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常胰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多层螺旋CT对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正常胰腺灌注参数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及正常胰腺不同部位灌注参数变化特征。30例胰腺正常者行腹部CT检查,其中3例健康志愿者,27例因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年龄小于40岁组、41岁~60岁组、大于61岁组。采用德国Siemenssomatom Sensation64层螺旋CT进行胰腺动态增强扫描,层厚2.4mm,管电压100kV,管电流120mA。对比剂欧乃派克(300mgI/mL)100mL,Irich missouri高压自动注射器自动注射,注射速率为5mL/s,总量50mL。延迟6S开始扫描,共扫描30S。利用Siemenssomatom Sensation型64层螺旋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Fb(血流量)、Vb(血容量)、Ttp(峰值时间)、PS(表面通透性)等。正常胰腺血流灌注平均R、Vb、Ttp、PS分别为(133.55±25.70)(mL/100mL/min)、(193.78±27.01)(mL/L)、(142.41±13.95)(0.1s)、(128.72±34.53)(0.5mL/100mL/min),不同年龄组间胰腺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平均R、%、%、咫分别为(127.59±22.90)(mL/100mL/min)、(188.72±25.19)(mL/L)、(142.91±13.17)(0.1s)、(133.30±42.86)(0.5mL/100mL/min)。女性平均Fb、Vb、Ttp、PS分别为(142.48±28.04)(mL/100mL/min)、(201.37±28.94)(mL/L)、(141.66±15.63)(0.1s)、(121.85±14.80)(O.5mL/100mL/min)。两组间比较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胰体、胰尾血流灌注平均Fb、Vb、Ttp、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能有效检测胰腺血流灌注,正常胰腺灌注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胰腺灌注与年龄、性别无关,胰腺各部位灌注均匀。  相似文献   

2.
摘要:作为新兴的功能学成像方法,胰腺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测量血容量、血流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和平均通过时间等灌注参数,进而反映胰腺局部组织病理变化而引起的血流灌注改变。目前胰腺CT灌注成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胰腺炎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方面,部分灌注参数的研究结果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但随着多排螺旋CT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胰腺CT灌注成像研究有加速趋势,全面临床应用将成为可能。关键词:胰腺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灌注成像文章编号:l004-4140(2014)Ol-0183-09中图分类号:R814.42;R445.3文献标志码:A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应用能谱CT扫描成像,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的能谱定量多参数,探讨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的参数特点及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并均行胰腺能谱CT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的61例患者。记录胰腺癌病灶和胰腺实质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碘(水)基值、水(碘)基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或配对t检验(正态分布)比较胰腺癌和胰腺实质分别在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间相应上述CT能谱成像参数的差异,并绘制相应能谱曲线。结果:动脉晚期胰腺导管腺癌单能量CT值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胰腺,胰腺导管腺癌门静脉期单能量CT值高于动脉期,低于周围正常胰腺,差异在低能量段相当显著;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实质动静脉期能量段越低差异越明显,能量段越高,差异越小;胰腺导管腺癌与胰腺实质动静脉期的单能量CT值、配对基物质碘(水)基值、Effective-Z所对应均化浓度值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导管腺癌CT能谱成像的能谱参数具有一定特征。动静脉期胰腺癌单能量CT值、碘(水)基值、有效原子序数均低于相应胰腺实质,动脉晚期低于门静脉期,能量段越低差异越明显。综合应用多能量段和能谱多参数成像有助于提高能谱CT密度分辨力,具有为小胰腺癌早诊断提供影像信息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及临床应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小同碘浓度对比剂进行腹部增强扫描:A组对比剂为碘海醇300(300mgI/mL),B组对比剂为优维显370(370mgI/mL)。注射速率均为3.0mL/s。分别测量动脉期轴位扫描腹腔干水平、肾动脉水平、髂动脉分叉水平腹丰动脉cT值,并进行比较。