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碳酸盐岩锶同位素比值测定中的残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经HAc溶解后的碳酸盐样品的残渣进行分析,验证了碳酸盐岩中所合非碳酸盐组分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较高的事实,同时也论证了HCl溶解碳酸盐岩样品的不足,即造成非碳酸盐的溶解,从而导致^87Sr/^86Sr同位素比值质谱测定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2.
锂同位素及其地质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锂同位素示踪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锂有两个稳定同位素:^6Li和^7Li。自在界锂同位素的组成变化很大,其δ^6Li值变化幅度超过60‰,现代大洋水的δ^6Li值为-31.0‰,洋中脊玄武岩(BORB)的δ^6Li值为-4.7‰--3.7‰,由于锂同位素存在大的分馏和不同地质体中在截然不同的δ^6Li值,因此锂同位素地质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目前,锂同位素在研究星云形成过程和宇宙事件,洋壳蚀变和海底热液活动,壳-幔物质循环和板块俯冲作用过程,判断卤水起源和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中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铅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给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研究茶叶中重金属铅来源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大量的茶叶炭化、灰化条件试验和铅的分离、纯化、富集与质谱测定试验,拟定了一套茶叶中铅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方法:将称好的茶叶置于瓷坩埚中,在电热板上小火炭化完全后,移入马弗炉中灰化,用盐酸溶解灰分,转化为混合酸介质,然后上柱分离解吸,蒸干并上质谱测定.该法打破传统,改用盐酸溶解灰分,克服了用硝酸溶样总是有棕色沉淀物的难点.利用这一流程测得的茶叶样品的 207Pb/206Pb的精度( 2σ)优于± 0.05%. 208Pb强度一般均在 1 V以上.监控分析流程的国际标准物质 NBS 981的 207Pb/206Pb为 0.914 49± 0.000 04(其证书值为 0.914 64± 0.000 33),全流程本底铅为 1.6× 10-8量级.  相似文献   

4.
王林森  张利 《矿物岩石》2003,23(2):44-48
随着超净化实验室条件的完善以及多接收同位素质谱技术的成熟,铅同位素双稀释法倍受关注。用双稀释法测定铅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原理,以及^204Pb—^207Pb双稀释剂的配制和标定方法。通过对标准物质NBS981和地质样品的分析测定,表明用双稀释法测定铅同位素比值,可以有效校正由质谱分析造成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Cu同位素测定中的干扰评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是高精度测定铜同位素的新方法,然而在测定中也可能存在干扰。为此对MC—ICPMS Cu同位素测定中的可能干扰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对所用标准物质和试剂进行了纯化,所用标准物质和试剂对Cu同位素的同质异位素干扰可以忽略;(2)运用K和/参数进行了讨论,其中K为样品中的Cu浓度与标准溶液中Cu浓度的比值,f为在一定Cu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干扰信号相对于^63Cu真实信号的比值。理论模拟表明,当K值小于1时,即使在质量为63处的干扰很小,对ε^65 Cu的影响也可能很大;(3)通过对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的对比,发现对所用的试剂而言质量数为65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4)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当样品中Cu的浓度是标样中Cu的浓度的0.5~4倍时,测试获得的样品的ε^65值与其真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5)对潜在的基质效应重点研究了Fe和Co对Cu同位素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Fe/Cu〈100,Co/Cu〈7时,Fe,Co不影响Cu同位素比值的测定;(6)10个月的重现性研究结果为ε^65=3.5±1.0(2SD)。该测定值在误差范围内与文献报道的值一致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岩Sr同位素比值的选择性溶解及测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碳酸盐岩的Sr同位素比值测定由于采用盐酸溶样,虽然具有溶解迅速的优点,但同时也使非碳酸盐组分被溶解而往往导致测定值偏高,同时也增加了Sr分离与纯化的难度,因此,我们考虑用弱酸来溶解碳酸盐岩矿样,以改进传统方法的不足,实验中采用醋酸作为溶解介质,对比了不同浓度的醋酸的溶解效果,对较难溶解的白云岩样品作了弱酸溶解实验,同时比较了2.5mol/L盐酸和4mol/L醋酸溶样后的测定结果和测定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岩Sr同位素的选择性测定技术可以使溶解对象局限于样品中的目标组分-碳酸盐岩,防止样品中的非碳酸盐岩组分的溶解,避免过多的杂质进入溶解液,使碳酸盐岩中的微量元素-Sr(通常含量在10^-4-10^-5范围内)的员位素比值测定趋于准确和可靠。同时也减少了杂质元素的干扰,便于Sr分离与纯化。  相似文献   

7.
