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众多,本文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主要的25个石油进口来源地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平均安全度整体偏低,处于较安全等级的边缘、高安全度的进口来源地集中在非洲、安全度低的进口来源国多集中在中东和拉美地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积极发展能源外交、运输方式多样化、提高海上运输通道保障力等对策保障我国能源进口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煤炭与石油保障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煤炭和石油保障综合风险度以及简历风险源、风险度评价模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划分了中国煤炭和石油保障风险的综合等级,将风险可能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5个级别.进一步选择了北京和浙江,结合两地煤炭石油保障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一评价体系评价了两地的煤炭和石油各风险源、风险度,集成得到综合风险度指数,进而划分了两地的煤炭与石油保障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北京市和浙江省的煤炭综合风险级别分别为较低和中等,石油综合风险级别分别为中等和较高,研究结果基本符合现状,从而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与合理性;同时,实证结果还对两地煤炭和石油的风险发生概率进行了预测,以期起到一定的预警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石油安全问题愈发重要。石油运输通道安全作为石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关注。文章从我国石油进口格局出发,在全面梳理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海上与陆上通道的基础上,基于运输通道安全视角,从通道容量、通道距离、通道安全性、通道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关系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中国石油进口海上与陆上通道的安全态势,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未来石油进口重点运输通道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洲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八大产油区之一。近十年来非洲石油的产量及出口量迅速增长,在国际能源格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使得中非石油合作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通过对非洲主要石油生产大国资源与生产情况的比较,提出中非石油合作的重点区域是陆上的北非和海上的西非几内亚湾,并就进一步加强中非石油合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于是石油被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在石油领域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以保障自己的石油安全。中日东海石油之争愈演愈烈,其不仅涉及到我国的石油安全、经济安全,还涉及到政治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关注东海问题,既是维护我国经济和政治安全的需要,更是建立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石油安全问题愈发重要。石油运输通道安全作为石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关注。文章从我国石油进口格局出发,在全面梳理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海上与陆上通道的基础上,基于运输通道安全视角,从通道容量、通道距离、通道安全性、通道途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关系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中国石油进口海上与陆上通道的安全态势,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未来石油进口重点运输通道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讯     
<正>作为我国油气探矿权登记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探索,国土资源部近日完成银额、南黄海、塔里木3个盆地的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成功出让14个区块、67,935.5平方千米的探矿权。新疆油田7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逾5亿吨。从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获悉,新疆油田油气预探获得一批重要成果,油藏评价连获突破。近7年来,新疆油田滚动勘探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3亿吨。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进口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从我国石油的供需状况出发,分析研究了我国石油进口的空间格局和运输线路,指出了中存在的问题:来源上过于依赖中东地区,线路上过于依赖海上运输和马六甲通道。本文提出了加快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兴建中巴原油管道、扩容中哈和中俄原油管道、加快东海和南海油田的开发4 点建议,旨在改善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形势,打造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使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实现石油进口的海陆统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自然及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评价了塔里木盆地石油开发的优劣条件,针对盆地在满足未来石油开发和建设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对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石油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将会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广阔的海域中分布着近100×104km2的含油沉积盆地,近海石油资源量为240×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140×1012m3。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能部分解决我国油气资源进口数量。本文讨论了解决石油安全的四种模式,对我国油气安全的国际和国内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油气安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石油进口量达到了12 280万t,对外依存度达到34%.由于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海上石油开发就成为能源的战略重点.南海陆架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南海扼海上要冲--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是我国能源的海上生命线,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发展深海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开发我国的南海深水石油资源,维护海域主权已经刻不容缓.优先进行南海石油开发是破解我国石油能源困局、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选战略.  相似文献   

