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球》2016,(1)
正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隆重举行,184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全球碳排放量的97.9%。超过15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本次气候大会的开幕式。此次大会目的是促使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1)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12月24日上午举行"巴黎归来谈气变"中外媒体见面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介绍了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情况,并介绍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巴黎协定》:动员全球各方应对气候变化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巴黎协定》,以及对今后国际社会之间的合作产生什么积极影响时,解振华说,《巴黎协定》是一个全面、均衡、有效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对各个国家和所有缔约方都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1)
正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2日晚间,被称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性一步"的《巴黎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获得通过。为了这一结果,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延长了一天会期。作为全球最大排放国,中国的态度至关重要。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会后表示,《巴黎协定》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传递出了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专家表示,这既是中国作为联合国气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1,(4):135-135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又称《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性公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在2008年至2012年间,  相似文献   

5.
高建华 《地球》2011,(1):54-55
2010年12月11日凌晨,墨西哥坎昆,经过近两周的紧张磋商,原定于10日闭幕的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画上了句号。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抗议、解释、再抗议、再解释,如此循环折腾中,坎昆会议最终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个决议。  相似文献   

6.
陈洪波 《地球》2010,(1):48-49
哥本哈根会议是一次空前的盛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历史上级别最高、参会人数最多的大会,共有115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4万多政府代表、非政府组织代表和媒体记者出席。  相似文献   

7.
宗雯 《地球》2009,(6):8-10
当地时间12月7日10时40分许(北京时间7日17时40分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本次会议的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安排。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1)
正经过长达两周的紧张谈判,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在2015年12月12日晚迎来收获硕果的时刻。当晚,负责主持会议的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对与会国代表宣布:"我环顾四周,看到各方反应积极,没有反对意见……我宣布《巴黎协定》正式通过。"他举起一把小木槌,打趣似地说:"槌子虽小,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随着木槌落定,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难以抑制激动情绪的与会代表欢呼、拥抱,一些人甚至喜极而泣。热烈的场面持续了长达数分钟。联合国秘书长  相似文献   

9.
<正>1全球共商减灾大事2015年3月14日,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仙台市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仙台市曾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过日本东北大地震的重灾区。18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7千多人出席了本届十年一次的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开幕式上再次强调:"防灾是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于2011年10月17日至2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大会实际与会人员96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9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1》收录了930篇论文摘要.来自内地、台湾的学者和美国、日本等专家共570多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14篇.10月18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致开幕词,并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大会报告.大会报告有:何继善院士的"广域电磁法研究";秦大河院士的"气候变化科学新进展";贾承造院士  相似文献   

11.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13届大会于1991年8月2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一盛会。这是该联合会自1928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也是第一次在亚洲召开的大会。我国政府对此大力支持。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出席了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词。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大会闭幕前夕会见了部分与会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出席了开幕式,参加了会见。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刘东生当选为本届大会主席,这是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 (UNCRD)联合主办 ,上海市地震局承办的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防灾管理》 (TrainingCourseonSustainableUrbanDevelopmentandDisasterManagement)国际培训研讨班于 2 0 0 1年 1 2月 3日至 1 4日在本市金沙江大酒店举行。上海市府副秘书长吴念祖、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 (UNCRD)副主任永吉纪子女士和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何永年出席了该培训研讨班的开幕式。 3 0名来自亚洲 1 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兄弟省市从事城市综合规划、防…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10)
<正>8月30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主办"维护《巴黎协定》工作方案进程:机遇与挑战"主题研讨会。《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APA)联合主席、新西兰外交和贸易部气候变化执行大使乔·廷德尔作了主题发言,并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进行了对话,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主持活动。  相似文献   

14.
岳尚华 《地球》2013,(12):64-67
11月5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出席发布会,  相似文献   

15.
郝记川 《地震学报》1998,20(6):662-662
1998年10月19~24日,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242人,180篇论文参加了学术交流.在学术大会开幕式上,陈运泰院士、梅世蓉教授和中国地震学会特邀代表、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5)
<正>4月6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评选结果宣讲会在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举行。评选结果显示,"《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位居十大环境热点首位。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接受《地球》记者采访时指出,在长达30多年的能源环保事业谈判进程中,美国只有在《京都议定书》之前是积极的。《巴黎协定》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美国,是美国主导的,而其"自下而上"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地球》2015,(7)
<正>中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国家发改委透露,6月30日,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根据文件,中国确定的2020年行动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  相似文献   

18.
王俊锋  高建华 《地球》2010,(6):80-83
11月1日,世界各地150名多商界领袖聚首香港,出席“气候变化商界首脑峰会”,探讨新兴低碳经济发展。一天之前的10月3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南京大学发表演讲,肯定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共同保护地球所做出的贡献。他指出,他球应对气候变化有赖于中国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9.
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这届大会是美国继1891年第5届和1933年第16届大会之后举办的第三次国际地质大会,有一百多个国家约5800位代表出席了大会,我国代表包括海外学者、留学生及台湾学者共127人,人数之多占世界第九位,国家地震局系统出席11人,其中5人是以参加国际地学大断面(GGT)学术活动为主要任务的。本届大会规模是空前的。会议除了7月9日和19日的开幕式和闭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五年的筹备,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并被中国科协接纳为所属学会.1987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的188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开幕式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同志、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陈泓同志、中宣部出版局局长伍杰同志、中国科协学会部部长文祖宁同志、中国科协原学会部部长谢东来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会上致词;中国科学院、新闻出版署、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国家中心等部门的领导同志、各兄弟学会以及首都新闻、出版、发行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应邀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