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地中海海脊底辟带标准层的地球化学特征LuisaDeCapitani等‘标准层’这个术语最先是Cita等(1989)用于地中海东部深海记录关于全新统地层中占据一定层位的薄(厘米级)的黑色的富金属层.细菌成因的锰微结核表示了标准层的特性,它们与细菌群有联...  相似文献   

2.
对ODP164航次获取的沉积物进行了土工性质的测试:(1)在船上对采自开普菲尔底辟、布莱克海脊底辟和布莱克海脊的沉积物进行了常规强度比测试(2)在实验室对采自995A孔(位于布莱克海脊)的沉积物进行了阿特堡界限、小型十字板剪切强度、微型贯入强度以及等应变速率固结试验等项目的测试。研究区域具有沉积速率很高并赋存水合物的特点,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该区域沉积物应力史。根据结果显示,总的来说,布莱克海脊的沉积物除了近表层以外其他层位都表现为明显的欠固结状态。与周围站位相比,位于开普菲尔底辟上的993A孔通过侵蚀或块体坡移作用至少缺失了10m厚的海底表土。  相似文献   

3.
恒春海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其相邻的南海海盆、吕宋火山弧和北吕宋海槽等地质构造单元所反映的特征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弱磁性。推测其地壳性质为陆壳 ,是恒春半岛的南延部分。海脊西侧缓坡为陆缘增生楔 ,可见刺穿现象 ,这些刺穿构造是由逆冲挤压引起的泥底辟。海脊东部受弧陆碰撞的影响而急剧抬升。东部的弧陆碰撞是海脊抬升和增生楔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台湾南部恒春海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大地构造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热带海洋》2000,19(3):33-39
恒春海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其相邻的南海海盆,吕宋火山弧和北吕宋海槽等地质构造单元所反映的特征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弱磁性,推测其地壳性质为陆壳,是恒春半岛的南延部分,海脊西侧缓坡为陆缘增生楔,可见刺穿现象,这些刺穿构造是由逆冲挤压引起的泥底辟,海脊东部受弧陆碰撞的影响而急剧抬升,东部的弧陆碰撞是海脊抬升和增生楔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自从发现地中海存在蒸发岩之后,有关盐危机期间地中海出现的环境变化发生了引人注目的科学争论.特别是,在两种模式之间“深盆一浅水”模式、(许靖华,1973)以及“浅盆地一浅水”模式(Nesteroff1973)存在明显的对立.“深干化盆地”模式预测地中海海面下降至少达1500m,有3种证据支持这一观点:(1)地球物理资料,表明在地中海西部之下存在海洋地壳(Montaclert等,1978),(2)米辛尼亚期前地层的生物记录,验证存在深水环境(许靖华等,1978),(3)地中海边缘形成的峡谷(Clauzon,1973,1982;等).但是,某些资料支持在整…  相似文献   

6.
利用MITgcm数值模式,研究了单海脊地形下的内潮致拉格朗日余流,发现余流结构与内潮结构相对应,从海脊附近沿波射线分布,向东、西两方向流动。与欧拉余流相比,拉格朗日余流在海脊附近呈现辐散的特征,欧拉余流则表现为辐聚的特征。改变地形、正压潮流速等参数,拉格朗日余流结构随之变化。当海脊变宽时,余流随波射线的消失而变得很小且混乱;当海脊变高时,海脊附近逐渐产生向海底方向的流动,与海面反射的余流形成平行的射线,余流整体增强,海脊附近的余流在向外流动过程中增幅减小;当正压潮流速增大时,余流结构基本不变,但在高窄海脊地形下海脊附近的平行射线会逐渐合为一支从海脊顶部产生的流动。  相似文献   

