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林拓  金春爽  汪生秀  陈科  庞飞  王鹏 《中国地质》2017,44(4):814-815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黔北地区安页1井在志留系石牛栏组发现了高压海相致密气藏,储层岩性为海相泥质灰岩与灰质泥岩薄互层,压力系数高达2.27,是四川盆地外残留向斜油气勘探历史性、里程碑式重大发现。与黔北地区相邻且地质条件相似的渝东南地区,具有类似安场向斜的逆断层封堵构造,同样发育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且残留向斜内龙马溪组页岩气在彭水、南川均获得了常压工业产能。龙马溪组页岩及上覆地层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复杂构造区古生界海相油气实现重大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武陵山复杂构造带主要残留向斜油气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油气成藏主要参数的对比,提出了注重沉积与构造保存的选区评价思路,优选了安场向斜有利区并布署实施安页1井钻探工程。该井二叠系栖霞组油气显示活跃,含气层厚147 m;在志留系石牛栏组钻遇多个高压气层,首次在南方该层系海相灰岩获得高产天然气流,并见到少量稠油;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钻获高含气黑色页岩近20 m,达到了页岩气商业勘探的标准,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南方页岩气商业勘探范围;在奥陶系宝塔组钻遇高压气层,首次在南方该层系获得天然气发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国土资源部已在黔北地区建立了页岩气综合勘查试验区。根据贵州正安安场向斜安页1井井下奥陶系-志留系之交的五峰组—龙马溪组的笔石划分了笔石带,同时对焦页1井等有良好页岩气产量的井进行了井下地层对比,确定了正安可能成为页岩气储层的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部WF2~LM5笔石带序列。同时还对安场向斜的堡上村剖面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该剖面龙马溪组黑色页岩顶部LM5带的笔石,可作为安页1井黑色页岩层段顶界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国土资源部已在黔北地区建立了页岩气综合勘查试验区。根据贵州正安安场向斜安页1井井下奥陶系-志留系之交的五峰组—龙马溪组的笔石划分了笔石带,同时对焦页1井等有良好页岩气产量的井进行了井下地层对比,确定了正安可能成为页岩气储层的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部WF2~LM5笔石带序列。同时还对安场向斜的堡上村剖面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该剖面龙马溪组黑色页岩顶部LM5带的笔石,可作为安页1井黑色页岩层段顶界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黔北安页1井首次在我国南方志留系石牛栏组取得发现和突破,石牛栏组地层为一套深水混积陆棚沉积地层,岩性以浅灰色灰岩夹钙质泥岩不等厚薄互层为主,储层厚度大,泥质含量高,层理缝较发育。本文在详细解剖其储层特征基础上提出针对该类储层的压裂改造思路,创新性应用了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工艺,通过压后效果评价,总结石牛栏组储层压裂改造技术经验,对后期该层系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黔北习水地区在五峰-龙马溪组广泛发育优质页岩。本文对习科1井和习科2井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岩芯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孔隙发育特征和含气量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该地区的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习水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优质页岩(TOC 2%)的厚度约为30 m,成熟度较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孔隙发育,含气量大。另外,我们运用PetroMod软件恢复了习科1井的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模拟结果显示习水地区主要经历了4期剥蚀事件和1期热异常事件;该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最大埋深约为5300 m,现今成熟度约为2.20%。总体上讲,习水背斜北西翼地区的构造稳定,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埋藏适中,容易形成超压的保存条件,拥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全面进入3500 m以浅的页岩气开发、上产关键阶段。油气地质学界长期以来针对页岩岩相、岩石学与孔隙特征等储层静态参数的重视以及对龙一11小层的单一层系开发的局限,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整体产能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制约。