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牦牛坪稀土矿床碳酸岩Pb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与稀土矿化时空密切共生的碳酸岩一正长岩碱性杂岩体的成岩时代为喜山期,碳酸岩呈脉状沿正长岩岩体中心侵入。两者具有相似的^206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但碳酸岩^207Ph/^204Ph比值变化较大,且低于正长岩。这种差异并不能归因于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而是反映了地幔源区的特征。在Ph、Sr和Nd同位素图解中,矿区碳酸岩和正长岩显示低Ph,高Sr同位素的特征,部份碳酸岩Ph同位素落在MORB内,而Sr和Nd同位素明显不同于MORB,相对接近洋岛玄武岩的Ⅰ型富集地幔(EM1)。喜山期扬子板块呈楔形体插入龙门山地壳之中,受挤压的中下部地壳向前陆深处发生俯冲,并延伸至攀西裂谷顶部富集地幔体中,被交代的富集地幔经不同程度的和不连续的部份熔融作用形成碱性岩浆,整个演化过程导致了源区成份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2.
四川里庄稀土矿床岩浆碳酸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里庄稀土矿床位于四川冕宁县西南方向49 km,为侵位于碱性杂岩体中的碳酸岩脉状矿床。本文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了碳酸岩与地幔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碳酸岩的∑REE为(9236.2~5943.6)×10-6,为LREE富集型,与典型岩浆碳酸岩特征相似;碳酸岩的C、O同位素组成非常稳定,其δ13CV-PDB和δ13OV-SMOW,分别为-3.9‰~-5.3‰和8.7‰~11.9‰,均落在“原生碳酸岩”的C、O同位素组成范围之内;碳酸岩的Pb、Sr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其87Sr/86Sr,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0.706305~0.706997、18.197~18.220、15.601~15.604、38.401~38.434,与EMⅠ型地幔源区的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所有这些特征均表明岩石来自交代富集地幔源区。  相似文献   

3.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板块南缘,NW-NWW向的固始―栾川深断裂带控制着钼矿床的空间分布.黄水庵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确定,为本矿带内已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黄龙铺地区的大石沟、石家湾和桃园等)增添了又一新成员.本矿带不仅钼金属储量居世界已知单个钼矿带之首,而且碳酸岩脉和花岗斑岩两个成矿体系并存,亦是本区钼矿带的一大特色.业已查明,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δ~(13)C=-5.3‰~-7.0‰,~(87)Sr/~(86)Sr=0.7049~0.7065.同时,方解石富含轻稀土(LREE/HREE=1.8~2.9).辉钼矿以富含Re(平均为110×10~(-6)~244×10~(-6))为特征.基于含矿碳酸岩脉方解石的Sr、Nd、Pb同位素比值(~(87)Sr/~(86)Sr对~(206)Pb/~(204)Pb、~(207)Pb/~(204)Pb对~(206)Pb/~(204)Pb和~(143)Nd/~(144)Nd对~(87)Sr/~(86)Sr)的关系图,我们初步判断本矿带区域陆壳之下可能存在有EMI(富集地幔Ⅰ),这些含矿碳酸岩脉是源于EMI的碱性硅酸盐-碳酸盐熔体-溶液结晶分异的产物,成矿金属Mo、Pb主要来自EMI.根据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钼(铅)矿床的成矿年龄(Re-Os年龄分别为209.5 Ma和221 Ma),我们推断,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形成于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的晚三叠世时期,而在侏罗纪陆内造山晚期的伸展阶段,形成了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斑岩型和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Re-Os年龄介于147~116 Ma).  相似文献   

4.
