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尚华 《地球》2013,(4):34-38
正第44个世界地球日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但严峻的沙漠化形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荒漠化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退化,还引发了严重的气象灾害——沙尘暴。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建议,加快沙漠化防治。  相似文献   

2.
蓝颖春 《地球》2014,(4):36-39
过去我们常常把土地荒漠化理解为是“沙漠不断扩大,把沙漠里的沙子扩散到越来越广的肥沃土地上去”。然而事实上荒漠化不只如此,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定了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有时也将湿润和亚湿润区的石漠化归入荒漠化范畴。  相似文献   

3.
干旱沙区土壤空间异质性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新荣 《中国科学D辑》2005,35(4):361-370
许多涉及草地荒漠化或退化过程的假说及概念模型认为,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地植被灌丛化是草地发生退化或荒漠化的显著特征, 即原来以草本植物为优势的群落被灌丛群落所替代, 该过程增加了草地原生植被土壤资源的时空分布异质性, 使土壤-植被系统的生物过程愈来愈多的集中在灌丛植冠下的沃岛范围内. 大量的研究支持了这一针对荒漠化或草地退化过程的生物生态学解释.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缀块状分布的灌木植被也是草地恢复或荒漠化逆转的基础, 并且在我国沙漠治理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被近50年的演变与区域生境的恢复就是荒漠化逆转的理论范式和成功的实践例证. 该地区人工植被的建立是以设置防风固沙沙障和种植旱生灌木而开始的. 在降水不足200 mm的无灌溉条件下, 由于灌木植被的作用, 使原来质地相对均一的流沙发生了资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变化, 促进了土壤成土过程, 为沙土表层隐花植物(藻类、苔藓和地衣)结皮的形成和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入侵与定居创造了条件. 而这一过程却减少降水向土壤深层的入渗量, 使固沙植被区灌木主要根系分布层(100 ~ 300 cm)的土壤含水量减少, 导致了灌木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和盖度降低, 土壤资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程度也相应地减弱. 固沙植被趋于以草本植物为优势的、与邻近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化草原类似的原生植被类型演变和恢复. 通过对沙坡头地区近50年固沙植被演变监测数据的分析, 提出了干旱区植被恢复或草地荒漠化逆转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8,(7)
正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要防治荒漠化,首先得了解什么叫做"荒漠化"。按联合国多次关于荒漠化定义的讨论,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定义是:"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  相似文献   

5.
魏江 《地球》2011,(4):121-122
土地资源退化的主要类型包括:水土流失(或称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以及土壤污染等。当前,由于全球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土地退化.可耕种土地被侵占的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6,(9)
正我国用全球8%的耕地生产了全球21%的粮食,但同时化肥消耗量占全球35%,粮食生产带来的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提出,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分析中亚生态环境变化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利用NOAA和MODIS数据,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大尺度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的遥感指标体系,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各种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程度、范围、危害和分布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分布范围,分别对中亚地区1990年和2005年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15年以来的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5年15年时间里,哈萨克斯坦的植被生长退化的总面积增加了0.069×105 km2,乌兹别克斯坦的植被生长退化的总面积增加了0.081×105km2;土库曼斯坦的植被生长退化的总面积增加了0.296×105 km2;吉尔吉斯坦的植被生长退化的总面积增加了0.022×105km2,塔吉克斯坦的植被生长退化的总面积增加了0.112×105 km2,总体呈现明显的退化甚至恶化的趋势.研究结论证明,NOAA和MODIS数据不仅能够成功地进行大尺度的生态环境监测,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球》2021,(5)
正所谓生态资产,简单来说就是生态系统里的各种资源。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我们常见的林地、草地、河流等生态系统,也包括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资源,比如森林释放氧气帮助调节气候,草地根系的"蓄水"功能帮助减少水土流失,它们都是生命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对人们的生活来说,不同家庭拥有的资产有"多少"之分;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因为拥有的资源有"优劣"之分,所以生态环境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李秋香 《地球》2012,(4):146-14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有21亿人口居住在沙漠或者旱地中,其中90%属于发展中国家。全球44%的可耕地为旱地,30%的耕植作物生长在旱地上。土地是地球的骨骼,如果骨骼患上疏松症,后果可想而知。荒漠化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危险。由于上地退化和干旱,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50亿吨肥沃土壤流失,每年有1200万公顷土地消失,这些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粮食,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  相似文献   