图像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法,分析不同浓度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增强显示情况,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B组腹主动脉各水平的CT强化平均值较A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VR法行肝动脉血管成像,B组对比剂对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时,在注射速率相同的情况下,B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少于A组,但动脉显示效果好于A组,即采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要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上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正常肾上腺和18例经临床证实的肾上腺增生进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利用CT灌注软件计算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血流量(R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参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正常肾上腺的RBF、MTT和PS分别为0.63±0.22mL/100g/min、70.65±12.31s和0.72±0.13mL/100g/min,肾上腺增生RBF、MTT和PS分别为0.45±0.19mL/100g/min、118.39±19.98s和0.49±0.21mL/100g/min。正常肾上腺的RBF、PS均大于肾上腺增生,肾上腺增生的MTT大于正常肾上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91、20.03和9.96,P〈0.05)。结论:肾上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是可行的肾上腺功能成像检查,它反映了肾上腺微循环的血流灌注状况,为肾上腺增生的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直肠癌Mile’s术后局部复发与术后瘢痕CT灌注定量参数的优化测量方法。方法:连续入组因症状或复查怀疑直肠癌局部复发的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行病变区CT灌注成像(对比剂70mL,延迟10s,扫描周期1s,扫描时间60s),CT灌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不同方式感兴趣区(ROI)勾画,包括:固定面积ROI(24mm2)、热点(单体素)、热区(24mm2)及肿块整体。分别获得各自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相应灌注图。通过工作站横断面直方图分析软件,分别获得各定量灌注参数最高5%、10%、20%、40%和60%平均值。相隔两周,对以上参数进行二次测量。CT灌注扫描后一周内对所有病灶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并长期随访证实病灶性质。SPSS软件对不同测量方法测量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前后两次测量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0例患者,共11个病灶(复发组6个,瘢痕组5个)。不同测量方法的测量值差异大,肿块整体测量值最低,最高5%平均值最高。除固定ROI测量MTT、热点测量MTT和PS在复发组和瘢痕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复发组的其余各测量方法的各灌注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除热区测量PS外(P<0.05),其他方法前后两次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以肿块整体测量值及各项直方图最高百分比平均值稳定性最高(r≥0.960,P均<0.05)。结论:相较传统测量方法,利用横断面直方图分析软件获得最高百分数平均值对直肠癌术后骶前肿块灌注定量参数进行测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和瘢痕的鉴别更为客观、稳定,其中推荐使用最高5%平均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能谱CT对急性肺栓塞诊断及肺血流灌注变化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43例怀疑急性肺栓塞的影像资料,所有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能谱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图像在工作站重建肺动脉血管图像及碘基物质图。观察并记录肺动脉栓子的位置、数目;分析碘基物质图中肺内血流灌注降低区的位置及数目,并测量肺内血流灌注降低区的碘基值及CT值,同时测量同层面或邻近层面正常肺实质的碘基值及CT值。混合能量图像与最佳单能量图像对栓子检出的数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血流灌注减低区与正常区域碘基值、CT值比较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结果: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12例,采用混合能量图像观察发现栓子256个,其中中心型栓子(肺动脉主干、肺叶栓子)22个,外周型(肺段、肺亚段栓子)234个;完全闭塞型栓子58个,非完全闭塞型栓子198个。采用最佳单能量图像观察发现栓子273个,其中中心型栓子(肺动脉主干、肺叶栓子)22个,外周型(肺段、肺亚段栓子)251个;完全闭塞型栓子74个,非完全闭塞型栓子199个。最佳单能量图像在诊断外周型及完全闭塞型栓子较混合能量图像能增加检出数量,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血流灌注减低区42处,血流灌注减低区((2.70±1.81)100μg/mm3、(-829±45.94)HU)与正常区域肺野((17.78±3.29)100μg/mm3、(-741±34.34)HU)碘基值、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能谱CT对肺栓塞能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碘基物质图能够评价肺血流灌注变化,为评估肺栓塞病情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的MRTIWI定量灌注参数伪彩图对导管源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女性手术前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成像(DCE~MRI),绘制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TIC),基于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的数据资料,通过灌注软件获得五种灌注伪彩图,分别为Wash—in、Wash—out、TTP、MIPt及PEI。选取病变的中央(1个)边缘(2个)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乳腺组织(1个)为感兴趣区域,测得其各种灌注参数值,并研究探讨导管源性乳腺癌的灌注特点。