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李国维  杨涛 《岩土力学》2005,26(2):265-269
在复合地基设计中桩土应力比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通过揭普高速公路路堤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现场试验,获得了柔性基础下桩土应力比数值及其随荷载和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柔性基础下桩土应力比要比刚性基础下小得多,它随荷载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呈波浪形变化,其研究成果可为路堤下复合地基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博斯腾湖东泵站地基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析,对中细砂层受外力或地震的作用下,发生振动液化的可能性以及对东泵站厂房基础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确定合理参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冬冬  贾敏才  刘开富  谢新宇 《岩土力学》2007,28(10):2209-2214
根据塑性力学滑移线理论,推导了条形地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的平衡微分方程,然后利用有限差分法推出地基土在极限状态时的有限差分公式,结合边界条件编制出地基承载力计算程序,该程序求解条形地基极限状态下的滑移线区域及相应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值时可以考虑基础埋深、地基土重度、土的内摩擦角、基础与地基摩擦等参数。利用程序,得到了土的内摩擦角与地基承载力系数N? 的对应表,并全面讨论了基础埋深、地基土重度、内摩擦角及基础与地基摩擦角等参数对地基承载力和滑移线形状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桩-网复合地基是近年常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措施,桩土应力比则是复合地基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通过对某客运专线试验段的桩土应力现场测试,得到了路堤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及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和复合地基工作机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路堤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要比刚性基础下小很多,而且需要在桩、网垫层和桩间土的相互作用下,逐渐达到稳定;拉膜效应和土拱效应在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时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网垫层能够有效提高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常州市常裕光学实业有限公司工业厂房工程中,用双桥静力触探试验测试地基土在夯扩桩施工前后的锥尖阻力的变化,来论述夯扩桩对地基上的挤密作用,初步探讨被挤密的地基土的性质变化。  相似文献   

6.
夏力农  苗云东  廖常斌 《岩土力学》2012,33(4):1217-1222
通过对复合地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和地基土沉降后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复合地基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基土沉陷后的沉降、桩体摩阻力分布和桩身轴力分布的变化。分析表明:随着地基土沉降的增加,加固桩体和基础的沉降加大,中性点位置逐渐下降,桩身轴力有所增大;在加强桩中,中心桩的中性点最低,边桩次之,角桩最高;随着地基土沉降的增加,各桩中性点位置差异逐渐减小,桩体上部负摩阻力作用的桩身长度更长,负摩阻力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考虑流变与固结效应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茂田  崔春义  杨庆 《岩土力学》2008,29(2):289-295
土的流变性与地基固结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上部结构与地基变形的时效性,并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对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工作机理及其工作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采用弹黏塑性流变模型考虑土的流变特性,通过有限元方法数值求解Biot耦合固结方程,对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时间效应问题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通过算例计算,对加载后桩筏基础荷载分配和沉降特性及下覆土层中孔隙水压力的扩散和消散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地基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不仅具有Mandel-Cryer效应,而且依赖于土的流变变形,尤其在排水条件较差时更为明显。因此,在分析桩筏基础内力变形的时效性时必须考虑土的流变性与地基的固结作用的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17,(4):1114-1120
