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提高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的临床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比85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分别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及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折、黄韧带钙化、关节面下软骨退变、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显示方面进行比较;并将退变引起椎体滑脱患者,在滑脱程度、部位及类型上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T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折及黄韧带钙化等显示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在关节面下软骨退变、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X线平片在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变尖、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变窄方面有一定的价值。X线平片、CT、MRI在椎体滑脱程度、部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类型判定上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MRI。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的诊断上各有其优缺点,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拟手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女性64例(42.7%)、男性86例(57.3%),平均年龄为(62.3±11.8)岁。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独立分析术前影像资料(包括ctEMVI情况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浸润和远处转移),判断是否存在术前EMVI。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VNC诊断EMV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150例直肠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56例(37.3%)为EMVI阳性,94例(62.7%)为EMVI阴性。医师1对EMVI评价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0.36%、89.36%、81.82%、88.42%,AUC为0.831(95%CI 0.756~0.905);医师2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7%、80.36%、93.62%、88.24%、88.89%,AU...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7例原发肿瘤、16例术后可疑复发或转移)行18F-FDGPET/CT显像,与常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7例原发肿瘤患者中,PET/CT和常规影像学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vs28.6%,100%vs100%,94.1%vs70.6%,100%vs100%和90.9%vs66.7%,两者比较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对转移淋巴结数目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2.3%,46.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6例可疑复发或转移患者中,PET/CT及常规影像学对病例数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对病灶数目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vs48.7%,77.8%vs66.7%,77.1%vs52.1%,93.8%vs86.4%及43.8%vs23.1%,两者比较敏感性、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PET/C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随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非典型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部位的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其中,19例行X线平片检查,19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骶椎9例,坐骨4例,跖骨2例,掌骨、腕骨、肩胛骨,腰椎各1例。X线平片及CT表现: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无硬化边;MRI表现:病灶在T1WI常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可提高对非典型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认识,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表现,分析误诊的原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GCT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X线平片、CT平扫、MRI影像学表现。结果:GCT发生于股骨远端13例,胫骨近端6例,股骨近段4例,肱骨近端3例,桡骨远端2例,腰椎1例,髂骨1例。术前误诊5例,约占16.7%。结论:X线平片、CT和MRI从不同角度反映GCT的病理特征,合理结合三种检查方法,能更全面显示GCT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 X 线平片与三维 CT 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损伤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探讨 X线平片与 CT 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损伤的病例,分别使用 X 线平片和三维 CT 检查对骨折损伤程度及部位做出判断,对骨折特征进行分析,对结果的效度进行判断(金标准为手术记录所描述),并用 McNemar 检验比较 X 线平片和三维 CT 判断结果。结果:胫骨平台骨折三维 CT 重建在外柱诊断优于 X 线平片(P =0.031),对骨折分型具有更高临床价值。结论:使用三维 CT 检查能够提高对胫骨平台骨折损伤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更好指导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多层螺旋CT(MSCT)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术前胸部MSCT及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学资料,包括乳腺恶性肿块54例,良性肿块18例。根据患者乳腺腺体类型分为非致密型组(23例)、致密型组(49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评价胸部MSCT检查及乳腺X线摄影对不同腺体类型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致密型乳腺组,胸部MSCT对恶性肿块诊断准确率为89.19%,高于乳腺X线摄影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χ2=5.103);胸部MSCT对良性肿块诊断准确率为75%,高于乳腺X线摄影的58.33%。非致密型乳腺组,乳腺X线摄影对恶性肿块诊断准确率94.12%,略高于胸部MSCT 82.35%。胸部MSCT、乳腺X线摄影对全部乳腺肿块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11%和75%。胸部MSCT对转移性淋巴结及胸部转移灶的检出率优于乳腺X线摄影。结论:胸部MSCT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胸部MSCT对致密型乳腺中肿块的诊断较乳腺X线摄影可提供更多信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探讨低管电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52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行双源CTCA及CAG检查,将CTCA与CAG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并评估双源CTCA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性。结果:CTCA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好(kappa值=0.839)。以冠状动脉分支为单位时,CTCA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2%、95.2%、89.1%、97.6%和96.2%;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时,相应的值分别为98.1%、96.3%、92.7%、99.0%和96.8%。结论:低管电压双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临床价值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X线侧位片与高分辨率CT对鼻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86例鼻骨骨折的鼻骨X线侧位片与高分辨率CT(HRCT)对比研究,确定HRCT检查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祛 86例鼻外伤或/和He、面外伤的患者均进行了鼻骨X线侧位摄影、HRCT扫描检查,经集体讨论,由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对全部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RCT显示所有的86例鼻骨骨折,但在此86例骨折中X线平片只显示了35例阳性,包括15例鼻骨汇合部骨折,7例双侧鼻骨骨折,3例复合骨折(鼻骨汇合部及双侧鼻骨骨折),l0例鼻区骨折。