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四川省南充市1989—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水稻单产数据,分析5月上旬至8月下旬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与水稻单产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基于气象因子的水稻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5月下旬降水量、6月中旬平均气温、7月下旬日照时数、8月下旬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与气象产量显著相关,建立南充水稻产量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准确度平均达95.4%,预报准确度达91.2%,2019年模型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垦区日照时数变化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河子气象站1961-2009年日照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对日照时数年、季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9 a来石河子垦区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以7 h/10a的速度增加.各季年际变化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季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10a增加18.5 h.棉花、甜菜、玉米和油料等作物均为喜温喜光作物,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其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四大作物的平均单产与相应年4_-11月的日照时数的分析,得出作物单产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增加,并建立产量与日照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石河子气象站1961—2009年日照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对日照时数年、季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9年来石河子垦区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以7h/10a的速度增加。各季年际变化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季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10年增加18.5h。棉花、甜菜、玉米和油料等作物均为喜温喜光作物,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其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四大作物的平均单产与相应年4-11月的日照的分析,得出作物单产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增加,并建立产量与日照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4.
气候对新疆棉花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产棉区,在中国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目前新疆棉花单产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生产仍存在潜在的风险。本文即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产量统计资料和历年气象数据,划分气候丰歉年型,用相关分析法分析月平均温度、月总日照时数、月总降水量3个气候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从而找出影响棉花产量丰歉的气象指标因子,为新疆棉区棉花产量丰歉年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天门市1979—2010年棉花蕾期至吐絮期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资料和棉花产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t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天门棉花关键生育期气候变化和棉花产量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吐絮期两个时期的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蕾期至花铃期平均气温与吐絮期最高气温与棉花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吐絮期两个时期的降水量变化波动较明显,前期变化较平缓,后期波动频繁,振幅增大。两段时期降水量与棉花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3)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吐絮期两个时期的日照时数均呈明显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4)棉花产量呈明显增长的趋势,平均每10a产量增加99.0kg/hm2。(5)棉花产量可以与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和吐絮期降水量、蕾期至花铃期平均气温以及吐絮期最高气温建立极显著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巴雅尔吐胡硕牧业观测站对通辽市北部典型草原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分析该站1960—2007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21年的牧草干草产量可以较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牧草单产变化以及牧草单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48年来通辽市北部草原气温显著上升,日照时数明显增加,降水量有所减少,目前是气温最高、日照最多、降水最少时期。牧草单产处于不断减少过程中,而且与光、温、水关系密切,三者匹配得好,牧草产量就高,否则产量就低。  相似文献   

7.
根据河南省棉花播种面积权重,选出安阳、新乡、商丘、周口和南阳5个代表站,利用棉花产量与棉花生育期间5个代表站旬平均光照、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确定7个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其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提出了考虑7个关键气象因子综合影响的棉花单产丰歉评估指标。应用该评估指标对1980~2004年棉花单产的丰歉进行检验,与实况一致的达84%,产量与评估指标相关系数达0.71以上,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5~7月光照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计算5—7月份日照时数与当年大豆单产的相关系数,分析5—7月份日照时数与大豆单产的关系。得出结论是,在没有遭受特大干旱、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时.5—7月份日照时数与当年大豆单产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5—7月份日照时数是影响大豆产量的气象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渍涝灾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使用随州市1989~2003年棉花生育期资料、产量资料,结合同期有关气象资料,对该市渍涝灾害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渍涝灾害对当地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约当地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构成的渍涝灾害有阴雨冷害型、寡照多雨型、暴雨洪涝型、多雨降温型四种类型;与正常年份相比,渍害出现年份棉花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下降;棉花烂桃率与8月份雨日数成正比,与当月日照时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3—2019年河北省马铃薯产量数据及同期河北省21个气象站逐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采用因子膨化及相关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河北省马铃薯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马铃薯产量预报模型,并利用预报模型对1983—2015年马铃薯产量进行回代检验,对2016—2019年马铃薯单产进行预报。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对7—9月的气温、日照时数比较敏感,且气温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大于日照时数。各起报时间预报产量趋势回代检验正确率为75.7%~91.7%,预报产量回代检验准确率为83.6%~91.4%;2016—2019年历年产量预报准确率为83.5%~95.3%,且随着起报时间的后移,预报准确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76~2018年山西东南部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近43a山西东南部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降水量、雾日数和霾日数等气象因子对日照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东南部平均年日照时数空间差异显著,呈南北多、东西和中部少的分布特征;近43a年山西东南部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71.9h/10a,2005年发生由多转少的突变;四季日照时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及冬季,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趋势最小,秋季趋势最大;各月日照时数分布不均匀,5月最多,2月最少,除3月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各月均呈减少趋势,6月和9月的减少趋势最为显著;近43a总云量、雾日数、霾日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低云量、水汽压、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雾日数增加是导致春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减少的重要因子之一,总云量增加是导致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减少的重要因子之一,降水量增加对夏季日照时数减少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昌吉地区10个气象站点1970-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运用气候倾向法、5年滑动平均趋势分析法、M-K检验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以及ArcGIS10.7环境下的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法探究昌吉地区日照时数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昌吉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为2840.3h,空间分布特征为“东部多,中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并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其速率为-62.8h/10a;从季度上看,日照时数夏季最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下降速率冬季最快,其次是秋季和夏季,春季变化幅度最小;日照时数年内变化呈现双峰型,最大值出现在5月、7月和8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1-12月日照时数均呈现减少趋势,1月减少最为明显,12月次之。