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典型沙漠化逆转区宁夏盐池县为例,对2003-2013年城镇化与沙漠化逆转趋势进行综合测度,利用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就城镇化进程对沙漠化逆转趋势的动态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3年以来,盐池县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沙漠化逆转综合指数基本保持在0.3以上。(2)作为人文驱动因素,城镇化综合水平虽不直接对沙漠化逆转趋势产生作用,但其分量指标却对沙漠化逆转趋势及逆转压力的产生、状态的表现和响应的形成产生冲击。(3)从长期预测来看,沙漠化逆转趋势及分量指标受自身冲击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城镇化对沙漠化逆转的解释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人口迁移、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城镇化发展对逆转趋势、压力、响应和状态的冲击影响分别维持在78%、58%、13%和9%的水平上。未来盐池县城镇化的发展应当以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作为关键突破点,以促进农户非农生计的可持续性,提高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已修复生态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其干扰因素的研究,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确定9项分指数、选取24个具体指标,构建了典型沙漠化逆转区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盐池县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盐池县人地系统脆弱性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盐池县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脆弱性均呈波动走势,但又表现出相应的阶段特征。经济系统脆弱性伴随经济结构的转型,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系统受气候和政策双重影响,以2000年为节点呈现前后不同的波动走势。社会系统在研究时段呈明显的线性递减趋势。盐池县人地系统脆弱性2000年前呈高位波动态势,2000年后整体波动递减,平均降幅32.06%;主要障碍因子为:欠合理的产业结构、特殊的地理区位、生态治理力度和社会保障水平。建议: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态保护与开发并举,践行绿色发展;减小贫富差距,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沙地典型地区人工造林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奈曼旗1975年、1985年、1995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分析了研究区近30 a人工造林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持续的人工造林过程影响下,沙地面积呈现出持续减少的趋势,其中固定沙丘面积减少幅度尤为显著,面积净减量为39 545.77 hm2;沙漠化程度指数呈现出线性减少的变化趋势,自1985年以来,减少幅度尤为明显,由1985年的0.21下降到2005年的0.03;土地沙漠化正、逆过程同时存在,但逆转趋势远大于发展趋势,土地沙漠化过程总体上正处于全面逆转期;斑块数和景观形状指数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斑块形状经历简单—复杂—简单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秀娟  周立华  陈勇 《中国沙漠》2013,33(1):271-280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定量评估了宁夏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生态经济效益。运用SPSS对样本各因素与支付意愿和支付意愿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环保意识较强的居民,愿意支付的比例高;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环保意识较强的城镇居民,支付意愿值高。根据总样本参数估计得出,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5年总生态经济效益的现值为3.813×107元。若一次性支付,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总生态经济效益为3.415×107元;根据各乡镇居民平均支付意愿值的参数估计得出,盐池县沙漠化逆转的5年总生态经济效益的现值为3.895×107元,调查对象的平均支付意愿值在区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99,自引:30,他引:69  
王涛  赵哈林  肖洪浪 《中国沙漠》1999,19(4):299-311
沙漠化研究伴随着中国沙漠科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沙漠科学体系的形成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40 a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景观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整治模式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未来中国沙漠化研究的重点领域是: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恢复生态学、水土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沙漠化逆转及其整治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造成经济损失的货币评价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北方10省区沙漠化造成经济损失的货币评价结果表明:①2005年我国北方10省区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87.92亿元,其中以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严重, 占10省区总额的53.7%,内蒙古是我国北方沙漠化的重点治理地区。②北方10省区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是土地废弃损失,土地废弃损失又以草地生态损失为主。沙漠化损失占10省区第一产业产值的9.6%,其中,内蒙古的沙漠化损失占第一产业产值的44.5%,青海占23.2%,可见部分地区的农业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以沙漠化和环境生态退化为代价换来的。③沙漠化导致土地生产力衰退,加剧了贫困。北方10省区沙漠化损失的人均负荷值为140元\5人-1,其中,内蒙古的人均负荷值为812元\5人-1,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7.2%,青海的人均负荷值为222元\5人-1,占农村人均纯收入10.3%。④沙漠化通过沙尘移动对下风向地区的环境质量带来了影响。沙尘暴源地对下风向地区带来的损失为50.66亿元,占沙尘暴损失的65.7%,占沙漠化经济损失总额约10%。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成本分摊原则,沙漠化治理投入应由当地和下风向地区共同承担,下风向地区可通过生态补偿的形式承担约10%的沙漠化治理投入。⑤沙漠化治理的投入产出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内蒙古、甘肃等重点地区的沙漠化治理投入不及沙漠化损失,亟需加大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郭坚  薛娴  王涛  孙军喜  李新泉 《中国沙漠》2009,29(3):397-403
