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小黑山岛人工鱼礁区为研究区,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该海域三种习见肉食性软体动物长蛸(Octopus minor)、短蛸(Octopus fangsiao)和脉红螺(Papana venosa)的营养生态位,进而判断物种种间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食物来源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蛸、脉红螺、短蛸,其中长蛸食物来源包含短蛸食物来源范围,但脉红螺与两种蛸类食物来源无交叉;营养级由高到低依次为长蛸、短蛸、脉红螺。长蛸与短蛸营养生态位重叠比例较高,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与短蛸相比,长蛸营养级更高,食物来源范围更广,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脉红螺的营养生态位与两种蛸类无重叠,其营养级比两种蛸类更低,且无捕食或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2.
“多规合一”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设计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鸣岐  杨潇 《海洋通报》2017,36(6):675-681
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中存在的矛盾,即规划内容重叠,规划部门盘根错节和空间事权分散。究其根源,在于各规划间存在技术障碍,规划体系不成熟以及缺乏与陆域规划的衔接。海洋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关键在于理清规划层级之间、规划主体之间、海洋空间规划与其他涉海规划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套制度"的总体构想,以及目标战略融合、数据与标准融合、规划范围与规划期的融合、规划与政策融合、主体部门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关注了浮游植物群落对人工鱼礁建设后短期内的响应,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小黑山岛海域 2013—2016 年 12 个航次的现场调查,共鉴定出 75 种浮游植物,硅藻是该海域最主要的浮游植 物类型;研究区域内叶绿素 a 浓度范围为 0.22 ~ 9.46 ug/L,Shannon 多样性指数 (log2) (H'') 范围为 0.76 ~ 3.06,Pielou 均匀度指数 (J'') 范围为 0.28 ~ 0.77。鱼礁建设前后海水环境因子变化较小,且礁区内外差异不显著,鱼礁建设后变化主要有3 点。Pb 和 Hg 浓度有所降低,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航次及站位增多。于叶绿素 a 浓度、H''和 J''均有所下降,礁区内外叶绿素 a 浓度无明显差别,且礁区的 H''和 J''高于非礁区。盂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化,但礁区内外无明显差别,具槽直链藻是该海域全年性的优势种。典范对应分析 (CCA) 表明影响站位和各浮游植物在分析图中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不是人工鱼礁建设而是季节变化。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溶解氧、NO3-N、水温、悬浮物和 As 影响,其中 As 浓度虽然优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