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利用研究的背景,任务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分析了当前土地利用研究的国际,国内背景,在此基础,总结了目前和今后土地利用研究的五大任务,即土地利用的实况调查及理论研究,土地利用分类与评价,土地利用图的编制,土地利用区划和规划,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最后提出了土地利用研究的6个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海口市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土地利用中的几个特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合理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张文忠  王传胜  吕昕  樊杰 《地理学报》2003,58(5):677-685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1990~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将珠江三角洲划分为4种土地变化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总结了不同变化类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阶段的县市,其土地利用变化也明显不同,且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最后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市县的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按照产业非农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耦合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土地变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土地利用及生态建设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利用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兼顾生态效益,生态建设为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笔者针对郑州市的土地利用及生态建设状况指出了六个方面的问题,同时从建立制度、合理规划、完善管理机制、工程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综合研究的新途径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该文简介弛土地利用转型这一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综合研究途径,借鉴国外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在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局限性,并选取主要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而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含有不同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的长江沿线样带为研究区,来开展中国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土地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和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变化的研究进展,为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借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土地利用研究主要围绕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等开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呈现综舍化研究的趋势。研究内容、研究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在研究方法与手段、驱动机理、地区案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文件的精神,对自治区境内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作了周密部署并制定了具体规划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到2006年初,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旗(县)为单位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2004年、2005年是自治区、各盟(市)开展该项工作的试点经验积累期,为2006年全面开展更新调查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成果质量。为此笔者依据2004年度呼和浩特市、乌海市和满洲里市三试点区域更新调查工作情况,议几点粗浅体会。1认清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启动的长远意义是…  相似文献   

8.
宝音  包玉海 《地理科学》1996,16(4):377-384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北方农牧林交错带上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各土地利用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今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密切结合我国城乡关系的变化、城市化道路及其水平与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实际,以北京市城乡交错带为例,探讨了城市与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变规律,进而研究其空间地域结构特征,分析目前土地利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措施。全文共包括三大部分共7章。第一部分讨论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有关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具体结合北京市城乡交错带,从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演变动态、主要类型及其地域分异、现存问题与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划分了城市扩展区、园艺农业区、集约农业区、多样化农业区等4个圈层式的土地利用地域类型,充分揭示了北京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水平与效益等的地域分异规律。第三部分为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对策构想。提出了北京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合理利用的主要原则;针对目前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的基本对策。(董双双辑录)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析及其在云南丽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包括时间变化、空间变化和质量变化等3个方面,其中时空变化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区域差异,是土地管理和规划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讨4种主要的时空分析指标: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化区域差异和类型相互转化的马尔可夫转移矩阵模型,并应用这些指标对云南丽江进行研究,揭示了该区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等特征,结果较为符合当地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68,自引:13,他引:268  
根据1985和1995年2期TM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影像机助解译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3省2市1985-1995年间分类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阐明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地利用分类是研究土地利用的最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科研与实践,本文在全面研究土地利用分类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比较且说明了当前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的优劣。并提出多层统一标准的系统分类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不仅影响地表137Cs总量的再分配,而且显著影响土壤137Cs剖面分布。坝上地区各类土地利用/覆盖条件下137Cs总量的再分配,显示该区总体处于风蚀环境,其中农田和撂荒地是风蚀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137Cs剖面分布则指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中的土壤风蚀/堆积过程的转换,蚀积过程的转换证实了风蚀重灾区退耕还林还草,特别是退耕还草,对控制土壤风蚀、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还认为,利用137Cs示踪方法计算土壤风蚀/堆积速率时,应格外注意样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自然因素,水、土资源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平衡与否的矛盾影响着干旱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用定量化的数学模型表示二者的互相影响,能描述、解释和预测二者关系并能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干旱区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然后对水土资源相互影响下时空变化的模拟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综述。一方面从蒸散的计算、模拟地下水补给、模拟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影响、模拟土地管理措施影响、模拟抽取地下水影响、以系统方法模拟土地利用影响等几方面对土地利用影响下水资源的时空变化模拟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水资源影响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从主要考虑水文作用的水文-植被模型的建立应用及引入人为因素为驱动力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两方面做了综述。文章最后进一步概括了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模拟的趋势并就此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三点展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数据的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前 《福建地理》2005,20(1):12-15
本文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View3.2软件,统计分析了泉州市1985~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年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综合年均变化率为0.09%;而且类型转化量最大的是耕地转变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其次是林地与草地类型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新疆于田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15  
 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在遥感手段对图形分析的基础之上,从景观特征上为于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具体表现提供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多年的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通过研究区遥感分类影像获得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和转移趋势,运用SPSS软件获得于田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驱动力方程,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治经济政策等个方面。获得了影响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于田地区人口的增长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最主要驱动力因素,其次是牲畜头数的增长以及采樵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新老中心商业区土地利用差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阎小培  石元安 《热带地理》1995,15(3):218-228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广州市新老中心商业区土地利用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的理论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及其边缘地带是人文因素高度复合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许多问题。临沂市是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利用1991-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临沂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以期为本地及同类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回顾土地利用现状信息提取的方法,报道 R S, G I S 一体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提取的技术路线,结合广西自治区人机交互式数字影像判读实际建立的屏幕影像地物判读标志,阐述 R S, G I S 一体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提取方法的优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优化调控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徐勇  Roy C.Sidle 《地理学报》2001,56(6):657-666
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和概括了1966-2000年期间燕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基本特征:解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成因;总结了1997年以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控的主要特点;评价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控后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其可持续发展性。籍此希望揭示出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与优化调控所具有的一些共性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