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多源水深数据融合的海底高精度地形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多源水深数据构建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张力样条插值算法和“移去-恢复”法的多源水深数据融合处理技术,基于该方法选取实验区,利用多波束、单波束、历史海图等多源水深数据进行高精度海底地形融合试验,并针对多源水深融合技术缺少误差评估的现状,利用split-sample方法对融合结果进行水深不确定性评估,形成融合结果的可靠性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方法无论是在数据稀疏区还是高密度区都达到了较好的融合效果,既保留了高分辨率水深数据的细节信息,又较真实的反映了研究区海底地形特征,且构建的海底地形精度可靠,误差百分比集中在0.5%。本文整套数据融合和结果评估方法可为多源水深数据融合的海底高精度地形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对各个传感器的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的过程,是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层次共性关键技术。以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基础,对 AIS、雷达与声呐多源探测信息融合算法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提出适应水下安防系统的多源信息融合与报警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方案,对实际应用情况做了简要总结,经验证该技术能够较好应用于水下安防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分级报警中。  相似文献   

3.
在多源遥感影像融合中,基于传统PCA变换的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光谱分辨率受到较大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CA变换的多源遥感影像像素级融合方法,通过在传统PCA变换融合算法基础上引入小波变换融合,保留了多波段遥感图像光谱特性的有用信息,进一步提高融合后遥感影像的效果。给出实验的融合结果,并与传统PCA变换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种保持局域特征的多源海冰图像融合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冰分类。本文提出的多源海冰图像融合方法包括保持空间局域融合和保持特征局域融合两方面。首先,通过学习得到投影矩阵和相似矩阵。投影矩阵将多源像素进行投影变换,得到保留像素空间局域特性的融合向量。相似矩阵度量像素特征间的相似性,通过拉普拉斯特征分解,得到保留像素特征局域相似性的融合向量。然后,将空间融合向量和特征融合向量进行像素综合,得到融合图像。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一种滑动集成分类方法进行融合图像像素分类。提出的分类方法利用滑动集成的特点,在分类时增强刻画了海冰局域特性。由于本文的保持局域融合框架不仅刻画了海冰在物理空间中的邻接关系,而且考虑不同海冰类型的特征关系,因此其在多源图像(多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海冰分类任务中表现优异。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保持局域特征融合的多源海冰图像分类方法有效提升了海冰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5.
丁一  曹丛华  黄娟  钟山  王宁  胡伟  高松 《海洋科学》2015,39(2):85-90
在分析黄海绿潮卫星遥感监测需求基础上,设计了绿潮多源卫星遥感业务化监测系统。系统设计包括:卫星数据源选择,多源卫星影像绿潮信息提取方法、多源监测结果融合方法和绿潮信息提取总体流程,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研发语言和平台选择,以及监测报告、数值模拟初始场等产品的设计。为其后的系统研发中的中低分辨率信息提取、多源监测结果信息融合等关键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和方法。系统研发后可为黄海绿潮防灾减灾应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绿潮监测信息。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源地理空间数据集成和融合理论,研究了基于ECDIS的多数据源支持技术。介绍了常用的多源海图数据及其使用原则,分析了ECDIS多数据源支持技术的特点及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常用多源海图数据集成方法,从数据可用性角度探讨了提高国产电子海图系统适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基于模板的数字地图编绘技术,建立了各类数据处理模型,将制图者的编绘经验融入到模板中,从技术上保证了数字地图编绘的实用性,满足了地理信息获取和地图制图出版的双重要求,实现了数字地图和纸质地图的一体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源空间数据应用的需求,在分析已有数据融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GIS技术,建立空间数据融合的基本模型,并介绍几大类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空间数据融合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分析讨论了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由多种AIS监测平台获取船舶信息的方法,探讨基于AIS的海洋环境目标监测技术。介绍了AIS信息获取和融合技术,提出了同类传感器多源融合与异类传感器多源融合的模型,描述了船只目标信息提取与应用技术。通过收集处理AIS信息,可以大大扩展船舶的监视范围,对于提高船舶动态的监控能力和海上安全的保障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数字地图点状符号自动识别难题,提出了运用认知理论进行点状符号智能识别的技术方法。首先对地形图点状符号进行几何特征处理,获取图形的角、圆、面积等特征信息;通过分析符号图形的拓扑属性,计算欧拉数、矩特征等量化指标;最后依据多分类器的处理和先验知识库,来对点状符号进行类别划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认知理论的地图点状符号识别成功率高、运算速度快,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数字地图研究领域存在的点状符号识别难题。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近几年海底资料信息化的发展概况,在全面分析海底数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以及空间数据引擎SDE,对海底数据的存储组织结构、分布集中式数据库体系、归一化空问库技术以及海底元数据管理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系统地提出了一套海底综合数据的整合方法,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对其进行有效的集成和表达,统一组织管理这些海底数据资源。同时,应用该海底数据集成与管理方法,建设以渤海工程地质数据为主的渤海范围内的海底综合数据库,实现了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专业领域的海量海底数据的整合,满足渤海油田工程地质环境探测和海洋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
空间信息系统原理(二):空间信息系统数据的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空间信息系统(SIS)获取空间信息数据的三种最主要的方法:地图数据采集、遥感(RS)数据采集和GPS数据采集,并介绍了RS与GIS、GPS与GIS的集成。  相似文献   

13.