7.
Bkake脊底辟位于Carolina海槽沿海线一系列盐底辟的最南面,底辟引发上覆沉积物断裂,使得流体和气体向海底运移。通过分析位于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的Blake脊底辟处的地震反射资料,得知底辟中心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基底非常浅:底辟处海底向上挠曲了近100m,由2300m左右变为2200m左右。由BSR指示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基底BGHS在底辟两侧约为4.5s,中心上升为4.15s。底辟上部BGHS至海底以下0.05s(40-50m)出现一系列垂向断裂,这一断裂系列分化成一些陡的小断裂,成为通向海底的裂口,它覆盖了大约700m的直径范围。另外还有一些由主断裂及位于底辟中心BGHS附近的分化的次生断裂。气体及其它流体可以沿这些断裂向上运移。本文做了复杂的示踪分析比较不同反射面的反射强度及瞬时频率。底辟中心的低频异常显示强烈的地震衰减,是由流体沿断裂通道(可能是甲烷)的运移引起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沿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运移目前还无法解释其原因。我们推断断裂中的孔隙流体温度及盐度太高以至不能形成天然水合物,即使在远离底辟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深度。另外天然气水合物可能堵住断裂墙以至水的供给太少不能将所有的气体转化为天然气水合物。BSR变浅反映出底辟增加的热流要么由下伏盐的高热导率引起,要么是由流体的热对流引起。孔隙水的高盐度降低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性,对BSR变浅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发现BSR变浅理论上是由于底辟处盐度增加,虽然地质学上似乎难于理解。这一发现表明高盐度的孔隙水对盐结构以上BSR深度的侧向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马里亚纳海槽岩性比较复杂:有玄武岩,根据标准矿物组合,进一步划分为碱性玄武岩,橄揽拉斑玄武岩和石英拉斑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包括凝灰岩和角砾凝灰岩;以及方辉橄榄岩.大部分玄武岩样品是距今五百万年以后形成的,个别岩石样品的形成年龄为八百万年左右.不同类型的玄武岩是含H2O的地幔岩块在底辟上升过程中,局部熔融、分离的产物;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火山砾被水化学分解的物质胶结而成;方辉橄榄岩是地幔岩浆底辟上升直接侵入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伊豆海脊两侧顺时针流涡的若干观测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方国洪等(1995)有关“西北太平洋环流三维结构的计算结果中显示出当黑潮越过伊豆海脊时,由于海脊的阻塞作用,在伊豆海脊两侧出现两个顺时针流涡”的论文,提出若干观测和文献的证据,证实这两个流涡是存在的;还对这些流涡的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探宝号"调查船在2001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及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的地震反射波数据分析、研究和解释,结果表明:(1)南海东北部陆坡段区域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地震剖面上均显示有被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标志的BSR,但两区域构造成因、形式和相关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此两处的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及过程的不同.(2)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域的水合物形成与该区广泛发育的断裂带、滑塌构造体及其所形成的压力场屏蔽环境有关,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则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相关的逆冲推覆构造、增生楔等及其所对应的海底流体疏导体系有关.(3)南海陆缘区域广泛发育有各种断裂带、滑塌构造体、泥底辟、俯冲带、增生楔等,且温压环境合适,是天然气水合物矿藏极有可能广泛分布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印度扇沉积的开始被认为是发生于渐新世到早中新世,其时印度板块和阿拉伯板块碰撞。印度扇长1,500km,最大宽度960km,是阿拉伯海中最大的自然地理构造,东边界是印度大陆边缘/查戈斯-拉克代夫海脊(Chagos-Laccadive Ridge),西边界是欧文-墨里海脊(Owen-Murray Ridge),南部则是中印度海脊(Carlsberg Ridge)。印度扇主要沉积物物源来自于印度河,  相似文献   