回归基础地质本质,采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思路,以构造控制下的沉积分异格局为框架,补充完善川南地区笔石生物地层划分体系;依靠多期节理构造与古应力反演等构造解析方法,建立川南渐变型盆—山边界条件下龙马溪组多期构造演化与流体温压模型,明确川南地区复杂构造背景下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三隆一坳”古构造—沉积分异,控制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渐进式发育与分布。在川南—大娄山渐变型盆山结构边界条件下,晚白垩世以来所经历的4期不同应力场构造变形事件,使威远、泸州—大足与长宁—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差异性构造变形—抬升剥蚀与演化特征。差异性的埋深—隆升过程,对受埋深与构造热事件控制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充注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构造—沉积分异、盆山建造与热演化过程,最终控制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早期有限聚集—中期相对富集—晚期调整改造的页岩气成藏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湖北当阳复向斜北部页岩气地质评价与有利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湖北当阳复向斜北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展开评价。研究表明,当阳复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具备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以深水陆棚沉积环境为主,页岩广泛发育,优质页岩层厚度约50 m;有机质类型为Ⅱ_2型,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2%,有机质成熟度R_o在3.0%左右,已进入过成熟阶段;页岩中的矿物以石英和黏土为主,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和吸附气的大量富集;储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当阳复向斜构造简单,区域上盖层连续分布,保存条件较好。通过地质评价和资源量计算,当阳复向斜页岩气资源量较为丰富,优选巡检—溪前向斜带和龙坪—肖堰—栗溪背斜带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黔北下古生界烃源层系特征与页岩气成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详细查明黔北及邻区牛蹄塘组、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层系分布规律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表明,牛蹄塘组烃源层系分布受控于早寒武世沉积洼陷或裂陷槽,黔北地区发育两个生烃洼陷,分别位于在大方—黔西—清镇及桐梓—绥阳—湄潭以东地区,烃源岩(TOC1.0%)厚度80~110 m,黔北牛蹄塘组平均有机碳1.36%~10.01%,有机碳同位素-34.90‰~-28.19‰,Ⅰ型有机质,Ro为1.77%~4.53%。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厚度大于20 m区域主要分布于桐梓—仁怀—椒园—下水以北区域,平均有机碳3.0%~5.0%,有机碳同位素-31.92‰~28.97‰,Ⅰ-Ⅱ1型有机质,Ro为1.73%~2.38%。综合分析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受控于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及一定的保存条件,具有中等埋藏深度的正向构造及宽缓的向斜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受控于烃源岩层系厚度,震旦系晚期古岩溶发育部位、灯影组岩石物性的好坏、牛蹄塘组页理缝及保存条件等因素,黔西坳陷若干背斜牛蹄塘组烃源岩厚度大于80 m,埋藏深度为1500~2000 m,背斜两翼地层产状平缓,断裂普遍不发育,具有一定的保存条件,为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黔北凤冈二区块石牛栏组广泛发育台地边缘浅滩相沉积,生物礁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为储层发育的有利层段。文章通过扫描电镜、薄片观察、孔渗和压汞实验,发现研究区内储层虽然有孔隙不发育,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孔隙的分选性较差,孔喉较粗等特点,但其构造裂缝较为发育,裂缝孔隙度较高,使其具备有形成裂缝型油气藏的条件;对储层的影响因素和勘探前景进行的分析表明:在黔北地区的石牛栏组裂缝较为发育,构造保存条件和烃源岩层发育较好的地段具备形成天然气藏的条件,且以凤冈残留向斜为石牛栏组储层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南缘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难度大。以滇东北彝良县DD1井页岩气调查井为例,利用钻测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评价其页岩气地质条件。