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小波变换进行地震数据压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M带小波变换理论,结合地震数据的特征,将M带小波变换应用于地震数据的压缩处理,提出了地震数据的压缩编码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对地震数据压缩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离散小波变换DWT将离散数据从时间域转换到小波域进行数据压缩。根据希望的压缩比。我们选择和保留了数据的一定百分比,压缩格式由数据头(每个样点的特性及位置的二进制码)和在小波域内所存贮数据样点的数据段所组成。在解压过程中,根据数据头及数据体的信息,所有样点在小波域内被恢复出来,然后通过逆DWT转换到时间域。通过对各种压缩比情况下对一系列测井数据类型的压缩,如合成数据,井中地震数据和声波测井数据等  相似文献   

3.
联合数据压缩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财  王培茂  王世煜  刘洋  王典 《世界地质》2006,25(4):434-439
对于“海量”的地震数据,一般压缩方法的效果不好。利用离散余弦变换编码和离散小波变换编码的联合压缩技术,对地震勘探数据进行了压缩处理,结果表明:本压缩方法能提高压缩比,保留更多的地震信号中细节信息,具有良好的压缩性能和很好的计算性能。联合压缩技术对于不同的地震数据压缩都有效果,但是压缩比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小波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本文介绍了小波分析的方法原理和Mallat快速算法,探讨了小波分析在地球物理领域中的作用,结合我们的工作,给出了地球物理异常分解,信号的奇异性检测,物化探数据去噪和滤波以及数据压缩与信号重构等应用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小波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数据压缩的几种数学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小波包最佳基算法在进行地震数据的分解和重建时所占的优势,并进行了实测地震资料的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对小波基与小波包最佳小波基算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间曲线矢量数据相邻坐标点间坐标值大小差别不大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矢量数据压缩方法:首先将空间坐标点间的差值转换为整型的偏移量,使用偏移量表示矢量数据的坐标点;然后利用整数小波变换(IWT)处理偏移量序列,最后对变换后的小波系数进行无损熵编码.使用此方法对中国数字地理地图数据的SHP文件进行压缩,实验结果显示, 压缩比超过11,高于其他类似方法,表明本压缩方法能够实现较高压缩比的空间矢量数据无损压缩.   相似文献   

7.
分析目前三维地震勘探中产生的数据量庞大、采集处理周转时间延长及勘探成本增加等问题,指出高速网络通讯技术和小波数据压缩技术的利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介绍这种方法的经济效益,并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能在高压缩比的前提下保持好的重建图像质量,它的多分辨率特性与人类视觉系统非常相近,小波变换的编码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遥感影像的压缩中。介绍了小波理论的相关知识,着重对嵌入零树小波、等级树分割、小波数据的形态学表示算法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图像编码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形态小波的核磁共振测井信号去噪及现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剑华 《地质与勘探》2016,52(1):146-151
核磁共振测井中采集到的回波串信号十分微弱,而背景噪声很强,使信噪分离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结合数学形态学的特征识别和小波分解的多分辨率分析特性的形态小波方法。讨论了方法的数据基础和应用步骤,并与小波软阈值方法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形态小波去噪方法具有良好的细节保留和抗噪声能力,去噪效果优于小波软阈值滤波方法;在消除测井信号随机噪声的同时,能很好地保留信号的波形和特征,在较低信噪比下仍可有效地提取测井信号的有用信息,提高了T2谱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0.
提升小波变换实现了整数到整数的变换,同时保证了小波变换的正交特性。在二维预测编码基础上引入提升小波变换,并结合"洗牌"技术和熵编码,设计了气象格点数据的无损压缩方案。以位势高度、经向风、纬向风、温度4个要素为例,对数据处理前后的熵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设计了4种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升小波变换能有效去除数据间的相关性,消除冗余信息,降低数据集的熵值,与二维预测编码相结合能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压缩效率,并能保证在有效精度内数据完全无损,从而有效提高气象海量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效率,为快速气象数据响应和预报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海量影像数据的管理中 ,数据的压缩是关键技术。基于提升方法构造的整数小波变换 ,采用行索引稀疏存储方案 ,可以对海量影像数据进行高保真的压缩。与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结合起来 ,进行二次开发 ,可以建立起正射影像数据库系统框架。通过多级索引指针 ,可以实现影像数据的快速调度与显示 ,实时漫游、局部放大和缩小、多分辨显示等操作。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岩石声发射确定Kaiser点存在的问题采用小波包分析研究方法,在单轴加载岩石声发射试验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Kaiser点信号的信噪分离方法,其次确定了Kaiser点信号的频率范围,最后利用小波包分析对岩石声发射信号的能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得到了砂岩Kaiser点信号的特征频带。结果表明,小波包分析是处理岩石声发射Kaiser点信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而为AE法测量地应力确定Kaiser点奠定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波分析在水文学中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扼要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被誉为数学“显微镜”的信号分析新方法——小波分析。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小波分析在水文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小波分析在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将小波分析引入水科学,不但拓宽了应用范围,而且推动了小波理论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波变换是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 ,研制小波分析应用程序系统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的资料处理和分析 ,尤其重要。在对二维小波多尺度分析理论方法、算法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了“二维小波分析”程序系统的基本框架 ,将利用这一设计研制“二维小波分析”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利用二阶B样条函数为小波基,构造了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通过实际资料证明,小波变换综合考虑了地震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可获得不同频带的地震剖面,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小波分析和RBF神经网络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长冬  唐辉明  胡斌  李东明  倪俊 《岩土力学》2008,29(7):1917-1922
地基沉降是一种危害很大的环境灾害。地基沉降的监测数据经常受降雨及工程施工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故而在沉降曲线中存在许多数据突变点。为此,提出基于小波分析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新的地基沉降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分析对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去噪处理,进而得到反映实际变化的地基沉降曲线,然后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方法对其进行预测,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多种小波去噪与预测结果的对比研究,表明3次B样条小波的去噪及预测效果最好,与实测值能较好地吻合,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陆相沉积的天文地层研究方法简介——以井下地层为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通过对我国大陆三十余口井的测井资料研究成果,归纳出对陆相地层进行天文地层研究的方法。介绍了所用的新的天文周期理论值、测井资料的选取及预处理方法,重点说明谱分析的数据点数的选定、不同参数(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和岩屑)的测井资料谱分析结果的对比,以实例说明如何选定主要优势旋回和AR值,以及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性质和数字滤波结果,小波分析的特点和通过小波图进行调频的方法,并介绍了地层单位的延续时间计算和年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