空间数据查询效率的优劣决定着三层体系结构空间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空间数据缓存技术是提高空间数据查询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数据缓存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如何利用数据缓存技术来构建空间数据缓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Microsoft新的数据缓存技术,借助常用的格网索引,在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端开辟空间数据缓存区,以降低数据的传输量,减少用户的请求响应时间,从而提高空间数据查询效率。在利用版本控制技术实现空间数据缓存的同时,解决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问题,确保空间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张威  郭黎  贾占永 《海洋测绘》2007,27(5):14-18
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一直是GIS研究的关键,空间数据集成与空间融合技术是实现数据共享的主要途径。具体到不同的空间数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类型,融合的方式也不同。对栅格数据融合的几种常用算法进行了探讨,针对数字地形图与遥感图像的融合,改进了几种常用算法,对各种算法的融合效果给出评定,展望了数据融合的发展方向,并指出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Oracle的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孟庆君  王飞  刘健  孙永 《海洋测绘》2004,24(5):46-50
分析了面向对象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并对Oracle Spatial组件中空间数据存储结构及对象关系数据模型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给出了Oracle数据库中使用对象关系数据模型和元数据表存储空间数据的构建方法,以及地图索引、元数据表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肖鹏  王悦东  李安龙 《海洋信息》2020,35(1):40-45,51
针对目前"数字海底"建设中存在海底调查数据集成管理与三维可视化表达不足等问题,本文采用GIS技术,以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北海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空间数据集成理论与三维建模方法,建立了埕北海域三维海底空间数据库,实现了研究区域地形数据、地层数据、钻孔数据、表层沉积物数据的有效组织管理与可视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ArcGIS Engine 10.0,结合.NET平台,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下,利用C#语言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C/S (Client/Server)架构的三维海底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设计了一套面向埕北海域的三维海底虚拟仿真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7.
赵春燕 《海洋测绘》2005,25(3):45-47,50
基于空间数据格式的多异性和兼容性较差的特点,以及地理空间数据互操作的要求,分析了空间数据的多尺度的特征,提出基于可缩放矢量图(SVG)文件格式组织空间数据,对不同分辨率的空间数据采取分级表达,并描述不同尺度空间数据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空间数据仓库元数据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空间数据仓库元数据的概念、功能及元数据系统的组成要素,重点研究了空间数据仓库元数据系统的设计,提出了邦联式与客户机/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相结合的系统结构设计方案,并进一步设计了空间数据仓库元数据系统的功能和元数据库信息模型。该系统研究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较好地解决空间数据仓库中海量数据的管理、共享及互操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Biodiversity map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In the past, biodiversity maps were largely generated using patchy occurrence data from a range of data sources. Currently, substantial species occurrence data are readily available for large parts of the world and are accessible programmatically. Considering both the observed and expected changes in species distributions, and hence biodiversity, in response to present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 it is important to utilise readily available species occurrence databases to generate temporal and spatial biodiversity maps. In this study biodiversity maps were generated for three generic functional groups within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of South Africa: zooplankton, fishes and benthos. This was achieved by stacking individual species-distribution maps. Freely available occurrence data from the Ocean Bio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BIS) were accessed for this purpose. Ensemble species-distribution modelling, employing five widely used statistical methods, was used to generate species-distribution maps for each functional group. The resulting spatial patterns of biodiversity for the three functional groups were largely in agreement with known patter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ighlight the value of open-source occurrence and environmental data to generate biodiversity maps that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in future spatial prioritisation or planning for management of marine areas and in environmental-change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多规合一”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设计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鸣岐  杨潇 《海洋通报》2017,36(6):675-681
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中存在的矛盾,即规划内容重叠,规划部门盘根错节和空间事权分散。究其根源,在于各规划间存在技术障碍,规划体系不成熟以及缺乏与陆域规划的衔接。海洋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关键在于理清规划层级之间、规划主体之间、海洋空间规划与其他涉海规划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套制度"的总体构想,以及目标战略融合、数据与标准融合、规划范围与规划期的融合、规划与政策融合、主体部门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