有效模拟土一结构相互作用(SSI)和土体非线性特征是进行土质地基条件下核岛厂房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SuperFLUSH软件平台,采用等效线性法描述近场地基非线性动力特征,通过在地基有限区域设置黏性人工边界来模拟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的影响,并利用一维有限元法进行自由场响应分析实现地震动的输入,从而建立土质地基条件核岛厂房结构地震响应分析计算模型。最后,以某土质地基条件下的CPR1000堆型反应堆厂房的集中质量简化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考虑SSI效应和分层土质地基非线性对于核岛厂房结构地震响应特征影响研究,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精度和工程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考虑SSI效应,可有效吸收散射波波动能量,减小结构响应;考虑土质地基非线性效应,加速度幅值在不同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峰值频率明显的向低频偏移,因此,同时考虑SSI效应及土质地基的非线性特征,并将两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核岛厂房结构抗震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深入研究柔性基础下碎石桩复合地基变形力学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单元体桩周土位移模式建立出柔性基础下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方法。首先,根据柔性基础下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上存在相对滑移的特点对现有竖向位移模式进行改进,然后,考虑到碎石桩复合地基桩体侧向鼓胀不可忽视的特征,在位移模式分析方法中计入径向位移的影响,并且由此得到桩侧摩阻力的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对该模型的受力分析得到复合地基加固区压缩变形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反映桩土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复合地基桩土滑移的特征,而且能考虑碎石桩体鼓胀变形对复合地基沉降分析的影响。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多向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中刚性桩筏基础的计算方法。基于剪切位移法,采用传递矩阵形式分析了竖向荷载下桩顶面-桩顶面相互作用;引入修正桩侧地基模量,采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水平荷载下桩顶面-桩顶面相互作用;基于层状弹性半空间理论,分析了多向荷载下桩顶面-土表面、土表面-桩顶面、土表面-土表面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桩土体系柔度矩阵,得到了多向荷载下层状地基中刚性桩筏基础的受力和变形的关系以及桩的内力和变形沿桩身分布规律。通过与有限元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修正地基模量的优越性,并对多向荷载作用下的桩筏基础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平力将会引起桩筏基础的倾斜。  相似文献   

11.
冷库地基土冻融时对建筑物破坏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某冷库在运行过程中地基土冻结十五年后,其最大冻结深度达8.5米,冻结地基土已失去原有的物理性质。但冷库建筑物经受了冻胀和沉陷破坏。 该冷库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宽31.5米,长49.5米,四周填充43厘米的砖墙,柱网距为4.88×4.88米(图1)。冷库冻结间的温度为-15℃至-23℃,地下水埋深0.8米,基础下为截面300×300毫米长4.8米的钢筋混凝土方桩支承.冷库基础下部冻土与各单体桩群冻结成为一整体,可视为一冻结筏基,外柱墙基均未冻结,但亦受到冻结土温度的影响,使外柱地基土的温度下降。冻结筏基形成后,冻土强度从上至下(-11C—0℃)从中到边墙(-11℃—-4℃—0℃)随温度递增而递减。 地基冻结是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即在受压情况下冻结的。后又经过长时间的融化,以及冻融土的土质条件不同,厚薄不一,致使建筑物基础冻胀,冻融沉降极其复杂。在此我们仅对冷库地基土冻融对建筑物破坏作一些剖析,并从这一实例中得到一点启示,提出来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2.
柔性基础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考虑复合地基中各种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对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力学性状作了初步的数值模拟分析,找出了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桩土间的荷载分担、荷载沿深度变化和传递、桩土间相互作用、变形特性等力学性状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厂房桩基础设计为“洛阳铲”成孔灌注桩,不适宜该地基土且未考虑填土负摩擦的影响,加上部分桩基施工过程中未达到持力层,从而导致厂房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沉降开裂。