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刺沙蚕的生态特性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刺沙蚕(Neathesjaponica)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摄食等习性非常适合对虾养殖的需要,是对虾养殖中较理想的大型活体生物饵料品种。将其移植到对虾养成池中,既能摄食对虾残饵、粪便等有机污染物,也能被对虾摄食。这样既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减轻养殖废水对海洋的污染,又能降低养虾成本,促进对虾生长,提高对虾自身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日本刺沙蚕的生态分布、繁殖发育习性及其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沙蚕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水产养殖有所帮助。1 生态特性日本刺沙蚕个体较大,成体体长一般为1…  相似文献   

2.
推进水产养殖现代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全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经济体,中国的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对全球而言意义深远。日本红鳍东方鲀产业养殖起源较早,技术水平较高,制度管理较为成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日本的红鳍东方鲀养殖技术,对中国水产养殖现代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现阶段,日本红鳍东方鲀种苗繁育中,种苗场主要利用全人工育苗技术保障种苗的稳定生产,且已成功开发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新品种。养殖模式有网箱养殖和工厂养殖,主产地以开放式网箱养殖为主,利用配合饵料进行育肥养成。在河鲀养殖产业的制度管理方面,各地区实施标准化养殖户认证制度。认证制度为区域公用品牌提供了基础,从而保障养殖利润,为科研创新及推广新市场提供动力。中国红鳍东方鲀养殖的生产方式以资源依赖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存在着养殖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差别化不明显等问题。为升级中国河鲀养殖产业乃至海水鱼养殖业的现代化进程,提出加强原创技术研发、加强先进技术引进,促进产业升级建立产业绿色发展策略,培育国内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本虫寻[Charybdis(charybdis)japonica]是一种肉质丰满、嫩而鲜美 ,经济价值高的大型海产蟹类 ,遍布我国沿海 ,历来为我国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日本虫寻属近岸种类 ,移动性小 ,生长快 ,且繁殖期长 ,可多次产卵 ,亲蟹容易获得 ,适合养殖和放流增殖。在目前养虾业受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 ,日本虫寻的养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因对其资源的过度捕捞 ,自然苗种的生产很不稳定 ,规格也大小不一。因此进行日本虫寻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多样化和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阎愚等1989年和199…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牡蛎室内控温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太平洋牡螨(Crassostreagigas)亦称日本真牡顿,原产于日本沿海,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内湾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出肉率高,味道鲜美等特点,是贝类养殖中的优良品种之一。早在三十年代开始,美国、加拿大、法国、南韩及我国的台湾省等相继从日本引种养殖,从一九七九年福建、浙江、辽宁等地先后5!种开展了人工养殖及人工育苗,均获得了成功,九十年代初山东省沿海亦大规模发展太平洋牡朗养殖。随着建设“海洋牧场”战略目标的提出,太平洋牡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因此提供充足、健壮的苗种已成1务之急。本文在我们每年…  相似文献   

5.
虾夷扇贝 Pecten yessoensis 属低温种类,是日本等国的主要养殖品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等单位,先后  相似文献   

6.
目前台湾虎河豚的养殖户约为15户,养殖面积12ha,多集中在宜兰县礁溪、头城及台北县贡■等地。只有位于贡乡的茂柏公司养殖场的虎河豚符合台湾省渔业局现行虎河豚养殖管理措施及日本“输入河豚检查指针”产地规定,能外销至日本。日本现行规定为在日本海、渤海、黄海及东海所捕获的河豚才可以输入日本。台湾养殖的虎河豚以人工饲料喂食,因此有别于捕获的虎河豚,属于无毒的虎河豚。其养殖期短、存活率高,人工较低廉。未来日方同意按照台湾建议放宽限制,养殖虎河豚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台湾养殖河豚约12ha渔业处协助业者开拓国内外…  相似文献   

7.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届国际龙虾生物学和养殖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Lobster workshop)将于1993年7月25~31日在日本北里大学召开。会议议题涉及龙虾早期生活史、资源补充、生理学、生物化学、水产养殖和放流增殖等。  相似文献   

8.
1 养殖现状 日本紫(鱼师)鱼在50年代中期开始试养。该鱼种隶属于鲹科、(鱼师)属,在日本大量养殖的主要有三种即黄尾(鱼师)鱼、黄条(鱼师)鱼和紫(鱼师)。紫(鱼师)鱼的主要栖息海域,分布于南方的亚热带,在日本、越南及中国的南海、台湾水域。最大鱼体长为1.5米。体重达50公斤。一般养殖的商品鱼体重为2~3公斤,养殖期仅为1~2年。据日本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裙带菜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配子体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在三十年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它关系裙带菜的发生、生长和产量的高低,因此日本的海藻养殖学家先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试图对人工增殖、养殖提供理论根据,并阐明夏季裙带菜在微观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曾有日本的木下虎一郎(1933)、斋藤雄之助(1956)和任国忠等(1963)都进行过专门的工作。此外,日本的木下及柴田(1934)、川名(1937)、高山(1938)、木下及石粟(1940)等人还研究过裙带莱孢子放散期的温度与产量的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大体了解裙带菜配子体的生  相似文献   