对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内的川西碳酸岩进行了详细的Pb-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川西碳酸岩具有非常负的εNd值(-3.2~-18.7)和高的(^87Sr/^86Sr)i值(0.706020~0.707923),以及较宽的^207Pb/^204Pb值(15.362~15.679)和^208Pb/^204Pb值(38.083~39.202)的特征,明显不同于世界上由非造山作用形成的碳酸岩.它们的Sr-Nd、Pb-Pb、Sr-Pb和Nd-Pb同位素特征表明大多数碳酸岩来源于EM Ⅰ与EMⅡ之间的一种混合地幔,与元古宙不同质量比的深海/陆源沉积物和下覆的似MORB由俯冲作用引起的洋壳的再循环有关,而少数碳酸岩则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结果.此外,通过动力学背景分析可以得出,富集地幔EM Ⅰ与EMⅡ之间的熔融产生了川西碳酸岩以及同时代的富钾岩浆岩,这种熔融可能是由于印度大陆板片与扬子大陆板片俯冲引起的新生代软流圈物质的上涌产生的,并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渐新世分界线的从转换压扭变形向转换张扭变形的转变过渡的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汉诺坝-阳原火成碳酸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祺诚  杜星星  隋建立  赵勇伟 《岩石学报》2010,26(11):3189-3194
大多数幔源硅酸盐岩浆都含少量碳酸盐岩浆,这些少量的碳酸盐岩浆在地幔演化中起了非同寻常的作用。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汉诺坝、阳原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鲜见的火成碳酸岩。碳酸岩脉贯穿于玄武岩及其捕虏体橄榄岩,并导致橄榄岩强烈的碳酸盐化现象。碳酸岩脉主要由方解石组成(90%以上),岩石类型为方解石碳酸岩,含少量被裹挟的地幔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等矿物。碳酸岩化橄榄岩由原先的黄、绿色变为紫褐色,灰白色网状碳酸岩细脉穿插其中。碳酸岩脉和碳酸盐化橄榄岩的全岩稀土含量很低(∑REE=8.7×10-6~13.7×10-6),球粒陨石标准化REE模式呈LREE略微富集(~10×球粒陨石)分布模式,微量元素也只显示轻微富集(数倍于原始地幔),它们的δ13C均为负值(-11.2‰~-12.3‰),δ18O均为正值(22.0‰~22.6‰)。碳酸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均显示富集(87Sr/86Sr=0.7078~0.7079,143Nd/144Nd=0.5129,206Pb/204Pb=18.0,207Pb/204Pb=15.5,208Pb/204Pb=38.0)。由于碳酸盐岩浆喷出地表后易于风化,导致REE、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明显偏离原生火成碳酸岩。但从张北少数新鲜碳酸岩所具有的原生火成碳酸岩的C、O同位素组成(δ13C=-5.7‰~-7.3‰,δ18O=8.5‰~10.1‰)特征,以及接沙坝碳酸岩的正εNd(5.3~5.5)为亏损地幔的特征,表明汉诺坝碳酸岩与玄武岩的同源性——它们都来自地幔。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具有强烈富集LILE和LREE的特征,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分配模式与OIB十分相似。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87Sr/^86Sr)i分别在0.70381~0.70940和0.70529~0.71332之间,^144Nd/^143Nd分别介于0.512404~0.512924和0.512210~0.512928之间。经计算获得多数样品的εNd落在-3.4~5.58范围内,与OIB的εNd值一致。这两类岩石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为37.613~39.330和38.060~38.995,15.842~16.441和15.545~15.677,以及18.418~22.4和18.149~19.062。采用主量元素MgO—Ni和ε(Nd)-(^87Sr/^86Sr)相关图,以及高场强元素比值Zr/Nb—La/Nb和Ba/La—Ba/Nb相关图以及。^208Pb/^204Pb-^206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相关图,一致证明本区火山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且源区具有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混合。但是本区火山岩高的Nb/Ta比和强烈富集Nb等高场强元素,以及较高的^144Nd/^143Nd值,表明该火山岩地球化学具有某种特殊性。结合对西秦岭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及地质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的分析,提出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成因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源区包含了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组分。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成因与地幔柱/软流圈流体的作用有关,也与大洋板片的脱水作用和大陆岩石圈的拆层作用有关。该区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为上述几种作用的联合提供了可能。