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通刚  赵媛 《地理研究》2019,38(6):1497-1511
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框架,从健康、参与和保障三大维度构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重心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4—2016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的时序变化、空间格局、错位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2004—2016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整体快速增长,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区域失衡特征不容忽视。东部地区整体水平高于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并伴有“西部崛起,中部及东北地区塌陷”特征。东部地区呈现“两极化”现象。② 中国老龄事业基本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空间分布由西南-东北辐射递减模式转变为显著的“中部塌陷”式,形成一条由北向南的低值集聚带,纵贯中国中部,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错位关系。③ 负向错位区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正向错位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长城以北等地区。空间错位强度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其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④ 老龄事业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和行政导向及产业结构的时空分异对其产生正向影响。市场经济规模扩大和人口老龄化未对老龄事业发展起推动作用,与理论预期不符。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倒逼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空间结构的协调,是当下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亟需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基于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运用产业结构高级度(UPG)指数、GIS方法考察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从全国到地市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并对比OLS和空间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城市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国家尺度,随着制造业产值提升了10.67倍,制造业UPG指数实现了由5.987到6.225的提升,但金融危机后略有下滑。② 区域尺度,制造业UPG指数由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递次降低,东北地区在2003年后大幅下降,中、西部地区始终处于底端且在全国地位略有下降。③ 省域尺度,直辖市与东部沿海省份的制造业UPG指数相对较高且成长更快,而中西部尤其是多数边疆省份较低且成长缓慢,甚至下降。④ 市域尺度,制造业UPG指数热点区域由北方传统工业城市向东部沿海城市转移,逐步在全国形成一个以长三角地区为导向的核心—边缘模式。⑤ 劳动力工资的提升是城市制造业UPG指数提高的重要推手,创新能力和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后期有所下降,居民消费和开发区的作用在后期逐渐显著,外资的集聚总体抑制了城市制造业UPG指数的提升,而沿海三大核心城市群的作用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是关乎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旅游产业总量优化、集约生产与提质增效有序并进的重要科学问题,动态把握其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区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构建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协调分析框架,运用修正耦合协调模型、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析中国2011—2019年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与效率耦合协调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呈显著提升趋势,存在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区域分异,空间扩散态势逐渐增强。(2)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的总体波动幅度小,空间整合性强;局部空间关联结构较为稳定,存在明显的转移惰性与路径依赖,尤其是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3)科技创新、城镇化和交通设施均显著正向影响旅游产业规模、结构与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政府调控和产业结构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逐渐显现,人力资本则对东部地区的正向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4.
于婷婷  左冰 《地理科学》2022,42(10):1717-1726
基于31个省(市、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各研究单元的旅游经济效率,并分别考察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消费对于提升旅游经济效率的作用。研究发现:① 信息化并未从整体上提升中国旅游经济效率,这初步证实了“索洛悖论”和“戈登效应”在旅游部门的存在性;② 信息化对旅游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得益于信息基础设施的驱动,但信息技术消费对旅游经济效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旅游经营主体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是主要原因;③ 中国三大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率依然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特征,规模效率在空间上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线,东侧地区的效率值整体高于西侧,总体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空间分布规律,且空间分异不断扩大,西部地区应着重提高信息技术消费对旅游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际体面劳动的目标,从就业、权利、社会保障、社会对话4个维度构建了体面劳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测度2012年中国大陆省际尺度上体面劳动水平。借助SPSS系统聚类法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体面劳动水平划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和低水平5个类型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体面劳动水平呈现出东北和东部地区水平高、西部地区水平低、中部地区水平居中的空间分异格局。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初步断定经济发展与体面劳动水平的空间分异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选择旅游酒店数、旅行社数、旅游酒店从业人员数和旅行社从业人员数为旅游投入因素,旅游总收入为产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 C2 R 模型分析2001-2010年中国区域旅游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中国四大区域的平均旅游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31个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中,天津在2001-2010年期间每年都为旅游效率最高的省份。从时间的角度,中国区域旅游效率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变化过程,2003年和2008年是2个明显的波谷。