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文章详细描述了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两个主要单元-双石断层和双石推覆体,根据它们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推覆构造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期次逐次发育的台阶式推覆构造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2.
江西南部推(滑)覆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梅勇文 《江西地质》1997,11(3):51-59
江西南部有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两大推(滑)覆构造系统。北北东向推(滑)覆构造系统包括石城-会昌推、滑覆构造带、宁都-定南推(滑)覆构造带、崇义-大余推覆构造带;东西向推(滑)覆构造系统包括大余-信丰推(滑)覆构造带、于都-瑞金推(滑)覆构造带、铁石口逆冲推覆构造、安远推覆构造、寻乌推覆构造、龙南推覆构造等。在分别描述各推(滑)覆构造特征基础上,论述了推(滑)覆构造类型、形成时期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推覆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关玉祥  杨添水 《福建地质》1994,13(4):248-277
本文主要是根据“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与隐伏煤田预测研究”的主要成果来写的。在概述两次研究课题取得主要成果的同时,对福建省重大基础地质有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文中重点是总结了福建省推覆构造发育的特征,将推覆构造划分为两大类(逆冲推覆构造,拆离构造)和五种类型(中深层次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次逆冲推覆构造、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和拆离(滑脱)构造、褶皱拆离构造),对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特征和推覆构造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系统的总结,明确指出了燕山早期中深层次边冲推覆构造是福建省规模最大、对今后寻找隐伏矿产关系最密切和最重要的推覆构造,对研究我省的推覆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福建省的实际,从基础地质和找矿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野外重点地段的解剖研究,将广元-朝天地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四个推覆构造带,并论述了该区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变形模式;提出了区内滑覆是由推覆形成的,其发展方向为由北西向南东,扩展方式为前展式。探讨了本区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乐马厂银矿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云满 《矿床地质》2001,20(3):271-278
乐马厂大型独立银矿床的总体构造格架为逆冲推覆的构造体系,文章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论述了矿区逆冲推覆构造为燕山晚期形成的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类型,其推覆运动形式为自NE向SW的右旋剪切运动,扩展方式为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本区银矿床的形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极为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并控制了银矿体的形成,定位和空间分布规律,强调了以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控矿为主,推覆体系统和掩复体系统次之的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采、探资料的对比研究,指出了推覆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系断层的展布,砂岩的岩石质量指标与该砂岩距推覆构造底界面的距离呈对数关系。推覆构造不同单元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差很大,煤层顶板易冒落块体与推覆构造有一定关系,推覆构造对地表沉降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7.
逆冲推覆构造研究进展和今后探索趋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志澄 《地学前缘》1995,2(1):51-58
本文概述了70年代中期以来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几个方面,指出逆冲推覆构造广泛产出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今后应注意造山带内尤其是活动性高的地台上这类构造的研究。台阶式结构是逆冲构造的基本型式,但对各种模型应采取分析态度。文章分析了与逆冲推覆系相关的褶皱构造及其产出关系。逆冲推覆构造常呈一定型式产出,以隆起构造为中心的背冲和以构造拗陷为中心的对冲是具有普遍品格的模式。挤压性推覆与伸展滑覆常密切伴生,并与构造热隆作用相关,常常表现为推覆→侵入→滑覆的规律性顺序。笔者最后提出了这类构造今后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乌兰努如东山尾推覆构造位于北山地区众多推覆构造带的最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转折部位。由于推覆带前缘受推覆体原地系统的不均匀阻力作用,致使蓟县系白云质大理岩在向北推覆过程中,东西两段向北倾的岩层发生扭折,使东段(东山)岩层发生向南翻转,以倒转产状推覆到下石炭统火山一沉积岩系之上,形成极为特殊的扭折翻转式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9.
初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基本结构样式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一,在形成机制上与扬子地台,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是我国陆内造山带的典型推覆构造带。  相似文献   