结果:16例女性患者经病理学证实为1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导管内癌。16个病灶中13例呈非肿块样强化,其中线状/导管样强化7例,斑片样强化5例,斑点状强化1例,另有3例为肿块样强化。16例患者TIC曲线均显示为II型。Wash—in、Wash—out、TTP、MIPt及PEI五种灌注参数图的阳性发现分别为13个、10个、9个、15个、16个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1.25%、62.50%、56.25%、93.75%、100%。对各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导管源性乳腺癌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乳腺组织之间各参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除TTP图参数外,病灶周边及病变中心各组参数值对比在统计学上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13例浸润性导管癌及3例导管内癌两种疾病的各种灌注参数值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的TIWI定量灌注参数图对导管源性乳腺癌的检出率高,可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肺CT靶重建(局部小扫描视野(FOV)薄层CT成像)和常规肺CT图像的质量以及对正常活体肺结构的显示情况。方法:对74例受检者分别行常规肺CT扫描(5mm)及靶重建(FOV 20cm,层厚1.25mm)。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定常规肺CT成像、正常肺野小FOV薄层CT成像的图像质量:肺小叶结构、肺动静脉-支气管分支的显示(1~4级)及判断信心强度;3级和4级图像以小FOV薄层CT成像(1.25mm)显示数较多者作为标准,进一步判断常规肺CT扫描(5mm)成像的敏感性,两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做Kappa检验。结果:1级和2级图像质量在常规肺CT扫描和肺小FOV薄层CT成像间无统计学意义;3级和4级图像质量,肺小FOV薄层靶重建CT成像明显优于常规肺CT扫描,在两名观察者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照肺小FOV靶重建成像,常规肺CT扫描(5mm)成像,3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97.1%、98.6%;4级图像敏感性分别为80.8%和85.3%。诊断信心水平明显提高(P<0.05)。在肺小FOV靶重建CT成像、常规肺CT成像上的图像质量的判断,两名观察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717,0.746)。结论:肺小FOV薄层CT成像较常规CT图像,能增加正常肺微细结构的显示能力和增加观察者判断信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评价能谱CT成像的功能参数的有效性,探讨结合心功能评估软件在心肌活性检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评估心肌活性提供一种新颖可靠的影像学方法。方法:收集我院40例行心功能检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均在一次扫描中行宝石能谱CT高分辨率模式(HD模式)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冠脉CTA扫描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患者均在一周内行心脏MRI扫描。在GSI能谱图像上找出心肌灌注稀疏区。在高分辨率冠脉CTA图像上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将采集的冠脉CTA图像从0%到95%期相,以5%为间隔重建成20个期相,输入AW 4.4工作站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自动计算得到左室心功能牛眼图。分别记录GSI能谱图像上心肌灌注稀疏区和灌注正常区,在心功能牛眼图上对应的各节段的平均室壁运动度和室壁增厚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结果做分析比较,并将评估结果和MRI评估结果做一致性比较。结果:能谱成像图像上找出27个心肌灌注稀疏区,对应心功能牛眼图共126个节段,能谱CT检测出的心肌灌注稀疏区均有区域供血冠脉50%以上狭窄。能谱CT图像上心肌灌注稀疏区与灌注正常区对应心功能牛眼图上的节段平均室壁运动度和室壁增厚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3.51±1.54与7.57±1.94,P=0.00)和(26%±8.8%与62%±11.3%,P=0.00)。MRI灌注图像上找出的心肌灌注稀疏区域和灌注正常区域以及其在电影图像上对应的区域室壁运动度和室壁增厚率的结果与CT定量分析结果完全吻合。结论:能谱CT其冠脉CTA扫描结合能谱CT双能量延迟扫描一次扫描,不但可以通过分析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和通过物质分离成像以及其他能谱定量分析参数判断心肌血供情况,提高缺血心肌的检测效率,还可以结合心功能分析软件评估心肌功能的情况,且与MRI电影成像和心肌灌注成像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不同的螺距(Pitch)与不同的球管旋转速度(s/r)优化搭配在下肢CTA中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年至2013年间临床拟诊为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90例,根据不同的螺距与不同球管旋转速度优化搭配随机分为3组(n=30),A组:螺距0.516、0.6 s/r;B组:螺距0.984、0.8 s/r;C组:螺距1.375、1 s/r;均采用相同的kV、mAs、注射速率、对比剂量及浓度行对比剂追踪手动触发扫描。扫描结束后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射线有效利用率(Dose)及扫描时间(To-time)。