2001-2005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2005-2010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变化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呈逐步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先增长、2010年开始下降,西部地区为起伏不定,东北地区为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腾讯研究院公布的数字经济指数,运用插值模拟、Zipf位序-规模法则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明显,省域尺度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特征,但川、渝成为创新发展新极点;城市尺度,城市群地区是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经济各分维度发展的协同性与差异性特征并存,但差异性更为显著。国家层面,政府对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东部地区影响因素相对多样;信息化基础与潜力方面因素对中部地区起主导作用,且各因素交互后作用力显著加强;西部地区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存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东北地区的影响因素则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小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TOPSIS法对我国不同区域小城镇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小城镇总体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从规模水平、经济水平、生活质量水平和发展潜力水平4个维度上看,东部地区在4个维度方面均好于其他3个地区,其他3个地区各有优势,中部地区集中在生活质量水平方面,西部地区集中在规模水平和经济水平方面,东北地区集中在发展潜力方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是促进小城镇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翯  白立敏  李冰心  谭亮 《地理科学》2023,(9):1527-1536
本文基于非期望Super-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2010—2018年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国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以6.26%的年均增幅持续性改善,但距离有效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规模效率优化速率停滞,持续改进动力不足。(2)全国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和东北较落后”的阶梯状分布格局,东部、中部地区保持快速上升趋势,西部地区缓步改善,仅有东北地区在2014年后出现严重下滑。(3)各省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具有空间正相关性,集聚效应日渐增强,当前正处于高水平集聚阶段,低水平集聚基本固化。(4)产业规模、环境规制对资源型产业转型效率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体制机制和能源强度抑制产业转型效率的改善,研发强度仅在东部地区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他地区的科技转化驱动较弱。  相似文献   

10.
生延超  李辉 《地理科学》2018,38(9):1402-1411
以2003~2014年282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城市技术效率,并以互联网规模作为解释变量,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各区域互联网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分区域检验互联网规模对技术效率的作用是有必要的;互联网规模对中国各区域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但是其提升作用依然较小;东部、中部、西部的城市均受到互联网规模的正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地区受到技术效率的正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受到技术效率的负溢出效应;分区域检验互联网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能为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何昭丽  孙慧  张振龙 《干旱区地理》2017,40(6):1282-1289
为了更好地提高旅游专业化水平,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根据2004-2014年跨省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效率,全面分析了入境旅游发展效率的区域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效率较低,呈现低位小幅波动特征;东部、中部、西部的技术效率分别为0.65,0.49,0.4,中部效率为中间水平,技术效率东西差异明显;旅游资源品位、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效率的正向影响最明显,交通状况、外资开放度、产业环境对入境旅游发展的正向影响相对较小;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经济效率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2003~2013年经济效率差异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经济发展总体效率相对较高,纯技术效率值较为稳定,规模效率值波动上升,处于规模收益持续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东部和西部;在分解效率方面,与综合效率大致相同,中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高于东部和西部;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不同城市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中部地区向东、西部扩张的空间格局。不同城市类型、城市规模对吉林省经济效率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市场经济、工业基础和产业集聚、科技水平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吉林省经济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级市尺度的中国外资空间动态与本土产业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罗芊  贺灿飞  郭琪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1):1369-1380
伴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下全球生产网络逐步形成,推动跨国公司以外资直接投资为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有利区位。低廉的要素成本、友好的政策制度以及广阔的潜在市场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外资活跃的重要地区。外资空间动态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对接全球生产网络的效果,更关系到其生产格局的演变。而演化理论下的技术邻近度也会对外资空间动态和本土产业演化产生作用,使之呈现出更多样的空间差异。本文基于1998-2008年中国337个地级市的制造业数据,研究内、外资技术邻近度作用下外资空间动态对本土产业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外资进入、退出等空间动态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产业演化,其中中西部最强,东部最弱,东北地区外资进入作用相对明显。②技术邻近度削弱了外资空间动态对本土产业演化的积极影响,但具体到不同区域也会出现差异。东部地区的技术关联反而有利于外资进入带来的知识溢出和外资退出带来的资源释放,表现为典型的“战略耦合”。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技术关联则成为阻碍外资进入、退出促进内资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方一  刘思佳  唐志鹏 《热带地理》2016,36(6):1026-1033