选取了碧大群铜矿床中筏子坝、阳坝和大茅坪三个黄铜矿矿脉中的黄铜矿物样品,通过大量的条件实验及方法研究,用溶解法获取了黄铜矿中的液态包裹体中流体并得出了与实际地质背景一致的Rb-Sr等时线年龄,建立了黄铜矿中液态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铂族元素(Os,Ir,Pt,Ru,Rh,Pd)具有强亲铁性和强亲铜性,为一组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的相容元素,铂族元素包含两个同位素衰变体系(^190Pt-^186Os和^187Re-^187Os)。近年来,铂族元素和Re-Os同位素在研究各类不同地持作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地幔岩石的研究中,作用独特,效果显著。由于地幔岩石的铂族元素含量较低,因此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以往的分析方法(如常规的ICP-MS和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含10^-9-10^012级低含量铂族元素的产品分析精度一般较差(>15%-100%)。所采用的分析流程通常也无法同时获得样品的铂族元素含量和Os同位素比值。本文采用新的熔样方法(HAP-S高温高压釜酸溶法),新的化学流程(溶剂萃取和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和新的分析仪器(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和负离子热电离质谱N-TIMS)。用同位素稀释法对低含量地幔橄榄岩样品同时测定的铂族元素含量和Os同位素比值,获得了高精度的分析结果。对所分析的地橄榄样品中的铂族元素分配曲线和Os同位素组成的地质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微量地质样品铼锇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的高精度测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采用新型IsoProbe—T热电离质谱计测定Os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和Neptune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测定Re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化学处理采用Carius管溶样、小型蒸馏法分离和微蒸馏法纯化提取Os以及阴离子树脂交换分离Re的方法。采用IsoProbe—T质谱计测定Os同位素组成具有灵敏度高和精度高的特点。对溶液标样,采用多法拉第接收器系统测定Os总量低至0.2ng的样品时,平均^192Os^16O3-离子流强度可达100mV以上并可维持约20min,其^187Os/^188Os同位素比值的测定精度可优于0.1%(1RSD)。采用所建立的化学分离流程和高精度质谱测量方法,测定了铂族元素橄榄岩标样WPR-1中Re、Os含量和Os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值在误差范围内吻合。  相似文献   

10.
用连续流同位素质谱对水样中溶解无机碳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使用德国Finnigan公司DeltaPlusXP同位素质谱仪和GasBenchⅡ在线制样装置对实验室制备的四个实验室标准进行了反应流程、平衡时间、信号强度、数据精度、标准稳定性等检测,结果显示平衡时间大于4h检测信号达到稳定,同时发现44CO2信号强度和水样中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信号强度来计算原样品中的DIC浓度。在四个实验室标准中,由NaHCO3配置的标准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和精度,可以作为测试的工作标准。本方法测量水样中溶解无机碳的δ13C分析精度为0.1‰。本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自然界各种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延河 《地学前缘》1998,5(2):275-281
文中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成矿溶液来源,研究水岩反应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最新进展;提出水岩相互作用是一个连续的演化过程,可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交换温度、水/岩比及体系的平衡、封闭情况是不一样的。以太古宙条带状硅铁建造为例,介绍了硅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新进展,证明了太古宙条带状硅铁建造为海底喷气成因,条带状构造与海底热液的周期性喷发有关。文中还介绍了氦同位素在示踪幔源组份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我国东部油气区天然气中的氦、氩、二氧化碳等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地幔;根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特征,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活动,结核的一个圈层可能代表了一次大的海底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硅质岩和层状矿体氧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晓梅  丁悌平 《地球学报》1994,15(Z1):124-130