10.
1:25万甘孜县幅区调将测区推覆构造划分为岗嘎逆冲推覆构造和雀儿山滑覆构造。岗嘎逆冲推覆构造由三个叠瓦状排列的推覆片体组成,由南西向北东挤压推覆,具后展式叠瓦扇的特征,属B型俯冲推覆类型,雀儿山滑覆造为测区内逆冲推覆,地壳大幅压缩抬升之后造成的重力不均衡的产物,属重力滑动滑构造类型,其滑移方向向为北西向南东。  相似文献   

11.
扬子地台北缘武当推覆体结构模式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质研究结果揭示了扬子地台北缘南秦岭造山带当地区基本构造特征为巨型推覆构造,命名为武当推覆体,该推覆体由北向南可分为汉江推覆岩席、十堰推覆岩席、杨坪推覆岩席,三台推覆岩席及银洞沟推覆岩席。各推覆岩席表现为由印支期前伸展环境下水平滑脱剪切作用所造成的堆垛的武当群岩系在印支期以来南、北两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历经褶皱-韧-脆性推覆和脆性推覆阶段的构造变形,形成由北向南逆冲推覆呈前展式结构的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北缘石合拉沟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最近在包头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黄河南部鄂尔多斯北缘隆起带中发现了由北向南逆冲的石合拉沟推覆构造。上盘逆冲推覆体由基底浅变质的石英岩、黑云变粒岩和大理岩构成,推覆在晚石炭统太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之上。野外地质关系表明逆冲推覆变形作用发生在晚侏罗世,与河套新生代断陷盆地北缘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晚期逆冲推覆变形作用是同时的,逆冲推覆方向相反,构成了以现代河套盆地为中心的晚侏罗世背冲型逆冲推覆构造。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对探讨华北地台北缘中生代地壳构造变形特点和新生代河套断陷盆地基底构造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逆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同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14.
福建推覆构造研究与找矿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建华 《福建地质》2008,27(2):105-124
阐述了福建推覆构造的研究成果,依据福建推覆构造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东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部逆冲褶皱推覆构造带、西部挤压推覆构造带。讨论了其构造特征形式,将推覆(滑脱)构造形式划分为二类五型及其控岩控矿的地质特征。总结了运用推覆构造研究成果在寻找隐伏煤矿及铁多金属矿的成功实例,提出了推覆构造理论对深部找矿指导作用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闽北仁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冲推覆构造发育于闽北变质岩中,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向南东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及其上盘的推覆岩席组成,由南燕向北西方推覆,往逆冲方面可分为上,下2个逆冲推覆构造系,是前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时期发生于印支期-燕山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武当山推覆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在推覆构造中的固体矿产主要分布于推覆体变形强烈的两端和推覆构造的强应变带内。  相似文献   

17.
云南澜沧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很发育.可划分为老厂、孟连一澜沧、孟梭及竹塘一澜沧等四个带。推覆构造由推覆体、飞来峰、构造窗、逆冲断层及原地系统等组成,推覆体变形弱、褶皱不发育,符合冲断式推覆模式,具有双重逆冲构造结构.宏观与微观构造都表明形成于较浅的构造层次。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与澜沧裂谷的发展有关,可划分为三期。逆冲推覆的区域应力来自地体向东的碰撞拼接,是印度板块与扬子板块汇聚的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8.
初论福建推覆构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福建省推覆构造是广泛发育的,根据推覆构造介入的地层特点和发育所在的层位,将推覆构造划分三种基本类型:即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盖层间拆离推覆构造和盖层间逆冲推覆构造。并按类型较详细地总结了推覆构造发育的基本特点。明确指出了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和盖层间拆离推覆构造是福建最基本的构造类型,对福建省基本的构造特点具有重大的影响。推覆构造的形成是受同一的、继承性的由北西向南东挤压应力作用,具有间歇性、多期次的特点形成的时代,主要是印支期和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又继续发生推覆,并定位予白垩纪。文中对推覆构造的发生和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及研究,确定了阿克塔什一带存在逆冲-推覆构造。在阐述推覆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几何类型划分。确定其推覆方向是由SW向NE,道冲-推覆距离估计应大于100km。推覆时代应在早第三纪之后。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道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