12.
85°E海脊是东北印度洋一条重要的线性基底隆起,形成于中生代印度板块北漂过程中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海脊的结构、性质和起源蕴含了东印度洋扩张和印度板块北漂过程的关键信息,然而目前对其构造属性和形成演化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分析了85°E海脊及邻区的重磁异常特征,结合前人对海脊外部形貌、内部结构、深部构造以及东印度洋板块重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结果表明,85°E海脊的形成是热点活动、洋脊扩张、转换断层、扩张中心跃迁以及板块汇聚远程效应等多种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海脊呈现明显的构造分段性,不同分段的结构、性质和成因机制不同。12°N以北的海脊形成于板内热点型岩浆作用;2°~12°N的海脊与NW-SE向和N-S向两期海底扩张的边界高度吻合,是白垩纪东印度洋扩张中心调整和板块重组的产物;2°N以南的阿法纳西-尼基廷海山是随着海底扩张逐渐侵位的热点型海脊,可能与2°N以北的海脊不存在成因上的关联。分析认为,2°~12°N的海脊中段是未来部署地球物理测量、进一步确认海脊性质和成因的关键区域。通过深海钻探揭示海脊不同分段的物质组成和形成时代,是破解85°E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白垩纪印度洋板块重建事件以及热点-洋中脊相互作用机制等重大地质问题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伊豆海脊两侧顺时针流涡的若干观测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方国洪等(1995)有关“西北太平洋环流三维结构的计算结果中显示出当黑潮越过伊豆海脊时,由于海脊的阻塞作用,在伊豆海省两侧出现两个顺时针流涡”的论术,提出若干观测和文献的证据,证实这两个流涡是存在的;还对这些流涡的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探宝号”调查船2001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及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地震反射波数据分析、解释和研究,并对南海北部陆坡、陆隆及其东侧俯冲带等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成藏规律及分布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南海东北部陆坡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地震剖面上均显示有BSR,但两区域构造成因、形式和相关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及过程不同。(2)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域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该区广泛发育的断裂带、滑塌构造体及其所形成的压力场屏蔽环境有关,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则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相关的逆冲推覆构造、增生楔及其所对应的海底流体疏导体系有关。(3)南海陆缘区域广泛发育有各种断裂带、滑塌构造体、泥底辟、俯冲带、增生楔等,且温压环境合适,是天然气水合物矿藏极有可能广泛分布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泥火山常见于碰撞构造地带。地中海海脊增生复合体沿线泥丘的形成与Cretan地壳刚性体向海一侧的后冲断层有关。资料表明泥丘尺度差别挺大。ODP160航次对Milano和Napoli两个泥丘的钻探,得以了解其结构、年代、形成及迷一样的结构变化。本文首次对...  相似文献   

16.
南印度洋海底存在巨大海脊日本“报知”号南极考察船最近证实,南印度洋海底存在着与冈瓦纳大陆分裂有关的巨大海脊群.科学实验卫星利用重力调查方法曾发现南印度洋海域有象海脊群那样的海底隆起物.日本第37次南极考察队为了证实这一发现,决定改变历年的航线,绕道前...  相似文献   

17.
日本海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福寿 《海岸工程》1995,14(1):37-42
本文主要根据地质,地震,磁力,地热,重力等资料,分析了日本海的地质构造特征。日本海是一个广阔的边缘海,四周被大陆架所围。自东北至西南依次为日本,海盆,大和海脊,大和盆地及马海贫。大和海脊由陆壳物质组成,盆地中心则以洋壳为底。热流值高而变率小,说明日本海是一个成熟的弧后盆地,扩张停止于中新世。日本海在更新世最低海面时,与大洋交换断绝,沉积物中含碳比较丰富,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越洋海啸会受大洋海脊的引导以俘获波的形式沿其传播上万千米,其携带的巨大能量会严重影响远场地区、威胁海岸地区的安全。本文基于MIKE21-BW模型,分别模拟0°(直海脊)至90°(直角弯曲海脊)不同弯曲角度海脊上俘获波的传播变形过程,并定量比较其能量分配。结果表明,海脊俘获波传至海脊转弯处,少部分能量会泄露出海脊重新以自由波的形式扩散至整个海域;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与初始海啸波相反方向的俘获波沿海脊传播,反射的能量会随着海脊弯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加;还有一部分能量继续沿着弯曲的海脊向前传播,其随着海脊弯曲的角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碳氢化合物的底部界线LanR.MacDonald海洋气体水合物为水和甲烷的混合物,可能是烃类资源的主矿脉,其有机碳储量比全球石油埋藏量大得多。并且能够与大气层相互作用影响气候循环。在布莱克海脊,钻进海底模拟反射层(BSR)支持关于一个气体水合物地层能...  相似文献   

20.
53°S和66°S之间的太平洋南极海脊(PAR)进行了两个航次的取样,为太平洋南部海底4000km长的地幔构造提供了条件。Castillo等最近报道了53~57°S同位素数据,我们这里报告了56~66°S的资料。与东部微板块北部的多数东太平洋海隆(EPR)相比,PAR53~66°S的样品在Nd-Sr和Sr-Pb同位素图表中一般分别含有低Sr和高Pb。在智利海脊北部和澳大利亚—南极不整合地层(AAD)东部的印度海脊东南部(SEIR)以及30~35°S之间的EPR玄武岩中都可发现这种趋势。为了描绘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