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杰萨错生态旅游区是一处以湖泊、温泉、冰川、山岳、野生动物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配套性好,集观光、探险、科考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本文介绍了该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开发定位。  相似文献   

2.
敌布错—嘎仁错生态旅游区是一处以高原湖泊、生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综合生态旅游区。区内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内容丰富,集观光、探险、科考于一体,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麦嘎生态旅游区是一处以土林,温泉,冰川,草原,野生动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区内景观类型多,品位高,功能齐,融观光,探险,科考于一体,集独特性,唯一性,崇尚性于一身,景区内的核心景观布多藏布万佛壁世所罕见。本文介绍了该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对资源特色作了概要评价。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措勤县扎日南木错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处以湖泊,生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综合生态旅游区,品位高,集观光性,教学性,科考性与探险性于一身,具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着重介绍了该区旅游资源概况,并提出了持续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青海省内不同含煤盆地资源赋存地质规律的认识,结合赋煤构造单元划分和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青海省划分为沙漠戈壁、草甸湿地、高原山地、冰川河源和高山河谷五大生态赋煤区,研究和分析了不同赋煤区的资源、生态和经济特征,提出研究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柴北缘沙漠戈壁生态赋煤区下一步资源勘查勘查开发的重点区域,祁连山草甸湿地生态赋煤区需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开展资源勘查开发,其他分区的资源均在资源、经济与生态方面不同时具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是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发展的有力抓手。在探讨冰雪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从分析中国冰雪旅游发展历史经纬的角度,诠释了中国“冰雪+”全域旅游模式的发展过程,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剖析了“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内生-外衍机制,通过分析“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域差异性,构建了一套“冰雪+”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体系:东北地区冰雪产业发展模式、泛京津冀地区冰雪体育赛事模式、陕甘宁新冰雪-丝绸之路文化发展模式、青藏高原自驾探险与观光模式、大香格里拉地区冰川观光度假模式、南方地区冰雪休闲体验发展模式。尽管在北京冬奥会红利与国家全域旅游政策的助推下,冰雪旅游实现了“量”的跃升与融合发展,但其因冰雪的本质属性,既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又受到市场竞争与冰雪科技发展等的强烈影响。最后,建议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规划决策机制;平衡利用冰、雪资源,适度开发冰川旅游资源,挖掘冰雪文化资源,发掘冰雪科技类资源;走综合发展道路,增强冰雪旅游业抗风险的韧性。  相似文献   

