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一般具有低-中含蜡的特征,油源对比表明其生油岩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下古生界海相干酪根主要由菌藻类无定形体组成,且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干酪根热解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热解产物中nC+21具有较高的含量。结合原油的运移效应,从而可以建立海相原油之中含蜡的成因模式。该模式突破了较高含蜡量的原油只能来源于高等植物的传统观点,指出较高成熟度下的细菌母源是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含蜡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原油中二苯并噻吩参数与源岩类型判识吴治君,张建军(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二苯并噻吩参数,源岩类型,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原油之主力油源岩的岩石类型是勘探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下古生界主要发育寒武一奥陶系海相碳酸盐...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原油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段毅  惠荣耀 《甘肃地质》1997,6(1):67-73
对塔里木盆地原油和生油岩饱和烃进行GC-C-MS和GC-MS分析,利用单个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和三环萜烷分布特征进行油源对比,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原油的油源问题;根据寒武—奥陶系富含菌藻有机质生油岩饱和烃色谱分析结果,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含蜡较高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烃源岩中有机显微组分的超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大锰  金奎励 《地球科学》1996,21(1):79-83,T001
采用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对塔里木盆地烃源岩中干酪根的超微组分和超微结构以及笔石,沥青的超微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扫描电镜可以区分干酪根的类型;(2)在TEM下,发现塔里木下古生界岩中存在两类超微组分即超微细菌体和超微藻类体,且超微细菌体的发现可以为该区下古生界原油含蜡量高提供证据;(3)笔石在TEM下显示清晰的网状结构,沥青大多呈团凝状,凝块状,无任何结构显示,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高成熟干酪根生烃潜力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高成熟生油岩干酪根仍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其产烃率-温度-时间关系研究表明,在最近1-2Ma内凹陷区奥陶系生油岩向邻近的隆起区提供了大量烃类。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干酪根、沥青的Pb同位素特征及其原油幔源非生物成因(摘要)张景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西北地质所兰州730020)朱炳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广州510640)对油气资源的评价涉及到油气的来源及成因,由于对主力油源的认识,导致塔里木盆地...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两种形成展布模式(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下古生界(主要是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是塔里木盆地主力烃源岩。“九五”之前,普遍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主力生油坳陷位于满加尔坳陷,其中广泛分布的巨厚奥陶系(特别是中—上奥陶统)暗色泥岩是塔里木盆地主力油源岩。许靖华教授在1993年提出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埋藏静海形成展布模式,并认为埋藏静海盆地生油层可形成500×10~8t 油气,这一烃源岩展布模  相似文献   

8.
吴治君  罗斌杰 《沉积学报》1995,13(3):98-106
在塔北隆起大部分地区和塔中隆起发现的工业油气流具有与海相下古生界(奥陶系)油源岩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且含有十分丰富的二苯并噻吩类有机硫化物。本文详细研究了世界各地若干典型海相碳酸盐岩和泥页岩来源油中二苯并噻吩(DBTs)的分布。发现新参数二苯并噻吩脱甲基指数(DDI)和甲基重排指数(DMI)受成熟度影响小,能有效地区分油源岩岩性。根据DBTs的相对含量和DDI及DMI指标判识,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原油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奥陶系广海陆棚台地相喑色泥晶灰岩是主力油源岩。这一认识将有助于确认主力油源区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烃是原油的重要组分,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研究仍是薄弱环节。通过对塔河油田原油的系统采样和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中萘、菲和三芴系列等芳烃化合物组成特征并分析了其成因,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认为,烷基萘和芴系列化合物分布特征指示原油形成于海相还原环境,母质来源为菌藻类;甲基菲和烷基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显示原油成熟度较高;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塔河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这些研究成果为塔河油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数据,对我国同类型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原油有机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深层海相天然气成因与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裂解气资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海相地层时代老,演化程度偏高,高过成熟干酪根热降解生气潜力有限。针对深层海相天然气成因,提出了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具体包含3方面涵义,生气母质的转换、生气时机的接替和气源灶的变迁。源内分散液态烃型气源灶继承了原生气源灶的特征,而源外分散和聚集型液态烃气源灶与原生气源灶相比,则发生了空间上的迁移。上述三部分液态烃在高—过成熟阶段均可裂解成气,但后者通常埋藏较前者浅,裂解成气的时机晚于前者,有利于晚期成藏。通过不同有机质丰度、不同岩性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建立了不同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排油率图版,为源内、源外分散液态烃分配比例和数量研究提供了依据;从3个方面,生烃潜力评价指标S1、热成因沥青和储层的荧光特征,论证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地层中分散可溶有机质的数量、分布、裂解程度,肯定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接力成气的现实性;并用正演研究思路计算了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成气数量。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找气的潜力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中高氮天然气的成因及其与天然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世加  赵孟军 《沉积学报》2000,18(4):615-618,623
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地区的海相腐泥型天然气,N2含量较高,尤其是湿气,N2含量分布在10.1%~36.2%,而干气的N2含量则低于10%,即湿气的N2含量高于干气的N2含量。同是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来源的海相腐泥型天然气,为什么湿气和干气的氮气含量相差如此之大?根据与氮气相伴生的烃类气体、非烃气体及稀有气体的组份及同位素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的中高氮天然气属于有机成因,来源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文章还提出塔北和塔中地区湿气和干气N2含量差异与源岩的演化程度和圈闭的捕获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中高氮天然气的成因及其与天然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学报》2000,18(4)