10.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Mizuhopecten) yessoensis)于1982年从日本引进,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产业.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獐子岛海域2个养殖群体虾夷扇贝(大耗岛、褡裢岛),1个日本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估,并对2个养殖群体的群体内繁育和群体间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和生长检测.结果表明:养殖群体与日本野生群体相比,其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降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养殖状况暂时良好.TL群体和DH群体遗传距离很近, DH、TL群体和RB群体的遗传距离远大于 TL群体和 DH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说明2个养殖虾夷扇贝群体遗传分化较小.分别对4个子代群体的壳长、壳高在幼苗培育第1、5、10、15、20、100、190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4个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也不显著,说明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不清楚,种质资源混交较严重.本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虾夷扇贝种质资源评估状况,并为虾夷扇贝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渔业养殖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衰落的情况下,海胆养殖显得愈加重要。在日本、法国、爱尔兰、智利、北美、加拿大沿海各省以及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到哥伦比亚等地,为了满足需求,海胆已经捕捞过度。海胆养殖的关键与海胆精卵有关,海胆性腺作为人类的消费品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主要在亚洲、地中海一些国家以及智利。无疑,供应量的下降和需求量的持续上涨使海胆养殖成为焦点,尤其在那些海胆面临濒危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不仅适合于沿海,而且也适合于内陆地区养殖技术——“太阳能生物循环控制养殖海虾法”。该技术在沿海地区利用海水,内陆地区可利用地下咸水。对虾养殖在“密闭循环体系”或“开放循环体系”中,利用太阳能加温,低温地区也能全年养殖。该技术不仅可解决全年高产稳产的养殖问题,而且避免了天然虾池的换水问题及虾池排放水的环境污染问题。该技术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以至于沙特阿拉伯等沙漠地带获得成功,取得较高利润,并已达到  相似文献   

13.
海洋饵料生物培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严 《海洋科学》1977,1(2):55-60
世界各国为了确保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采用了各种手段以加强对海洋水产资源的利用,其中包括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也包括浅海港湾渔业的养殖和增殖。最近几年,世界各国的养殖事业,日趋发展。日本浅海养殖发展较快;西班牙是贝类养殖较为发展的国家。法国、美国也在进行贝类养殖的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沿海各有关水产科研单位大都在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渔业捕捞量已接近顶峰局势,水产养殖发展面临巨大环境压力,水产品绿色养殖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蛋白需求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生态问题,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养殖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渔业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较完善的绿色水产养殖体系。文章基于全球水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研究欧盟、美国和日本水产品绿色养殖的相关经验,最后结合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提出在建立严格认证标准的基础上,国内政府应加强对“绿色水产品”消费的正确引导;借鉴别国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注重关键科学技术的研发,做到产学结合;保障资金的有效投入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红鳍东方鲀养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属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rs)、鲀亚目(Tetraodontoidei)、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俗称河鲀、廷巴、腊头、龟鱼等,为近海底层食肉性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1]。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昂,在中国北方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形成养殖规模。目前国内外对红  相似文献   

16.
1 世界渔业、养殖生产现状 世界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养殖产量,自跨入50年代后,长期以来一直在不断增长。1950年为2100万吨,相隔40年后的1990年增至1.0亿吨,约增长5倍。 回顾最初的海洋捕捞渔业,日本、原苏联、中国、美国、智利及挪威等国增产幅度较大。进入8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尤其是进入90年代近5年来,渔业和养殖产量得  相似文献   

17.
缢蛏浮游幼虫、稚贝和幼贝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称蛏,分布于日本、朝鲜及中国,是我国闽浙两省主要海洋经济贝类和养殖对象。我国养殖缢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自五十年代以来,报道缢蛏的文章不少,主要有成体形态、生长、产量、平畦预报以及人工育苗等。国外缢蛏的研究尚不多见,仅有受精卵初期发育的观察,如日本福冈县有明海沿岸调查,并观察经福马林固定的标本,简述壳顶幼虫至幼苗的一般形态等。鉴于福建省对缢蛏开展人工育苗,并进行了大面积的垦区育苗,海产双壳类幼体的种类鉴别,以及污染物对缢蛏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等,对缢蛏浮游幼虫至幼苗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作详细的观察与描述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马氏珠母贝(PinotadamartensiDunker)生长于亚热带海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及日本等沿海地区 ,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海水人工养殖珍珠的最主要种类。我国马氏珠母贝的珍珠产量 ,占整个海水珍珠产量的95 %以上 ,居海水珍珠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 ,从养殖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 ,对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和育珠进行有效的技术改进 ,对于提高海水珍珠的产量、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于1996~1997年在海南陵水县黎安港湛江海洋大学试验站进行了马氏珠母贝人工养殖及育珠笼具改进的试…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牡蛎单体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世界牡蛎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70年代后期,浙江、辽宁、山东等沿海各省先后从日本引种,由潮间带养殖逐渐发展到筏式垂养,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然而筏式养殖极易受风浪的影响,附着基质容易脱落,同时随着牡蛎的生长,牡蛎聚集在狭小的附着基上呈“堆状”,在风浪的冲击下边缘时常割破网笼。此外,牡  相似文献   

20.
<正>蟹类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在中国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11年中国淡水养殖及海水养殖蟹的养殖总产量已达到88.1万t[1],蟹类养殖业在提高劳动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种质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倍体诱导已在多种鱼、贝类中成功开展,某些种类已经达到商业化生产规模,例如,美国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日本的牙鲆(Paralichth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