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动态预报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种动态系统预报方法来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该方法的长处在于时变系统预报,当进行这类预报时,首先是对时变参数进行预报,在此基础上再对系统进行预报。同时,这方法还可容纳对输出有不同延迟时间的输入量,这对各种前兆在时间轴分布的不均一特征,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模型方法,本文计算了若干种预报模型,并对它们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动态时变参数多层递阶法的原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具体实施步骤。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时变特性,使内符精度较高,在较小的震级误差范围内一步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该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的电磁辐射现象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崇明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记录,分析了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的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前兆电磁辐射方法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说明了该方法是目前短临地震预报中较有希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时变重力场综合反映了地球内部及表层物质的迁移特性,在地球科学领域应用广泛.21世纪以来,多个重力卫星相继成功发射,为实现全球时变重力场连续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利用重力卫星观测数据建立高精度时变重力场模型,是开展时变重力场相关科学应用的重要前提.自重力卫星计划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卫星时变重力场建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体现时变结构动力特性,定义随机冲击荷载作为时变结构输入激励,提出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时变结构瞬时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在短时时变假定条件下,建立基于模局部极大值的连续小波变换时变参数识别原理,利用结构的输出响应进行瞬时模态参数识别,采用三自由度的时变结构体系进行数值模拟,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时变结构的瞬时模态参数值。通过设计具有质量参数可变的两层钢框架模型进行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国家地震局攻关研究成果之一——积分综合预报法,对四川省1989年9月22日10时25分小金6.6级地震(31.5°N,102.6°E)进行检验,检验中将小金地震前兆异常按震前认识及震后总结两种情况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小金地震震后总结资料检验效果颇佳,地震三要素均报准,尤其在对发震时间判定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检验震前认识的资料,仅震级一项报准。通过上述工作,使我们找出了该方法的长处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就目前地震预报水平而言,积分综合预报法不失为短临预报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应用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文献提出动态系统预报的新方法,选用地震频度、折合频度、震级差等输入变量,建立华北未来一定时间段内发生最大震级的多层递阶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华北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估计。文中把应用该方法与固定参数预报方法所得结果作了对比。由于该方法在预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时变特性,克服了一般预报方法因固定参数而造成的较大误差,预报趋势的准确率和预报精度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晓一  陈石  卢红艳 《地震学报》2017,39(5):682-693
针对流动重力观测获得的数据成果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流动重力段差变化的时变重力数据可视化方法,并定义了两个指标量G值和C值,用以评价区域性重力场变化的显著性程度.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方法处理和分析了首都圈地区的流动重力数据.结果表明:与传统采用等值线方式来刻画时变重力场特征不同,该方法更能突出发生变化的重力测点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变化的显著性程度,可为研究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有关的重力场变化提供更多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9.
简单介绍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发展了用径向基函数(RBF)对平滑月平均黑子数进行预报的方法. 用不同的数据序列对网络进行训练,对未来8个月的平滑月平均黑子数进行预报. 用该方法对第23周开始后的平滑月平均黑子数进行逐月预报,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预报实效的延长预报误差被逐渐放大,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做出未来4个月的预报,绝对误差可以控制在20以内,标准差为4.8,相对误差控制在38%以内,大部分相对误差不超过15%(占总预报数的89%),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用于网络训练的样本数量对预报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波分析函数多尺度逼近方法,将剪切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时变的阻尼和刚度用尺度函数的线性组合表示,将时变参数的辨识问题转化为由已知的正交尺度函数和系统的输入输出来估计线性组合中的时不变系数问题,用最小二乘法对剪切型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时变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了有效的辨识。此方法无需事先假定系统参数的时变规律,在有噪声情况下可以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减小识别方程的不适定性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数值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八五”以来地震短临预报攻关成果,对黑龙江省1986年德都中强地震前后地震活动性资料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震前b值无异常,η值,∑(t)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在一至一年半时段内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地震强度因子Mf值未出现高值异常,地震演化指数YH值和地震算法复杂性Ac值的异常发展与“八五”短临地震预报判据相反,广义时间维D1和广义空间维Ds参数的异常发展过程符合“八五”地震短临预报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基于周期谱分析基础上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对山东内陆主体及其邻近的南黄海、冀鲁豫交界等地区中强以上和中等地震进行了试验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初以新疆地区7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的强震预测方法,用于山东及其邻近区域的中强以上和中等地震也有较好的检验效果.对各分区的回顾性检验结果表明,方法的R值评分一般在0.6以上,最低为0.5.最后依据展望性预测结果对山东内陆主体区、冀鲁豫交界和南黄海地区未来几年的地震趋势做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3.