通过在原厂房承台中置入树根桩,并对承台进行了加固处理,使厂房不均匀沉降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铜官山选厂厂房属沿山坡坡面成阶梯状而建成的老厂房,其地基挡墙通常即是上排厂房的挡土结构物,又是下排厂房的内侧墙。由于承受载荷的复杂性珈上年久失修,其中铜浮车间内侧挡墙出现明显的破坏。本文简述针对该厂房所进行的地基基础工程勘察,地基挡墙加固设计和锚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1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情况在下部为含砂土地基中开挖基坑时,如果周围降水效果不好,极易从桩间发生涌水涌砂现象。如果基坑周围某处缺少支护桩,就会使该处涌水涌砂更加严重。长春某厂子午胎车间箱形基础基坑开挖便是如此。该基础基坑防护灌注桩和降水井点的布置见图1。目2Fig.21.2、68-6ap钢管(多根)33一木方;4一护桩;5一承台;7一钻孔;9一建筑基础;10一厂房;11一地基土;12一淤泥;13一砂层基坑从左至右。开挖深度逐渐增大,右侧坑边开挖到砂层后,发生严重涌水涌砂现象。图1中A处缺少一根防护桩,该处涌水涌砂现象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及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及相互影响时,基础总体沉降和差异沉降随楼层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趋势,上部结构中存在次应力,弯矩和轴力比常规法设计偏大;随楼层的增加,桩体对荷载的分担比在减少,土体分担比在增加;随着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加,荷载向角桩、边桩集中;增加筏板厚度,能减少一定的差异沉降和基础平均沉降,从而减少上部结构的次应力,提高地基土的荷载分担比,同时筏板下桩顶反力分布更不均匀,因此需要从筏板受力,以及考虑筏下桩、土的受力来综合确定一个合理的筏板厚度,使设计安全经济;随着地基土变形模量的提高,地基土分担的上部荷载增加,桩顶反力趋向平均,筏板最大弯矩逐渐减小。桩筏基础在均匀布桩条件下呈中间大边缘小的“碟型”分布。差异沉降是由于上部结构次生应力和筏板内力产生的。通过对地基土刚度以及桩长、桩径、桩距等五种桩基刚度的调整,并分析不同刚度对基础差异沉降影响可知:改变桩长的布桩形式并结合地基土刚度调整的中心布桩形式是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在公路工程的软基处理中得到了应用,而在这些工程中路堤是一种柔性基础,与CFG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刚性基础假设不同.利用ABAQUS大型通用性有限元软件研究了桩长、桩土模量比、垫层厚度和模量、路堤土模量、桩端土和桩间土模量比对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得出了桩长、桩与桩间土模量对桩土应力比n有很好调控性,垫层刚度对桩土应力比影响不大,垫层效应主要体现在垫层厚度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离散元法用于块石土强夯过程模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深厚松散块石土中强夯加固机理问题,引入离散元法,采用一定级配条件下的平面圆盘模型,模拟了夯击作用下松散块石层的变形过程,反映出夯击能量在地基土中的传播特征。数值分析成果与实测资料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解磊 《工程地质学报》2013,21(6):871-877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地区,例如沈阳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降水,工程完毕后停止降水又使水位恢复。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地基土抗剪强度的变化、地基的回弹或沉降、渗透破坏引起地表塌陷等岩土问题,尤其是地基承载能力和既有建筑物的沉降是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岩土问题。对于辽沈地区,大多数文献只给出定性的回答,但工程设计需要的是定量回答,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通过模型试验模拟粗砂地基上的浅基础,通过静载荷试验、水位观测、水压力和土压力传感器测试等方法测试地下水位升降时,粗砂地基的承载力、土中应力及基础沉降等的变化规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数值仿真分析,提出了利用拟合公式的方法弥补数值仿真分析与模型试验误差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密实的粗砂土地基,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地下水位上升前后会降低,降低幅度达26%,主要原因是地基土抗剪强度降低导致承载力减小;在基础上施加一定荷载后,无论地下水位升和降,基础都会产生附加沉降。水位升高4.3m,沉降为0.565mm,主要原因是地基土的承载能力降低。水位下降4.3m,沉降0.315mm,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中有效应力增大;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FLAC3D 可以较好地模拟试验过程,可用拟合公式的方法修正饱和砂土出现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该工业厂房平面尺寸为42.0×21.0米,高八层(39.6米)。预制短柱装配式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箱形基础46.0×25.0×3.9米,座于“褐黄色表土层”上。该处地基土层特征见图1。由图可见,在负二十余米标高处缺失上海地区正常的“暗绿色硬土层”,持力层范围内几乎均为全新世淤泥质软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