对呼伦贝尔草原4个时期的遥感监测表明:呼伦贝尔草原经历了“发展—加速发展—逆转”的沙漠化过程;1984—2000年也是研究区沙漠化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沙漠化土地增加率为72.1 km2·a-1;2000年以后,沙漠化土地进入逆转时期,且沙漠化土地以32.4 km2·a-1的速度减少;沙漠化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冻土退化及温度升高导致的地表干旱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2000年以后沙漠化的逆转,则是一系列有效的沙漠化治理措施的结果。但是研究区人口和牲畜持续增加使土地的压力增加,这造成研究区北部的草地发生了沙漠化,同时,严重沙漠化土地持续增加。减轻土地压力才是沙漠化治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中国沙质、砾质荒漠和沙漠化土地的面积达149万km2, 占国土面积15%。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到今天的沙漠所, 经历了卅个春秋。沙漠科学的研究也从空白发展成一个新学科的成长过程。为我国沙漠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培养了一支有着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科技队伍。具有独立解决经济建设中提出的沙漠及沙漠化治理问题的能力, 并为全球沙漠化研究工作和治理实践, 作出应有的贡献。198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为全球先进单位称誉。我国沙漠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 可归纳为四个阶段: 1959-1965年, 查明沙漠情况, 探索沙漠治理方法阶段。对我国主要沙漠和沙漠化土地进行综合考察究沙区自然条件与资源, 沙丘特征与风沙运动规律。1966-1977年, 以沙害治理为中心,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需要, 开展专题研究阶段。如沙区铁路修建的有关问题和沙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开发后自然条件的变化等。1978-1983年, 以土地沙漠化问题为中心开展综合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带土地沙漠化现状、发生发展过程, 变化趋势与预测, 整治措施等。1984年以后, 主要是加强对土地沙漠化变化趋势与预测, 以及整治措施的研究,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走向世界。1)建设不同自然地带沙漠化(风沙化)治理研究示范基地系统网络。2)开展半湿润、湿润地带风沙化问题的研究。3功口强对沙漠化监测和预则工作。4)在国际学术活动方面。从举办沙漠化学术讨论会、培训班、合作研究, 进而派遣专家组帮助发展中国家从事沙漠化治理研究工作。并与前述工作相适应, 出版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图件。总之, 我国沙漠研究是以干旱地带沙质荒漠的自然条件综合研究, 逐渐发展到半干旱、半湿润地带生态环境中沙漠化与风沙化问题的研究。为我国国土整治中风沙治理提供防治途径和措施。今后的研究工作, 应着重在强烈发展和严重沙漠化地区研究整治措施。建立不同自然地带整治沙漠化土地模式。达到环境健全发展和合理生态系统管理。对潜在和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发展趋势。加强监测和预测。进而提出预防措施。总结沙漠化治理经验和教训, 编著教材培训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9.
以6个时期的TM影像为数据源,监测分析了1989-2014年贵南县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结果表明:25 a来贵南县土地沙漠化呈现整体逆转、局部发展的态势。就整体而言,1989-2014年沙漠化土地减少了32.0 km2,年均减少率0.91%;就不同类型沙漠化土地来说,极重度沙漠化土地增加28.2 km2,重度、中度、轻度、潜在沙漠化土地均减少,分别减少7.9、17.7、13.8、20.8 km2。贵南县土地沙漠化演化经历了1989-1999年缓慢逆转、1999-2004年快速逆转、2004-2014年缓慢发展3个阶段;虽然沙漠化整体呈现逆转,但极重度沙漠化土地一直增加,且最近10 a贵南县沙漠化土地增加、沙漠化发展增强,沙漠化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75—2018年民勤绿洲土地沙漠化分类体系及遥感影像数据,探究了民勤绿洲沙漠化时空变化过程;选取影响绿洲沙漠化的自然与人为驱动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民勤绿洲沙漠化过程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975—2018年沙漠化程度以重度沙漠化为主,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面积均呈减少趋势,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发展后逆转趋势;1975—2000年,轻度、中度、重度沙漠化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迁移,严重沙漠化的重心向西迁移,沙漠化有向绿洲东北部和巴丹吉林沙漠发展的趋势;2000—2018年轻度沙漠化的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重心相对稳定,绿洲沙漠化发展得到明显控制。在绿洲沙漠化过程中,人为因素贡献率为39.53%,自然与人为综合贡献率为26.58%,自然因素贡献率为10.77%,人为因素是民勤绿洲沙漠化的主要驱动力。水资源极度匮乏是绿洲沙漠化的决定因素,在以后的防沙治沙工作中,合理调控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优化干旱区水资源配置,可从源头上治理民勤绿洲的沙漠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沙漠化现状、成因及其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裘善文 《中国沙漠》2004,24(2):124-128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土地沙漠化, 不仅影响该地区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已危及人民的生存。该地区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每年以1.5%~3.7%递增速度发展。沙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该地区沙漠化发展具有脆弱性、可恢复性和可逆性的"三性"特征, 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时间周期。并根据长期以来沙漠化整治试验示范成果, 加以集成优化, 提出一整套符合该区沙漠化综合治理的技术和模式, 有的技术已被当地政府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民勤县荒漠化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民勤县荒漠化影响因素的考察,以年末农村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造林面积、机电井眼数、小麦单产量、农村用电量、地下水矿化度、上游来水量、沙尘天数、降水量11个指标的逐年变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内在结构及各类因子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3年间,该县荒漠化发展进程中人为因素占82%,自然因素占18%。