作者对大厂地区泥盆纪地层中的不同成历的硅质岩进行了系统的硅氧同位素研究。其中一种是与矿化无关的浅海放射虫硅质岩,其硅质来自海水的溶解硅,表现出低的负δ30Si值和变化较大的δ18O值;另一种岩石可能属海底喷气成因,表现出你的负δ30Si值和均一的δ18O值,与硫化物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寒武纪是生命的开端,化石则是生命开始的直接证据,因寒武纪地层对揭示生命的成因具有重大意义,多年来寒武纪地层是众多学科领域关注的热点。对寒武纪的研究,在古生物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是对于这些生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研究还仅停留在定性阶段,仅限于利用环境指标反应环境的变化。而且,经过成岩作用过程,沉积岩可能已经改变了与海洋所达成的化学平衡。Longinelli等(1973)提出了利用沉积磷酸盐与水的氧同位素平衡的方法计算沉积阶段的古水温,这一温度计为利用小壳化石壳同位素组成计算古水温提供可能。但是,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前提条件是:小壳化石的磷酸盐壳质是原生的。小壳化石在存在于寒武纪底部白云岩层,在华南分布广泛。采样点位于云南省会泽县大海乡乡村公路旁。化石形体上呈圆锥型,具有坚硬的磷酸钙壳体,体腔常被石英充填。化石含量高的地层可富集成矿,例如贵州织金磷矿属于这种矿床类型。经过磷酸的浸泡,化石壳饰已被破坏,扫描电镜下呈现不规则的溶蚀坑。偏光镜下化石的横截面上可以看到石英填充物晶形完好。对采集样品进行了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小壳化石的磷酸盐部分比碳酸盐部分含有更高的REE;Mn/Sr 按 SSF2<FB<SSF1<DH-23 递增,体现了小壳化石中的磷酸盐部分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最小,其可能能够反应古海水特征。小壳化石与颗粒磷的磷酸根氧同位素δ18Ophos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根据公式 Longinelli 等(1973)计算出来的古海洋温度为28.4~29.4℃。化石中的碳酸盐部分与基质白云岩在碳同位素δ13Ccarb上基本一致。另外,本项研究首次采用硅同位素方法探讨小壳化石中的石英的来源,结果表明化石与基质石英的Si同位素相当[(-0.6+0.1)‰],体现了热液特征,与寒武纪底部硅质岩硅同位素特征 0.4‰~1.4‰ 完全不同。化石的磷酸盐成分(SSF)与颗粒状磷矿(FB)成分具有较低的 Mn/Sr比值(0.12,0.23),壳体的碳酸盐成分的 Mn/Sr比值为8.5,基质白云岩 Mn/Sr比值高达200。小壳化石与颗粒状磷矿的磷酸盐氧同位素相近[(16.8+0.2)‰],高于相近磷块岩地层(13.3‰~15.9‰)。成岩作用对磷酸盐氧同位素的影响是使氧同位素降低,从这点意义上说小壳化石受成岩作用或后期矿化作用的影响更小。这些分析数据表明,小壳化石中壳体的磷酸盐成分是原生成分。经酸分离的小壳化石表面的溶蚀坑表明,磷酸盐并不是化石壳体的唯一成分,碳酸盐也可能是壳体的组成成分。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壳质中碳酸盐部分与基质白云岩具有相近的δ13C,而且壳体中碳酸盐成分的 Mn/Sr 比值也不高。所以,碳酸盐部分也可能是原生的。根据公式 Longinelli 等(1973)计算出来的古海洋温度为 28.4~29.4℃,Ling等(2004)发表了关于前寒武纪古海水温度的数据,建议 32~34℃ 为前寒武纪古海水温度的上限,但是他所研究分析的磷块岩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很大,所以计算的温度较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越小的计算值越接近真正的古海水温度。华南早寒武纪有没有热液这一问题对于发育于早寒武世黑色页岩系中的 Ni-Mo-PGE 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成因问题尤其重要。热液与沉积成矿观点一直在争论着,从某种意义上说,笔者的Si同位素结果支持了热液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14.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对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进行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铜矿石中沥青艿δ^13CPDB为-33.1‰~-30.9‰,炭质δ^13CPDB为-23.2‰~-20.2‰;方解石的δ^13CPDB一般为-13.5‰~-19.4‰,δ^13CPDB一般为19.0‰~23.5‰;石英流体包裹体水泐为-69‰~-89‰,δ^18O石英SMOW为15.7‰~17.4‰,与其平衡的流体的δ^18O水SMOW为2.2‰~3.9‰;各种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一般为^206Pb/^204 17.855~18.923,^207Pb/^204 Pb 15.503~15.694,^208Pb/^204Pb 38.293~39.036;辉铜矿δ^34SCDT为19.2‰和20.7‰。这些特征综合显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成矿作用与盆地流体的对流循环及从玄武岩中萃取成矿物质有关,有机质对成矿流体的还原和对成矿物质的吸附作用可能是成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沉积盆地卤水来源的非传统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大多数的沉积盆地内,在结晶基底或者沉积地层内都有矿化度较高的卤水,由于这些卤水通常携带或富含有钾、硼、锂、溴、碘、铷、铯、稀有气体及重金属元素,因此,它们是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非传统同位素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在沉积盆地卤水来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卤水的来源和演化也还存在争议。文章回顾了硼、锂、碘和惰性气体氦、氩同位素在卤水来源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指出由于单一同位素在解释上的片面性,多种同位素相结合的示踪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卤水的来源是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16.