滇东北彝良县DD1井的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较小、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程度高、含气性差、N2含量高,其主要评价指标与盆地内JY1、N203等盆内页岩气高产井差异明显。在页岩气核心评价参数对比基础之上,对DD1井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失利的地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3个方面:1)五峰-龙马溪期距离黔中古隆起较近,五峰-龙马溪组下段为浅水潮坪相沉积,缺乏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的物质基础;2)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热演化程度高,导致页岩孔隙度变差;3)五峰-龙马溪组埋深较浅,多种尺度裂缝发育,页岩气逸散严重,页岩气构造保存条件差。对滇东北彝良县DD1井页岩气钻探失利的分析,为盆外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从我国引入页岩气概念及页岩气在四川盆地成功实现商业开发,油气勘查工作突破了盆地的界限向盆地外延伸,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找矿发现,扩大了油气勘探的范围,增大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资源潜力。但随着盆外页岩气勘查工作的推进,显示出盆地外页岩气成藏条件与盆地相比资源条件变差,普遍存在构造改造强烈、资源贫化、勘查程度低、开发难度大等问题,这其中以贵州省较为典型。贵州省属于盆地外推进页岩气勘查较早的省份,是盆外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个缩影,发育有多套黑色页岩层系,前期实施的部分钻井获得了页岩气的发现,部分甚至取得了勘探突破,但也有部分探井效果不佳,需要解决攻克的问题仍然较多。通过总结贵州省的页岩气勘查现状,提出贵州页岩气保存条件复杂,现有工作程度下页岩气选区、开发难度仍然较大。建议加大页岩气成藏条件的研究,从大区域勘查转为聚焦潜力较好的背、向斜解剖分析,集中力量开展资源评价,提高区块优选质量,降低后期勘探风险,创新盆外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成藏及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以支撑贵州省页岩气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习科1井是位于黔北习水县良村镇的一口科研勘探井,该钻井由志留系石牛栏组钻至奥陶系涧草沟组。通过对习科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的笔石进行系统鉴定和生物地层划分,判断该井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地层序列完整连续。该钻井五峰组中可识别出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WF3),之上见富含腕足类的观音桥层,再向上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其中自下而上可识别出Metabolograptus?persculptus-Akidograptus ascensus带(LM1—LM2)、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LM3)、Cystograptus vesiculosus带(LM4)、Coronograptus cyphus带(LM5)和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LM6)。习科1井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笔石生物地层序列基本完整,可与桐梓凉风垭、韩家店对比;而与桐梓红花园、戴家沟不同,后两者缺失了Metabolograptus?persculptus带至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带。同时其龙马溪组顶界符合从桐梓向北经习水—綦江,至四川华蓉山依次升高的规律,进一步验证了黔渝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阶段性渐进展布模式"。  相似文献   

14.
贵州发育多套黑色页岩层,其中最重要的页岩层为寒武系牛蹄塘组/渣拉沟组、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和石炭系打屋坝组/旧司组,前期实施了多口探井调查其页岩气资源条件,勘查结果显示不同的黑色页岩页岩气富集成藏特征有明显差异。牛蹄塘组/渣拉沟组页岩层在全省分布最广,有机质丰度最高,但热演化程度同样很高,页岩气含量偏低甚至局部地区以氮气为主,受构造破坏影响很大;五峰组—龙马溪组、打屋坝组/旧司组页岩层分布范围和有机质丰度不如牛蹄塘组/渣拉沟组,但生烃演化历程相对要短,热演化程度适中,受构造破坏影响相对较小,页岩气富集受有机质丰度、微观孔隙发育、矿物成分影响明显。三个主要页岩层中,五峰组—龙马溪组和打屋坝组/旧司组页岩气勘查显示较好,资源条件较佳,找矿潜力大,是下一步贵州页岩气勘查开发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15.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遵义发现千亿方级高产大气田在贵州省遵义市止安县安场镇钻探的安页1井,取得页岩气和常规油气的熏人突破.估算天然气资源量达千亿立方米。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安页1井在四个地质层系获得贞岩气与常规油气的突破,在我国首次发现志留系石牛栏组、奥陶系宝塔组两个油气新层系,在石牛栏组获得每日超过10万立方米的稳定人然气产量.在宝塔组钻遇了13  相似文献   

16.