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评价禁牧政策对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地沙漠化逆转过程的影响程度,以宁夏盐池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对沙漠化正逆发展过程影响较大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指标,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模型,模拟研究了目前盐池县所实施的禁牧政策对草地沙漠化逆转过程的影响程度,并进行定量化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禁牧程度达到完全禁牧的30%,沙漠化开始出现逆转,而达到完全禁牧的40%,沙漠化的逆转趋势基本趋于稳定。本研究结论可为盐池县及类似地区禁牧政策的合理实施与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春兴  马礼  王学萌  李璐 《地理研究》2002,21(5):543-550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模型 ,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河北省坝上张北县土地沙化因素进行了分析 :发现影响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而并非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人类活动只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上 ,加速或减缓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过程。根据冬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 ,人类可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 ,以减轻土壤风蚀和土地沙化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基于沙漠化在气候、地表和人文3方面的成因构建沙漠化预警指标体系,并建立预警模型;基于研究区1990年、2000年和2006年的遥感、气候、地表和人文数据,利用ArcGIS对各因子数据进行量化和栅格化处理,通过预警模型实现了研究区3个时期在栅格尺度上(30 m×30 m)的沙漠化程度分布,分别利用前两期和第3期的结果进行参数修正和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研究区“间歇输水”和“无输水”情况下2015年的沙漠化发展趋势。通过参数修正、预警模型对研究区沙漠化程度分布模拟正确率达90%以上,预警模型适用性较好。间歇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逆转起到一定的作用,是防止其完全沙漠化的必要措施,但此逆转作用基本上只局限于沿河道有限范围内,无法彻底改变研究区的沙漠化现状。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榆林市荒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建国  王涛  颜长珍 《中国沙漠》2012,32(3):625-630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一个集成时序和空间两方面特征的植被-气候时空关系统计模型,并用来在栅格尺度上定量区分陕西省榆林市荒漠化动态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结果显示,1986-2000年,榆林市荒漠化发展主要发生在南部丘陵沟壑区,逆转主要发生在北部风沙草滩区,这一空间格局特别明显且在研究期内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第1时段(1986-1990年)至第2时段(1991-1995年),荒漠化整体上处于发展状态,且无论是荒漠化发展区还是逆转区,人类活动的作用均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分别为98.7%和101.4%,气候变化的作用甚微;从第2时段(1991-1995年)至第3时段(1996-2000年),荒漠化过程整体上达到稳定态势,在荒漠化发展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基本相当,分别为46.2%和53.8%,而在荒漠化逆转区,人类活动的作用达到了119.0%,气候变化的作用则为-19.0%。另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有很大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姜会明  孙雨  王健  吉宇琴 《地理科学》2017,37(10):1546-1551
利用2004~2015年全国31个省(市)农民收入的有关数据,采用泰尔指数(Theil Index)测算出全国农民收入差距,将中国分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三大功能区域,分解出三大功能区域组间差距和组内差距,并计算组间差距和组内差距分别对总收入差距贡献率。结果表明:2004~2006年全国各省农民收入差距变大,而2007~2015年逐渐缩小。经过进一步计算,组间差距对全国农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70%,组内差距达到30%,可以看出,中国农民收入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中区域间差距远大于区域内差距。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全国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得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城镇化率、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等指标与泰尔指数呈负相关,工业化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与泰尔指数呈正相关,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沙地不同尺度上沙丘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过去30 a不同尺度上沙丘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尺度研究区(892.74 km2)从1975—1995年流动沙丘面积、斑块数、景观面积百分比和最大斑块指数逐渐增加;1995—2005年流动和半流动沙丘面积减小,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面积增加。中尺度(110.42 km2)和小尺度(14.14 km2和14.10 km2)研究区从1975—1985年流动沙丘面积、斑块数增加,1985年后流沙面积减小。通过沙漠化过程指数计算表明,大尺度上沙漠化经历了发展(1975—1995年)—逆转(1995—2005年)的过程,中尺度和小尺度上,沙漠化经历了发展(1975—1985年)—逆转(1985—2005年)的过程。科尔沁沙地不同尺度上景观结构变化具有差异性,显示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存在尺度效应;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流动沙丘斑块变化的影响,而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