础沉降与岩层倾角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高层建筑物沉降变形预测为主要研究目的,讨论了GM(1,1)方法适用于单一指数增长模型、对预测序列数据异常情况难以准确预测的局限性,利用线性回归适用短期预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GM(1,1)与线性回归组合预测高层建筑物沉降变形的方法;对组合模型预测精度起决定性作用的灰指数v和参数m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求解灰指数v和参数m的最优值算法,最后利用组合模型对某高层建筑物沉降变形数据进行了解算,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使预测结果更为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分辨率TerraSAR-X影像,通过多主影像相干目标小基线干涉技术(MCTSB-InSAR)获取了北京市主城区2011-2015年的地表形变信息;通过建立缓冲区,提取并分析了北京市12条高速公路及一条快速公路的沉降现状;在高速公路沉降信息的基础上对机场第二高速进行了路面平整度分析。利用水准测量数据验证了监测结果,精度达4.6 mm/a,表明MCTSB-InSAR技术不仅可以快速监测出大区域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的地表沉降,而且监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有助于及时了解建筑物安全状态。本文在对灰色模型基本理论作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沉降监测实例,采取新陈代谢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得到了满足精度要求的成果,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建筑物沉降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刘玉成 《测绘科学》2010,35(2):40-42,12
分析了现有的开采沉陷预计的剖面函数模型如负指数函数、双曲正切函数等模型具有表达式过于复杂,坐标原点、参数在实际使用时较难确定等缺点,研究了矩形采空区上方地表沉陷观测数据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开采沉陷预计的主断面拟合函数。这种新的拟合函数表达式简单,在实际工作中容易确定相关参数。某矿山的实测资料验证说明,提出的该拟合函数与实测资料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监测手段精度高,但监测周期长、空间分辨率低、人力物力耗费大等问题,该文基于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提取了宁波地区的地表形变信息。首先根据短基线集技术监测结果分析了宁波地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然后对宁波东部新城的沉降进行了精细化分析,并给出了其沉降原因。结果表明:宁波地区地面沉降整体呈现弱发育特征,部分地区存在轻微地面隆起现象,东部新城地面沉降呈现中度发育特征,并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是东部新城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灰色预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随着主体荷载的增加,必然造成主体不规则下沉。而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是确保建筑结构稳定的必要条件,其局部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及安全使用,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监测和变形趋势预测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次应用二级水准测量方法定期对某高层建筑进行沉降监测,对监测成果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沉降趋势进行了预测。监测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高层建筑沉降规律正常、稳定性良好,从而为类似条件下的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