它不仅较好地解释了该火山岩地球化学方面的特殊性,及钾霞橄黄长岩与碳酸岩共生的事实,同时也证明新生代火山岩的成因是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可可西里雄鹰台中新世橄榄安粗质火山岩的成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可可西里雄鹰台火山熔岩的全岩K-Ar年龄为11.1-12.8Ma,SiO2含量为55.28%-58.65%,K2O含量为3.52%-4.42%,属橄榄安粗岩系列,主要岩类为橄榄安粗岩和安粗岩,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Rb,Cs,Sr,Ba,U,Th),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较高,在0.7082-0.7086之间,Nd同位素比值(^143Nd/^144Nd)较低,在0.51236-0.51243之间,^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比值大体分别在18.58-18.70,15.60-15.68,37.98-38.33之间变化,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表明,火山岩源区为富集的地幔类型(EMⅡ),该类型地幔的形成与缝合带的成因有关,火内岩在时空及成因上与昆仑南缘断裂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华阳川铀铌铅矿床是小秦岭成矿带中成矿特征最为独特的矿床,碳酸岩脉的破碎带是重要的成矿空间。未矿化的碳酸岩中矿物以方解石为主,其他矿物很少;发育铀矿化的碳酸岩脉中矿物种类繁多,大部分为方解石,其次为角闪石、金云母、榍石、褐帘石、铌钛铀矿、重晶石、磷灰石、石英、磁铁矿、碱性长石等矿物。碳酸岩的LREE含量异常高,δ13CV-PDB和δ18OV-SMOW值显示典型的火成碳酸岩特征。基于碳酸岩脉的Sr、Nd、Pb同位素比值(87Sr/86Sr-206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143Nd/144Nd-87Sr/86Sr)的关系图,初步判断华阳川铀铌铅碳酸岩脉是源于EMI的碱性硅酸盐-碳酸盐熔体-溶液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五大连池火山岩是我国东部新生代最典型的钾质玄武岩。以富Ti、Na、K为特点,结晶分异使岩浆向富Si、富碱方向演化。岩石中Rb、Sr、Sin、Nd丰度与熔岩的碱质同步增长。Pb、Sr、Nd同位素组成很特殊,富放射成因Sr和Nd,但贫放射成因Pb,^37Sr/^34Sr,高于全球未分异现代值,^143Nd/^144Nd为0.512381-0.512433,低于全球未分异现代值;^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对16.712-16.992,115,371-15.407,36.315-36.948,比许多大洋玄武岩和大陆玄武岩偏低。上述数据表明,其源区为无明显地壳物质混染的,未遭改造的原始富集地幔,同大洋玄武岩明显不同,暗示地幔的物质组成有区域性和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研究新生代玄武岩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前寒武纪基底Nd同位素组成,本文将扬子板块东段划归为四个构造-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省,即苏沪省、嘉山省,北扬子省和南扬子省。其中,喜山省位于庐江-灌云断裂和庐断裂之间,以高^87Sr/^86Sr比(0.70435-0.70490),低^143Ndxx (0.512395-0.512615)和低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6.594-17.266,15.317-15.437和37.352-37.782)为特点;苏沪省们于苏皖边界以东,以低^87Sr/^86Sr比(0.70341-0.70392),高^143Nd/^144Nd比(0.512838-0.513002)和较高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789-18.275,15.489-15.552和37.831-38.369)为特点;北扬子省位于庐江-灌云断裂以南,富含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为18.021-18.150,^207Pb/^204Pb为15.546-15.574,^208Pb/^204Pb为38.154-38.469),而^87Sr/^86Sr比和^143Nd/^144Nd比(分别为0.70464-0.70468和0.512748-0.512774)介于嘉山省和苏沪省之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对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第四纪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空间上生成的玄武岩在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上差别明显,但其Sr、Nd、Pb同位素组成却有明显的相似性,均具有低Sr、Pb和相对高的Nd同位素值(87Sr/86Sr=0.70396~0.704537;143Nd/144Nd=0.512656~0.512786;206Pb/204Pb=17.0856~1 7.5034;207Pb/204Pb=15.2689~15.3461;208Pb/204Pb= 37.0999~37.4363),由此指示了该区玄武岩的源区是DMM和EMI二 端元混合的结果。本文将其解释为与含有再循环的下地壳物质的地幔柱活动引起该区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但在部分熔融之前发生了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东北牡丹江海浪、鸡西鸡林、东宁老黑山三处亚碱性玄武岩类进行了柏A卜”Ar定年和元素与Sr-Nd-Pb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始新世海浪(玄武)安山岩属钙碱性系列,相对富硅碱,贫铁钙,高度富集Rb、Ba、Sr,亏损Th、U、Nb、Ta,富集LREE及极低的HREE含量,与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相近的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6.56~16.66,^207Pb/^204Pb=15.44—15.47,^208Pb/^204Pb=36.80—36.95;ISr=0.704882~0.705564;εNd=-4.05~2.29),表明来源于较厚的、受交代作用影响的含石榴石富集(LoMu)岩石圈地幔;中中新世鸡林拉斑玄武岩分布极为局限,辉石斑晶发育骸晶结构,富铁、钙、钛,不亏损Nb、Ta,富集Ba、Sr,REE相对平坦,HREE高于OIB,Sr、Nd同位素组成相似于Samoa岛玄武岩,显示源区除软流圈成分外,还有EMII富集组分的加入;晚中新世老黑山拉斑玄武岩,低碱低钾,LREE轻度富集,Nb、Ta不明显亏损,同位素比值与镜泊湖一带中新世碱性玄武岩范围一致,主要来源于软流圈并与富集岩石圈(EMI)发生过相互作用。地幔源区经历了古近纪富集地幔源到中新世软流圈组分增多的演化。