何贵松 《地层学杂志》2021,45(2):142-150
四川盆地南部古蔺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古蔺地区)处于盆缘构造转折部位,靠近黔中隆起,仁页1井钻探揭示该区发育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黑色页岩,笔石种类和含量丰富.为了揭示该区笔石生物地层特征及其对页岩气成藏的影响,根据仁页1井岩芯资料,本研究开展笔石生物地层划分,建立了该区凯迪期—埃隆早期笔石生物地层序列,并与四川盆地及周缘的主要页岩气田进行生物地层对比,深化该区页岩气勘探潜力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仁页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地层,涵盖了从凯迪阶上部的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WF2带)至埃隆阶下部的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LM6带),共9个完整连续的笔石生物带.(2)古蔺地区与主要页岩气田的生物地层具有较好可比性,但该区受黔中隆起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凯迪阶,黑色页岩厚度较薄;赫南特阶,海平面下降较快,海水较浅,形成了富含Hirnantia动物群化石的观音桥段介壳灰岩;赫南特阶上部—鲁丹阶,水体相对较浅,同时沉积速率较慢,形成的LM1-LM5带黑色页岩相对较薄.(3)古蔺地区WF2-LM5带黑色页岩具有笔石含量丰富、自然伽马值高、斑脱岩层密集的特征,指示古生产力高,利于有机质富集和页岩气生成;同时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利于压裂改造,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黔北正安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充分应用页岩气地质调查、重磁电、二维地震、地质调查井及测试分析等工作方法,开展黔北正安地区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对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沉积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储集性能及含气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为深水陆棚相沉积,主要分布有安场向斜、斑竹向斜和泥高向斜,厚度14.5~55 m,埋深0~3 200 m;有机碳(TOC)含量1.0%~4.0%,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_o)为1.82%~2.2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组成,脆性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50%;孔隙度为2.03%~3.89%,渗透率为0.35×10~(-5)~1.86×10~(-5)μm~2,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最高含气量为2.88 m~3/t,显示出较好的含气性特征。综合分析和评价圈出3个页岩气聚集有利区,分别为安场区块、斑竹区块和泥高区块,这为研究区页岩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包括滇黔北部坳陷、黔中隆起、滇东隆起、黔西南坳陷、黔南坳陷和武陵坳陷等六个一级构造单元。“下组合”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两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包括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碳质页岩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石灰岩和碳质页岩,Ro值普遍在2%以上,主体处于高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发育地区性黑色页岩和碳质灰岩等烃源岩。主力储层包括上震旦统灯影组、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及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区域盖层发育于下寒武统下部和下志留统下部,皆以泥质岩为主。各区块海相“下组合”纵向生储盖组合发育情况有所差异,黔中隆起区和黔南坳陷有两套组合,滇黔北部坳陷则有四套组合。以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为储层、下寒武统泥岩为盖层的生储盖组合,是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19.
滇黔北坳陷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岩相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黔北坳陷为南方海相地层的有利研究区域,发育多套海相页岩。上奥陶统五峰组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尤其是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作为优质烃源岩而备受重视。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判识,对其进行页岩岩相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结果显示:滇黔北坳陷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地层共划分出六种页岩岩相:硅质页岩、黏土质页岩、钙质页岩、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钙质硅质混合页岩,其中硅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的TOC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四种岩相。V/(V+Ni)、V/Cr、Ni/Co和U/Th指标指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总体处于低能、滞留、局限条件,与深水陆棚环境匹配,Mo元素含量与四川盆地均值相当。五峰早期与龙马溪早期海侵的发生形成了以深水陆棚占主导的沉积格局,低能、滞留、局限的厌氧环境与快速海侵是有机质富集与保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黔北正安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地质特征,充分应用页岩气地质调查、重磁电、二维地震、地质调查井及测试分析等工作方法,开展黔北正安地区1:5万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对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沉积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储集性能及含气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为深水陆棚相沉积,主要分布有安场向斜、斑竹向斜和泥高向斜,厚度14.5~55 m,埋深0~3 200 m; 有机碳(TOC)含量1.0%~4.0%,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为1.82%~2.2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 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组成,脆性矿物含量高,一般大于50%; 孔隙度为2.03%~3.89%,渗透率为0.35×10-5~1.86×10-5μm2,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 最高含气量为2.88 m3/t,显示出较好的含气性特征。综合分析和评价圈出3个页岩气聚集有利区,分别为安场区块、斑竹区块和泥高区块,这为研究区页岩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