7.
<正>印度喜马拉雅山区流域17%的面积被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覆盖,大约有32000km2,其中,冰川共计在9000条以上,储存了大约12000km3的淡水资源.这些冰川对维持区域生态的稳定和调节河流径流供水具有重要意义.各流域的冰川分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22,(2):347-352
川西高原地区的典型地质遗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极具美学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性调查研究,仅有部分地质遗迹分布区建成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旅游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程度较大,不能满足川西高原全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整体发展需要。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通过调查及系统资料收集,对川西高原地区地质遗迹的主要分类、分布规模、空间区划等特征进行研究,基本确定该地区的地质遗迹共分为三大类、十一类、二十四亚类;整体分布区划分为三个地质遗迹分区(川西北高原地质遗迹分区、横断山高山峡谷地质遗迹分区、邛崃山-大雪山极高山地质遗迹分区)和十三个地质遗迹小区(石渠丘状高原-高平原地质遗迹小区、壤塘-黑水中起伏高原地质遗迹小区、若尔盖湿地地质遗迹小区、金沙江中游峡谷地质遗迹小区、沙鲁里山极高山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小区、雅砻江中游峡谷地貌地质遗迹小区、九寨沟-黄龙高寒喀斯特地貌地质遗迹小区、雪宝顶极高山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小区、汶川-茂县峡谷地貌地质遗迹小区、四姑娘山极高山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小区、丹巴矿山地质遗迹小区、贡嘎山极高山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小区、踏卡矿山地质遗迹小区),为后续挖掘旅游开发价值并进行全域旅游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川西高原地区的典型地质遗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极具美学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性调查研究,仅有部分地质遗迹分布区建成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旅游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程度较大,不能满足川西高原全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整体发展需要。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通过调查及系统资料收集,对川西高原地区地质遗迹的主要分类、分布规模、空间区划等特征进行研究,基本确定该地区的地质遗迹共分为三大类、十一类、二十四亚类;整体分布区划分为三个地质遗迹分区(川西北高原地质遗迹分区、横断山高山峡谷地质遗迹分区、邛崃山-大雪山极高山地质遗迹分区)和十三个地质遗迹小区(石渠丘状高原-高平原地质遗迹小区、壤塘-黑水中起伏高原地质遗迹小区、若尔盖湿地地质遗迹小区、金沙江中游峡谷地质遗迹小区、沙鲁里山极高山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小区、雅砻江中游峡谷地貌地质遗迹小区、九寨沟-黄龙高寒喀斯特地貌地质遗迹小区、雪宝顶极高山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小区、汶川-茂县峡谷地貌地质遗迹小区、四姑娘山极高山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小区、丹巴矿山地质遗迹小区、贡嘎山极高山冰川地貌地质遗迹小区、踏卡矿山地质遗迹小区),为后续挖掘旅游开发价值并进行全域旅游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小冰期以来羌塘高原中西部冰川变化图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运用地理信息图谱理论与方法,以地形图、航空相片、Lantlsat TM和ETM+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分析了羌塘高原中西部小冰期至2000年代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这里虽仍有部分冰川存在前进,但冰川整体呈萎缩状态,而且近几十年来,冰川退缩加剧.与同一区域的普若岗日相比,研究区冰川更为稳定.与其它山区冰川相比,这里由于是极大陆型冰川区,所以冰川较其它山区冰川相对稳定.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是该区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巴塘措拉间歇喷泉区是四川西部新近发现的一个旅游胜地。这里有间歇喷泉,康巴第一圣湖,原始森林,草原,雪山,银矿,佛教圣地措普寺以及高山盘羊,马鸡,喊鱼等众多景观,无不处处渗透出香格里拉的神韵。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域内旅游资源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浅析了主要自然景观成因,提出了开发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2.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彭建 《中国岩溶》2007,26(2):183-188
选择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 — 黄果树景区为例,通过分析主要制约因子,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表明,黄果树风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为21 933人次/日,生态环境容量为51 354人次/日,经济环境容量为98 716人次/日。空间环境容量成为制约景区提高接待规模的主要限制因子,平日一般不会出现超载的问题,周末存在局部超载的情况,而在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接待规模远远超出其旅游环境容量,景区常常出现整体性超载。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游客分流、及时发布旅游接待信息以及加强未成熟景区的开发等措施,以缓解黄果树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宝兴县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种类多,品种齐,与宝兴县其他旅游资源相得益彰,是宝兴县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宝兴县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考察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四川华蓥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蓥山地质公园不仅地质遗迹景观特色鲜明,而且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也极为丰富,从而构成了类型多样、优势突出的旅游资源组合。针对地质公园的开发,提出了从生态旅游角度对旅游产品创新,并就地质公园的旅游市场定位和旅游商品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的地学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可划分为岩石圈旅游资源等4个大类、地质旅游资源等11个基本类型、地层旅游景观等18种景观和黔江县上白垩统正阳组剖面等107个景区(景点)。它们具有类型齐全、分布广泛、岩溶精品和森林独特的特点。从加强岩溶旅游资源调查等6个方面入手,就可提高对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6.
南太行山(河南部分)的洞穴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太行山(河南部分)拥有丰富的洞穴旅游资源,洞穴类型分为岩溶洞穴、崩塌洞穴、古采矿洞三类。其沉积可划分为化学沉积、崩塌堆积、流水机械沉积。洞穴发育与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都有密切关系。有效开发利用这些洞穴资源,可采取综合开发、营造洞穴文化、完善洞穴景观、提高洞穴的科学内涵等方式,对实现南太行(河南部分)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建平潭岛旅游地质资源特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福建平潭岛又名海坛岛 ,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点 ,不但有着秀丽无比的海域风光 ,别具一格的海岛民俗 ,最具特色的还是它的地质地貌景观 ,专家们称之为“天然的地学博物馆”,具备广阔的旅游地学资源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胡蔷 《贵州地质》2009,26(3):228-230,240
本文扼要地从岩溶地质景观、变质岩地质景观、古生物群遗迹、地热等方面论述了贵州旅游地质资源,并探讨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贵州旅游地质资源,以期达到发展贵州旅游经济,服务于贵州旅游业。  相似文献   

19.
闫永福 《城市地质》2002,14(3):33-35
张北县旅游学资源丰富,古冰缘现象、古冰川遗迹、细石器产地均为坝上地区首次发现。在现有的旅游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寓科学考察于旅游之中,定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