X线平片显示5l例为阴性。结论 对鼻骨骨折的诊断,HRCT明显优于鼻骨X线侧位片,HRCT扫描检查可提高X线隐性鼻骨骨折的诊断,并可明确鼻骨骨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A与DSA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21例SISMAD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计算CTA对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两者在诊断SISMAD的准确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以DSA为金标准,CTA对SISMAD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21例患者中,经CTA诊断20例为SISMAD,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CTA诊断SISMAD的准确率为95.23%,两者诊断SISNAD的准确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Yun分型方法,其中Ⅰ型8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按Yun分型,对Ⅰ型SIS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84.61%、75%和84.61%;Ⅱa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60%、87.5%、60%和87.5%;Ⅱb型SIAM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形预测值分别为71.43%、85.71%、71.43%和85.71%。CTA对SISMAD检查结果与DSA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38)。结论:CTA可快速准确诊断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能够准确分型,对临床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CT三维重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确诊34例,疑诊3例,漏诊1例,对其中24例正确分型.CT三维重建对38例髋臼骨折的患者均明确诊断,且均能正确分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多方位、准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等情况,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手术方案制定优于X线平片,有较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腕骨脱位及骨折并脱位的影像,探讨外力在腕关节传播的过程。方法:对129例腕骨脱位患者行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腕骨脱位或骨折并脱位的类型。结果:月骨脱位32例,腕中关节脱位2例,月骨周围型脱位95例。95例中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50例,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脱位23例,经头状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7例,经尺骨茎突月骨周围性脱11例。在合并其他腕骨骨折的病例中。经桡骨茎突及经舟骨骨折病例X线检查均得到确诊,其余56例中,X线漏诊6例则是通过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才做出正确诊断,单纯月骨周围型脱位较少见(仅3例),有5例X线检查为单纯月骨周围脱位的病例在CT扫描发现合并腕骨撕脱性小骨折。结论:X线检查对腕关节节损伤的程度有可能低估,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可作出准确、直观诊断。分析外力损伤腕关节的过程对腕骨脱位或骨折并脱位的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踝关节扭伤后行X线平片(DR)及MS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结果:确诊骨折20例,MSCT扫描检查共检出骨折46处,包括内踝13例,外踝17例,胫骨下端前结节4例,后踝12例,均可清晰显示骨折线走行及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DR共检出骨折37处。结论:MSCT可准确对踝关节外伤所致骨折做出诊断,尤其可清晰显示胫骨下端前结节及后踝骨折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都为男性)急性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例右侧,4例左侧。除1例为跌倒致伤外,其余5例为运动损伤。X线平片检查6例,CT平扫2例,MRI平扫3例。结果:X线平片表现,根据Ogden’s分型,1例ⅠB型,1例ⅡA型、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16排螺旋CT(Light speed 16)对50例临床拟诊为腰椎病患者,分别行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CT容积扫描;在AW4.2工作站上将CT容积扫描图像进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包括VR、MPR)。对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关节异常、骨性椎管狭窄、横突及横突孔异常、椎间隙变窄、侧隐窝狭窄、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椎间盘异常、椎旁软组织异常、神经根受压、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等相关征象的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神经根受压、椎间盘异常、侧隐窝狭窄、椎旁软组织异常、横突及横突孔异常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一站式重组上三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生理曲度、椎间关节异常、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腰椎间隙变窄、骨性椎管狭窄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上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和一站式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一站式重组能够准确地显示更多的腰椎疾病相关的影像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并且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费用及放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6.
急性颈椎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目的是分析急性颈椎损伤(ACT)的CT征象,评价CT在ACT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78例颈椎外伤患者行平片、薄层CT检查及三维重建,并做对照分析。结果经影像学诊断60例ACT,CT诊断59例,1例CT阴性而由平片确诊 1例。平片与CT的骨折检出率分别为 53. 3%和 98.3%。结论:CT比X线平片可发现更多的骨折,并能明确骨折块与椎管的关系。这对临床处理严重颈椎损伤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髓型脾脏错构瘤(SH)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红髓型SH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3例均为单发,共13个病灶,直径4.6~10.5 cm。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者9例,境界不清,呈稍低密度者4例,境界清楚,病灶内均无脂肪成分及钙化,坏死和囊变少见。增强后平扫呈等密度的9例病灶呈不均匀性斑片状轻度强化,平扫呈稍低密度的4例病灶呈不均匀性斑块状明显强化,随时间延迟所有病灶均呈渐进性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密度接近或等于周围正常脾实质的密度,其中误诊为脾脏血管瘤、恶性肿瘤各1例。结论:脾脏错构瘤不同于其他器官的错构瘤,有其自身特点:病灶内常无脂肪成分及钙化灶,当发现脾内单发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肿块,增强后病灶呈弥漫性不规则,不均匀性斑片状或斑块状强化,且随时间延迟呈渐进性均匀强化等特征时,应首先考虑脾脏错构瘤,且多为红髓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数字X线摄影(DR)和多层螺旋CT(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确诊率,评价其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方法:观察8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DR正、斜位片,MSCT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轴位图像,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肋骨骨折确诊率、漏诊率和疑诊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腹外疝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腹外疝合并肠梗阻患者的MSCT资料。全部病例行全腹部MSCT检查,其中19例平扫,2例增强扫描。薄层横断面图像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成像(MPR)和曲面重组成像(CPR)等图像后处理。结果:2l例腹外疝合并肠梗阻患者经MSCT检查诊断明确,MSCT薄层横断面图像结合后处理技术显示腹外疝2l例,其中腹股沟斜疝8例,腹股沟直疝5例,切口疝4例,股疝2例,闭孔疝2例;其中13例为不完全性肠梗阻,8例为完全性肠梗阻。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腹外疝合并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