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
论宁镇山脉推覆构造的特征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宁镇山脉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宁镇山脉是由三个自南而北推掩的构造片体组成的推覆构造。每个构造片体的表层褶皱与逆冲、逆掩断裂组合都是深层滑移的地面表象,反映了统一的构造应力场。推覆构造的主体北东东向延伸,略呈向北突出的弧形,主要形成于三叠纪晚期的印支运动即南象运动。属于扬子、华北两个古板块碰撞带的后缘构造。燕山中—晚期北北东向挤压构造对其产生横跨和叠加。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道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4.
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文章详细描述了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两个主要单元-双石断层和双石推覆体,根据它们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推覆构造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期次逐次发育的台阶式推覆构造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5.
张书元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2,9(2):143-149
雪峰隆起带西缘是否存在大的推覆构造,是80年代以来地质学者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依据丰富的地面地质资料和深部物探资料,从地面地质构造特征、早古代沉积相带展布、深部物探资料(主要是可控震源地震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对比分析、雪峰隆起带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演化过程等几个方面,论证了该区并不存在大的推覆构造,雪峰隆起带不会是外来的推覆体。  相似文献   

6.
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龙门山三大推覆体和推覆面的构造变形特征,认为耿达一汶川推覆体为褶皱冲断推覆体,映秀一白水河推覆体为冲断推覆体,彭灌推覆体为冲断褶皱推覆体,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次级推覆体,而相应的推覆面分别为韧性变形为主叠加后期脆性变形;脆一韧性变形以脆性为主及脆性变形的特征,其形成次序由北西向南东,即前展式扩张方式,主要活动时期为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7.
唐贵智  陶明 《中国岩溶》1990,9(4):330-341
杨家岭第四纪推覆构造的主要标志是寒武系角砾状灰岩及白云岩逆冲于志留系砂页岩和全新世崩坡积层之上。推覆构造由推覆体、基座和滑脱面组成。滑脱面的产状为N80~90°E、10~60°/S,呈波状起伏。推覆体内的派生构造指示推覆构造由南向北逆冲。成生联系上,杨家岭推覆构造属南面天阳坪逆掩大断裂带(推覆构造带)的一部分。杨家岭推覆构造经历了一个从第三纪至今的漫长发展历史,其最近的一次强烈活动,据14C测定数据,距今2400年左右。它的出现和活动对三峡工程稳定性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一条巨型花岗岩推覆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振德 《云南地质》1995,14(2):99-108
纵贯滇西澜沧江冲断褶皱带的花岗岩泛称临沧花岗岩,该花岗岩近SN向延伸达500km,平均宽度仅25km。临沧花岗岩受到了碰撞造山强烈挤压,逆冲断层形迹显著,冲断叠瓦构造发育,推覆构造规模巨大,前导叠瓦扇东缘逆冲断层为澜沧江冲断褶皱带内规模最大的冲断层。中央冲断层将花岗岩分为两巨大岩片,并形成叠瓦构造,在凤庆和昌宁之北冲断岩惩最为发育,并有多个冲断岩片和飞来峰。岩片冲断和推覆的方向普遍为自西向东。东缘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随枣地区推覆构造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构造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上地壳多层次自交而南的逆冲-拆离,柳林,洪清,大洪山3条逆掩以与深部拆离而一起组成了尖端指向南的楔形薄皮构造,逆冲系统以背驮式扩展演化。多层次推覆构造格局因后期高角度断裂的切割破坏而复杂化,构造格局定型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11.
滇西无量山北缘弧形推覆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述靖  单业华 《地质学报》1995,69(4):296-305
滇西无量山北缘弧形推覆构造是一个具有多重叠置结构的复杂推覆系统。原地系统为侏罗系和白垩系组成的北西西向弧形褶皱带。外来系统主要是上三叠统。总体上自南向北推覆,上盘向北北东方向推移距离10km。形成深度约5-10km,形成环境下超过绿片岩相。,大体生成于渐新世时期,约40-20Ma之间。  相似文献   

12.
张八岭推覆体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八岭推覆体位于扬子板块的前陆地带,属皖南推覆构造的一个单元,沿NNE向延伸,根据地质,钻探及地球物理等资料,可确定张八岭推覆体为-向东南推覆的复合叠置构造,其推覆距离大于16km,是中生代华北与扬子两板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论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石拐断陷盆地南侧,由一系列规模大涉等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构成,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推覆,是单冲型逆推覆构造。由北向南分为前缘挤压滑构造带、斜歪倒转褶皱逆冲断层带和逆冲推覆岩席及叠瓦状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14.
15.
16.
该文以赖山构造角砾岩为例,描述了角砾岩的宏、微观特征,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河南义马煤田的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宜洛煤田区的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新集矿区推覆构造特征,对煤系地层的构造规律作了初步探讨,并阐明了其受推覆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