10.
中蒙地区沙尘暴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回顾了近20多年来我国沙尘暴研究的3个主要阶段,然后从沙尘观测、沙尘暴气候学、沙尘暴爆发和沙尘传输的环流型、沙尘暴活动的年代际变化和原因、以及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等5方面简要评述了它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指出中蒙沙尘主要来源于中国西北及蒙古国南部和西北部地区;随沙尘天气强度逐渐加强(即从背景大气到浮尘、扬沙、沙尘暴、强及特强沙尘暴),它们的地面沙尘浓度约按3倍的比率依次递增;揭示了我国北方及蒙古国南部的七大沙尘暴多发区,沙尘暴主要出现在春季午后至傍晚间丰富的沙源,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形成沙尘暴的3个主要因子;中蒙地区沙尘暴爆发的环流主要有低压冷锋型和低压、冷锋加中尺度系统的强对流型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后者是极少数,但为沙尘暴爆发短期预报的难点,沙尘的传输主要决定于低空环流型;近50年来中蒙地区的沙尘暴活动呈波动变化,而且中蒙中、东及西区三区系的变化不完全相同. 它们与北方风沙区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蒙古及日本海附近气旋频数的年代际变化有关;防御沙尘暴重点要抓上述七大多发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及沙尘暴预警系统的建立,治理措施要因地制宜;要加强沙尘暴爆发和沙尘输送的数值预报和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亚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可法  张清  陈曦  孙莉 《中国科学D辑》2006,36(Z1):133-139
在综合分析中亚生态环境变化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利用NOAA和MODIS数据,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大尺度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的遥感指标体系,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各种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程度、范围、危害和分布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分布范围,分别对中亚地区1990年和2005年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15年以来的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5年15年时间里,哈萨克斯坦的植被生长退化的总面积增加了0.069×105 km2,乌兹别克斯坦的植被生长退化的总面积增加了0.081×105km2;土库曼斯坦的植被生长退化的总面积增加了0.296×105 km2;吉尔吉斯坦的植被生长退化的总面积增加了0.022×105km2,塔吉克斯坦的植被生长退化的总面积增加了0.112×105 km2,总体呈现明显的退化甚至恶化的趋势.研究结论证明,NOAA和MODIS数据不仅能够成功地进行大尺度的生态环境监测,而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韩松 《地球》2011,(10):63-63
近年来,内蒙古草原退化现象日趋严重,产草量大幅下降,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统计,目前我国有9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达到23亿亩,草原生态总体呈现“点上转好、面上退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8,(6)
正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中国现有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耕地面积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  相似文献   

14.
正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一大热点和难题。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监测显示,自2000年以来,每5年监测一次,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实现连续3个监测期缩减。然而,全国仍有4亿多人口在遭受着风沙的危害。荒漠化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的根本目的。从2014年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正式挂牌"中国国家沙  相似文献   

15.
云南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原状土就地取样野外定位研究方法,对云南西北高原的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的2年定位研究表明,纳帕海湿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表现为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沼泽类型改变,沼泽旱化、沙化,中旱生植物侵入,沼泽发生逆向生态演替,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养分衰减退化,土壤酶活性降低,水质变劣.分析了引起纳帕海湿地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表明人为活动干扰是引起其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退化和恶化的趋势,从该地区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的角度出发,探讨利用“3S”技术建立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及其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5,(8)
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是我国环保的十大问题。环保涉及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切身利益,是最应该也最适合引入公众参与的领域。公众参与不仅有利于发现污染线索,推动个案解决,更能弥补环保执法力量的不足,让"弱势"的环保部门硬起来。2015年7月2日,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畅通参与渠道,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依法有序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自2015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6,(9)
正"有得必有失"这句古话,对于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感受不可谓不深。2000~2010年这十年间,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保护力度显著提升,这是"得";而另一方面,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增大、气候变化胁迫加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2012年1月,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多发区及其下风方向的敦德、马兰和崇测等冰芯记录和红缄淖湖泊记录中有关沙尘天气发生频率指标变化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北方20世纪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呈减小趋势。认为西风环流强度和降水量变化是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指出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我国北方沙漠化面积的加速扩大,将是沙尘天气大规模发生的巨大隐患。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21,(5)
正如今的赤峰,绿色植被越来越多了。对绿色,人们已不再是渴望,而是去尽情地享受。赤峰从荒漠化到绿起来,又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用实践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命题。每当看到这些喜人的变化,总勾起人们一连串的往事,这样以林草为主的生态环境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