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地区的海相腐泥型天然气,N2含量较高,尤其是湿气,N2含量分布在10.1%~36.2%,而干气的N2含量则低于10%,即湿气的N2含量高于干气的N2含量。同是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来源的海相腐泥型天然气,为什么湿气和干气的氮气含量相差如此之大?根据与氮气相伴生的烃类气体、非烃气体及稀有气体的组份及同位素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的中高氮天然气属于有机成因,来源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文章还提出塔北和塔中地区湿气和干气N2含量差异与源岩的演化程度和圈闭的捕获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干酪根成熟度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干酪根成熟度研究是目前在油气勘探过程中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如何认识下古生界烃源岩中有机质热演化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通过对以往常规成熟度指标的探讨 ,以及深入研究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干酪根的特殊性 ,笔者提出了 3种最新方法 :(1)利用干酪根固体13 CNMR所测算的干酪根结构参数芳核平均结构尺寸Xb 较准确地反映碳酸盐岩的热成熟度 ;(2 )双金刚烷指标XMD作为高—过成熟碳酸盐烃源岩成熟度衡量标尺 ;(3)海相镜质组反射率能很好地反映缺乏陆源镜质体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成熟度。利用这些成果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成熟度进行了测定 ,与地质背景甚为吻合 ,效果很好。证明它们确是评价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干酪根成熟度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原油的轻烃分类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205个原油样品的色谱分析研究,应用其轻烃的组分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湖相油(B)和煤成油(C)三大类。海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五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海相原油(A)具五环优势;陆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陆相原油(B,C)具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应用正庚烷值与异庚烷值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陆相油(B+C)两大类。海相油(A)沿脂肪族干酪根曲线分布,陆相油(B+C)大多沿芳香族干酪根曲线分布。对于同类烃源岩,随着埋深和压力不断增加,烃源岩中干酪根自由体积将不断减小,对六环优势抑制最大,对五环优势抑制较大,对三环优势抑制较小,对直接裂解抑制最小,导致其生成的原油中正庚值和异庚烷值随埋深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Mango轻烃参数在塔里木原油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Mango稳态催化动力学轻烃成因模式所得到的参数可作为塔里木盆地原油分类的有效指标。不同成因原油之间K2[P3/(P2+N2)]值有明显的变化,在海相油中其平均值(0.20~0.23)较低,陆相油中(0.29~0.36)较高,表明该参数与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及沉积环境性质有关。N16/N15和(N16+N15)/(P2+P3+N2)等不同结构类型轻烃化合物的比值能区分海、陆原油。不同成因原油的C7轻烃组成反映出不同的碳环优势(RP),海相原油轻烃富含二甲基环戊烷(5RP),而陆相原油以甲基环已烷占优势(6RP)。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巴楚组有一生屑灰岩段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为台地边缘—台缘斜坡相沉积,厚度40m 左右。烃源岩中干酪根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Ⅲ型;腐泥组含量较高,一般大于50%,主要由碎屑类脂体、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组成;钻井揭示的 TOC 值为0.10%~1.27%。已在麦盖提斜坡上倾部分曲1井和曲3井中获得来源于该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工业性原油。与源自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原油相比,该油源的原油具有下述特征:Pr/Ph 值偏高,反“L”型分布的规则甾烷,三环萜烷/藿皖值较低,较高含量的四环萜皖,偏重的全油和族组分碳同位素值等。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巴楚组有一生屑灰岩段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为台地边缘一台缘斜坡相沉积,厚度40m左右。烃源岩中干酪根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Ⅲ型;腐泥组含量较高,一般大于50%,主要由碎屑类脂体、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组成;钻井揭示的TOC值为0.10%~1.27%。已在麦盖提斜坡上倾部分曲1井和曲3井中获得来源于该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工业性原油。与源自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原油相比,该油源的原油具有下述特征:Pr/Ph值偏高,反“L”型分布的规则甾烷,三环萜烷/藿烷值较低,较高含量的四环萜烷,偏重的全油和族组分碳同位素值等。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族群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油气成因复杂,采用多馏分、多组分化学成分分析及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途径,对该区海相、陆相油进行精细分析。结果表明,英买力油田主要有两大类油组,分别是南部YM2井区的海相油(I类)和北部YM7井区的陆相油(Ⅱ类),各自具有典型的海相油与陆相油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大油组内部仍有分异。将第二油组进一步分为两亚类,以中、古生界产层为主的正常黑油和重质油为一类(Ⅱa),以古近系为主的凝析油为另一类(Ⅱb)。两亚类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烃同位素稍有差异,芳烃组成与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较之于Ⅱa原油,Ⅱb原油富含联苯系列与氧芴系列、不同类型芳烃系列中以低分子量同系物占绝对优势,其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更重,与相邻的羊塔克地区原油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表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前者可能为混源油,由位于库车坳陷中拜城凹陷提供两种陆相烃源岩。英买力地区陆相油并非以往确认的一种成因类型,可能至少由两套性质迥异的中生界烃源岩供烃。英买力地区第一类海相油(I类)尽管生物标志物特征相近,但分析原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具有显著差异,同样存在油气混源的可能。英买力地区海、陆相原油特征与成因的深入剖析,对于该区精细油源确认、油气成藏机制乃至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朝阳  段毅  张学军  李红 《沉积学报》2011,29(3):605-612
塔河油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早古生界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型油气田,其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备受关注,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争议.通过系统采样和高精度GC-MS分析,精细研究了塔河油田原油的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并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表明:塔河油田原油其具有相似的成因类型,其母质类型为菌藻类;浮游绿藻和宏体褐藻对...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广布,具有有机质含量低、演化程度高等特点。近年来,我国海相碳酸岩地层不断有可喜的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三大碳酸盐岩沉积盆地之一,同样在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了大型气田,这使得人们重新认识这些古老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潜力。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源岩真空吸附解析对其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的测试分析工作,探索获取上古和下古生界源岩形成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端元值,从而能够更好地判识下古天然气的成因以及下古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