东北新生代拉斑玄武岩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为认识大陆拉斑玄武岩成因的多样性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田世洪  丁悌平  袁忠信 《地质学报》2006,80(7):1035-1044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是中国第二大轻稀土矿床。笔者对该矿床进行了较系统的Pb—Sr—Nd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矿区萤石、方解石、氟碳铈矿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区内英碱正长岩相似,表明牦牛坪稀土矿床成矿与英碱正长岩岩浆活动有关以及石英包裹体流体REE曲线平直,Eu与Ce无明显异常,曲线规律性较强,可以认为牦牛坪轻稀土矿床成矿流体稀土元素是深源的。Pb—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富集地幔,具深源甚至幔源特征。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牦牛坪轻稀土矿化与地幔过程之间存在着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隆升与伸展构造模式(地幔对流减薄、板片断离和大陆俯冲)认为地幔软流圈上涌为藏南碰撞后火山作用提供了热源,而已有研究成果没有包括碰撞后火山作用软流圈地幔源区的岩石学、地球化学证据,而是集中在富集岩石圈地幔.出露于冈底斯东段达孜-甲马地区的基性次火山岩的^40Ar/^39Ar坪年龄为38.07~42Ma.次火山岩具有高Mg#值和相容微量元素含量(Cr、Ni、V、Sc),低LILE、和LREE,低LREE/HREE分离.原生样品呈现平坦的稀土配分曲线和LILE亏损的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显示出OIB地球化学亲和性.岩石具有低Sr、低Pb和高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48~0.7064;(^144Nd/^143Nd) i = 0.5126~0.51286 ;^206Pb/^204Pb = 18.3722~18.5288; ^207Pb/^204Pb = 15.5686~15.6214; ^208 Pb/^204Pb = 38.5203~38.7298],显示出与富集OIB非常相似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范围.应用我们的分析数据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达孜-甲马基性次火山与adakite、林子宗火山岩、钾质岩-超钾质岩构成了藏南碰撞后火山岩Sr-Nd-Pb同位素组成演化带,基性次火山岩分布于演化带的原生端元,揭示出其岩浆源区与富集岩石圈地幔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证明,具有与OIB相似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的基性次火山岩的源区是软流圈地幔.由冈底斯带新近纪基性火山作用厘定的软流圈上涌深部过程对洋壳断离模式、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和西藏高原地壳加厚时限提供了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甘肃北山野马泉岩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d、Sr、Pb同位素研究结果揭示:甘肃北山野马泉岩体第Ⅰ、Ⅱ侵入阶段花岗岩类具有Ⅰ-型花岗岩的特征,(87Sr/86Sr)i=0.708~0.710,εNd=-2.229~-5.866,在207 Pb/204Pb-206Pb/204Pb构造模式图上其投影点落在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在εNd-εSr图解中,其投影点落人Ⅰ-型花岗岩类范围内,其成岩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第Ⅲ侵人阶段的岩石成因类型为S-型,其(87Sr/86Sr)i=0.7149~0.7358, εNd=-7.3750~-8.9556。该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是北山陆内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Sr,Nd,Pb同位素成分的系统测试分析表明,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和低的^143Nd/^144Nd值及高的Pb同位素组成特点,且Sr,Nd,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窄,反映了其具有同源岩浆的特点,并且经历了类似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Sr,Nd,Pb同位素组成及相关图解判别表明,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来源于被大洋沉积物和地壳物质所混合的不均一富集地幔源区,显示源区具有壳幔混源性质,与EMⅡ型富集地幔源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地区中、新生代玄武质岩浆的源区特征与时空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总结了太行山地区中生代辉长岩和新生代玄武岩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其组成显示它们的地幔源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新生代玄武岩以碱性玄武岩为主,含有少量橄榄拉斑玄武岩,它们来自软流圈的部分熔融,并伴有少量古老岩石圈地幔组分的加入。相比之下,中生代辉长岩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SiO2含量高,LREE和LILE(Ba,Th,U)富集以及HFSE(Nb,Ta,Zr和Ti)亏损,Sr-Nd同位素富集(大多数^87Sr/^86Sri〉0.705,^143Nd/^144Nd;〈0.512)、Pb同位素亏损(^206Ph/^204Pbi〈17.5,^207Ph/^204Pbi〈15.5,^208Pb/^204Pbi〈38.0)。这些特征表明中生代辉长岩来源于经过富硅熔体强烈改造的古老岩石圈地幔,这种富集改造过程很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内部元古代的俯冲/碰撞事件有关。古老且同位素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残存至新生代,并被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所记录。  相似文献   

18.