河北平原地下水氦氩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河北平原地下水氦同位素进行分析比较,根据过剩He(4He exc)、3He/4He比值、δ3He和36Ar/38Ar及40Ar/36Ar值分析认为,河北平源地下水氦氩同位素有7个特征;①地下水中过剩He浓度沿地下水的流向而增高;②地下水中过剩He浓度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而增高;③满城-沧州剖面上过剩He浓度大于石家庄-衡水剖面上的过剩He浓度;④河北平原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隆重水补给的;⑤衡水热水过剩He浓度很高(>674.83×10-8cm3STPg-1水);⑥地下水的36Ar/38Ar比值平均值为5.37,非常接近地球大气的比值(5.35);⑦地下水的40Ar/36Ar比值从296-412,均比大气氩的40Ar/36Ar比值(295.6)大,这表明40Ar都是放射成因的,且具有“年代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7.
凡口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礼明  徐文忻  李蘅  彭省临 《地球学报》2005,26(Z1):164-167
对凡口铅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进行矿物包裹体温度、硫和铅同位素测定,获得成矿第Ⅰ阶段温度为300±50℃,第Ⅱ、Ⅲ阶段温度为250±50℃;并获得矿床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为2.1‰~26.5‰,具有δ34SPy>δ34SSp>δ34SGn;第Ⅰ阶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随赋存层位由老到新硫同位素有逐渐减小趋势;第Ⅱ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14.3‰~23.8‰;第Ⅲ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5.7%~15.7‰,具有从早阶段至晚阶段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从大至小的减小趋势。分析获得68件铅同位素数据,其中硫化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023~18.847;207Pb/204Pb比值为15.700~15.820;208Pb/204Pb比值为38.056~39.796。灰岩全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230~18.860;207Pb/204Pb比值为15.640~16.000;208Pb/204Pb比值为38.714~39.960。辉绿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570~18.650;207Pb/204Pb比值为15.260~15.620;208Pb/204Pb比值为38.650~38.960。第Ⅰ阶段δ34OH2O为13.3‰~13.1‰,δD为-50.2‰~-61.5‰;第Ⅱ阶段δ18OH2O为-2.4‰~+10.8‰,δD为-50.2‰~-63.2‰;第Ⅲ阶段δ18OH2O为-4.9‰~-14.3‰,δD为-59.0‰~-61.0‰。  相似文献   

18.
《地质与资源》1995,4(1):75
菱刈金矿山位于鹿儿岛县伊佐郡菱刈町。金矿脉中至今仍伴有大量温泉水,水温55-65℃。目前的温泉活动有可能代表着菱刈矿床形成的最末期状态。在进行矿床探查中,掌握热液系统的扩展及其中心、热液的通道、矿化作用及其范围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氢氧同位素分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会造成氢、氧同位素的分馏.在实验室合成研究中,利用天然海水 [(含 0.03%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与甲烷气体反应,通过对水合物生成前后溶液中的 Cl-的质量浓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中氢、氧同位素的分馏情况.实验证明氢、氧的重同位素易于富集在水合物中,其在天然海水-甲烷体系中的分馏系数分别为 1.018~ 1.036和 1.003 4~ 1.006 3,这一分馏系数稍大于前人在纯水和 NaCl溶液中所测得的分馏系数.  相似文献   

20.
From the studies of ore deposit geologic settings,sulfur isotopes,lead isotopes,carbon isotopes and oxygen isotopes,fluid inclusions and petrochemistry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have drawn a conclusion that the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s are the high-temperature magmatic hydrothermal solutions for the gold ore deposit,and at the same time,the involvemety of crustal materials can not be ruled out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authors have proposed that the Laozuoshan gold-ploymetallic ore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formed in the calc-alkaline series environment at the margin of an active contin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