将3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扫描时间采用方差检验(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的平均扫描时间分别为(30.30±0.54)s、(21.30±0.44)s、(19.30±1.48)s,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扫描时间最短;DLP分别为(4 002.35±71.56)mGy.cm、(2 106.25±62.14)mGy.cm、(1 534.08±106.50)mGy.cm,3组之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ED分别为68.06 mSv、35.81 mSv、26.08 mSv,B组比A组的每位患者ED降低了47.37%(32.23/68.04),C组比A组的每位患者ED明显降低了61.67%(41.96/68.04)、C组比B组降低了27.17%(9.73/35.81),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组在腹主动脉远端、双侧髂外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处的平均CT值为300.35 Hu、302.49 Hu、307.09 Hu,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节段数均具有较好一致性;3组的Dose分别为94.94%、95.61%、95.61%。结论:3组的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但螺距1.375、1 s/r搭配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CT和MRI检查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骶髂关节CT及MRI表现特点,根据CT及MRI征象进行分级,对其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主要累及髂骨侧,对于I级病变,MRI较CT发现更多病灶,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P)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在输尿管梗阻病变中检查的价值。方法:将临床疑诊为输尿管疾病患者首先行IVP检查,从IVP检查中选出输尿管梗阻患者40例再行MSCT平扫为研究对象,将原始资料传至AW4.2工作站,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比单纯IVP及IVP+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在输尿管梗阻检查中的定位、定性准确性。结果:IVP+MSCT确诊38例,诊断率95%(38/40);单纯IVP确诊27例,诊断率67.5%(27/40),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IVP与IVP+MSCT在输尿管梗阻定位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IVP+MSCT平扫对输尿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更准确,并且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既省时省力,又节约检查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急诊超声与CT对腹部钝性伤所致胰腺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腹部钝性伤致胰腺损伤的超声及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例胰腺损伤中:超声术前诊断其中6例,直接征象包括腺体局部回声减低、腺体中断、假性囊肿等,4例漏诊;共6例接受CT检查(包括B超漏诊的3例),CT术前诊断其中5例,直接征象包括胰腺增粗,胰腺腺体内出现低密度、混杂密度或稍高密度区,胰腺外形不连续、或出现垂直胰腺长轴的带状低密度影,1例漏诊;间接征象包括胰周积液、网膜囊积液、腹腔积液等。结论:急诊超声对胰腺损伤的初步诊断可以提供帮助,结合B超、CT检查则能够对胰腺损伤的情况作出更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肺动脉造影(CTPA)相结合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进行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可以得到DEPI、CTPA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通过DEPI、CTPA及两者联合检测三种方法,对肺叶、肺段及亚段水平肺栓塞诊断结果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的χ2检验,分析其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χ2检验发现,在肺叶水平,DEPI、CTPA及两者联合诊断肺栓塞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段及亚段水平,三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亚段水平联合诊断提高了对孤立亚段肺栓塞的检出率。结论:通过将功能性的DEPI与解剖性的CTPA相结合应用既提高了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又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对早期准确诊断肺栓塞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数字X线摄影(DR)和多层螺旋CT(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确诊率,评价其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方法:观察8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DR正、斜位片,MSCT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轴位图像,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肋骨骨折确诊率、漏诊率和疑诊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及癌性腹膜炎(CP)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为两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24例TBP和47例CP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进行确诊,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发生率,结合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TBP组及CP组患者大量腹水,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7%、72.3%,χ2=9.695,P〈0.05)。TBP组以壁层腹膜均匀光滑增厚、肠系膜污垢样改变为主,CP组壁层腹膜以不规则、结节、块样增厚为主。结论:以壁层腹膜改变为基础,综合大网膜、肠系膜、腹水及淋巴结改变CT征象进行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