昌吉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987年发生突变;在影响因子方面,日照时数与总云量、水气压、雾日数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大风日数、扬沙日数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总云量、水气压、雾日数的逐年增加和大风日数逐年减少是日照时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武鹏飞  张钧泳  谭娇 《气象科技》2019,47(3):450-459
采用新疆天山地区55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气象数据,用Mann Kendall突变检验、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及偏相关分析对天山日照时数年、季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天山日照时数年及季节均呈减少趋势,天山各区域变化差异显著,山区及天山北坡变化趋势明显于南坡。②天山北坡、天山南坡及天山山区年日照时数突变时间为1985年、1980年和1988年,云量和降水是导致突变发生的主导因素。③新疆天山年日照时数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平原多、山区少,春季呈“东北部多、西南部少”,夏季为 “东北部多、西南部少”,平原盆地高于山区,秋季呈现“北少南多,东多西少”,冬季由南向北逐渐减少。④云量、降水是导致天山地区日照减少的主要因素,少云区日照时数较多,多云区日照时数较少,天山云量减幅或增幅区域,日照时数突变量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成都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陈碧辉  张平  郝克俊  罗磊 《气象科技》2008,36(6):760-763
对近50年成都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成都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减少69.41 h,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3年)与谷点(1989年)相差可达662.8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应的气候变化率分别为每10年-29.77,-20.17、-9.91、-9.56 h.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8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4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78年附近发生突变,表现为日照的急剧减少,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1-2015年广州、韶关等9站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学统计、线性趋势分析和有关行业标准等,对韶关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近35年来,韶关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年太阳总辐射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夏季辐射丰富,冬季偏少;月平均总辐射7月最多,2月最少;年总辐射仁化最多,乐昌最少。年日照时数的线性变化趋势也不显著;夏季日照时数多,春季的少;月平均日照时数7月最多,3月最少;年日照时数也是仁化最多,乐昌最少。日照时数6 h的平均天数为139.6天,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一般,但7-12月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较高。月最大日照时数7月6 h的天数为18.2天,是月最小日照时数3月的3.96倍,太阳能资源较稳定,可进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西宁市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宁市1954~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蒸发量资料,分析西宁市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并根据彭曼公式(Penman Formula)对蒸发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宁52a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不同季节和月份的年代际变化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960~1990年代,年蒸发量减少了377.98mm,平均每年减少约27.2mm,其中,1980年代减少的幅度最大,春季和夏季蒸发量显著减少,占年蒸发量减少总量的42%左右,6月的蒸发量下降最快。年际变化趋势符合格丁斯函数(Giddingsfunction)拟合曲线。年内分配形式的年代际变化表明,在1960、1970年代年内分配较不均匀,集中程度较高,1970年代以后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减小。依据彭曼公式建立了二元回归方程,经过显著性检验,蒸发量与日照时数、饱和水汽压差的线性关系密切。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主要有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夏季的降温和夏季、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是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日照时数的减少主要是总云量增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结构与影响产量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黑龙江省1949~2006年粮食产量结构分析及近30年的粮食单产与5~9月气象要素相关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粮食总产的波动主要取决于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波动及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1949年以来,在粮食作物中,玉米和大豆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水稻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春小麦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90年代以后则急速下降;水稻的单产最高,其次是玉米,再次是春小麦,大豆单产最低;从单产的增减趋势来看,各种粮食作物单产基本呈逐步增长的趋势.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丰歉的主要气象因子为6月平均温度、9月降水量、5月和6月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8.
天津地区近4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郭军  任国玉 《气象科技》2006,34(4):415-420
对天津市区、西青、蓟县、塘沽4个站1961~2003年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云量、水汽压和地面能见度等资料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1~2003年4站气候变化率分别是为每10年-177.3-、165.2-、174.1-、145.6 h。与60年代相比,90年代4站的年日照时数分别减少了425.1、403.4、486.03、77.5 h,相当于市区每日的日照时数减少了1.2 h、西青1.1 h、蓟县1.3 h、塘沽1.0 h。40年来云量和水汽压的变化不大,而地面能见度呈下降趋势。能见度下降可能主要是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含量上升的结果,这是造成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河南日照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根据河南31个站1954~2005年的日照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及濮阳市的日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平均减少每10年74.2 h,东部平原地区年日照时数的递减幅度明显大于西部山区年日照时数的递减幅度。濮阳市年日照时数的递减幅度为每10年135 h,冬季与夏季日照的递减幅度大于春季和秋季日照递减幅度,日照时数减少时段主要发生在日出后和日落前太阳高度角较低的两段时间内。造成日照减少的气候原因主要是空气污染逐年加重,加之风速逐年减小,利于大气气溶胶在低空积聚,空气湿度增大,轻雾日数增多,造成大气透明度降低。非气候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观测场周围障碍物高度角逐年增高,遮挡了部分阳光,使记录到的日照时数减少,气候因素对日照的影响大于非气候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摘要:基于1964-2016年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日照时数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市北部农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日照时数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年日照时数平均每10a递减95.5h,1998年后日照时数急剧减少,连续19a均呈负距平。(2)3-10月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11月至次年2月日照时数显著减少。(3)4—10月大田作物生长季光照条件稳定,冬季设施农业生产季11月至次年3月的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寡照日数增多,光照不足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生产。(4)近53a雾日增加、低能见度发生频率增大、低云量增多、冬季降雪量增加等是造成米东区日照时数剧烈减少的主要气象原因,米东区和主城区相比,局地气候特征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