12.
《西部资源》2014,(2):47-47
<正>近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储量司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通报了2013年我国油气及主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最新数据。他说,石油天然气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石油格局,只有实现我国油气储量稳定增长,才能有效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包括了我国最重要的国际能源供给区域,也是我国能源通道面临风险最集中的地区。本文针对"一带一路"沿线12个石油供给国,基于与中国石油贸易合作的视角,从收益和风险两个维度分别构建评价体系,综合分析中美日俄等大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构建中国国际石油合作收益—风险矩阵。研究发现:从合作收益来看,与沙特阿拉伯未来开展大规模石油合作收益最高,其次为俄罗斯。从风险的评价来看,与伊拉克合作风险最高,其次为阿塞拜疆和伊朗。通过收益—风险矩阵,将所有国家划分为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四类,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科威特、哈萨克斯坦为高收益低风险国家,可作为优选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14.
非洲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丽莎  赵媛 《地理研究》2012,31(3):507-520
21世纪以来,非洲已成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寻求来源地多元化、保障自身石油安全的战略高地,也成为我国的第二大石油来源地。考察非洲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及演变,有利于系统把握非洲石油供给的优劣势,为优化我国对非石油合作战略提供依据。本文以国家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箱线图和空间聚类分析法,创新份额和位序综合分析法,对比考察了...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包括了我国最重要的国际能源供给区域,也是我国能源通道面临风险最集中的地区。本文针对"一带一路"沿线12个石油供给国,基于与中国石油贸易合作的视角,从收益和风险两个维度分别构建评价体系,综合分析中美日俄等大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构建中国国际石油合作收益—风险矩阵。研究发现:从合作收益来看,与沙特阿拉伯未来开展大规模石油合作收益最高,其次为俄罗斯。从风险的评价来看,与伊拉克合作风险最高,其次为阿塞拜疆和伊朗。通过收益—风险矩阵,将所有国家划分为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四类,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科威特、哈萨克斯坦为高收益低风险国家,可作为优选合作对象;阿  相似文献   

16.
尺度政治视角下的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引入政治地理学的尺度政治、国际关系学的安全理论和能源安全理论,考虑到能源争夺中的尺度转换、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以及安全的三个属性等因素,重新构建了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1995-2010 年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在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地缘石油安全指数不断攀升,中国在此石油能源尺度政治争夺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考虑到今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参与,竞争将更加激烈;② 从地缘关系上看,中日两国能源竞争指数趋于减少,但是两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竞争加剧;③ 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偏重欧洲,但是已经出现转向的趋势,其能源出口战略指数已显著下降;④ 中国石油消费的比重稳定和中俄之间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⑤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下的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地缘石油竞争。  相似文献   

17.
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成为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社会进步起到无可取代的推动作用。而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当今的能源体系中,石油占据重要地位,被形象地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各国争相抢购的战略物资。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性,随着社会石油需求的增加,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在此形势下,如何兼顾能源供应和资源储备,成为我国石油开采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探讨我国石油开采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安全与南海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海上石油开发成为我国能源的战略重点。南海陆架新生代地层厚约2000~3000m。第三纪沉积有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南海扼海上要冲-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是我国能源的海上生命线,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我国南海资源和海域主权遭受到极大的侵犯。发展深海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开发我国的南海深水石油资源,维护我国海域主权已经刻不容缓。优先进行南海石油开发是破解我国石油能源困局的必选战略。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国石油资源丰度欠佳,且不是能源直接消费的主要来源,但是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对石油行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对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的投资力度在逐年加大。2000年我国对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1亿元,到2005年投资额度达1389亿元,使得“十五”期末比“九五”期末固定资产投资净增加968亿元,增幅达230%。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带动下,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中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工业增加值及总资产贡献率等方面均呈增长态势,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表1)。  相似文献   

20.
国土动态     
《西部资源》2013,(2):42-42
1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增势喜人。3月27日,国土资源部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2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及主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最新成果: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5.2亿吨,同比增长13%;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612.2亿立方米,为我国历史最高水平;煤炭、铁矿、铜矿、铅矿、锌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