在十年尺度(5—10年)地震危险性预测中,需要处理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受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约束,地震预测的结果必然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因此应该用概率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考虑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强度的非均匀性及相关特征和地震危险性长期背景(地质、地球物理场等因素)与地震发生前兆的概率结合,提出了十年尺度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概率模型。考虑资料的不均匀性和适宜不同地区的地震前兆方法的差异,本文还提出了概率预测模型简化形式,以满足全国不同地区的需要。本文以华北北部地区为例讨论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全国十年尺度地震危险性的概率预测。根据本项研究提供的结果和计算程序,可以满足地震对策和地震损失估计对地震中长期概率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一种前兆异常预报效能的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学忠  黄辅琼  吕晓健 《地震》2000,20(3):25-28
给出了一种地震前兆预报效能的检验方法,以北京板桥水位观测资料为例,通过与随机异常和以一定时间间隔周期出现的均匀异常的预报效能进行对比,对其异常的预报效能进行了系统检验。 结果表明,北京板桥水位观测5日均值,通过维纳滤波后的残差值高于1倍均方差异常,对张北—唐山一带中等以上地震具有一定预报效能。以异常出现后80天的时宽做预报,此时 R 值可达0.43,可信度为70%以上。这一方法可用于对其他前兆观测台站或单测项预报效能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行星际背景太阳风的三维MHD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子才  沈芳  杨易  冯学尚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1):4337-4347
近地空间的太阳风参数预报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三维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拟是太阳风参数预报的重要手段.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经验模型的三维MHD数值模型.模型的内边界设置在0.1天文单位(AU)处,在六片网格系统下利用TVD Lax-Friedrich格式求解理想MHD方程组,采用扩散法消除磁场的散度.模型以GONG的观测磁图作为输入数据,利用经验模型并结合卫星观测特征确定内边界条件.边界条件中保留了6个可调参数,以便适当调整参数使其方便适合模拟不同太阳活动期的太阳风.利用该模型分别模拟了2007年和2016年的背景太阳风,得到了太阳风速度、密度、温度和磁场强度,这些参数与ACE/WIND卫星观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吴小玲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9,13(2):127-134
断裂密度衍是引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一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新方法,用以探索大震之前某一区域或地段面断裂密度的异常变化。应用该方法对新疆天山部分地区进行系统研究后,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了具有一定信度的定量或半定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7.
Landslides ar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world and happen quite frequently in the Three Gorges. Landslide predi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of landslide prevention and cure in the Three Gorges. Traditional methods lack in sufficiently mining the various complex information from a landslide system. They often need much manual intervention and possess poor intelligence and accuracy. An intelligent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landslide prediction based on an object-oriented method and knowledge driving is hopeful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The method adopted Landsat ETM+ images, 1:50,000 geological map and 1:10,000 relief map in the Three Gorges as the data origins. It firstly produced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landslide development and used multi-resolution segmentation algorithm to segment the image objects based on the key landslide factors of engineering rock group, reservoir water fluctuation, slope structure and slope level. Secondly, the method chose some sample objects and adopted the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C5.0 to mine the landslide forecast criteria according to the factor values of each sample object. Finally, under knowledge driving the method classified the image objects and realized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and intelligent predic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object-oriented. Results of a real-world example show that: (1) the object-oriented method possesses much more compact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higher efficiency, more continuous classifying result and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he pixel-oriented method; (2) it possesses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87.64% and kappa coefficient of 0.8305 and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other seven methods (such as the pixel-oriented methods of Parallelpiped, Minimum Distance, Maximum Likelihood, Mahalanobis Distance, K-means and Isodata and the object-oriented method of Nearest Neighbor); (3) about 46.97% landslides lie in the high susceptibility region, 24.24% landslides lie in the moderate susceptibility region, 27.27% landslides lie in the low susceptibility region and 1.52% landslides lie in the very low susceptibility region. Therefore th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and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landslide intelligent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8.
累积危险度的动态演化及其与强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兆宏  张鹤 《地震》2000,20(2):1-6
完善了累积危险度的强震危险地点跟踪预测方法,并对1989看以来首都圈及邻近地区累积危险度的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累积危险度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地震孕育及构造应力活动的过程;2次6级地震前,均出现累积危险度数值增大,震后扩散-消退;累积危险度高值区及其边缘地国可能发震地点。  相似文献   

19.
本给出了一种矩形有疬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的震害预测方法和计算分析程序,并对两蓄水池进行了震害预测分析,得出震害经验相符合的结论-地下式水池比地上水池的抗震能力强,从而证明了本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