岩石学、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研究表明,西藏冈底斯铜矿带雄村特大型铜金矿床的容矿火山岩为一套具超浅成侵入特点的英安斑岩,SiO2含量集中在61.97%~64.31%之间,富Na2O、低K2O,Na2O/K2O比值平均为5.25。地球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Ba、K、Sr、Pb,同时高场强元素Nb、Ta、Ti处于亏损状态。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小(87Sr/86Sr=0.705154~0.708267,ISr=0.704299~0.705357;143Nd/144Nd=0.512730~0.512931),具有富集地幔特征;Pb同位素组成显示出地幔铅与造山带铅的双重特性(206Pb/204Pb=18.170~18.432,207Pb/204Pb=15.485~15.546,208Pb/207Pb=37.993~38.392)。研究指出它们是早侏罗世(195Ma)由雅鲁藏布江洋壳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形成的岛弧火山岩,岩浆源区具有EM1型原始地幔富集特征,同时有一定数量的俯冲沉积物加入了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根据雄村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矿化特征,笔者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与胶东焦家式金矿一致,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旦狮庭组容矿火山岩对成矿的贡献在于作为矿源层为矿床提供了成矿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9.
皖苏鲁新生代玄武岩的Sr-Nd 同位素组成及其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苏鲁新生代碱性玄武岩34个样品的Sr、Nd同位素组成,总的变化范围为ε°CHUR(Nd)=-4.5-6.9,ε°CHUR(Sr)=-20.4-33.1。分布在大洋玄武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范围内。其中江苏省六合一仪征、山东省蓬莱、栖霞和临朐等地区玄武岩同位素组成与PREMA型地幔端元相似,皖东嘉山-来安地区玄武岩具有EMI型地幔端元特征。前者来源于软流圈或更深部的地幔部分,后者来源于不均一的岩石圈地幔部分。来源于较流圈和岩石圈地幔的熔体互相作用决定了皖苏鲁新生代玄武岩 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集宁玄武岩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邻汉诺坝玄武岩区。由亚碱性的拉斑玄武岩及碱性的橄榄玄武岩、碧玄岩和碱玄岩组成。玄武岩的SiO2与TiO2含量分别为44.10~52.27wt.%和1.57~2.95wt.%,Mg^#(43—63)及Ni含量(27~210ppm)变化范围较大。集宁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及REE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OIB相似,Sr、Nd同位素比值显示了较汉诺坝玄武岩富集的特征。研究表明,虽然集宁玄武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橄榄石、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微量元素及Sr、Nd、Ph同位素特征排除了幔源岩浆在喷发到地表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显著混染的可能性。^143Nd/^144 Nd ^87Sr/^86Sr vs.^206Ph/^204Pb的线性相关性表明,集宁玄武岩至少来自两个地幔端元组分:EMI和PREMA,且端元组分与汉诺坝玄武岩相似。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低程度部分熔融(2~5%)熔体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更低程度部分熔融(〈2%)熔体的混合,可以解释集宁玄武岩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推测EMI位于岩石圈地幔之内且源区深度〈70km,PREMA则来自软流圈地幔。集宁碱性玄武岩与亚碱性玄武岩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可能只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的EMI型熔体和来自软流圈地幔的PREMA型熔体在形成玄武岩浆时参与混合的比例不同,暗示该地区的岩石圈地幔与软流圈地幔之间经历了强烈的相互作用。集宁玄武岩与汉诺坝玄武岩相似的Sr、Nd、Pb同位素比值及相关性,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地幔源区,汉诺坝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差异同样可以用EMI与PREMA组分对岩浆贡献程度的不同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