以 2010 年中国非竞争型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 30 个省区市的出口增加值进行核算,从全国和区域尺度分析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省域出口增加值对全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划分出资源消耗型、技术引领型、服务业促进型和出口起步型 4 类区域,前 3 类区域通过出口增加值分别提升了全国 GDP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比例;从出口增加值对本地产业结构的影响来看,欠发达地区出口增加值普遍有利于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发达地区出口增加值提升了资源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地区 GDP 中的比例,但阻碍了服务业比例的提升,出口增加值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最后提出促进和改善出口增加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区位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服装业因其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特征, 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点, 被认为是最早实现全球产业转移和最具有产业转移特征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系数来描绘纺织服装业区位迁移的基本格局, 结果表明:① 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变动相对稳定且集中于东部地区;② 结构变化地域分异明显, 沿海大于内陆, 东部大于中部, 中部又高于西部和东北, 东部沿海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和福建, 中部的湖北和河南, 以及东北的辽宁, 纺织服装业的结构变化系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的多数省份则较低;③ 结构变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区位性和结构性因素。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将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分解为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 以此阐述中国纺织服装业区位迁移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① 河南、安徽和江西已经成为东部纺织服装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区;② 纺织服装业的区位迁移在竞争效应和纯空间竞争效应上具有一致性, 说明产业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到区位优势的影响;③ 明显的结构负效应说明纺织服装业的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6.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历经30年多发展,国家级经开区已遍布全国,其个体间的发展差异也由于不同的动力机制而日趋显著。认识和探讨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及其核心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引导开发区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0年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并探测了其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总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东中西三大区差异显著,呈现出高低高的U型格局;② 个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三大区内部存在不同分异特征,其中西部分异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③ 探测因子决定力显示,主导三大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核心要素明显不同;在所选出的5大核心影响因素中,中西东三大区呈现出由开发区内在因子主导向城市和区域性外在因子主导的转变趋势;④ 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及核心影响因素在三大区间的分异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发区生命周期阶段性的演变规律。由此建议:近期内,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仍应聚焦于改进其自身发展要素;而从长远看,城市性和区域性的外部因子对经开区的影响将变得日益重要,亦即是经开区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与其所在城市和区域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昀  刘海猛  马勇  刘军  张瑞 《地理学报》2021,76(10):2504-2521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针对旅游经济绿色产业外部性及其空间溢出的科学认识缺乏,论证中国旅游经济能否促进绿色发展并揭示其空间溢出特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作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融合多源数据并利用EBM-GML模型测算并分解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5—2016年GTFP;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地市尺度下GTFP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杜宾模型揭示旅游经济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城市GTFP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中部塌陷”特征明显;地市尺度中国GTFP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空间错位。② 旅游经济具有良好的绿色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进而驱动目的地本地GTFP增长。③ 旅游经济对GTFP存在不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但对绿色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④ 政策上应加强区域内旅游经济联动发展,构建旅游目的地创新溢出机制,推动旅游目的地与邻地产业分工协同发展,打造旅游业深度参与的区域产业生态圈和综合体等,以期强化中国旅游经济对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地区对外贸易差异的演变、成因与收敛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红霞  王学真  陈才 《地理科学》2009,29(6):802-808
根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对外贸易水平呈现明显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以变异系数度量的对外贸易总量差异表明,1985~2006年间,地带间外贸总量差异呈逐步增大的态势,地带内部外贸总量差异呈趋于收敛的态势。以制成品进出口占全国比重度量的对外贸易结构表明,四大地带中,东部始终占据全国主导地位且占比逐年上升。在地区对外贸易差异的形成过程中,对外开放政策、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经济性基础设施、国内投资和地理区位等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对数单位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加大道路交通建设、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水平、扩大投资规模、改善人力资本状况、提升通讯水平和加强省际外贸合作,是促进地区对外贸易向均衡方向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宋周莺  康蕾  刘毅 《地理研究》2019,38(2):326-33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基于要素投入和经济、环境总产出的综合视角,构建区域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采用CCR模型、Super-CCR模型,测算1995-2015年间不同时期中国各省区市的投入产出效率,并对其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投入产出效率在波动中呈上升态势,特别是2010年之后投入产出效率提升较明显;2015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效率呈较明显的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分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相对最高,其中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的上升态势明显;东北地区投入产出效率整体偏低,特别是黑龙江的投入产出效率表现为持续下降;中部各省投入产出效率普遍不高,但河南相对较高且2010年较之前提升明显;西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的省际差异明显,其中西南各省投入产出效率下降态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